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

周婵

<h1><b style="color:rgb(1, 1, 1);">  小时候学过一首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总觉得蜻蜓太浪漫多情,怡然自得,也懂得随遇而安。其实人也可以像蜻蜓一样,不与时间赛跑,少点追名逐利,与己为善,眼光泰然自若,心里宠辱不惊,抽出光阴便带上尘封的心灵,到处走走停停,闲看云卷云舒,细听花开花落。</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人生这场旅行,或长或短,或深或浅,但总不能穷尽所有的遭遇,没有人可以看尽世间风景,而旅行,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谦逊。人生中,总需要很多次的旅行,人哪能不学习,而旅行,丰富了阅历,润泽的,是灵魂。认识一个民族、一块土地,必须漫游一寸寸的山山水水。长久的蜗居只会让人变得愚钝,眼光也渐渐狭隘逼仄。虽然旅行中总是充满太多未知的凶险,但也常常会收获到意料之外的惊喜和灵感,遇到无法破解的残局,也许走着走着就柳暗花明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热爱旅行,一路上总有意想不到的际遇,可能是狼狈和着惊喜,也可能是汗水夹杂着收获。总之,在你没有起身之前,总也想不到,前面到底是晴空还是骤雨。</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我去的地方并不多,但每一次旅行的收获都像一粒粒珍珠被我细细收藏于首饰盒中,每次打开,都璀璨夺目,叫我留连。</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如果此时叫我写一个地方,那这个地方应该是西安吧,只能是西安,我更喜欢称作长安。看到西安的一个广告,一千年的中国看北京,五千年的中国看西安。西安有一种浑厚的气魄,就像西北汉子,宽阔而硬朗.饮食文化是一个地方人文底蕴最鲜活的写照,西安有很多久负盛名的清真美食,各种出奇的想法赋予了枯瘦的面食更多的灵气,一块干瘪的硬馍从中劈开镶嵌一片滋香牛肉,瞬间就勾起了我无限的畅想。单从外表说,西安的饮食习惯并不精致,比起南方的饮食文化要粗犷多了,南方人做个包子都要把面皮擀到几近透明,再加以蔬菜汁几近引诱,一个包子都要呈现翡翠的色调才算完,处处带着勾引啊,尤其是江浙一带的菜品更是清灵逸秀,俊外慧中,哪里像西安呢,牛羊肉一锅炖,再啃个又干又硬的馍,皮带一样宽的面,真是一点情调都没有,但这种饮食文化很朴实,很生动,充满寻常百姓家的味道,一点不造作。走在回民街,牛羊肉的香味荡气回肠,这种香气有种气壮山河的跋扈,让我心生安稳,也令我臣服。</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也喜欢北京,让我梦回千转的城市。不论是帝都的雪还是阳光,都让一种威震天下的磅礴气势。北京的大气,不只是皇族都城的气派,也深深饱含于老胡同那斑驳的灰墙和沧桑的光影之间。特意去逛了北京的八大胡同,昔日的风月青楼已经被改成了特色客栈,门前冷落鞍马稀倒不至于,只是没有了当时的花红柳绿、灯火阑珊,不免失意。可北京到底是北京,洗尽尘埃,褪尽铅华,光芒不曾减半分。对于我这样农村出生的孩子而言,北京,饱含着一种遥不可及的景仰与膜拜,是教科书里神圣而遥不可及的插画,也是一种终身的情节。如果有一个城市,可以叫我千万次的拥抱,只能是北京。</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我惯于用女子来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我眼中,西安是一位优雅贵族气质的女子,即便到了夜间华服褪去、卸掉盛妆,骨子里的优雅却藏也藏不住,就像生活中有些女人,无需刻意,披个麻布袋子出门也能够气压群芳,张爱玲就是这样的。北京女孩总是极端的镇定泰然,不甘示弱,有着不输于男人的铮铮傲骨,像徐帆、巩俐这样的大女人,我不知道是生于哪里,只是她们身上浑然的大气敞亮,让人觉得镇守家业的正房夫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也有人称那种气场叫“京范”。