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张瑞林与古吴轩】

一笑而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雲山笔墨情 一代古吴轩</font></b></h1> <u>古吴轩,华夏大地上改革开放的璀璨明珠,姑苏文化渊源中的崭新名片,是创始人张瑞林及其伙伴们的光荣与梦想。</u> <h3><font color="#010101">张瑞林,编辑出版家和收藏家。先后担任苏州书画社经理,古吴轩书画艺术公司总经理,古吴轩出版社社长兼书记、名誉社长、编审,现为苏州市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州市集宝堂堂主,常熟市张瑞林收藏艺术馆名誉馆长、艺术总监。</font></h3> <h1><b>一、时代东风蕴育了古吴轩</b></h1> <h3><b>1、改革开放春潮涌。</b>张瑞林常熟杨园人,农民的儿子,1935年出生。他年少志远,15岁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常熟县昆承区和苏州(地区)市交际处任职。</h3> <h3><font color="#010101">1962年他由机关下基层担任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副社长,从而结缘文化事业。</font></h3> <u>时至70年代未这个特殊时期,已有十多年文化事业工作经历的张瑞林敏锐意识到苏州传统书画行业大有作为,提出了建苏州书画社设想,该设想被市文化局领导采纳。</u>于是,1978年11月由工艺美术局调入苏州市文化局,奉命筹建苏州书画社,主要目的是以经销书画解决六、七十个回城艺人、回城知青的就业与吃饭问题。为期三个月的筹建,冲破了来自同行中的多重阻力。<br>1979年2月5日,苏州市计划委员会发文批准成立苏州书画社,为市文化局所辖集体所有制文化企业,张瑞林担任书画社经理。 <p>1979年2月,苏州书画社挂牌前夕,上海著名作家、诗人、书画家芦芒先生陪同著名作家徐迟及夫人陈松女士专程来苏看望张瑞林,逗留苏州南林饭店二号楼。芦芒先生精神焕发欣然答应当好苏州书画社顾问,为苏州书画社开张献计献策,还当场挥毫题匾作画,为苏州书画社开张留下了首幅珍贵墨宝——四尺全张《春牛图》,成为古吴轩首批收藏精品,并在《古吴轩十周年纪念画册》刊出。</p> 1979年3月5日,苏州书画社在市区公园路9号白手起家挂牌开业。苏州国画院院长张辛稼题写社牌。 数日后,著名作家徐迟专稿“苏州书画”一文发表在《解放日报》,为苏州书画社成立鸣锣开道。 <u>苏州书画社初创是异常艰辛,主管局与张瑞林明确实行“三自一包”政策,即自产、自销、自负盈亏,包职工饭碗。</u>没有启动资金,向文化局借2万元开办费;没有经营场所与渠道,凭张瑞林曾在交际处工作过的人脉,在苏州、南京、上海二十多个涉外宾馆设摊对外宾销售名家字画。压力即动力,经历即智慧,由于上下同心,经营有方,当年就实现盈利,还清2万元开办费。不久得到主管局的大力支持,在观前街28号原文化局招待所开设了苏州书画社门市部,店号为“古吴轩”。1980年秋季,年方84的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携夫人夏伊乔,在南艺党委书记凡一、国画系副主任张文俊的陪同下,应张瑞林之邀由南京来苏州,在南林饭店题写“古吴轩”宝号,这是第一位大师为古吴轩题写匾额。 张瑞林带领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开创了古吴轩的新局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u style="">1983年春苏州地市合并,鉴于古吴轩在全国的声誉和业绩并梦想在苏州建出版社,获得了时任市委书记戴心思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把古吴轩的发展放到市委优先支持位置,同时将苏州书画社提升为全民所有制的“古吴轩书画艺术公司”,为组建古吴轩出版社创造了条件,张瑞林担任总经理。</u>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当代大师为瑞林同志题词</font></h1> <u>由此,古吴轩在张瑞林带领下,秉承“经销、收藏、交流”办轩6字方针,后增加“出版”为8字方针。坚持以“名人字画为主,工艺品为辅”的经营理念,翻开了古吴轩跨越式发展的华丽篇章。</u> <h3><b>2、问渠哪得清如许。</b><u>如何在万象更新的变革岁月,把古吴轩办成“ 书画家之家”,用真心实举赢来活水源头,这是张瑞林常怀之思。</u></h3> 为书画名家办实事。艺术大师刘海粟,1981年春在沪上,位于外白渡桥的上海大厦,为古吴轩重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按刘老意愿希望古吴轩领导刻碑立于寒山寺,张瑞林经过十多年不懈的努力,于1994年春诗碑终于在寒山寺与明代文衡山、清代俞曲园、民国张继的诗碑立在一起,成为千年古刹寒山寺的新景观。刘老诗碑的原作珍藏在古吴轩,成为文物,无价之宝。 正值苏州建城2500年之际,在北京吴老寓所,受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吴作人重托,为吴老在苏州出身地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出资,建造“吴作人艺术馆”牵线搭桥,由时任市委书记戴心思同志拍板,张瑞林亲历亲为,选定双塔馆址、立项、设计等前期工作,在三个月内完成了吴老的重托,之后由市文化局操办。此项目从1986年秋启动到1997年5月28日上午开馆,历时十多年,成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景点。遗憾的是开馆时吴老已不在人世!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老画家唐云、应野平、乔木、颜梅华、邱受成等子女因学校毕业分配和插队落户在东北、河北、安徽,回沪有困难,欲望在苏落脚,古吴轩一一相帮解决。苏州老画家张辛稼、吴䍩木、谢孝思、周天民以及裱画高手谢根宝、纪国钧的子女等先后照顾调入古吴轩。沈子丞在苏州的住房一事亦帮助解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江、浙、沪、京、鲁、皖、川等书画家来苏写生观光,由古吴轩接待,为吃、住、行提供方便,历年来,接待了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有的书画家要求媒体介绍他们的作品以及出版书画册,程十发欲在苏找裱画高手装裱旧字画等诸类的大小事宜,张瑞林亲自抓,亲自多方面奔波,分管领导亲自操办。所以,古吴轩被众多书画家誉为“《江南艺苑》书画家之家”。 </font></h3> <h1><b>二、敢为人先壮大了古吴轩</b></h1> <b>1、双轮驱动名店圆梦。</b><u>张瑞林创办古吴轩不但有明确的办轩方针和经营理念,更有敢为人先的梦想目标。</u>他办轩伊始就心怀二个梦想,一要办全国书画名店,二要建美术专业出版社。