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电视台】探访磷溪仙美【金吾第】

潮州市【逸品轩】书画

编者语 <h5><ul><li><b><font color="#39b54a">编者语:今天,我又一次充当向导,此时准备回磷溪老家仙美,带专程在汕头驱车过来乡里探访、采风的媒体朋友,带他们走进与北京故宫同岁的具有600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近400年的将军府【金吾第】及村中各处清中、未期及民国老宅府第等诸多景致,在探访的同时,感受古村的淳朴及我非专业的向导......</font></b></li></ul></h5> <h1><ul><li><b><font color="#ed2308">走进【金吾第】专题报道,由【汕头电视台】于2019年11月27日拍摄并制作,期待专题播出。</font></b></li></ul></h1> <h3><ul><li><b>本土主流媒体对古村落—— 仙美(俗称“山尾李)进行探寻与发现,这是首次,意义非常,为2019年乡里大事记之一大事,也是乡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笔,时值年终,说是完美收篇,更是刚刚开始,借媒体之力弘扬家乡文化,拓展家乡与外界的通往互动,顺应时局整合资源,内外齐心,共建美好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为子孙后代留存更多更美更幽的青山绿水,让古宅府第依然焕发其古朴素雅之风韵,让红色革命精神继续延伸,让我们承载祖先之文功武略,让将军之后依然风姿不减,依然........ </b></li></ul></h3> <h5><ul><li><b>【金吾第】是李青公卸任回乡之后建造的,座北朝南,其建筑独之处是针对建筑用地东西不足、南北有余的特点而因地制宜:前面不仅有内埕,还有外埕。主体为三进二天井二厅,加后面仓库、后书斋。东边建条半火巷,西边建一条火巷。建筑总面积达1968.75平方米,折2.95亩。(其占地面积在潮州城除黄尚书府和许驸马府外,其余府第没有金吾第大)</b></li></ul></h5> <h3><ul><li><b>11月27日,【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组走进磷溪镇仙美村,走进【金吾第】,走进早期红色【革命根据地】,走进书画艺术家【李开麟先生故里】进行一次钩沉式的古村落+红色文化的探访与发掘,在村委煜锐副书记、族中长辈来涛老的引领下进行一系列的了解与采访,此次我特别邀请好友汕头市作家、资深水利工程研究者、韩江文化研究者的陈伟家兄台到乡里助力,让采访更为全面,探访更具深度与宽度,让本次的活动更具意义与更具历史、文化价值,在此衷心感谢村委各位领导、电视台记者朋友剑铭兄一行、伟家兄及我的族叔来涛老及陪同的【金吾第】事务轮值小组成员春明、泽添两位叔台。</b></li></ul></h3> 探访金吾第 <h3><ul><li><b>族中前辈李来涛族叔讲述先祖李青公其短暂且颇为传奇的军旅生岸,在【联奎堂】(即下列诸图场景)是时年八节全族集中祭祖的场所,据涛老回忆:“我小时候曾看过远祖李青公画像,一派武将的刚毅气势........”</b></li></ul></h3> <h5><ul><li><b>李青,清初海阳秋溪都仙美人,生于明朝天启六年(丙寅即1626年)。他与邹瑞是吴六奇麾下两员大将。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由武生任饶镇中军守备,因征战有功封“金吾将军”,吴六奇于康熙四年(1665年)卒,康熙八年(1669年)饶镇裁调往荆州(今武汉)任湖广督标中军副将(见顺治《潮州府志》及光绪《海阳县志》)后升副总兵,卸任后回乡,因吴六奇之子吴启镇时任黄冈副将,黄冈又是当时海防前哨,全潮门户,正是用人之际,李青公又与他有世谊之好,故于晚年长达10年在黄冈参赞军务,后卒于黄冈,享年58岁。</b></li></ul></h5> <h5><ul><li><b style=""><font color="#ff8a00">现场采访花絮抢先看,采访者:李来涛(潮史资深学者、《潮州志》原责编之一)</font></b></li></ul></h5> <h3><ul><li><b>讲述与探寻,细说【金吾第】的前世与今生......</b></li></ul></h3> <h3><ul><li><b>资深文史学者、族中前辈李来涛老师为大家讲述【金吾第】主人李青将军的历史故事。