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汇编16一一(湿气的今生前世,人体解剖图)

凡夫俗子

<h3>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自古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人如果秋冬淋雨涉水或在潮湿的环境中,湿气就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毛孔等入侵体内,在各个脏腑组织之中“安营扎寨”,并“长期居住”。</h3><h3>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当脾虚后,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湿的代谢失调,也就是说湿气代谢不出,留滞体内,形成湿邪。中医上所谓的湿盛,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水湿(分),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h3><h3>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h3><h3>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h3><h3>湿气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症状呢?</h3><h3>这是因为,湿气入侵人体,在内伤害五脏六腑,引起脾虚,肺弱,肾虚,胃弱;在外部则表现为口干,口苦,嗓子发炎,头晕头痛,皮肤油光,满脸起痘,全身肌肉关节痛,皮肤湿疹泛滥等等。</h3><h3>值得深思的是,湿气对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按理说人们会特别重视祛湿,可是为湿气是怎么引起的呢?还是非常普遍,甚至十人九湿呢?</h3><h3>真实的情况是:</h3><h3>1,湿气为祸,常常引起全身的不适,背后的原因是湿气会侵入五脏六腑:湿在脾,则脾虚,湿在胃,则胃弱,湿在肾,则肾虚,湿在肺,则肺弱......五脏六腑不调和,湿气根本不可能完全祛除。</h3><h3>2,湿气在外会有很多表症,如皮肤油腻,口干口苦,嗓子干痒,长痘,湿疹,腰酸背痛等等。</h3><h3>有人吃了健脾健胃之药,也服用了利湿渗水之药,但是表症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于是常常中途放弃。那些购买各种祛湿产品的,有半数吃到中途都放弃了。</h3><h3>那么中医是如何正确的祛除湿气的呢?</h3><h3>其实中医对湿气的祛除有严密的逻辑和方法,早在东汉《伤寒论》金代《脾胃论》都有论述。正确的祛湿的方法一定会遵循这样的原则:</h3><h3>1,主责:健脾健胃、利水渗湿</h3><h3>2,在内兼主责更益肾宣肺、清心净肝、促肠胃等调和五脏六腑。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虚,虽首责脾,实非局限在脾。所以真正的中医调湿的时候,必然会用健脾健胃的方子再配合利水渗湿的方子,同时兼顾五脏六腑才能真正改善湿气。</h3><h3>3,在外:针对湿气引发的表症同时用药,短期消除表症,常常几天就见效,让湿气重的人能增强信心,长期坚持吃下去。</h3><h3>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h3><h3>湿气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长期被气困扰而浑然不觉,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头,观察下舌头的边缘,如果舌头边缘有锯齿或者有白白的舌苔,就像下面这种,那么你体内已经有湿气了。</h3><h3>从内而看:</h3><h3>1,胸口闷,喉咙有痰(肺弱)</h3><h3>2,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肾 虚)</h3><h3>3,舌苔白厚黄腻,食欲不振,食物不消化容易成积食(脾虚)</h3><h3>4,体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肿。偏瘦的人也会有小肚腩(同样说明脾虚,因为脾虚是导致肥胖的主因)。</h3><h3>5,频繁的胃痛、腹痛、腹泻,便秘或大便不成形(胃弱)</h3><h3>在外表症:</h3><h3>①困乏无力,无精打采,怎么睡都睡不够。头晕犯困;② 嗓子发痒,口干,口苦 ,口渴;③全身肌肉关节痛;④头发油腻,皮肤油光,满脸起痘,浑身黏黏;⑤大便糖稀而肛门涩痒;⑥皮肤有湿疹,皮肤瘙痒; </h3><h3>看看这些症状,你会恍然大悟:湿气是在内来看就是脾虚,胃弱,肾 虚,肺弱,胃弱;在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表面症状。</h3><h3>湿气伤人隐蔽而缓慢,一旦符合1-2条症状,就要赶紧祛湿气了,如果符合很多条,肯定健康正在恶化,祛湿就刻不容缓。</h3><h3>否则难缠的湿气会夺走你美好的生活,让你满身都是毛病。</h3><h3>更重要的是,湿气缠身的人浑身没有精神,灰头灰脸,在职场上和事业上往往力不从心,被同事和竞争对手远远甩开。</h3><h3>对女性来说,湿气会造成容貌上的损伤,头发油腻,满脸油光,长斑长痘,对自己的爱情,婚姻,事情都极为不利,没有一点竞争力。而且湿气引发多种妇科疾病,让女性饱受折磨。</h3><h3>如何才能摆脱湿气呢?