目标就是方向,梦想就是动力。1984年古吴轩正式启动筹办出版社,这在当初有点天方夜谭,因为中央文件明确规定地级市不建出版社。经过十年的奋斗,不懈的努力连续跑了五年省和中央,张瑞林的一片痴心、一腔责任和一番事业感动了“上帝”,由中宣部领导电告江苏省委宣传部领导:“有关苏州建出版社一事我们已经同意了,请省里向中央申报”。而后按规定顺序,由省新闻出版局、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出面向中央申报。有关组建苏州古吴轩出版社的报告,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导画圈,终于在1988年11月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破格特批给省里(88)新出图字第1292号文件,同意成立古吴轩出版社。并由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转批给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出发(88)第294号文件,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转发新闻出版署同意成立古吴轩出版社的批复。为此,1989年2月苏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由时任市委书记高德正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俞兴德,副书记周治华、常务副市长冯大江、组织部长冯瑞渡、宣传部长范庭枢、市委秘书长黄炳福等常委参加,市文化局局长周文祥列席会议。常委会根据中央规定(全国出版社的建制必须县处级以上,主办主管单位必须厅级以上),决定苏州古吴轩出版社为县处级建制,为全民事业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于1989年3月14号发文,苏府复(1989)5号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成立“古吴轩出版社”。经市委组织部谢铁山科长等二位同志来社考察后,发文任命张瑞林任社长。同月在人民路342号怡园对门挂牌,社牌由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吴作人先生题写。古吴轩出版社主管主办单位经国家新闻出版署1990年8月13日文件(90)新出图字第1128号,关于核准古吴轩出版社重新登记注册的批复,均为苏州市人民政府。<u style=""><i>古吴轩出版社成立,开创了全国地级市中第一家出版社,为填补苏州出版空白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一个奇迹。</i></u> 于此,古吴轩“一店一社”格局正式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i><u>古吴轩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一个集体企业发展成为全民所有制的古吴轩书画艺术公司,再发展成为县处级全民事业单位的古吴轩出版社,这些极大鼓舞了古吴轩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u></i>随着古吴轩的不断发展,其经销、收藏、交流、出版与影响力等都<u><i>走在同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四大书画名店”(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杭州西泠印社和苏州古吴轩)。</i></u> <u>随着古吴轩事业的蒸蒸日上,张瑞林十分重视引进人才,培养人才。</u>谭以文、常新、刘佳、茹峰、陆衡、冯豪、周晨等一大批技术骨干脱颖而出,在古吴轩事业平台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为以后的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2、众人添柴火焰兴旺。</b><u>一代古吴轩,耕耘十九载,张瑞林将古吴轩事业做到了历史高峰。</u> <u><i>1984年苏州文物商店旧址划归古吴轩使用。经过修缮由1986年10月,在人民路342号建立古吴轩总店,观前街28号成为分店</i></u>。应邀出席总店开张志喜的书画家有,上海:沈柔坚、应野平、刘旦宅、乔木、邱受成、富华、毛国伦,北京:尹瘦石、杨延文,南京:傅二石,苏州:张辛稼、徐绍清、蒋风白、崔护、沈子丞、韩秋岩、祝嘉、朱弟、瓦翁、舒益谦等。江苏省文化局老领导金毅、苏州市委副书记周治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庭枢出席。古吴轩书画艺术公司副总经理何善云主持仪式,总经理张瑞林致欢迎词。此次与会著名书画家杨延文为古吴轩当场作画留下藏品6尺全张《江南水乡》,尹瘦石6尺全张《双马图》,刘旦宅4尺全张《李杜论文图》,应野平6尺全张《细流鸣绝涧》,程十发、朱屺瞻等邮来了贺件。戴心思,林瑞章、孙源泉等市领导参观了古吴轩总店,并观看了古吴轩藏画展。 <i><u>1992年冬季干将路拓宽改造工程建造乐桥立交桥时,古吴轩总店和古吴轩出版社遇拆迁,拆迁办只拆不安置。</u></i>张瑞林心急如焚,赴沪特请古吴轩顾问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唐云先生专程来苏拜访市委书记王敏生同志。唐先生深沉地对王书记说:“古吴轩的事就是张瑞林的事,张瑞林的事就是我的事,务必诚请书记多多关心古吴轩的事”。八十多岁的唐老回沪后,特意作画三幅赠送古吴轩,以表对古吴轩拆迁重建的支援。还有张瑞林老朋友上海美协主席沈柔坚先生,专程来苏面见章市长为古吴轩“说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人民路乐桥南堍无偿批到一块土地用于建造古吴轩出版楼。<i><u>古吴轩自筹资金建造了一幢集经销、展览、出版为一体的多功能大楼。古吴轩再次拥有二个文化窗口,古城区黄金地段人民路乐桥南堍憩桥巷9号为总店,观前街28号为分店。</u></i> <h3><font color="#010101"><u><i>古吴轩初创时,安徽泾县生产的红星牌宣纸非常紧张,销售纳入国家计划。</i></u>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程十发先生得知后,亲笔写信给国家计划委员会马仪副主任,希望将苏州古吴轩用纸纳入国家计划。程先生还介绍古吴轩赴北京荣宝斋学习取经,给荣宝斋领导侯恺老总发信打招呼。 </font></h3> <font color="#ed2308"><u>起好步,开好局的古吴轩三周年。</u></font><font color="#333333">1</font>982年春,在那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古吴轩3周岁庆典在苏州饭店隆重举行。