而成都的女子,在全国都有出了名的美貌之说,我到成都打听哪里最有特色,那个微胖的客栈老板和我说:春熙路,美女那叫一个多啊,真是五步一个林青霞,七步一个张曼玉,我想就冲着这句话也要去,妖娆的女子谁不爱啊,虽然女人常常鄙视男人都是好色之徒,其实女人不也一样,遇见比自己好看的姑娘,佯装镇静,其实眼里早已将对方打量了个底朝天,恨不得马上要知道她用什么颜色的粉底,什么牌子的护肤,哎,女人啊!不过那天府的女子确实水灵,肤色姣好,肥瘦相宜,大多有着薄胎一样细腻纯净的脸蛋,然而一开口就知道,她们绝不是温柔的邻家小淑,天生的大嗓门加上连珠的语速,尤其是她们大快朵颐吃辣椒时的豪爽,就知道成都女孩不是好惹的,要不怎么管四川男人叫“趴耳朵”呢。成都的美,在于它浓浓的烟火气息和慵懒的市井味道,甚至是成都的天空,都让我觉得很迷醉,让我只想停下手中的一切,深深的打个盹...</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感受一个地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这个地方的老城区小住,一个地方的灵气和韵味只有在老城区才能散发得淋漓尽致,老城的市井文化才足以代表一方水土真正的习性和脾气。那些精巧的现代建筑里透露着造作的嫌疑与功利的味道。有时面对一座老屋一个旧址甚至一堆残垣断壁,我会鼻酸,会带着思绪穿越,不禁感伤。有个朋友曾跟我说他在市中心买了大平复式公寓,可住进去总感觉不接地气,不像心中家的样子。初到成都下了飞机我便直奔宽窄巷子,虽然当时已是深夜下着大雨,任凭大雨滂沱都阻挡不了我对宽窄巷子的盛情期待,放佛在心里,到了宽窄巷子才是真正到了成都,于是我住到了宽窄巷子的老屋里,真的是老屋,很小很旧,湿气很重,又很闷,但心里还是很喜欢那个地方。房子大多都是民清时期的建筑,后人加了修复但仍保留着原有的样貌。我一遍遍的走过那条巷子,尝了很多廉价小吃,拼命犒赏着自己的味蕾,管他什么的减肥计划。也只有在这里,酸辣粉店挨着法国餐厅,旗袍会所邻着平民火锅,也有便宜的大碗茶,却一点也不寒碜鄙陋。在这条无限包容的巷子里,古朴与别致,小资与市井,交融得恰如其分。许多年以后才知道,杜先生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的就是成都。成都的雨水与其它地方不一样,柔婉绵长,好似生生不息的讨好你,与你撒娇黏糊,可哪里会烦,总嫌不够呢。</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油然想起了那个叫乌镇的地方,我眼里最娴雅的江南小镇,第一次去乌镇从杭州坐了很久的长途汽车,一下车我方知什么叫江南水乡,什么叫值得,这个小镇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放佛一位等了千年的女子,你只见她一眼便知道,就是她了。乌镇的气质是那种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天生丽质,就像美人的脸,已近完美,脂粉只显累赘。有阿婆在河边卖一种叫青团的小吃。颜色是端庄的碧色,透着糯米的香甜又饱含青蔬的幽远,我们云南的米糕与之相比简直粗糙极了,当然粗糙也有一种简约美。对于我这种爱吃甜食的人来说,那一枚枚松绿的小尤物,简直要把我融化了,乌镇阿婆用酥酥的吴侬软语与我对话,半知半懂,依然认真听着不忍打断。没有丁香一样芬芳结着愁怨的脸,也没有精致的小油纸伞,但是江南的温婉淡然已然感受到了,杭州那样的繁华都市已经看不到江南水乡的影子了,我想下次若要再去江南,我只想去乌镇。</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不得不提及上海,中国最妖娆的城市,总让我想到身着旗袍烫着卷发的风情女子,让你有着无法抵御的诱惑与迷惘。她定不愿为你洗手做羹汤,但还是让你忍不住怜爱,无限娇宠。上海的妖娆绝不是装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妩媚,连外滩的风中都带着浓浓的小资情调。终于明白为什么张爱玲和陆小曼这样生动的女子生于上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010101">  有时对一个地方的惦念仅仅只是出于一句诗、一篇文章或一个人、一部电影。比如苏轼的那句“淡妆浓抹总相宜”就勾起了人们的那西子湖的联翩浮想;而壶口瀑布的气吞山河则让我回想于《黄河绝恋》里那段战争与爱情的故事;几年前乌镇的骤然崛起也离不开黄磊的《似水年华》;我在上海研究地铁路线的时候看到了静安区这一站点,迅速在脑海里搜索答案,对,就是静安区常德公寓,601室,很想去看看那个张与胡发生孽缘的地方,据说那里早已成了私宅,每天被张的追随者们扰得不胜其烦...