我军原部分预备炮兵团简介(一)

P43T占山不为王

<h3>  炮兵战友们,在部队服役期间或复转离开部队后,除了对自己所在的炮团及大概了解所在的炮兵师所属的其他几个炮兵团的简史外,可能对其他部队预备炮兵团的简史可能不甚了解。为了拟补炮兵战友们这方面的资料空白,本人在军事网上收集整理了以下六十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预备炮兵团改革之前的简史资料,用美篇分五期发表与炮兵战友们共享。<br></h3><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未完待续:请继续欣赏</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我军原部分预备炮兵团简介(二)</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附件:【预备炮兵第1—9团简介】</font></b></h3><h3><br></h3><h3><font color="#39b54a"><b>01--【炮兵第1团】</b>:1949年5月,第6军以军直炮兵营、第17师工兵连、第16师工兵排为基础,在陕西蒲城组建炮工团。1950年2月,炮工团随第6军进驻新疆。1951年初,以炮工团2营为基础组建炮训营。1952年初以炮训营为骨干共550人奉命从新疆回陕,暂由第1炮校代管。同年8月下旬,由炮训营骨干422人、宝鸡军分区独立营,补训5团,补训7团以及步兵第10师干部战士组建炮兵第10师第1团。11月,调归西北军区炮兵第15师建制为炮兵第1团。60年代该团曾随师参加金门炮战。1985年9月,炮兵第15师整编为炮兵第1旅,炮兵第1团撤销建制。</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02--【炮兵第2团】</b>:1951年6月,由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所属的高炮第541团、542团、战车第3团和榴弹炮4、5团各抽调一个连组成西南军区炮兵暂编第21团。团部由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机关直属队抽调部分人员组成。1952年4月,按152榴弹炮团扩编,原1、2、3、5连组建1营,原川东涪陵军分区炮兵营改编为2营,原川北达县军分区炮兵营编为3营。1952年7月调归西北军区炮兵第10师建制为炮兵第2团,12月调归炮兵第15师建制,60年代随师参加金门炮战。1964年调归福州军区,1983年1月调归炮兵第3师建制。1985年10月与原福州军区守备第3师炮兵团合编为南京军区守备第13师炮兵团,1993年1月改为南京军区海防第13师炮兵团。1992年11月1日,第1集团军炮兵旅缩编为炮兵第2团,归炮兵9师建制。</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03--【炮兵第3团】</b>:1952年7月,步兵第10师第29团改为炮兵第10师第3团,12月调归炮兵第6师。1953年5月,以炮兵第3团团直机构和3个营部为基础组成炮兵第66师师直机构。1950年5月,华东军区警备4旅炮兵团1营与警备5旅炮兵团1营合编为新的胶东军区炮兵团。9月,该团改编为华东军区警备4旅炮兵团,11月改称华东军区100师炮兵团。1953年4月15日,在山东历城县改编为山东军区直属炮兵团,11月3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3团。1954年7月,奉命调归炮兵第9师建制。1956年炮兵3团装备122榴弹炮,1980年,炮3团由苏式122榴弹炮换装为国产66式152加榴炮,装备西德进口奔驰2026牵引车39辆。1982年,炮3团完成军委炮兵赋予的自行火炮试验任务。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随炮9师参加老山地区执行作战任务。</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04--【炮兵第4团】</b>:1949年4月由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榴弹炮团(最早为1945年12月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炮兵团,后先后改称晋冀鲁豫军区榴弹炮团、汽炮大队、中原野战军榴弹炮团、第四纵队炮训大队、中原野战军榴弹炮团、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榴弹炮团)改称,装备美式105榴弹炮二十四门,德式105榴弹炮四门(八月拨调炮10团),日式105榴弹炮六门(七月拨归炮15团),汽车七十三辆。