应邀出席的100余位南北书画家、文艺家云集苏州,欢聚一堂。北京画院尹瘦石携夫人吕秀芳及邓林女士,中央美院李苦禅携夫人及儿子李燕,浙江美院关良携夫人、女儿及弟子,上海中国画院俞子才、曹简楼、颜梅华、邵洛羊、乔木、邱受成、徐志文等,四川省博物馆赵蕴玉夫妇,苏州国画院张辛稼、吴䍩木、谢孝思、蒋风白、徐绍清等。张瑞林致词,尹瘦石代表南北书画家发言。发言中尹瘦石肯定了古吴轩三年来取得的斐然成绩,高度赞扬古吴轩高起点、高定位、高目标的办轩方向。庆典活动后连轴笔会,李苦禅、关良、尹瘦石纷纷挥毫为古吴轩留下墨宝。此日晚上古吴轩在苏州饭店宴请了来苏的书画家贵宾,由市委副书记潘林儒、市委宣传部及市文化局领导俞明、周良、钱璎作陪。翌日组织游览,参观了常熟虞山、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在常熟时,苏州地委书记戴心思、常熟县委书记府培生在常熟县委一招,接待了由张瑞林陪同的南北书画家一行,并共进了午餐。尹瘦石夫妇、邓林在苏期间,特意去了张瑞林寒舍作客,张瑞林热情好客,亲自动手炒了几个苏州风味的特色菜肴,请北京客人品赏,感觉很开心。时隔十个月,1983年春节前夕,邓林随父亲小平同志一起来苏,期间苏州外办主任吴增朴同志陪同邓林女士专程到观前街28号古吴轩看望张瑞林。 <font color="#ed2308">  <u>腾飞的古吴轩五周年,1984年9月2日古吴轩与上海美术馆联合举办古吴轩藏画展,在沪上黄陂南路上海老美术馆举行。</u></font>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文联主席夏征农、苏州市委副书记周治华出席并剪彩。在沪的上海著名书画家老朋友程十发、唐云、朱屺瞻、谢稚柳、关良、应野平、沈柔坚、乔木、颜梅华、徐子鹤、赵宏本、韩敏、汪观清、单晓天、胡文遂、吴青霞、韩天衡、邱受成、周慧珺等100余位老中青书画家出席。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携夫人王云飞正巧在沪,也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了书画展。还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俞振飞夫妇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美术馆,观赏了古吴轩藏画展。《新民晚报》当日发表了报道:“古吴轩细说家珍——百余位书画名家作品在沪展出”。展览期间,9月10日《解放日报》记者发表评论文章“妙手丹青百余件,赏心悦目堪称奇”。9月16日唐云、应野平为该展览特撰文,题为“好一个江南艺苑” 刊登在《解放日报》上。之后,上海《文汇报》记者卢新华专程来苏,在观前街古吴轩店采访了张瑞林,专题文章“苏州出了个古吴轩”发表在1984年12月2日的《文汇报》上。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苏州日报》刊登</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古吴轩“墙内开花墙外香”。古吴轩的发展与辉煌,引起了省、市乃至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1984年正值古吴轩创建5周年之际,全国书画名家纷纷为古吴轩挥毫题写贺词贺信,以致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顾委常委、科班出身的书画家黄镇同志为古吴轩题词“为建设精神文明作出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题“风华正茂、来日方长”;中国书协创始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明月出天山,苍茫海云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海粟题“冲破阻力,克服困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中国著名女书法家康有为秘书肖娴题“江南艺苑”;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唐云题“百花齐放、前程无量”;著名美术教育家、美术评论家谢海燕先生致张瑞林的贺信中所说,“传播祖国艺术,发扬吴门画风,沟通文化管道,促进创作繁荣”四句24个字,概括了古吴轩5年来的任务和贡献,以作纪念;著名文化学者、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谢孝思先生称赞古吴轩是“苏州文化古城的美丽橱窗”。在此同时也获得了市委书记戴心思同志在全市干部大会上的表扬,会上大力褒奖古吴轩的开拓创业精神,这是对古吴轩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古吴轩五周年张瑞林撰文 《香港文汇报》刊发</font></h1> <h3><u style=""><font color="#ed2308" style="">奋斗的古吴轩十周年,1989年是古吴轩里程碑的一年。</font></u><font color="#010101">十年来,本着艰苦创业、勇于探索的精神,古吴轩在实践中终于走出了一条“经销、收藏、交流、出版”这一具有自己特色的创业道路,实现了自己的办轩宗旨。十周年之际先后收到了北京尹瘦石、刘开渠,天津孙其峰,南京谢海燕、傅二石,上海程十发、沈柔坚,苏州张辛稼、谢孝思等著名书画家热情洋溢的贺信贺词,其中百岁画家朱屺瞻贺词“翰墨长年”;吴作人贺词“十年艰辛 风华正茂”、“</font>一朝发颖 延寿千秋 ”;尹瘦石贺词“当古吴轩成立十周年之际,谨致以热烈的祝贺!十年来,你们茹苦含辛,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不断发展,继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之后,为繁荣文化艺术,开创新局面;为书画交流作出贡献,为姑苏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光彩。在当前出版工作处于艰困之时,你们振奋精神,不遗余力,建立出版社,坚持二为方向和二百方针,肩负起应尽之责,弘扬祖国文化,开拓前进。祝你们在新时期取得更大成就,为苏州文化名城创出一支奇葩,放出异彩”庚午仲春书于京华;程十发贺词“古吴轩主持张君瑞林,近告我,该轩发展事业将设出版社,余喜甚而贺之。今国家经济文化事业之开发,中外爱好者之需求,应多方面推广。只靠出售名家字画真迹已不尽能满足,已不能满足文化发展之新趋势。轩名古吴,当知三吴之地,乃元明以降。名家麕聚之地所。今历双百方针,时光大好,盼将古今三吴美术文献及典型佳作不断印刷出版,扩大海内外影响,此亦余之企求。余草此并贺古吴轩成立十周年,同时并祝出版社建立之喜”已已元日程十发於修竹远山楼;沈柔坚贺词“庆苏州古吴轩创办十周年,古吴轩本着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宗旨。