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3年是人生道路上绝不平常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朝鲜战争结束,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国家急需各种专门 人材,这是充满了希望的一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3年我正好从崇明大同中学初中毕业,是留在农村还是继续升学?是去读高中还是到岛外去读中专?,小小的年令就遇到了人生道路的选择 …。</p><p class="ql-block">* 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留在崇明读高中不可能,到岛外去报考中等专业学校,学费和伙食费都由国家负担,家庭经济负担可以减少,因此投考中专就成了最佳的一种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一个世代生活在封闭小岛上的孩子,要走出海岛,远赴外地去投考学校,就好像一只将要离窝的小乌,对外部世界既充满着希望与期待,但内心又充满着忐忑与不安,我能行吗?…?</p><p class="ql-block">* 一个从未出过远门,沒有家人陪伴的孩子,要闯荡大上海,要远赴苏州去应考,去开拓人生的道路,我能行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年再回顾这段经历,我们同去应考的五位同学,能在10:1左右的激烈竞争中全部胜出。在人生道路上,我们终于跨岀了十分重要的一步,晚年回忆这段往事,仍倍感幸运,来之不易啊!在此更要感恩大同中学老师们对我们的栽培。</p><p class="ql-block">* 图片为当今的大同中学校园和学校标志。</p> <p>* 五位崇明大同中学的同窗好友,结伴同行,风餐露宿,克服了夜宿街头等一切困难,远赴苏州投考苏州建筑工程学校取得成功,五人全被录取,当年内心的喜悦,实在是难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p><p>* 图片为1956年苏州建校毕时,五位好友的留影。</p> <p>* 崇明岛,长江口上的一颗明珠,由泥砂冲积形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景色和气候宜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相泥砂冲积岛,更是祖国的第三大岛(仅次于台湾和海南);感恩故乡的一方水土,养育了勤奋智慧的一代崇明人,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早己植根在年幼的心灵里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艰辛的求学旅途,初识大上海!</b></p><p class="ql-block">* 被江水封闭了千年的崇明岛,外出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世代崇明人,少有外出闯荡,从事经商等谋生的思想和习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即使近在咫尺,只有一水之隔!但当年能在上海经商或打工的崇明人,为数也是不多的,岛上居民思想比较保守,因此常被市区的上海人看作“乡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上海,为了保护本市年青人的升学和就业,只有一江一河之隔的崇明,奉贤和松江等县的初中毕业生都不能到上海去应考,可見当年年青人升学之艰难,就业竞争之激烈了。为了升学,我们不得不借道大上海遠赴苏州去报名和应考,增添了不少往返路途上的费用和艰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是坐着木制机帆船去闯大上海的,船速很慢,要化四个多小時才能到达上海的白渡桥码头,其中横渡長江口,在江面上航行需要一亇多小時,从长江进了黄浦江,在黄浦江上航行也需要一个多小時,旅途的艰辛,晕船的痛苦是当下年青人无法承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茫茫的江面,那小船的颠波,那吳淞口的灯塔,黃浦江两岸的风光,那江中航行着的大轮船和应接不暇的各种船只,真叫人眼花瞭乱,好奇不己,在童年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印象,终身难忘啊!</p> <p>* 图片为上海和崇明岛的卫星航拍图。 </p><p>* 崇明岛的南对面就是吳淞口,就是黄浦江的入海口,这个灯塔既是船舶航行的航标,也是黄浦江汇入長江的标志物。</p> <p>* 这是吳淞口上的灯塔,晴天站在崇明岛江边,极目遠望,可以依稀看到吳淞口那个航标灯塔,童年站在海边的沙滩上,時常遥望那吳淞口的灯塔,面对那遠处的大上海充满着响往,期待和瞳景…。</p> <p>* 由崇明开往上海的航船,横渡長江水面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吳淞口,这个长江口和黄浦江口的门户附近,历代都设有炮台…!</p> <p class="ql-block">* 你看那吳淞口古炮台上的大炮,那江面上雄伟的邮轮和邮轮码头的面貌,正在向人们诉说着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p><p class="ql-block">* 童年時常听大人们讲述吳淞炮台和炮台上大炮的故事…,今天看来也实在太小了,仅仅是一个古董而已!