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3日,晴,气温5°-10℃,早上感觉有点寒冷。</b></p><p><b style="font-size: 20px;"> 90名离退休干部乘坐三辆大巴客车赴昆山市参观学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昆山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邻上海,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交界,西至西南与苏州市吴江区、吴中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接壤,北至东北与太仓市、相城区相连。</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昆山市是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其中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和9个镇。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县级市,连续二十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昆山属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闻名于世的阳澄湖就在境内。</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昆山还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香村·祁庄隐于古镇之外的田野。这几天正好碰上寒潮来临,走出车门,站在田野旁,雾气散尽,寒风袭人,感到透骨奇寒,有点冷飕飕的,路两边高大的树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微微发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眼前一片宽阔的田野种上了绿油油的油菜,待到明年四月天,桃红柳绿风清扬,水系环绕的田野,黄灿灿的油菜花成片,香樟树整齐排列在路两旁,真的风景优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河网密布,在每个村庄一个不经意的拐角,或者是村头还是村未端,似乎总能看到潺潺流水,似乎总能看到细腻的水乡味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进村,看到一条小河以“7”字形在村中穿过,沿河两岸一栋栋白墙青瓦的香村小别墅,除了看家护院的村狗会警觉地叫唤,村子里的干净整洁,一切都显得安静而自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行走进一幢白色围墙庭院,看见院子里干干净东西放置有序,听见主人在屋里嗑瓜子话家常的乡音,时值十时,不远处传来一阵阵土灶里炒菜的香味儿,惹得我们每一位来客垂涎三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携老带小来到乡下度假休闲。这里有钱有经商头脑的村民,看准了“乡村旅游”的好势头,抢抓机遇敢投资,一栋又一栋的民宿拔地而起,越盖越豪华漂亮,吸引着游人流连往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间,村民很少,在家里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还有小孩。年轻人呢,有的在附近工厂上班,下班回家;有的闯荡江湖做老板,周未或节假日回家一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七、八十年代中期前,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泥土背朝天,过着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披星戴月耕耘着一亩一分低洼的水稻田,最终仍然不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对于这种印象我是清楚的、很深刻的,毕竟也是在那块土地上出来的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中期后这里开始发生了变化,利用邻近上海苏州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与大城市里企业联营合作,大力发展乡镇集体企业;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外商投资创办外商合资企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当地的青壮年农民纷纷进城进厂做工,有的人自己办厂当了老板,有的人走出家门走南闯北搞起销售,这里的百万亿万富翁不足为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站锦溪镇。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踏上江南古镇锦溪,有种亲切感,记忆犹新。三十年前市委组织部任命我镇长助理一职,在这里挂职锻炼一年,一起到镇上的还有两位具有名牌大学学历的年轻干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轰轰烈烈的乡镇经济发展,昆山市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当地镇主要领导忙着乡镇经济的发展,经常“走出去、请进来”进行招商引资。由于昆山紧邻大都市上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因此经常有上海或台资的企业来昆商洽合作联营项目,我们三人也积极参与经济工作,为业务洽淡忙于奔波上海与苏州之中,来回周旋于各类企业之中。我的酒量也在那时得到了提升,我“晕车”的毛病也在那时得到了克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想要经济富,先把路打通”,那时候公路修到乡镇,也是各级政府首当其冲的工作任务。一条条乡间泥泞不堪的石灰路都在改造翻修,到处是灰尘飞扬,脏得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之后挂职期满,我被当地镇党委政府评为“年度先进个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我熟悉的地方,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方便,经济雄厚,百姓富裕,今非昔比,很多地方已不认识了。以前,我们称陈墓镇,九十年代中期改称锦溪(陈墓)镇。锦溪镇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等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桥流水、忱河人家”,江南的古镇大都是这种格局。唐末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说的就是江南古镇民居的风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民居有面水、临水、跨水三类布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面水民居,建于滨河街巷一侧,岸植垂柳,铺以石栏;面水取齐,宅院深幽;宅前屋后,皆通河道;门前河面,俱覆石阶;取水系舟,一应便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临水民居,筑于河渠与街道平行的中间地段,紧贴河道,迭石作基;临河建宅,布局紧凑,形成“楼台俯舟楫”、“白墙青瓦水中映”的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跨水民居,以半桥半坡依托,或横跨桥之两端筑于其上,一宅一桥,被碧波托起,如出水白莲,亭亭玉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枕河人家是一卷风俗民情画,主人用水方便自不待说,还可在河埠石级上捣衣洗菜,闲坐石栏上喝茶聊天,或看乌蓬船悠悠划过,一派“朱门白壁枕湾流”、“家家门外泊舟航”的动人景象。古镇上明清时期的小桥最为常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锦溪古镇的格局还是几十年没变,只是街道两旁的店铺及民宅经翻建装饰变新了,街道路面整洁,河水干净清澈。这里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有的只是茶闲饭后的清欢,古镇很漂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江南水乡,</b></p><p><b style="font-size: 20px;">最是梦里记忆。</b></p><p><b style="font-size: 20px;">小桥流水人家,</b></p><p><b style="font-size: 20px;">粉墙黛瓦乌船。</b></p><p><b style="font-size: 20px;">难以忘却,与割舍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是那无比的温柔与美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收获感言</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祖祖辈辈靠耕耘的农民--如今是进城进厂的居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田埂小路--如今是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水泥路;</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乱七八糟、破烂不堪的村庄--如今是错落有致、焕然一新的新村庄。</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香村·祁庄美,锦溪古镇雅,</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祖国 吉祥,人民 安康。</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一切得益于党的好政策!</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愿江南新农村模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里有好友老邹拍摄的图片,在此表示感谢!</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的七月本人再次对此美篇作品修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