</h3><h3>大部分人早期对湿毒一点概念都没有,湿毒最突出的表现是每天早上很难起床,怎么睡都睡不够。皮肤变得又黄又油,后背密布皮疹,体重也增加了十多斤。真是糟透了,但是这些都没有引起的重视。 </h3><h3>当天气转凉时,湿气重、舌苔白腻、齿痕严重、大便不成形等总是反复发作,让人心烦意乱、头晕犯困、精力不济,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反观没有湿毒困扰的人却精力充沛、雄心壮志。</h3> <h3>要真正去体内湿气,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中医提供以下方法,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 一、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二、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三、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传统的做法:木炭对去湿气很有用的。将木炭用纸包住放在屋内就可以的。但切记放的地方不要有吃的东西就好。 石灰吸潮:阴雨天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装生石灰后放置于室内各处,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燥。 现代的方法就是用空调去湿功能除湿或购买专用的去湿机去湿.还有,也可以买一个换气扇,装在窗口,经常开扇子抽气,让空气流动,可以去掉 湿气。</h3><h3> </h3> <h3>红薯和枸杞红枣一起熬粥,属于黄金搭档,这样吃可以祛除身体湿气,活血化瘀,女性面色红润,精神饱满!</h3> <h3>脾寒湿: </h3><h3>1.舌头边缘有锯齿,舌苔发黑,大便不成形。</h3><h3>2.食欲不好,容易反胃、恶心,消化不良。</h3><h3>3.常常觉得呼吸费力,胸闷!特别疲劳</h3><h3>4.常感心烦意乱。睡眠质量不好,稍有动静就会醒过来,或突然莫名地醒过来。</h3><h3>5.身体发沉,四肢无力,手脚冰冷,昏昏欲睡、没有精神,头晕。</h3><h3>6.眼睛容易疲劳、腰酸关节疼痛;或视力减退。</h3><h3>7.睡觉流口水打呼噜;浮肿,眼袋下垂;</h3><h3>8.阴部潮湿;阴囊潮湿;对房事不感兴趣;</h3><h3>9.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腹痛、腹泻</h3><h3>10.白带有异味,瘙痒;皮肤油腻</h3><h3>热:</h3><h3>11.头发才1~2天没洗,就油腻腻的,脱发,白发;有头屑。</h3><h3>12.面色发黄、发暗,油腻,泛油光。</h3><h3>13.口干、口苦,口臭,有异味,泛酸,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h3><h3>14.牙齿比较黄,没有光泽。而且牙龈色红,口唇也偏红。</h3><h3>15.爱出汗,而且汗味重、体味大。</h3><h3>16.常觉得身体发热,皮肤发烫,尤其是手脚心爱发热出汗。</h3><h3>毒:</h3><h3>17.大便燥结或是黏滞不爽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小便短黄。</h3><h3>18.皮肤起痘,长斑,瘙痒,荨麻疹反复发作。</h3><h3>19.肥,有小肚子,游泳圈,减肥后容易反弹;。</h3> <h3>如何防止</h3><h3>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h3><h3>比如苋菜、薏仁茶、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h3><h3>保持屋内空气流通</h3><h3>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h3><h3>少食甜腻食物</h3><h3>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为“甜腻化湿”。</h3><h3>避开生冷食物</h3><h3>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h3><h3>洗头时注意两点</h3><h3>在外洗头时,千万不要用了洗发精后湿头发按摩,这样会使湿气进入头皮(要吹干头发后再按摩)。洗完澡(头)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h3><h3>保持衣物干爽</h3><h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被子(垫絮)要经常晒。</h3><h3>夏天不要贪凉睡地板</h3><h3>尽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气重),热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h3><h3>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h3><h3>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分湿气包裹你的身体(淋雨后要及时换上干衣服)。</h3><h3>少饮酒</h3><h3>酒助湿邪,酒少碰为。</h3> <h3>三种食物“吃”出来的湿气:</h3><h3>一、太甜的食物</h3><h3>也许是人生中有太多的苦痛吧,很多人的口味都偏向于吃甜的。