一开始便显示其生命力,十年来含辛茹苦百折不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古吴轩出版社的成立,标志一个新的里程。兹值古吴轩创办十周年庆祝之际,回忆我过去与古吴轩交往情深意笃,张瑞林总经理是一位有魄力和识见之企业家,从经销收藏交流出版的办轩方针即显示出其苦心与壮志,心诚则灵。古吴轩在经营管理开拓业务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且培养了一批能鉴定不同时期的名家书画的专业人才,他们有心协力脚踏实地以诚取胜而叩开通往成功之大门。预祝古吴轩出版社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沈柔坚贺书”。 </h3> <h3><font color="#010101">1989年春节,市委书记王敏生大年初一随带市委办公室主任殷忠专程到人民路古吴轩总店,向全体职工拜年,并观赏了古吴轩10周年书画藏品展,与古吴轩领导交谈,关心其发展。 </font></h3> <i></i> <h3><font color="#ed2308"><u>难忘的古吴轩十五周年暨古吴轩出版社5周年纪念活动,于1994年秋季假苏州吴都饭店举行。</u></font><font color="#010101">应邀出席纪念活动的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包括苏州等地数十位书画名家朋友。中国文联副主席尹瘦石,原中宣部出版局局长、时为中国版协副主席伍杰,北京画院院长刘春华,江苏国画院副院长喻继高、宋玉麟,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主席徐迟,上海中国画院业务室主任毛国伦代表程十发院长出席,还有老画家颜梅华、乔木、郁文华等,中国美院教授孔仲起、诸涵,苏州书画家谢孝思老先生等许多朋友到会祝贺。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浩在庆典活动上讲话,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新闻出版局领导专程来苏祝贺并讲话。在深圳刚过80岁生日的徐迟先生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发言——“明日的古吴轩”,引起全场喝彩并报以热烈的鼓掌。当天下午二点,古吴轩举办了纪念15周年研讨会,市委书记杨晓堂、副书记冯瑞渡出席并讲话,与会的书画家、出版家、作家欢聚一堂,宾主热烈对话,相互交流,畅谈古吴轩15年来开拓创新、硕果累累的成就,并对古吴轩今后的发展寄予厚望,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共进了晚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此次纪念活动,还编辑出版了《古吴轩十五周年暨古吴轩出版社五周年纪念画册》。从组稿、编辑、装帧到制版印刷仅仅花了二个月时间就面世了,这是古吴轩人加班加点赶出来的。该纪念画册由全国文联副主席、北京市美协主席尹瘦石撰前言,著名作家《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作者徐迟撰前言之二《明日之古吴轩》,江苏著名作家薛冰、薛亦然撰后记《艰苦创业 自成境界》——古吴轩创建十五周年回顾。纪念画册由谭以文主编,陆衡为责编,香港华顿制版印刷。纪念画册展示了古吴轩十五年来的光辉历程,荟萃了京、津、沪、江、浙等省市76位名家书画作品贺件、历年来收藏的名家墨宝51幅、古吴轩活动及与名人合影照片141张,共计268帧。图文并茂、个性鲜明、内涵丰厚的纪念画册,体现了改革开放中古吴轩的崛起,蕴含着张瑞林不忘初心带领全体职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启迪。纪念画册出版后,已故文化部部长黄镇夫人朱霖女士,中联部副部长、中国书协副主席李一氓夫人王仪女士,国家新闻出版署图书司副司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潘国彦同志等纷纷来信,盛赞《古吴轩十五周年纪念画册》内容丰富、画册精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纪念画册还有一个最大特色,古吴轩十五周年庆典获得名家书画作品76幅,且没花一分钱,仅凭张瑞林信札往来,收到了那么多书画家老朋友的赠件,由此可见,那时候古吴轩与书画家的关系是真正的“雲山情”。 </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b> <font color="#ed2308" style="">古吴轩十五周年名家贺件选登</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 style=""><u>1996年初夏,喜迎古吴轩出版大楼落成,新楼举办的三天活动,精彩纷呈,有庆典、笔会、沪杭宁津等书画家联谊会。</u></font><font color="#010101">6月16日落成典礼,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于良及江苏省15家出版社的社长前来祝贺。苏州市四套班子老领导王敏生、周治华以及省顾委委员丁铁等出席落成典礼。翌日6月17及18日书画家联谊会,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章新胜出席并向来宾致欢迎词。与会著名书画家、美协书协专家教授、兄弟出版社领导欢聚一堂,共叙友情,共话发展。活动收到100多幅名家作品,其中有程十发、朱屺瞻、尹瘦石、王学仲、孙其峰、何海霞、吴青霞、宋文治、周而复、陆抑非等。</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中央、省市领导莅临古吴轩</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传奇商人参观古吴轩</font></h1> 香港科伧集团董事长张宇先生是一位传奇商人,身怀浓厚的文化情缘。1993年,他来苏洽谈开发房地产和建五星级酒店等投资项目,在苏期间,苏州市委副书记周治华特意邀请并亲自陪同他参观苏州文化的新亮点——古吴轩出版社和古吴轩人民路总店,张瑞林热情接待了张宇先生一行,介绍古吴轩发展历程,一起观赏古吴轩藏画,生动讲解名家字画的典故。张宇先生对当代众多艺术大师题写古吴轩匾额特感兴趣,认为这就是苏州古吴轩兴店办社的一大特色。 <h1><b>三、特色质量丰厚了古吴轩</b></h1> <u>张瑞林带领古吴轩一班人创造性的践行“经销、收藏、交流和出版”办轩方针、“以名人字画为主,工艺品为辅”的经营理念,在收藏中积聚实力,在交流中打响品牌,在出版中彰显特色。</u> <b>1、在收藏中积聚实力。</b><u>以广大书画家作为办社的坚强后盾,这是古吴轩最大的特色。</u>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全国100多位书画名家、文艺界名人广交朋友。<i><u>抓住七十年代未和八十年代初这一历史性机遇,走南闯北,马不停蹄,登门求作。</u></i>当时全国一流名家书法每平方尺5元、画每平方尺15元。