</b></li></ul></h3> <h3><ul><li><b>伟家兄,为大家讲述他先后几次到访【金吾第】的良好印象及被其古韵盈朴,素拓跋浚之势所吸引,古府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至今总体格局保存完好(现府内一小角残破,有待修缮)是难能可贵的,其历史价值及意义慎是重大,希望各级相关部门给予重视与关注,携其族人子孙共同保护好这座潮州城占地面积第三大之李青将军府邸 ——【金吾第】。</b></li></ul></h3> <h5><ul><l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 style=""><font style="" color="#ff8a00">现场采访抢花絮先看,采访者:陈伟家(汕头作家、韩江文化研究者、资深水利工程研究者)</font></b></li></ul></h5> <h3><ul><li><b>一封来自海外的书信......</b></li></ul></h3> <h3><ul><li><b>海外游子对故乡的念及与期望:落叶归根,承载祖辈从军联奎的高尚品德......</b></li></ul></h3> <h3><ul><li><b>82岁高龄的来涛老带大家探访【金吾第】各处并给予详细介绍:古井—— 石马槽——练武石</b></li></ul></h3> <h5><ul><li><b>图7石马槽及图8练武石系先祖李青公遗物,保存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b></li></ul></h5> 探寻红色革命的足迹 <h3><ul><li><b>来涛老为大家讲述【红色革命根据地】【金吾第】将军府一向被人称为“铁国包”,解放前曾是我党秋东武工队的据点,李青公第10代裔孙李开胜(1938年赴廷安,抗大第四期毕业)是武工队长,带动队员32人(队员现存在世目前只剩3人)打通从潮、澄平原与凤凰山区的交通线,在军事上配合游击队主力作战,后来武装民兵发展到150多人,普通民兵300多人,并输送一批青年上凤凰山参加武装连队。1948年冬国民党曾出动联防队围剿仙美村武工队,幸及时转移至后面山园,退上七屏山,才保全了有力的力量。</b></li></ul></h3> <h3><ul><li><b>航拍、采访进行时.......</b></li></ul></h3> <h5><ul><li><b>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近期【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组播出预告与时间。</b></li></ul></h5> 仙美村 <ul><li><b>磷溪镇仙美村(俗称“山尾李”)一个近600年悠久历史的古朴小山村,依七屏山之尾,傍金山溪之中,以农耕为主,半原生态的小乡村至今保留了多处明、清时期的老建筑。</b></li></ul><p><br></p> <h5><ul><li><b>据史载,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传至周,裔孙李耳(即老子,字伯阳)为柱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李耳的子孙散居诸国。在秦,司徒李昙次子玑,字伯衡,为秦太傅。三子云、牧、齐。牧为赵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今河北赵县一带),是为赵郡李姓的始祖。</b></li><li><b>传至西晋,有李楷者,避赵王伦之乱,徙居常山。五子及其后代分成六房:南祖、东祖、西祖、辽东、江夏和汉中。其中江夏房传至东晋,有李矩,字茂约,为江州刺史,其后代遂居江西。&nbsp;&nbsp; </b></li></ul></h5><h5><ul><li><b>&nbsp;&nbsp;元朝时,江西会昌有李姓兄弟四人(东川、西川、南川、北川)迁居入闽,后大哥李东川、三弟李南川又迁徙入潮:东川迁居今揭西灰寨村(据说现有两万多人),南川迁居海阳乌树埔(今属磷溪镇西坑村)鉴于山区耕作条件困难,南川及次子怡斋身后,长子鲁斋及侄誉闻迁至今仙美村,因地处七屏山脉山羊之末,故称“山尾”,又因与附近仙美黄易混,故迹称“山尾李”、“大山尾”。</b></li></ul></h5> <h5><ul><li><b>“在韩江东溪之畔,江水依依,农田阡陌纵横。在七屏山以南的潮安磷溪镇,村庄星罗棋布,人烟鼎盛,有一座小山村叫仙美村,依山傍水,濒临东溪支流金沙溪。村子虽小,一座距今300多年的“金吾第”清代将军府的存在,印记了自清康熙年间以来李姓一脉自河北南下的沧桑岁月。村子里的祠堂摆放着其先人的牌位,与众多潮汕人一样将传统文化和教育一点不漏地传承下来,成为了自中原始保留下来的文化影子和发展历程。 ”—— 陈伟家(作家、水利工程资深研究者、韩江文化研究者)</b></li></ul></h5> 弘扬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