往往只是一本小说或者一部影视剧,那些地图上都无迹可寻的地方会被众多的探路者无限放大,打破原有的宁静,最后就成了趋之若骛的旅游景点了!</font></b></h1> <h1><b style="color:rgb(1, 1, 1);">  去年国庆长假的时候我第二次去了苏州,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不到十八岁,带着山里人天生的胆怯和茫然,小心的审视着这个出现在课本中让我牵肠百转的小城,去过亦无多少印象。第二次去的时候心里那颗忧郁的洋葱早已被切开了,只带着一双明媚的眼睛及恬淡的心,方才真正感受到苏州那惊艳之美。是从南京坐高铁到的,下车时天色已近昏暗,急急的打车去了山塘街,七里山塘融缩了水乡的古韵,还有那走不完的石桥和逛不完的旗袍街,以及那凉透心的丝绸啊,怎能不爱呢!第二天大早就去了园林,又慌着奔赴周庄,生怕短促的假期让我再次错过苏州的每一个细节。怎么说,对于苏州我的词汇量显然局促了,只能说苏州是我梦中的苏州,是我想去千百回的苏州,每一道桥,每一座丰姿绰约的老宅和那一条条光影婆娑的石板路,都让我驻足停留,那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苏州啊!</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010101">  离开苏州就到了上海,高铁路程只要三十分钟,有苏州是上海后花园的说法,可我每回都是先去苏州再到上海。我知道上海是位大家名媛,懂得一颦一笑的分寸,懂得适时离场来保护自己,而苏州只是一小女子,像大户人家后院里的小妾,总是要先看了那粉嫩嫩的小女子再转而去到正房屋里。上海从来不让人失望,缺的只是金钱的衬托。我来回游走在南京路和外滩之间,想起《红玫瑰与白玫瑰》,想起电影《和平饭店》里叶童演的歌女阿曼,也想到张爱玲的小阳台和陆小曼那散落一地的高跟鞋。那些叫人又爱又疼的女子,也只能生于上海这样一座风情万种的玫瑰之城吧!</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小时候每当被谈及梦想,总是说出环游世界的憧憬,后来地理课上学到了世界人文地理,我特别兴致勃勃的在地图册上涂了很多五角星,每个符号都代表着我想去的目的地,那些红色的圆珠笔印挤满了整张世界版图,那时多年轻,满脑子的豪情壮志,对于梦想从来不嫌多。相信很多人应该都和我一样宣布过环游世界的口号吧!只是走到今天,大多数人包括我,已经羞于提及梦想,梦想一词竟慢慢沦为隐私被深藏于箱底,偶有提及,总被身边人耻笑天马行空,慢慢的我也不提了。直至去年那位辞职去看世界的女教师出现,众多已然老去的八零后们哗然了,借着互联网的力量纷纷转发喧嚣,我想这次大家应该不是吐槽,而是那短短的十个字掀开了床底那个木箱子,我们曾经的梦想被公诸于众,赫然纸上了,怎能平静?想归想,我已经过了做梦的年龄,知道每天必须踏实的工作学习,也习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可是我还是在当当网上买了很多关乎旅行的书,有一本是毕淑敏的《蓝色天堂》,我一直喜欢这位知性朴素的女作家,因为报纸上刊登的一个广告,毅然花了半身积蓄独自踏上环球航海之旅,据说为大陆公民首次,当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又没有英文功底,就为了放下心里那颗很重的石头,在人生下半场踏上了环球之旅。我在书里跟着她游历了很多国家,随书还获赠了一张环球油轮“和平号”的船票明信片,我大多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看这些书,跟着“和平号”的航线在文字号召下,我的心仿佛也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那种感觉,真的美妙极了!</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很想分享一下书中关于旅行的理由:远方有故事;旅游能使人脱离凡俗;旅游可以让人从原来的窠臼中跳脱而出;旅游是为了心灵的释放;旅游为了追寻某种在社会里已经遗失的东西;旅游是为了忘掉自己是谁!旅游的意义很多,可是旅游又没有任何目的,有些时候,我们旅行,就是为了遭遇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试着问了几个异性,如果你的妻子在垂暮之年拿出毕生积蓄独自去环球旅行,你会怎么办?