</h3><h3>一些甜味的食物,如大枣、香蕉、苹果、雪梨、葡萄、草莓等,能够有益于脾脏健康。</h3><h3>但是过于甜的食物,比如蜂蜜、甜品、奶油、蛋糕、冰激凌、糖葫芦等,性质是黏且腻的,和湿气性质相似。</h3><h3>如果我们吃的多了,反而容易使湿气驻留体内,排不出去,从而形成了内湿。</h3><h3>二、太咸的食物</h3><h3>烹饪食物时,食盐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调味料,把控好用盐量,能够让食物充分的美味。</h3><h3>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味,有些人偏偏喜欢多放盐,即使尝起来有点咸,他们也爱吃。</h3><h3>若是因此每一顿都摄入比较多的盐,会导致体内的水分排不出去,形成了湿气。</h3><h3>长期吃太咸的食物,也常常造成肠胃吸收功能下降,湿气无法及时代谢,就一天天积累起来了。</h3><h3>三、太凉的食物</h3><h3>生活中随处可见湿气,只是我们没有留意、当心。</h3><h3>当我们喝冰凉饮料的时候,和我们温热的人体相接触,就会在冷热交替的情况下,滋生了湿气。</h3><h3>冰冻冷饮、冰凉食物,尤其害脾,脾胃功能可能会就此减退了。</h3><h3>于是体内大量的湿气都得不到合理的运化、代谢,就会聚集起来,对身体形成种种伤害。</h3><h3>这四件事情“作”出来的湿气:</h3><h3>第一,很晚才睡觉</h3><h3>每次熬夜过后,身体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伤害,因此许多人就认为熬夜是无害的。</h3><h3>其实熬夜带来的是一种慢性的影响,只有长时间之后,才能感受到熬夜对身体造成的不利。</h3><h3>脾胃在每天不间断的熬夜下,已经变的虚弱无比,常常无力运化体内的水湿。</h3><h3>于是,湿气就会大量囤积下来,在身体里肆无忌惮的捣乱。</h3><h3>第二,在错误的时间洗头洗澡</h3><h3>对于爱干净、爱美的人来说,洗头洗澡是经常会做的。</h3><h3>这种行为本身是一个好习惯,但是需要在时间安排上多加注意,如果每天太晚才洗头洗澡,容易导致湿气入体。</h3><h3>因为那时气温低、阳气弱、阴气盛,湿气更加猖獗,身体很难抵抗得了湿气的入侵。</h3><h3>如果洗头洗澡后,不进行擦干、吹干,身体上沾染的大量湿气会将整个身体都包裹的严严实实。</h3><h3>第三,很少做运动</h3><h3>每一个人都有懒散的一面,坐下来就不愿起来了,久坐时间多过运动时间。</h3><h3>偶尔一次、两次的懒散不算大事,就怕有人天天以懒散为荣,闲时就宅在家里,整个人变的像没骨头的人似的。</h3><h3>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身体会很少进行排泄,包括排尿、排便、排汗,湿气也因此无法随之排泄出去。</h3><h3>湿气在身体里堆积起来,长时间得不到祛除,就会越来越严重。</h3><h3>第四,总是心太累</h3><h3>经常从年轻人的口中听到“好累啊”,如果不知道的人,可能会以为他们刚刚干了多重的活。</h3><h3>其实,他们口中的“累”,并不是身体累,而是指心累。</h3><h3>身体累,充足的休息即可缓解过来,心累则是碍于生活的压力和负担,是一个永无终止之日的事情。</h3><h3>在这种心累的状态下,我们的脾胃很难得到健康,会逐渐变的虚弱,湿气会由此形成。</h3><h3>三个小妙招,能帮助化湿:</h3><h3>其一: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h3><h3>体内湿气重,想要调理,自然要从内部着手,吃一些祛湿的食物自然妥当。</h3><h3>例如扁豆、莲子、苦瓜、香菇、黄花菜、大头菜、鲫鱼,都有健脾、利湿之效,用于一日三餐的饮食再好不过了。</h3><h3>如果湿气比较严重,还可以通过将各种食材搭配起来制成茶饮来喝。</h3><h3>乌草根、火麻仁、栀子、砂仁、甘草、陈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参、白扁豆、莱菔子、紫苏、佛手、葛根、桔梗、淡竹叶、红豆、枸杞等都可以利用起来,制成乌草根砂仁茶。</h3><h3>每天喝一杯茶,是最简单、彻底的祛湿方法了。</h3><h3>栀子是中医常用的中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用栀子可以清热,消炎、镇痛。</h3><h3>陈皮味辛而微苦,性温,入脾、肺经,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之功效。</h3><h3>甘草是中药中应用率最高的一味药材,能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h3><h3>砂仁,气味芬芳,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良药。</h3><h3>其二:按揉三个祛湿穴</h3><h3>想要达到祛湿的效果,除了饮食调理以外,还要适当做些按摩。</h3><h3>阴陵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都是比较出名的祛湿穴位,需每天对其进行按揉。</h3><h3>其中,阴陵泉穴,就在我们的胫骨内侧髁下方的凹陷中,屈膝即可轻松找到。</h3><h3>三阴交穴,首先我们用四指按压在内踝尖上,能发现一处凸起的骨头,在我们的胫骨后缘靠近这块骨头的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h3><h3>足三里穴,在我们的外膝眼下10厘米的地方,很容易找到,只要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向下,中指的尖端即是足三里穴。