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尽的重庆之行(七)黔江,濯水古镇和风雨廊桥

伟伟道来

<h3><font color="#010101">濯水古镇距黔江主城26公里,依阿蓬江而建,是渝东南有名的集土家吊脚楼群、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和土家水乡。“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先秦时期《沧浪歌》中的诗句被认为是濯水古镇名字的由来。古镇起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靠河而建的民居是古镇庞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这些吊脚楼建在阿蓬江的河堤上,四五米高的河堤是用条石砌建的,经过了200多年的河水冲击,那些条石河堤没有一点倾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镇入口的游客接待中心,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戏台。檐上的人物雕刻形态神似、惟妙惟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濯水古镇老街由青石板铺就,长约1000m,宽2-3.5m街道两旁的商号、民居、会馆、学堂均为木质结构,有的是吊脚楼,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错落有致,别有风韵,实现了土家建筑与徽派建筑的结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濯水古镇街道中段立着一块1米多高,宽约50公分的石碑。石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距今已有131年的历史。石碑上刻着“天理良心”4个大字。据介绍,此石碑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的“道德碑”。以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在濯水古镇上有七个历史文化大院,分别由“樊、汪、龚、余”四大家族留下。</p><p>设在樊家祖宅的濯河坝讲堂是古镇第一所义学讲堂,临街一面为全开放门厅,建筑体现了徽派民居与土家族民居建筑的结合,是重庆和武陵山地区唯一的凉厅街,也是全国唯一的凉厅式义学讲堂。</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汪本善是我国著名有机地球化学家,汪本善旧居是镇上目前最高的吊脚楼,故被称为“濯水第一楼”。汪氏家族是濯水古镇近代工商业的领头羊,长期经营多种加工业,合资经营票号、钱庄、运输等商务,光榨油作坊就有三个。汪氏的建筑为四进三天井合院,三道大门和三道天井在一条中轴线上,建筑体现了“前店后坊”的古商业建筑模式。</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烟房钱庄也是汪家与微商詹家共同开办的信用机构,规模较大,它自己发行钱票,雕版印刷,是早期钱票的典型代表,已被编入多部大学教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光顺号是徽商詹氏家族在濯水开的一家客栈,后来卖给了在当地有“活神仙”之称的名医俞光顺,改名为“光顺号”。光顺号采用两开大门、三方青砖青瓦墙,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为濯水古镇第一大古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八贤堂是清乾隆年间所建的进士宅第,也叫余家大院,“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这是当地人形容余家人才辈出。整个宅院共有33扇门,66座雕花柱墩,99根立柱和188扇雕花窗,古朴典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龚家是继汪家之后的又一大家族,也是镇上唯一拥有枪支的家族,古镇半边街的一段曾经都属于龚氏家族,后被洪水冲毁,目前仅剩龚家抱亭保存完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然,在濯水古镇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横跨阿蓬江的风雨廊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濯水古镇的风雨廊桥叫沧浪桥,在2013年前,桥长303米、宽5米,为亚洲第一廊桥。当年11月28日凌晨的一场火灾,烧毁了桥上所有木质建筑。大家都以为这座廊桥从此会销声匿迹,但是它不仅死而复活,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如今的风雨廊桥全长达到了658米,外形更加雄伟壮观。在2017年的第六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世界第一风雨廊桥”,并且予以授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如今的沧浪桥被分为四段。第一段为“濯河怀远”,桥长310米,桥上建有塔亭,最高处为中心阁楼。桥身为纯木制结构,相互之间以榫头卯眼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严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二段唐钟长韵,长105米,中央钟楼部分高26米,分四层。该段由廊道与钟楼构成,中心位置高耸重檐歇山顶式钟楼,悬挂仿唐铜钟一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三段彩虹伏波,长97米,该桥跨越蒲花河,是由单拱桥体与曲直结合的桥身,线条柔美,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四段蒲花飞龙,长146米,以曲线屋顶与现代格栅桥墩相结合,立面以龙的整体形态为创作原型,隐喻与水相生的飞龙跨河腾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现在,这座风雨廊桥象长龙一样舞动在濯水镇的青山绿水之间,已成为这座古镇的标志性景观。</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