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泛舟不辞远 书山探宝到徐汇

东城小学颜三君

<h3>&nbsp; 《 申城行》</h3><h3> 喜闻外遣赴研训,</h3><h3> 调课匆忙备沪行。</h3><h3> 他山自有经攻玉,</h3><h3> 学海无涯又远征。</h3> <h3>  初冬,尘间风景静宜。</h3><h3> 钟爱,这冬韵正好的时节,我们东城小学一行人,带上简明的心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h3><h3> 邂逅四季之末,情意亦似深浓。一路有同行相伴,时光格外浪漫欢悦,带着温馨的味道,深深印画。</h3> <h3>  研学第一站——12月2日,走进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初冬的早晨,朔风凛冽,但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我们一行人无畏冷冬,在饶水根校长的带领下,直奔结对学校----上海市徐汇建襄小学。刚走进校门,温婉平和的陈静校长已信步向我们走来,微笑着与我们一一握手,初来乍到的陌生与不安顿时一扫而光。<br></h3> <h3>&nbsp;&nbsp; 一抹墨香随冬之落叶飘然而至,我们马不停蹄地跟随陈静校长的脚步,穿连廊、爬楼梯,感动于建襄人对文化创设的别具匠心。可谓是“一楼一主题,一道一特色”。</h3><h3>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  一路聆听、观看,我们得知这所名校建于1958年,到如今已有61年的办学历史。伴随着轻快悦耳的广播音乐,我们来到大操场,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方阵闯入眼帘——原来是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建襄小学“善行知礼 童心飞襄”的教育理念。</h3> <h3>  走访建襄,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身处建襄,处处感受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以此建立了一套精细的“32331”常规管理、“四微”教研模式。教导处刘洁华主任和科研处陈政主任分别介绍了“32331”常规管理细则诞生的背景、细则要求、管理与保障制度以及“微主题、微设计、微观测、微报告”的四微教研模式,这些制度的解读展示出建襄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h3><h3><br></h3> <h3>  闲庭信步,一路馥郁的墨香沁透心脾。我醉于那主题分明、精致玲珑的校园文化创设;我醉于那图文并茂的四季长廊构想;我醉于这字斟句酌的入心入肺的建襄精神。<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  在四季长廊,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布置和功能墙让人赞不绝口。在陈校长的解说下,我们明白了“乐在四季”特色课程及相关活动: 春之颂——读书节;夏之魅——艺术节;秋之健——体育节;冬之乐——科技节。</h3> <h3>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他们通过评比“小书虫”、“阅读家庭”、“我是小主播”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通过“走进社区”、“走进幼儿园”、“家长进课堂”等教育阵地拓宽育人渠道;通过为优秀孩子发放“飞飞币”、“飞飞章”来激励孩子天天向上,日日进步。</h3> <h3>  走进建襄小学校史馆,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校史馆由办学历程、发展成就、历任校长风采、领导关怀、智慧课堂、学术舞台六大展区组成,记录了学校自开创建校以来的点滴历程,是学校历史发展、文脉传承、精神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物化凝练,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建襄特色,是开展校史教育、爱校教育的重要载体。</h3> <h3>  从一个个展板和视频播放中,我们深切地感受了学校厚重的历史积淀、沧桑的办学历程、丰硕的办学成果和奋发的进取精神,深刻认识了建襄精神文化体系。<br></h3> <h3>  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刻意的设置。胡老师在低段课堂教学上对生字词独特、细致的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她的课堂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科间的融合。感谢陈静校长给了我们这种最接地气的安排。</h3> <h3>  两天走访串门学习下来,聆听、观课与思考,我感受到了建襄小学领导励精图治、谋求发展的开阔眼界;雷厉风行、刚柔并济的工作作风。她们认真细致、敢于负责的工作态度处处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教师积极主动的主人翁意识,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敦厚质朴的人格魅力,谦虚包容的教学风格,无时不让人感觉如沐春风。</h3> <h3>  用陈静校长的话就是: 学生好,老师好,鸡毛就能一直飞在天。远行学习,让我切实地感受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h3> <h3>走进研学第二站——田林三小。学校位于上海市西南角的田林新村,开办于1986年,形成了“以兰育清、以兰育雅、以兰育韧、以兰育和”的校园文化特色。</h3> <h3>  来到多媒体教室,迎接我们的是一场特色课程展示盛宴: 旋律悠扬的口琴演奏、如同天籁之音,让人精神抖擞的武术表演、激情四射的健美操展示等社团活动让我们如醉如痴,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h3> <h3>  温文尔雅的胡奕校长为我们介绍了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兰文化”的内涵和由来。她重点讲解了田林三小的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h3> <h3>  来到实验室,我们观摩了一节魔力无穷的“自然课”——有趣的“酸碱性”实验课。令我们惊讶的不仅仅是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还有丰富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呈现给我们的一切无不在诠释着: 田小以人为本的办学目标,田小师生共成长、同发展的办学愿景。</h3> <h3>  研学第三站—— 12月4日,我们有幸参加了上海徐汇区第10届教育学术节。秉承“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学蕴含学术”的理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品质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课改实践体系》引领下,聚焦“核心素养进课程、核心素养进课堂、核心素养进评价”,以主题论坛、专题研讨、教学展示、案例分享等形式,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平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平台、增进共识共融的交流平台、优化成长环境的培育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在彼此的观摩中,教师们互相学习教学技能、剖析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共同进步。</h3> <h3>  教学因为有学术而常青,教育因为有思想而隽永。学术节上专家指出: 师资提升,学术先行。引领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再走向学术型,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也是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步。</h3> <h3>  站好课堂是学术节的基本作业。“研究课”在探索中找到教育真谛,切磋中提升学术境界;“名家专题讲座”描绘教育万千气象;“特级校长讲坛”道出办学方略;几十位教师课堂风格展示、德育论坛、班主任论坛等专业见解独特,引人思绪绵绵……</h3> <h3>  香笺小语,落字成情。记忆融化在2019年12月1日一4日,我将文字敲进手机,用以印证着它存在过的痕迹,将片片剪影,定格于岁月的流苏中,悠远、绵长……</h3><h3> 我们一群远行者的身影:一身素白,满怀憧憬,素心如雪!而我也坚信: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 一苇以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