</h3><h3>其三:坚持每天泡脚</h3><h3>天气越冷,人们越能做到每天泡脚,但是天气逐渐变热了,就很少有人去泡脚了。</h3><h3>殊不知,天气越热,泡脚的好处就越多。</h3><h3>因为天气越热,体内湿气越容易聚集,通过泡脚的方法能够对湿气进行彻底的铲除。</h3><h3>尤其是尝试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中药生姜,艾叶小植物,对脚上的多处经络产生刺激,更加有利于祛湿。</h3> <h3>湿气重食疗的方法首先可以用红薯煮米粥,还有用山药薏米粥或,红豆猪骨粥加生姜,或者者魔芋,绿豆粥,玉米,黄瓜,冬瓜等等。</h3><h3>原因分析</h3><h3>造成湿气重的原因一般是对于缺少睡眠者容易患上,还有经常的吃一些冷冻的食物,坐的时间多,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环境,虚胖,脾胃虚寒,便秘者等均可诱发。</h3><h3>举措建议</h3><h3>湿气重的人一般可出现食欲不振,胸闷,口干口渴,大便湿黏,关节酸痛或胀痛不适,头痛,怕冷等表现。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加重可危及人体的健康。如果平时的食疗得不到症状改善,建议应及时的到医院进行相应检查,用药物进行调理治疗。</h3><h3>注意事项</h3><h3>湿气重注意在饮食方面多吃含有维生素类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喝温水,应多锻炼运动,劳逸结合,禁忌烟酒。</h3> <h3>风湿和痛风的区别有:</h3><h3>1、病因不同:</h3><h3>风湿是一种免疫性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的复合物沉积到关节,引起关节肌肉结缔组织的炎症。痛风是高尿酸引起的疾病,痛风结石就是痛风尿酸结晶,沉积到关节引起的一种炎症。</h3><h3>2、症状不同:</h3><h3>风湿的疼痛是一种缓慢的过程,会有双手的关节的晨僵,首先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发作,它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过程,往往和天气和湿度有关系。痛风主要多在夜间发作,痛风的关节是红肿、热痛,像烧灼样的感觉,甚至像虫咬的感觉,痛风患者会感觉到非常痛。多在晚上发作,好发的部位多在大脚趾的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也会发生。</h3><h3>3、治疗方式的不同:</h3><h3>风湿的治疗,多是从免疫的角度治疗的。而痛风的主要治疗是降尿酸,把尿酸降下去,</h3> <h3>调理脾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适量运动:每天快走或者慢跑40-60分钟,周身微微汗出,每周不少于五次,坚持三个月以上。脾虚湿盛,水液内停,运动微微汗出,可以促进气血运行,使湿气排出体外。第二、食疗:山药、薏苡仁、红小豆、莲子,可以健脾化湿,煮粥煲汤,长期食用。第三、口服中药调理如参苓白术丸、六君子丸等药物可以健脾化湿。</h3> <h3>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h3><h3>1</h3><h3>“虚”, 人虚则寒 </h3><h3>“虚”的体质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体虚最大的两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h3><h3>2</h3><h3>“寒”, 寒则湿 </h3><h3>“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h3><h3>3</h3><h3>“湿”, 湿则凝 </h3><h3>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h3><h3>1、肩颈部的“大椎穴”。</h3><h3>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h3><h3>2、前胸的“膻中穴”。</h3><h3>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h3><h3>3、肚脐部位的“神阙穴”。</h3><h3>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各种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同样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h3><h3>4、腰部的“命门穴”。</h3><h3>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h3><h3>5、脚底的“涌泉穴”。</h3><h3>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h3><h3>4</h3><h3>“凝”, 凝则瘀 </h3><h3>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h3><h3>5</h3><h3>“瘀”, 瘀则堵 </h3><h3>“瘀”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浑身不舒服。