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监管工作,本身是对人的一种磨练和考验,须耐得住寂寞,须发自内心地热爱。1997年刚从警校毕业的万建明分配到了监管场所,在监管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他二十年如一日,用忠诚奉献书写无悔芳华,他就是南昌市第一看守所所长万建明。
</h3><h3> 一直战斗在监管第一线的工作历练,使万建明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成为出色的监管尖兵。</h3> <h3> 初心 使命
</h3><h3> 忠诚奉献不忘本
</h3><h3>
</h3><h3> “在我们所,处处都有‘桃花源里护平安,为得万家尽欢颜’的看守所文化品牌标识,民警能够时时温初心、处处受熏陶。”南昌市第一看守所所长万建明说。
</h3><h3> 南昌市第一看守所在所长万建明的领导下坚持党建统领,常态开展党性教育,实现党建、队建双向互动,党务、警务同频共振。他们依托多功能党员活动室,实行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半月一次辨析讨论、每月一次理论考核、每双月一次专题讲评的“四个一”学习制度,确定每月的第三个星期二为主题党日,组织开展重温誓词、换位体验、警营朗读等主题活动,实行监号内务规范化管理,在队伍建设、监号管理、窗口服务等方面细化完善10余项管理规定,切实扎紧制度的“笼子”,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个环节和所有细节,以严明的执纪监督锻造忠诚警队、清廉警队、铁军警队。自万建明任所长以来,南昌市第一看守所多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h3><h3> 上级领导说:“万建明身上有一股子不获全胜不收兵的闯劲,特别是在监所安全管理过程中,他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念,人脑加电脑,苦干加巧干,奋战在第一线,冲锋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怨无悔,是全局民警学习的榜样。”
</h3><h3> 自万建明就任所长以来,万建明长期以所为家,尤其是在扫黑除恶斗争中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万建明不分昼夜和白天,一直在单位工作,回家对他来说变成了一种奢求,有几次家里有事时,家属只能来单位找他商量,甚至家属和小孩生病了也只能回家看望一眼就过来,上行政班的同事都说:“我下班的时候万所没有下班,我早上过来上班的时候万所还在上班。”
</h3><h3> 长年坚守在监管一线,万建明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用爱岗敬业、担当奉献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本色”的铮铮誓言。</h3> <h3> 责任 担当
</h3><h3> 育警砺警铸铁军
</h3><h3>
</h3><h3> “平静的湖面上出不了精悍的水手”,多年的监管经验造就了万建明超强的管理能力,他在协调管理时充分发挥一不怕累、二不怕苦、三不怕难的精神,越是难办的事情,越能激发他的斗志。
</h3><h3> 巨大的屏幕上,每个监室的情况一览无余,在押人员整齐地坐成一排,“豆腐块”形状的被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床头,每个监号门口都有管教在训话,二楼走廊上巡逻民警不停地来回巡视,总监控室2名值班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切都是那么安然有序。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情景如今却真实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一切都是在万建明的指导下,严格要求下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多少年来他们执着坚守始终如一。
</h3><h3> 万建明常常对民警说:“事故发生只需要一秒,我们就是要守好这每一秒钟,为了守好这一秒,从收押,到监控,到管教,每一名民警和工作人员,就要像一颗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岗位上,牢牢地坚守着自己的‘责任田’。”
</h3><h3> 在万建明的严格要求下,南昌市第一看守所的每一项业务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收押市负责人罗武林说:“我们收押室是把守监所的第一道关,我们收押室民警会在第一时间观察新进在押人员的情况、排查安全隐患,如果发现情绪异常等情况,及时通报所领导和管教民警。”
</h3><h3> 万建明在管理上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是在处理突发情况时,只要接到突发情况报告,从所领导到值班管教,要求2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
</h3><h3> 突发状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去年6月,在押人员唐某心脏病突发,经医务室诊断有更危险的迹象,接报后,万所立即赶赴现场,在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并组织医生随车前往,最终,因抢救及时,唐某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医院医生说:“再晚一分钟,唐某的病情就很难抢救回来了,辛亏送得及时。”事后,唐某感激地说:“如果是在家里犯病,我肯定就没命了,感谢万所救了我。”
</h3><h3> “在我们南昌市第一看守所,万建明就是一面旗帜。”市局领导如此评价道。万建明作风优良、忠诚履职给全所民警作出了表率。</h3> <h3> 悉心 关爱
</h3><h3> 一事一策巧化解
</h3><h3>