1952年调炮15师建制,1955年3月转隶炮兵第12师。1985年10月,与坦克8师炮兵团合编为坦克8师炮兵团。</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05--【炮兵第5团】</b>:1950年4月,在西南起义的国民党军炮11团部分资遣,其余与炮10团榴弹炮营、战车三团战防炮营组成炮兵第5团(1950年6月1日军委正式命名)。1953年8月22日,划归炮兵第4师建制。1955年2月10日执行122榴弹炮团编制。1976年3月由122榴弹炮兵团改装称130加农炮团。该团曾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和80年代老山作战。2003年炮4师缩编为第14集团军炮兵旅,炮兵5团改编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9团。1984年4月2日,炮兵5团2连观察所发现越军313师457炮团加农炮12营发射阵地,3营7、8连进行压制性射击,据越军自称,被击毙越军20余人,击毁85加农炮11门,汽车11辆,冲锋枪11支,电台5部,引爆炮弹1060发。战后中央军委授予8连"老山神炮连",昆明军区授予2连观察所"老山英雄观察所"称号,7连荣立集体二等功。8连与7连密切协同,仅用8分钟歼灭一个越军85加农炮营,在"两山"反击战中创造了一个以快制快的奇迹。</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06--【炮兵第6团】</b>:1949年4月由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炮兵团改称(前身中野3纵队山炮营,成立于1945年6月)。1950年11月在四川省巴县永兴场由第2野战军所属之原炮8团、炮6团各4个连和炮5团3营2个连队合编组成新的炮兵第6团。1951年1月奉命随步兵第10军出川北上至河北省昌平县,在华北炮兵司令部领导下,装备苏式76.2毫米野炮34门,马500匹。1951年6月奉命入朝参战,在朝鲜2年零3个月,先后配属志愿军68、12、60、67、54军等部队参加作战245次,毙伤敌军7501名,击毁击伤敌机30架,击毁敌各种火炮44门。1952年9月回国隶属炮兵第14师。1953年10月至12月,炮14师进行整编。整编后全师执行122榴弹炮兵师编制,除炮6团1、3营152榴弹炮,2营76.2野炮,炮10团2、3营76.2野炮未能换装成122榴弹炮外,炮10团1营及炮36团、37团均装备为122榴弹炮。1954年3月25日至4月10日,炮6团1、3营由152毫米榴弹炮改装为122毫米榴弹炮;炮6团2营、炮10团2、3营由76.2毫米野炮,全部改装为122毫米榴弹炮。1956年6月,炮6团由122毫米榴弹炮兵团改装为152毫米榴弹炮兵团。装备152毫米榴弹炮36门。10月炮6团组成炮兵第二方队参加国庆阅兵。1957年、1958年炮14师炮6团、10团参加国庆阅兵。1964年8月14日,8月,炮6团由152毫米榴弹炮团改装为122毫米榴弹炮团。装备国产122毫米榴弹炮36门。1969年9月,炮6团由122毫米榴弹炮兵团改编为122毫米加农炮兵团,换装122加农炮36门,吉比西牵引车44台。1984年炮6团、37团执行首都国庆阅兵任务。1985年7月2日,炮6团、炮9团装备互换,接收66式152加农榴弹炮36门。1985年10月,炮兵第14师进行精简整编,炮兵第6、10、37团炮兵连由4门制改为6门制,共增编火炮54门。炮6团装备152加农榴弹炮54门,增编延安250牵引车20台;2003年炮14师缩编为第65集团军炮兵旅,炮兵6团番号撤销。</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07--【炮兵第7团】</b>:前身为4兵团炮兵团,于1949年1月筹建,由4兵团直属队及13、14、15军的优秀干部91名组成团直。同年3月,在河南漯河,由第4兵团所属4个炮兵营组成。1949年4月改称炮兵第7团,1951年2月隶属炮兵第4师,装备38式野炮27门,90野炮12门,法32倍野炮6门。1953年2月划归华北军区炮兵6师建制。1958年8月至1962年3月随师入闽执行作战任务。1985年炮兵第6师缩编为第38集团军炮兵旅,炮兵7团番号撤销。该团7连前身为3野特纵炮3团7连,1949年5月改称炮15团7连,1950年4月随3营调归炮兵7团,该连在渡江战役中与英国军舰紫石英号的炮战中,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战至最后一炮仍坚持射击,完成了任务,战后荣获"渡江功臣连"的称号。