其疏通过程中出现的痧点全是黑、紫色的。</h3><h3>6</h3><h3>“阻塞”, 堵则瘤</h3><h3>“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h3><h3>7</h3><h3>“瘤”, 瘤则癌 </h3><h3>长“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h3><h3>8</h3><h3>“癌” </h3><h3>到了“癌”这一步,全身经络已经严重淤堵,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经络淤堵到这个程度,再加上对“癌”恐惧,很多人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h3><h3>“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h3><h3>如果寒气入体形成淤堵了怎么办?《黄帝内经》里说:调心为上,外治为主,辅以食疗,最后用药。先把心态调整好,对健康要有信心,对生活要有希望。然后可以通过拉筋拍打,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再通过平时三餐合理饮食,人的精气神很快就会提升上来,各种病症很快就会消除,从而恢复身体健康!</h3> <h3>人体解剖图</h3> <h3>脸要穷养,脚要富养</h3><h3>脸要穷养:不必过度清洁</h3><h3>以面部和颈部皮肤为例,未经保养的颈部皮肤不比面部差。如果面部经常清洗,就会缓慢破坏天然的皮脂膜。</h3><h3>保养要点:清水是最好的化妆品,此外退休族们可选用维生素E保湿润肤。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晒,避开阳光直晒。</h3><h3>脚要富养:时刻保持温暖</h3><h3>在中医看来,脚离心脏最远,是全身阳气最难到达的地方,日常需要额外保养。</h3><h3>保养要点:除了一年四季都要泡脚外,还可经常按摩脚底。</h3><h3>双手搓热后,用两手掌轮流搓两脚的脚心至发红发热。</h3><h3>每天将双脚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有助于促进脚、腿部血液循环旺盛。</h3><h3>肾要穷养,肝要富养</h3><h3>肾要穷养:少吃盐肉</h3><h3>大鱼大肉可能导致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过多,给肾脏带来负担。</h3><h3>有些盐分多的食物对肾损害也很严重。所以肾要穷养,高糖、高盐、高蛋白的食物不要乱吃,谨遵医嘱服药。</h3><h3>保养要点:常喝水可保护肾脏,促进肾脏排毒。睡好子午觉,午时睡眠可养肾阳,子时睡眠可养肾阴。</h3><h3>肝要富养:积极注射疫苗</h3><h3>肝癌是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产生条件之一就是感染乙肝病毒,之后不断恶化病变。</h3><h3>而不重视乙肝预防,不打乙肝疫苗,不了解乙肝病毒传播知识,再加上不讲卫生,都会增加肝炎发病率。</h3><h3>保养要点:坚决不吃污染、霉变的食物。发生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排便异常一定要到医院就诊。</h3><h3>预防乙肝,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需注射全程乙肝疫苗。</h3><h3>心要穷养,肺要富养</h3><h3>心要穷养:少吃加工食品</h3><h3>心脏的一大杀手是反式脂肪酸,尤其是人造的煎炸食物、各种“酥”,都要少吃。</h3><h3>保养要点:少吃人造食品多吃天然食品。</h3><h3>配料表中出现:氢化、精炼、人造等字眼时要提高警惕,可能是反式脂肪。保持腰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下降。</h3><h3>肺要富养:保证干净的生活环境</h3><h3>健康的肺离不开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除了远离烟草,厨房中的油烟也要尽量避开,否则就会吸入大量致癌物。</h3><h3>保养要点:改变烹饪方式,多蒸、炖、煮,少煎、炒和油炸,还可以采用“水炒”方式,炒到一半时在锅里加些水。</h3><h3>主厨们不妨养成带口罩的习惯,减少油烟的吸入。</h3><h3>身要穷养,神要富养</h3><h3>身要穷养:多锻炼,常出汗</h3><h3>身体要苦一点,不要让空调暖气剥夺身体出汗的机会。</h3><h3>尽量保证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的有氧运动。</h3><h3>神要富养:放松情绪、充实内心</h3><h3>不良情绪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直接原因或诱因。愤怒伤肝,破坏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h3><h3>而抑制恼怒,安定情绪,则疾病减少,寿命增长。</h3><h3>保养要点:笑是最好的精神补品。</h3><h3>大笑能使肺部扩张,胸肌兴奋,膈肌上升,加深呼吸运动,还能清理呼吸道。人每笑一次,横膈膜大约蠕动18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