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拥有600住户,近3000人的春华集镇,是春华镇政府驻地所在,也是春华镇商业、文化中心。1公里的老街、2公里的新街,另加两条横街,胭脂港像一个跳跃的“音符”,穿镇而过,为小镇带来灵动,带来美妙。拥有整齐漂亮外表的集镇,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作为内里。1949年8月3日,长沙和平解放签约仪式就在春华老街恒丰楼,从此拉开了湖南和平解放的帷幕。她是市级示范管理集镇,也是垃圾分类示范集镇。</h3><h3> 在以往,一台敞口农用车,每天早上7:30一定会准时出现在春华集镇新、老街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从不例外。随着车上音乐的响起,沿线居民纷纷拿出自家垃圾桶,将桶里的垃圾一股脑全部倒进车厢里,字典里没有分类一说。沿街到处可见破旧垃圾桶,到处可见成堆垃圾。严重影响行人视觉,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h3><h3> 2018年,春华镇9个村(社区)整镇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除了集镇),“乡下”村民全部都在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并付出了实际行动:以往成堆的垃圾不见了,家园也变更漂亮了。于是,集镇居民非常羡慕“乡里”的村民,不仅羡慕他们家家户户都摆上了漂亮的垃圾桶,更羡慕有保洁员及时上门进行回收。</h3><h3> 对于集镇居民来说,垃圾没有分类的日子,恍惚度日如年,大家内心是煎熬的,同时还要承受“乡下”村民“异样”的目光。</h3><h3> 为此,经常有居民打电话给我:为什么集镇上的垃圾分类迟迟不推进?</h3><h3> 我回答说:条件尚未成熟,“前端分,后端混”的事情,我干不出来。</h3><h3> 今年10月,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县级主管部门统筹调度,支持并指导我镇建设了一个有机废弃物(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站(万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从此,我们便有了推进湿垃圾处置的“底气”,有了跟江浙地区掰手腕的“资本”。</h3><h3> 一场外出学习,一次全面动员;发动党员、志愿者,我们说干就干!分发新垃圾桶,同时收缴各类旧垃圾桶,建设小蓝屋,配置上户回收车、发放宣传指导手册等等。按照“垃圾桶不出门,垃圾不落地”的高标准全力推进,力争实现弯道超车!</h3><h3> 现如今,全天候都有保洁员、志愿者共同上门指导分类、收取垃圾(晚上也上门宣传)。队伍浩浩荡荡,大家汗流浃背的同时洋溢着喜悦。从第一天没有分出“能用”的湿垃圾,到第二天的200斤、第三天的400斤、到现在每天接近1吨的湿垃圾,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这支队伍的信心越来越高、底气也越来越足。最关键的是,居民奔走相告,逢人便讲:政府主导的这个垃圾分类搞得好!</h3><h3> 如今的集镇小蓝屋,不仅仅是资源的存放地,每天自发到此参观、学习的集镇居民络绎不绝,成为了集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见证着集镇居民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h3><h3> 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于纠正“坏习惯”,培养“新文明”,并且持之以恒,形成常态。万里长征,开始了第一步,以后我们肯定会走好每一步!</h3><h3> 我对于春华集镇的热爱,发自内心、源于骨髓、并且永远都不会变质。</h3> <h3> 湿垃圾装车。</h3> <h3> 整装待发的湿垃圾。</h3> <h3> 来到春华镇“绿岛”。</h3> <h3> 准备进行湿垃圾的处置。</h3> <h3> 分类正确率“奇高”的湿垃圾。</h3> <h3> 都是集镇居民共同参与的成果。</h3> <h3> 集镇小蓝屋一角,有毒有害存放区间。</h3> <h3> 春华镇党委副书记周益巍(右一)在集镇小蓝屋指导工作。</h3> <h3> 小蓝屋整体照片,集可回收物、有毒有害、湿垃圾临时存放,干垃圾二次分拣为一体的“教育示范基地”</h3> <h3> 以下照片为集镇党员、志愿者、镇、村干部一起上户进行宣传指导,手把手的教,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直到教会为止。</h3> <h3> 金鼎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建新在集镇小蓝屋调度垃圾分类工作。</h3> <h3> 春华镇“绿岛”,与集镇“小蓝屋”遥相呼应,像是一对认识多年的兄弟,共同为“颐养小镇”的建设建功立业!</h3><h3> </h3> <h3> 再附两个视频,看看我们平时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