1979年4月,古吴轩征稿,启功书法三尺条幅20元,林散之书法三尺条幅15元,费新我书法三尺条幅10元。就这样一张一张、一件一件书画作品,张瑞林直接从全国书画名家手中求来,正是来之不易啊!10年中仅花20多万元稿费,张瑞林为古吴轩征集收藏了京、津、沪、江、浙、闽、鲁、皖、川等地区,有晚晴、民国、当代的名家字画三千多件。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古吴轩藏画选登</font></h1> 同时还邀请了刘海粟、李可染、颜文梁、吴作人、启功、林散之、程十发、钱松岩、沙孟海等<i><u>49位大师无偿为古吴轩题写匾额,这一创举,在同行中独一无二,是古吴轩的镇店之宝,更是苏州文化的艺术瑰宝。 </u></i>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古吴轩藏大师题匾额选登</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张瑞林与大师合影选登</font></h1> <u style="">张瑞林把古吴轩的事业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奋斗,尤其是对古吴轩的藏画看得高于一切,对古吴轩的每件藏品爱不释手,原则上只进不出,在他离任时为古吴轩留下了几千幅名家字画。</u> <h3><font color="#010101"><i><u>古吴轩的收藏映衬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书画走向繁荣的鲜活历史,是二十世纪书画大师心情最舒畅最有灵感时的创作精品,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升值空间。</u></i>八十年代以400元收进陆俨少四尺整张山水画一幅八方尺,以20元收进的启功书法三尺条幅,以15元收进的林散之书法三尺条幅。2003年古吴轩后人送北京嘉德拍卖,陆俨少山水画成交价80多万元,启功、林散之书法成交价都是20-30多万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font></h3> 1983年春季,吴冠中先生携夫人来苏写生,逗留在苏州南林饭店2号楼,由张瑞林亲自陪同二天,临走时,吴老表示感谢,送张瑞林一幅《苏州园林》作品,张瑞林将此作品奉公交古吴轩列为藏品。该作品在2010年北京荣宝斋在苏州举办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350余万元。还有一件1991年由张瑞林收进的1万元王雪涛《花卉》手卷与吴冠中《苏州园林》同时拍卖,也拍出了150多万。仅仅这二件藏品古吴轩就获得了500多万元。<u><i>这就是“前任栽树,后人乘凉”,就是收藏的价值与魅力。</i></u> <u style="">1983年春古吴轩藏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报导了开展实况。</u>1982年秋季古吴轩赴京与中国美术馆展览部联系,落实古吴轩藏画展纳入1983年计划。因为当时中国美术馆办展把关极严,看过了我们将要展出的藏画作品照片,他们居然感到不信,认为苏州古吴轩刚成立三四年,哪里有那么多藏品?当场提出质疑,提问是真迹还是复制品?后由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美协主席尹瘦石先生给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开渠先生去信介绍古吴轩的实况,经刘大师的批示才同意,古吴轩才纳入该馆展览计划。 <b>2、在交流中打响品牌。</b>十年中在苏州、北京、上海、南京、香港和索非亚等国内外举办了八个藏画展。其中,<u style="">1985年6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邀请,古吴轩参加了中保两国文化交流,古吴轩藏画赴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国家历史博物馆举行展览,获得圆满成功,影响之大,引起了中保领导人的关注。</u>1985年10月喜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为古吴轩题写“扬古国文化,聚画坛珍宝”十个大字。时任苏州市委书记戴心思同志特给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古吴轩领导致信,希望全市文化工作者遵照耀邦同志的题字精神,继承发扬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优势,创造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建设二个文明服务。市文化局召开了全市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要为繁荣苏州文化开创新局面。按照戴书记意见1985年11月古吴轩在观前街群艺馆将胡耀邦同志题词《扬古国文化,聚画坛珍宝》墨宝以及赴保加利亚文化交流的作品举办汇报展。戴书记还在这次展览研讨会上作了专题讲话,上海美协主席沈柔坚夫妇专程来苏出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985年 古吴轩藏画赴保加利亚举办展览</font><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981年 南京画展 </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982年 苏州画展</font><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983年 中国美术馆画展</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989年 香港画展</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1993年秋季 江苏香港书展</font></h1><div><br></div><div>这次书展,由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组团主办,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协办,在香港湾仔中国文物展览馆举行,全省15家出版社参加,为期六天。</div><div>书展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与支持,许多高层次人士、知名人士前往祝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书展。《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明报》、《华侨日报》、《联合报》、《商报》等报刊都对书展进行了多层次、多侧面的报道。