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活着》读后感

茉莉花

<h3>  记得罗曼.罗兰曾说过“所谓英雄主义,就是看透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悠悠岁月,年华向晚,每一个人都是向死而生,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读了余华的巜活着》,或许你会思考,活着的哲学,不是人间不值得,而是命运多舛,依旧热气腾腾地活着。</h3> <h3>  《活着》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叙述也很朴素,是余华的代表作,他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极其平缓的语调讲述了一个人的生活故事。将自己置身于旁观者,余华这样解释道“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的确,生活中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读别人的故事,也只能感悟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h3><h3>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民国,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你可以悲观地读到,福贵将苟活作为唯一目标的状况,还可以积极地读到,受尽命运的捉弄,历尽沧桑,一个垂暮老人以一颗沉淀的心达观地看待生命的本质。</h3> <h3>  福贵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玩物丧志,败光家产,气死老爹,岳父接走了怀有身孕的妻子。之后,他成了佃农,换上麻衣,下田种地,建了草屋,生活稍有了些起色,妻子抱着出生不久的儿子回家了。然而现世不安稳,在他去县城为母亲抓药时,半路上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幸运归家时,母亲已去世,女儿因病变得又聋又哑,福贵很是难过,转念一想“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份了。”福贵刚刚重拾生活的希望,儿子意外身亡;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难产而死;妻子悲痛欲绝加上患病也离他而去;女婿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就连唯一外孙也因吃豆子撑死了。上天给予福贵一次次的希望同时又一次次地绝望,接踵而至的打击,他的心在滴血,他却奇迹般地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风烛残年时,还牵着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作伴度日。换位思考,福贵称得上罗曼.罗兰口中的英雄,余华用至诚至真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英雄的存在。</h3><h3> 祸福相依、悲欢离合、造化弄人,福贵的世界观很单纯,单纯得令人心酸,“有时侯想想很伤心,有时候想想很踏实,家里人都是我送的葬,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其实,“活着”两个简简单单的字,饱含着对生命的一种负责。</h3><h3><br></h3> <h3>  余华在自序中有关“活着”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生离死别从来就不会缺席每个人的生活,在时间和命运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像福贵老人那样,坦然接受命运的剧本赋予我们的各种角色,热气腾腾地演绎生命的厚重与沉痛,佛教里有句话很受用“即便明日是世界末日,今夜也要在园子里种满莲花。”</h3><h3>有一日,当我们走在人生的边缘,用超越肉体和精神的坦然说;这个世界我来过,认真用心地活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