</p> <p>* 由崇明开往上海的航船,进入吴松口后,就在黄浦江上航行,那浦江两岸的风光,一种现代工业城市的风貌,撲面而来,令人暇思,令人响往,兴奋的情绪油然而生…。</p> <p>* 著名的上海白渡桥,就座落在苏州河流入黄浦江的出口处,崇明开往上海的机帆船码头就在那白渡桥旁,所以,我认识大上海的第一个标志物就是那白渡桥了,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啊!</p> <p>* 当年的外白渡桥,就象图片上部那个样子,下部那二張是今天的风貌,那座桥也在向人们诉说着上海的昨天和今天,中国的变化之快,永生难忘啊!</p> <p>* 这些图片都是白渡桥景观,现在它已成上海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洋人开发上海留下的一个美丽的市政工程,是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前進的一个历史性标志物…。</p> <p>* 当年白渡桥下的码头就在那桥边,崇明到上海的机帆船就仃靠在那里,也和河面上那些小船差不多,这些小船,在长江口江面航行时,遇上风浪隨時都有翻船危险,人也被颠得昏天黑地,呕吐不止,真是不勘回首的往事,但这就是老一代人的真实的人生经历啊!</p> <p class="ql-block">* 从崇明到上海,白天就在航船上度过了,但到达上海時都已近傍晚了,晚上这一夜怎么过?这又是一亇难题!</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亇难忘的的故事值得记述,当年这些孩子,因为沒有上海的親戚,即使有,也都是穷人,不便去打扰,也不可能解决晚上的住宿问题,因此,就只好几个人抱团露宿在马路的人行道边,就这样,施德隆母亲为他做的一双新鞋,在熟睡中被扒手扒走了…,真是哭笑不得的遭遇,不得不化钱买了一双再上路,好在头脑中的知识是扒不走的,否则如何前往苏州去应考?如何向父母交待…。</p> <p>* 当今从苏州河上游向黄浦江外滩遥望,看到的白渡桥景色是那样的迷人,一派世界级大都市风貌尽收眼底,这就是当今的祖国在崛起,真是换了人间!</p> <p>* 从乍浦路桥向下游拍的夜景!这是新的21世纪,2019年代的上海了,本人也从童年走到了晚年,真实見证了中华在复兴、国家在崛起…!我们这代人,不仅仅是見证者,更是参与人,是值得自豪的人生经历…!</p> <h3>* 这是从苏州河的上游向下游看的照片,图中的是乍浦路桥,上海大厦仍清晰可見,多么繁华和现代化的上海风景啊!</h3> <p>* 收彔了当年老上海的视频,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 当年从白渡桥码头上岸后,完全弄不清东、南、西、北,去苏州的火车站在哪里?怎么走过去…?身上还背着那么多行李,真可谓是举目无親,哭笑不得,一愁莫展…!好在当年的上海有很多三轮車和黄包車;现在想来,真要感恩那些三轮車、黄包車夫,是他们的辛劳和童嫂无欺的善良,邦我度过了初闯大上海時遇到的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从白渡桥码头到北火車站,要经过苏州河上的桥;因通航要求,这些桥的桥面都较高,三轮車上桥十分困难,必须下車邦助車夫把車推到桥顶時再上車,下桥時車夫把車踏得飞快,当时内心又十分害怕翻車,提心吊胆的经历晚年仍记忆犹新…,当年也只好咬紧牙关,听天由命了啊。</p> <p>* 这里收彔了当年比较豪华的代步交通工具(黄包車),一般的比较简易,当年坐得多的是人力三轮车…。</p> <p>上海的北火车站,它是崇明人外出闯荡必经的地方,我第一次乘火车去苏州就是从那里上車的,第一次见火車,第一次外出見世面,一切都是第一次,内心既充满着好奇又忐忑不安,这就是童年岀远门的经历…,终身难忘的记忆啊!</p><p><br></p><p>* 但今天己找不到这个老火車站了,国家的发展真快,中国正在引领世界向着高铁時代迈進了!</p> <p>* 上海南京路外滩风景,人群拥挤,热闹非凡,这就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市!</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 * 苏州建筑工程学校简介</b></p><p>* 苏州建校是1953年建立的全新的建筑工程类中等专业学校。</p><p>* 苏建校由当年的建筑工程部领导,由华東建筑工程局直接管理,完全按照当年苏联的模式建立的学校,教材也照搬苏联的,学生学习的负担很重,但也确实让我们学到了一些知识;应该承认,当年苏俄的缓助,对新中国的建设,人才培养确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p><br></p><p>* 这亇学校当年从全国来说,也並不十分看好,又是一所新办的中等专业学校,但就在我们这一届,居然从那里走岀了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一位首先将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引進上海,並取得了极大成功的同班同学,上述业绩的取得,除了亇人的素质和努力外,与当年那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老师和包括学生食堂在内的全校员工的辛勤付岀都是分不开的。