近万人参观了书展,江苏出版业取得的成就在香港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江苏15家出版社利用这次书展与香港、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同仁进行广泛交流,观念得到碰撞,思想获得解放,认识到为适应改革开放大形势,出版界需要面向世界,面对改革,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借助这次书展契机,古吴轩出版社开拓了与香港方面联合出版渠道,出版了《古吴轩十周年纪念画册》和《乔木花鸟画册》等画册。90年代初,江苏全省10个地级市中,只有苏州市有二家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和苏大出版社,这足以说明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与实力。</div><div>书展期间,正巧刘海粟先生夫妇在香港九龙住在女儿刘蟾家,张瑞林专程登门拜访并以古吴轩名义邀请刘老夫妇参加《香港书展》开幕式并留影。<font color="#ed2308" style=""><br></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995年 台北书展</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1995年6月,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省出版访问团参加“台北”书展。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建邦为顾问,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石启忠为团长,带领全省16家出版社社长、总编等20多位同仁前往。因当时没有赴台直通航班,所以途径香港签证转机赴台北举办“江苏书展”,为期半月。 <br>在台期间与台湾新闻出版界进行了多次交流活动,深入研究两岸出版业的现状,由此同时还进行了出版贸易洽谈。参观访问了出版、发行及印刷、造纸等大中型实体企业,以及台北著名的诚品书店等。台湾同胞热情好客,在台的所见所闻,深深感受到当时台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称(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的经济繁荣。那时台湾平均4人拥有一辆小车,与目前苏州相当。<br>我们还参观了台湾故宫博物馆,观赏到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数,让我们大开眼界!还游览了宝岛的名胜古迹日月谭等,考察了台中、台南、高雄等城市。对我影响最深的,台湾企业家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创设,采用名家字画布置和展示,来彰显本企业的身价与档次。我们所参观交流的单位,都能看到张大千、黄君壁、于右任等著名书画大家的作品。这就是台北企业家的特色,亦体现了企业文化氛围。<br>回忆七、八十年代,那时台湾画商来大陆,直接与书画家联系,低价收集到了许多名家书画作品,然后转手出售给台湾的企业家、收藏家。当初刚起步的古吴轩抓住机遇也低价收进了一批名家字画,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名家的精品力作大尺幅的都给台湾等画商拿走。据说有一位台湾收藏家,仅仅收藏上海一位名家的作品就达数百幅,并将藏品出了一本专集。可想而知,那个时机,大陆书画家的作品大量流入台湾,数量之多,艺术品质之高。随着大陆经济的大发展,书画艺术市场获得大繁荣。从九十年代初大部分名家书画作品逐步回流大陆,进入大陆拍卖市场,高价拍出,溢价成千上万倍。<br>1995年,正值我社新大楼装修之际,新大楼一至五层总的布局借鉴于港澳台的风格,在过道、电梯进出口均布置了名家字画,一方面体现古吴轩的实力与特色,另一方面也彰显苏州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江泽民总书记 参观中国出版成就展</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p>1997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国出版成就展》,五百多位中外嘉宾与会。古吴轩的精品力作布置于江苏展区,格外典雅夺目,尽显中国四大书画名店之风范。据古吴轩出版社副社长何善云女士回忆:展览期间的一天晚上,江泽民总书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办主任曾庆红陪同,百忙中特地参观了书展。江苏展区丰富高雅的展品和优雅的扬州小调,格外引人注目。江泽民总书记一行驻足江苏展区,停留在古吴轩出版社展位,并欣赏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桃花坞木刻年画代表作“一团和气”小品。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石启、副局长王於良迎候,古吴轩出版社副社长何善云女士进行了深情讲解。</p>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欲求江泽民总书记为古吴轩题词</font></h1><div><br></div><h3>1997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在百忙中参观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巜中国出版成就展》,在江苏展区古吴轩出版社展台前驻足观赏。1995年5月13日江总书记视察张家港时,亲笔为张家港题词:“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张瑞林受这启发,也想求江泽民总书记为古吴轩题词。据有关方面透露求国家领导人题词,按正常途径由市委报省委,省委转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由他们按排。于是张瑞林向市委书记汇报,市委同意打报告给省委,由省委再打报告给中央。正值巜林散之书法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之际,张瑞林与中办秘书局同志联系,秘书局回应张瑞林,已收到江苏省委的报告,等我们安排吧。张瑞林从北京返苏后,许多事情来不及处理,即遇出版社班子新老交替,此事也就不了了之。</h3> <b>3、在出版中展现特色。</b><u>古吴轩最大的出版资源,来自于名家所藏的名作,很多珍品是第一次面世。</u>众多书画家听说古吴轩成立了出版社而感到高兴,南北书画家老朋友们献计献策,乐意为古吴轩编辑出版首批有品位、有档次的精品画册提供稿源,把家藏的名作给古吴轩出版。