我得到的答案无一不是痛斥,我小心止住了心里的落寞,轻轻地想了一下,如果有这么一天,我做了这么一个大胆的决定,我希望我的先生可以跟我说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啊,让我带上你吧!如果有这么一个男人,就是带着我去周游屋后的池塘我也是满足的,有没有环球旅行其实没那么重要。真正的天下,其实存在于人的心里,在乎于一粥一饭之间,隐藏在举手投足之侧。</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有些地方会吸引人神往,但去了一次就真的会忘了,提不起你第二次想去的冲动,比如天津,我只记得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化学的味道。比如无锡,我只记得有位叫西施的女子曾住过。还有南京,虽说是六朝古都,但我去到那里,一点也不激动,我只记得秦淮河上漂着的红灯笼,可能是小学时学的那篇诗文印象深刻,所以我总把南京看得太脂粉。也有三亚,白色的建筑相映着蓝色的大海,很唯美很洋气,但总让我感到浓烈的孤单和怅然。<br></font></b></h1> <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关于旅行的文字,我怎么掏心掏肺的叙说可能都只能算作一管之见,甚至会暴露自己的无知,不小心就惹了卖弄的嫌疑,但我确实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灵,一遇到文字我就会控制不住的矫情到没完没了,但文字在我心里,确实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我甘愿向一切美好的事物臣服。也喜欢与人分享文字,不管是否被待见,孜孜以求,字字铭心,最大的愿望是有人愿意看,便可以写到老。</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对于旅行,教科书发挥的意义无异于小时候妈妈做的饭,在你味觉形成的时候埋下了深刻的印记,无论你走多久,都改变不了味蕾始终的惯性。小时候课文里描写的趵突泉、吐鲁番的葡萄、桂林山水、天安门长城等等,正因为小学课文里的描写,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颗美丽的种子,特别想长大了亲自去看一看,身临其境一番。所以我每到一个书中读过的地方玩,心里都觉得特别满足与释怀。</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当我去到南昌的时候,慌忙打听去井冈山的路线,井冈山,无数次出现在历史课本上,多么神圣的三个字啊。而去西安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心情,在时间及其仓促的情形下,想去延安的愿望特别强烈,且是要坐火车去的,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黄土高坡,稀稀落落的废弃窑洞,感觉思绪已经回到了书里,怀着一腔热血投身革命圣地。车子把我带到壶口瀑布的时候,我心里是感动的,像一个孩子见到老母亲一样的动容。大自然的雄浑、包容与磅礴是需要我们这些久在世俗中打滚的人前去洗礼的。我终也明白了旅行对于我的意义,就是净化我的灵魂。</b></font></h1> <h1><b><font color="#010101">  那旅行的记忆啊,是三生都道不尽的。只能在闲暇之余,用心将这些回忆做成了一枚枚别致的小绣片,缝在我衫子的衣襟上,在没有人的时候,拿出来,细细抚摸。</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想文字是有温度的,也有着多情的色调,甚至我感觉文字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幽味道,如果要取个名字,那就叫墨香吧。只有在文字的灵魂中,才能感受得到思想的无限绵延,可以看到现实之外更广袤的天空。世间哪里来那么多的知己啊,有时书比人要可靠,读书会陪伴人的一生,所以记忆最好的储存方式应该是转化为永恒的文字。也恰如文字,贴心贴肺给我温暖,懂得我的喜悦,分享我的哀愁,所以我很想将它们表达出来,让笔尖开出一朵朵美丽的白莲花吐露芬芳。如果你也乐于行走,便将这段文字赠予你,一路随行...</font></b></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慢下来,将日子过成一首诗!</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