</p><p><br></p><p>* 应该肯定,国家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在教育战线、在人材培养方面作岀的巨大努力,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为后三十年的国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br></p><p>* 建校的前身是原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和常州中学的土木科,师资力量确实比较雄厚。</p><p>* 建校位于苏州南门附近,古建筑瑞光塔旁,风景秀丽,校舍和宿舍等全部都是新建工程。</p><p><br></p><p>* 学校全部公费,学生不交一分钱,伙食十分丰富又美味,真不是当年农村居民可以比较的。良好的善食对长身体十分重要,良好的体质就是在那个時期打下的,良好的学习素养也是在那个時期养成的,苏州建校時期接受的教育,真是终身受益,当年的生活也真像在“天堂”一样呀。</p> <h3>当年建校的面貌</h3> <h3>当年建校的面貌</h3> <p>* 当年建校学习时的同窗好友(自左至右黄振东、沈益谦、姚裕昌、施德隆四人56年毕业的留影)</p><p>* 下部为“房309班”共青团团日活动的留影。</p> <h3>* 和同班好友黄振東56年毕业前夕摄于教学主楼前。<br>* 5位从崇明大同中学一起来的好友专门去照相馆摄影留念。<br>* 房309班的一次团日活动,多么难忘的容颜。</h3> <h3>难忘的老师和同学。</h3> <h3>* 56年因国家建设需要较高层次的建设人材,全校有37位同学被保送進入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继续学习。</h3> <h3>* 杨玉林同学提供的同班同学在太原相聚:自左至右,朱经伟,陳忠信,刑天朋,杨玉林,郑佳,许建华,顾传霖,廖洪官,华词兰。青春岁月忆当年,容貌靚丽各展风彩!1964.08摄于太原。</h3> <h3>* 建校時期的同桌和同班好友,我们的同学情谊永生难忘啊!</h3> <h3>* 难忘的面容,真挚的友谊!三位建校的同班同学(葛凤嗣,黄振东,姚裕昌)五六年冬摄于南京照相馆,永远的纪念!(寒假由西安回崇明,路过南京時的留影)</h3> <h3>* 建校五十周年(2003年10月)返校聚会時的留影。(左上、何成杰与姚裕昌)(下左起、马森海、曹石磷、杨玉林、姚裕昌)</h3> <h3>* 建校50周年返校团聚。<br>1 309班和老师合影,带大红花者是当年的老师。<br>2 和老师,老同学合影(自左起、董明道、李文佐老师、姚裕昌、王俊蓉)<br>3 沈益谦访问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時与建校的老同学留影(自左起、杨义承、姚裕昌、袁家瑜、沈益谦、华词兰)</h3> <h3>* 建校五十周年返校聚会留念,图片中有同学们引为娇傲的同班同学呉祥明(上海磁悬浮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总指挥)</h3> <h3>* 毕业六十周年(2016.10建校六十三周年)聚会合影,(共22位,袁家瑜夫妇因故缺席。)</h3> <h3>* 毕业六十周年聚会合影(中立者苏州藉周炳裕同学,设宴招待全体老同学,让大家品赏了一次最地道的苏州风味佳肴)</h3> <h3>* 毕业六十周年宴会在進行,左起:郑佳,戴志诚,邹福新,姚裕昌。</h3> <h3>* 于汉颐,姚裕昌,何成杰,袁墉,六十多年后再相聚時留影。</h3> <h3>* 毕业六十周年聚会后,在孔庙古牌坊前自拍留念。<br><br></h3> <h3>* 毕业六十多年后,当今的苏州火车站,美观,宏伟,古色古香!<br></h3> <h3>* 在火车站前自拍留念。</h3> <h3>* 毕业六十周年时摄于苏州盘门景区留念!</h3> <h3>* 毕业六十周年后,当年的苏州建校己演变成当今的苏州科技大学了,拥有虎丘,石湖,天平,江枫等多个校区,学校面貌已焕然一新!</h3> <h3>* 美丽的江南古城苏州,美丽的北寺塔古建筑——人生路上的美丽风光,永远难于忘怀的记忆……。</h3> <h3>* 人民路旁边的,苏州标志性古塔:北寺塔。</h3> <h3>* 美丽的古塔,久遠的历史,人生的天堂苏州, 永远怀念你。</h3> <h3>* 五位同窗好友,56年毕业時又一次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分別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天涯海角各奔東西,往事如煙,你们都好吗?生命不息思念不止。自左至右:施德隆,唐成祖,姚裕昌,沈益谦,黄振東。(1956.08摄于苏州大华照相馆)</h3> <h3>愿像一棵树,植根大地,回归大自然。</h3> <h3>愿晚年像古树一样坚强,杆老心不老。</h3> <h3>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h3> <h3>** 六十年岁月已经遠去,但记忆还残存在脑海里!<br>** 难忘的苏州建校求学生涯!<br>** 难忘的初闯大上海,和人生的天堂苏州!<br>** 难忘的建校老师和同窗好友!<br>** 生命不息,思念不止!</h3> <h3>泰然面对人生的晚年,我们都老了吧 !大家都保重,再见!</h3> <h3>* 你想了解我的人生经历,尚可阅读如下回忆文章: 建筑林间漫步…土建人生回顾(二) 同学情谊永记心间——怀念大同岁月 人生回忆彔(4):深圳,晚年的机会和回顾。 人生回忆彔(1)怀念南昌冶院。 深圳老人的家园——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周到的南山区社会福利中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