首批推出的有《古吴轩10周年纪念画册》、《现代书斋名印赏》、《墨林集珍》、《艺苑珍赏》、《名家藏扇集》、《民间藏扇集》、《张辛稼画集》以及《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50卷大型系列丛书。其中《墨林集珍》汇集了清代至当代60位著名书画家和名人的76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艺术个性与强烈的时代气息。《名家藏扇集》所收89家103帧扇面精品,为明清及近代的书画高手所作。《民间藏扇集》收罗了私家收藏现代及当代著名画家的艺术珍品104帧。《古吴轩十周年纪念画册》是与香港集古斋联合出版。该画册得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领导的好评,以及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的点赞!张瑞林应邀出席了新华社香港分社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招待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古吴轩出版画册选登</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江苏当代书画精品选》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郑斯林撰前言,省文化厅副厅长、省国画院院长趙绪成题书名,古吴轩出版社社长张瑞林为主编,冯豪、刘佳为责任编辑和装帧设计。江苏省文化部门策划,由古吴轩出版社编辑出版,隆重推出展示全省书画精品力作118幅,是彰显了江苏文化大省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时定为江苏省重点图书,是一册省政府对外交往的礼品书。</font></h3> <u style="">名家题写书名和撰序又是古吴轩出版社的一大亮点。</u>吴作人、尹瘦石、赵朴初、启功、朱屺瞻、沈柔坚、周而复、亚明、程十发、费新我、刘开渠、徐迟等众多名家助力点墨成金,大大提升了古吴轩出版物品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名家题书名、撰序画册选登</font></h1> <u style="">坚守专业特色更是古吴轩出版社致胜的一大法宝。</u>古吴轩初创时编辑出版了许多精美画册包括挂历年画,累计出版物一千余种。<div>其中,双效图书的标杆——当代草圣《林散之书法集》,有赵朴初、启功主编,被列为“国家95规划重点图书”,荣获一书三奖——第11届中国图书奖、第二届华东地区优秀美术图书一等奖和江苏省第七届优秀图书特别奖。这是古吴轩出版史上的里程碑,也是苏州历史上首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1997年12月21日,古吴轩出版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林散之书法集》首发式。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版协、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央美院、北京画院、江苏国画院、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南京江浦林散之纪念馆等有关领导和著名书画家,共100多位参加了首发式。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报导。江泽民总书记来苏州视察工作,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同志将该书法集作为礼品赠送给江泽民总书记,为苏州增了光。</div><div>《林散之书法集》的出版发行,获得了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因市场需求,多次再版,原定价380元现为680元,该书仍然供不应求,经久不衰,不愧为古吴轩的品牌图书,中国的优秀图书。</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林散之书法集》首发式</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林散之书法集》一书三奖: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第二届华东地区优秀美术图书一等奖、江苏省第七届优秀图书特别奖。</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江苏省国画院画册》首发式</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一九九二年冬《江苏省国画院画册》首发式在江苏省国画院举行,省委、省政府领导孙家正、</font>梁保华、<font color="#010101">张怀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石启忠、省新华书店副总周宁生以及著名画家宋文治、喻继高、赵绪成、宋玉麟、</font>伍霖生、<font color="#010101">傅二石、黄养辉、李亚、盖茂森、施永成、贺成、陈修范、黄鸿仪、徐善、</font><font color="#010101">等数十位书画家出席首发式。 </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江苏省国画院“五位”名家画册出版座谈会</font></h1><div><br></div>1997年8月古吴轩出版社假江苏美术馆举行江苏省国画院五位名家画集、文集《钱松喦山水册精品集》、《宋玉麟作品选》、《伍霖生画集》、《贺成作品集》、《黄鸿仪文集》出版座谈会。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江苏省文化厅、国画院、新闻出版局、新华书店、美术馆、美协、版协等相关领导及在宁的书画家和出版家100多位。与会的五位作者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纷纷感谢古吴轩出版社高效率、高质量、高服务,在三个月内五本画册面世并投放市场与读者见面,受到了社会好评。参加这次座谈会的省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热烈发言。省文化厅副厅长、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代表省文化厅、国画院讲话,充分肯定了古吴轩出版社能在较短时间内高品质编辑出版5集画册这一卓有成效的工作,并表示祝贺。江苏国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主任、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傅二石代表书画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对古吴轩出版社上门服务,高效率,高质量的编辑出版水平表示赞赏,并对古吴轩与江苏书画家良好的关系予以肯定。