</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08--【炮兵第8团】</b>:1949年5月在江西上饶由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野炮营(前身是1946年4月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1纵队炮兵营)扩编组建,归五兵团炮兵团直属。1950年11月以原炮8团、炮6团各4个连和炮5团3营2个连队合编组成新的炮兵第6团。1952年7月,陆军第3军炮工团改编为炮兵第15师炮兵第8团。1962-1964年曾随师赴闽执行作战任务。1964年8月,执行122榴弹炮兵团编制。1972年9月由122榴弹炮改装为152加榴炮。1985年9月,炮兵第15师整编为炮兵第1旅,炮兵第8团番号撤销。</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09--【炮兵第9团】</b>:前身为1945年10月3日成立的东满人民自卫军司令部直属支队炮1团,部队以胶东军区独立团第3营(该营辖胶东抗大警卫连、莱阳县独立营4连、南掖独立营3连)300人为基础,以延安炮校调来的21名干部为骨干,及在当地招收的490余名新战士编成。装备一四式野炮3门、四一式山炮3门、迫击炮4门、八九式高射机关炮3门。1946年1月,改为辽东军区炮兵第一团。1946年4月8日辽东军区炮兵第一团调归第4纵队,与纵队警卫团炮兵营(胶东军区14团一个排组建)合编为第4纵队炮兵团。合编后全团共有800余人,装备一四式野炮6门、一三式山炮2门、三八式野炮1门、高射机关炮5门,骡马200余匹,山、野炮弹900余发,高射枪、炮弹2000余发。1946年8月,以上级拨给的105毫米加农炮2门组建了炮5连。1947年6月,以南山城子战斗中缴获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4门重新组建了炮4连(8月上交)。1948年6月,于鞍山市大屯组建第1、2营。第1营辖炮1连(九0式野炮3门)、炮2连(九0式野炮3门)、炮3连(九八式高射机关炮3门、高射机枪4挺)。第2营辖炮4连(三八式野炮3门)、炮5连(九一式榴炮和九0式野炮各2门)、炮6连(九八式高射机关炮3门、高射机枪4挺)。10月参加塔山阻击战,获4纵队"威震敌胆"奖旗一面。1948年11月改为41军炮兵团,1949年2月补充24门三八式野炮,组建了第3营。1949年8月2日调归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建制为炮兵第9团。1950年11月25日调归15军,1951年2月在邢台西山补充起义战士700名,装备了部分苏式观测器材;由炮6团、炮10团调来三八式野炮11门,人员40余名,骡马90匹。此时,全团装备火炮37门(九一式榴炮5门、九0式野炮7门、三八式野炮24门、九五式野炮1门)。1951年3月入朝作战。上甘岭战役中该团8连荣立集体一等功。8连4班荣立集体一等功。电话班荣立集体二等功;8连7班荣立集体特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7班"二级杀敌战斗英雄班"称号。在抗美援朝中,全团40个单位荣立三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各种勋、奖章930枚。全团炮火直接毙伤敌3662名,击毁敌火炮32门、坦克4辆、地堡89座、仓库10座、汽车18辆、轻、重机枪91挺,击落敌机1架,摧毁弹药库4座、装甲车1辆。1953年1月,补充九一式榴弹炮6门、九0式野炮2门。6月17日,划归志愿军预备炮兵序列,归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建制配属第15军作战。此时,团辖第1、2、3营、指挥连、高机炮连、轮训队及其后勤分队。共有军官181名,士兵1700名。装备日式九一榴弹炮8门、九0式野炮6门、九五式野炮1门、三八式野炮15门,胶轮马车51辆,骡马133匹。10月,炮9团回国,11月调归炮2师建制,1955年3月5日改隶炮兵第14师,12月由骡马炮兵改装为摩托化炮兵。装备122毫米榴弹炮36门,吉斯151、157牵引车44台。 1970年5月,由122毫米榴弹炮换装为152毫米加榴弹炮36门,由吉斯151、157牵引车44台换装为吉比西牵引车44台。1976年4月10日,为军区战备值班团。1982年3月,炮兵第14师第9团改编为乙种团。23日,随师划归第65军领导。1984年10月编入130加方队参加建国35周年阅兵。1985年9月3日与65军炮兵团、195师炮兵团3、4营合并为65集团军炮兵旅。1992年8月28日缩编为炮兵第9团归炮兵第14师建制,全团编制干部199人,战士1039人;装备130毫米加农炮54门,红岩牵引车60台。2003年炮14师缩编为第65集团军炮兵旅,炮兵9团番号撤销。</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