</h3><h3> 看似简单枯燥的监管工作,对万建明来说,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条需要用法和爱坚守的救赎之路。
</h3><h3> 深入监区,成为万建明每天的习惯。作为所长,万建明心里清楚,只有坚守在距离监区最近的地方,心里才最踏实。9时30分,是南昌市第一看守所每天上午点名的时间,万建明带着分管副所长,连同驻所的医生、护士一起,走进监室查看在押人员情况。监室的墙上,在押人员权利义务、看守所一日生活制度、每周食谱等内容,醒目地占据了监室最大的一面墙。随意抽问几人,除了刚入所几天的在押人员外,大家对自己的权利义务都十分清楚。“脸上怎么了?”看到一名在押人员的右脸颊上有两道不太明显的红印子,万建明关心地问。“没什么,指甲挠的。”这名在押人员回答。“没有人打你吧?”万建明关心地问。“真没有。”对方说。直到确认一切正常,万建明才放下心来。
</h3><h3> 从生活上关心,在心理上疏导,南昌市第一看守所用悉心的关爱,温暖了在押人员的心,也真正让他们转变了思想。碰到在押人员有心理障碍和极端想法时,管教往往束手无策,这时万建明会找在押人员深入交流。他“因人施教”“因情施策”,针对每一名在押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具体特点,对症下药,制定出不同的管教方法。
</h3><h3> 2017年11月,万建明在工作中注意到在押人员王某警惕性非常高,在谈话过程中问及其工作和吸毒经历时,王某避而不谈,抵触情绪过于激励,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万建明的高度重视,他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对其进行调查,发现王某背后另有“情况”。调查组一方面政策攻心,消除王某的种种顾虑;一方面与其谈心拉家常,生活上给与细致周到的照顾。这让王某感动不已,万分后悔的王某最终举报了马某的重大贩毒嫌疑。
</h3><h3> “刚来的时候,我都没有了活下去的念头。家里没有人管我,连换洗衣服都没有。”身负命案的在押人员刘某说,“是万所帮我找来衣服,告诉我这里不会有人欺负我,让我好好表现争取宽大处理。他们常送饺子、肉菜给我,同监室的其他在押人员对我也很照顾。我在这里一年了,感觉万所真和亲人一样。”
</h3><h3> 南昌市第一看守所的关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在押人员的心灵。数据显示,近年来,从南昌市第一看守所走出去的在押人员,重新犯罪率不足10%。许多人回到社会后,做起了小生意,开起了加工厂,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带动接收一批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走上正途。</h3> <h3> 创新 传承
</h3><h3> 共建共治筑平安
</h3><h3>
</h3><h3> 走进南昌市第一看守所的三楼会议室,“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集体二等功”等一张张醒目的荣誉牌匾映入眼帘,从砖瓦看守所,到平房看守所,再到如今配备现代化设备和系统的看守所,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但以万建明为代表的以所为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没有变。
</h3><h3> 万建明曾经多次在会议上说:“监管工作不像办案,有破案之后的成就感。我们每日面对的只有在押人员,做着日复一日的管理、谈话等工作。要做好监管工作,必须要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要耐得住寂寞,决不能让安全无事故的招牌砸在我们手里。” 正是万建明的这种精神,使民警们始终从心底凝聚着一股力量;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全所民警牢记职责使命,在高墙铁网中坚守岗位、守护平安。
</h3><h3> 201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昌市第一看守所羁押犯罪人员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其中面临很多是特殊疾病的在押人员,一些患有重大疾病、传染病的违法犯罪人员因无法收押而流散社会,他们自以为身患重症便是持有“免死金牌”,从而为所欲为,全无顾忌,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顽疾,万建明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监管工作经验、创新思路和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警医协作工作模式,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13年成立了特殊疾病监区,专门负责收押、治疗全市与传染病相关的违法犯罪人员,确保了整个监所乃至整个南昌地区的安全稳定。
</h3><h3> “现在我们抓到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再也不用担心投送无门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办案压力。”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办案民警小张说。
</h3><h3> 多少个白昼黑夜,万建明忠诚使命、履职尽责,用责任与担当、悉心与关爱、传承与创新,温暖着在押人员的心灵,给党和人民交出了安全无事故的优秀答卷。
</h3><h3> 如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南昌市第一看守所万建明带领全体民警,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监所安全工作中,以确保南昌市第一看守所安全无事故的佳绩。(南昌市第一看守所叶青松报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