江苏省美术出版社年编室主任、编审毛逸伟代表江苏美术出版社发言:我社与古吴轩出版社既是同行,又是竞争对手,他们这种敬业精神和开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古吴轩出版社社长张瑞林代表古吴轩发言:首先感谢诸位的精彩发言和大力支持,并表示我社一如既往为广大书画家服务,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图书印刷管理处处长钱薇代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及图书管理处、印刷处发言:对江苏国画院五位画家书画作品的出版表示祝贺,我们二个处室直接管理图书的选题和印刷质量,抵制出版平庸图书,净化图书市场。江苏省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孔远代表江苏省新华书店发言:古吴轩出版社此次推出五本艺术类图书,为繁荣图书市场做出了贡献,我们图书发行部门要做到尽快将新书投入市场与广大读者见面,同时也要捕捉市场信息反馈给出版社,省新华书店应主动与各家出版社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尽快、尽力拓宽发行渠道。<br>省美协主席、省美术馆原馆长徐天敏,省美术馆馆长、省美协副主席朱葵,省国画院副院长、美协副主席喻继高,实力派画家华拓、尚君励、盖茂森、施永成等,以及省新闻出版局图书处处长朱赛玉,财务处长张维薇,省新华书店图书公司经理王良芝也与会祝贺。古吴轩出版社副社长何善云主持座谈会,五 本画册责任编辑美编室主任冯豪和发行科长李琰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后,作者在画册上签名,向与会者赠书。整个活动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获得了圆满成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当代吴门五老画集》《艺苑珍赏》首发式</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一九九三年春,在苏州市文化局礼堂举行《当代吴门五老画集》《艺苑珍赏》首发式。市四套班子领导林瑞章、曹兴福、石琪、范廷枢、周大炎等,当代吴门五老等出席首发式。 </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大型系列丛书 面世</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50卷大型系列丛书(1992-1997年),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全部付梓问世了,它的出版获得了成功,不仅体现在良好的社会效应上,而且比较明显地反应在该图书选题的策划和实施,尤其在编辑意识方面,即高品位、高涵量、大内容,并且有着文化积淀的意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汇集了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吴作人、李可染、林凤眠等50位大师的精品,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当代中国画整体风貌,具有很高的欣赏、收藏、研究价值,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成为双效图书。这个选题,当时在全国美术出版中首创。该全集,由张瑞林社长策划并担任主编。 </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双效图书的 典范</font></h1><u><i><div><u><i><br></i></u></div>《乔木花鸟画集》又是一本古吴轩出版的双效图书典范。</i></u> 被誉海上“乔百鸟”的乔木先生。其作品雅而不俗,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乔木花鸟画集》是古吴轩第二次与香港方面联合出版。于1991年第一次印刷,投印2000册,深受读者好评,市场认可,成为热销图书。再于1996年第二次印刷2000册,定价从145元调整为每册220元,也很快售罄,既扩大了影响又为古吴轩产生盈利数十万元。 正如唐逸览先生在张瑞林收藏艺术馆开馆仪式上所讲:<i><u>古吴轩出版社是全国著名的美术出版社之一,古吴轩80、90年代出版的书画册作品都是真迹,是学习鉴定中国书画的依据资料,那时古吴轩出版的书画册是最好的学习模板,是非常珍贵的第一版本。</u></i>例如,《林散之书法集》第一版定价380元,现为6-7千元,《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系列丛书50卷一套原定价2896元,现升至2万元左右。 <h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997年12月31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向群来社向全体职工宣布,古吴轩首任领导班子新老交替,同时宣布张瑞林为古吴轩出版社名誉社长(退居二线)。年过六十的张瑞林——古吴轩十九年的开创者,可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h3> <h5>当日古吴轩部分老职工与创始人张瑞林相聚联欢,摄于百年老店松鹤楼。<br>前排左起:蔡椿林、吴志鸣、何善云、张瑞林、郭建强、吴鸿烈、秦庆华、顾民伟。<br>后排:吴小燕、朱政、纪白云、张惠敏、叶惠芳、钱蓉蓉、刘红、陈智国等。<br></h5> <h5>1997年12月29日,古吴轩领导班子新老交替前二日,古吴轩出版社全体党员合影于古吴轩展厅。<br>前排左起:李琰、刘小琴、何善云、张瑞林、林朝列、郭建强、宋修骠。<br>后排左起:何洁、唐伟民、魏明、宋清玉、黄志东、唐明喜、王永生。</h5> <p><u style="color: rgb(1, 1, 1);">雲山笔墨情,一代古吴轩。张瑞林1979年起,手创至1998年完美卸任,十九个春秋全身心投入古吴轩,将古吴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推向了历史高位。</u><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昔日的辉煌,化作今日的底气。进入新时代,传统文化艺术又将迎来好时光。最近又说,市政府将规划观前街的商业布局,要恢复老字号与苏州特色商店,希望“古吴轩”作为曾经的全国四大书画名店,重树品牌,重铸辉煌,启动古吴轩开拓创业精神,在新一波的改革浪潮中能浴火重生。此非一家之言,实乃众人心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