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这个词,还是在n多年前看《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知道的。那时候理解邮轮就是邮政船,船内有些不同规格的客舱,往来于大洋彼岸之间,是19世纪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现在的高铁、飞机时代,邮轮已经淡出了我的视野。2013年有机会乘坐游轮从重庆沿长江顺流而下,到宜昌三峡大坝。这时我在琢磨:邮轮和游轮一字之差的区别。2015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看到一艘停泊在港口的邮轮,它的大,使我震撼。下意识想参观一下,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机会终于来了,女儿给我和老伴搞了两张天津至上海的船票。一看是邮轮,心中窃喜;正好体验一把邮轮的感受,以满足我小小的好奇心。<br> 2019.11.18一早,老伴就催着去北京的欢乐谷附近乘大巴专车前往天津东疆邮轮母港码头登船。上午10:00前我们赶到了大巴集合地点,人齐了上车被告知:由于大风,邮轮推迟靠港。大巴车也推迟三个小时在北京发车。但目前的集合地点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想上厕所都困难。在全车人的呼吁下,大巴开到了途中的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休息、等待。12时许,传来邮轮靠港消息。大巴车又经一个多小时行驶,达到了天津东疆邮轮母港码头。找领队、安检、托运行李,一通忙乱之后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下午6时多,广播告知可以登船了。一位老者抱怨:“他和老伴从早三点就出来了,到现在还没吃上饭。”反观高铁、飞机的上车、登机就人性化多了,尤其是在通信、科技发达的现代。<br> <h3><font color="#010101">天津东疆邮轮母港大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意大利Cosda公司大西洋号邮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根据资料:大西洋号总吨位数:85619吨;甲板楼层:12层;舱房数量:1057间;邮轮长度:292米;邮轮宽度:32.2米;平均航速:24节(44.558kM);满载客数:2680人;船员人数:920人;首航时间:20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刚上船我们就像进了迷宫一样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房间,也为船上的房间众多所叹服。</font></h3> <h3> 这是我们住的带阳台的标间。</h3><h3> 船上的自助餐厅还开着,就餐、盥洗、就寝,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突然,感到脚下轻微的震动;到阳台一看,邮轮开始离港了;这时,我看了一下表,23点整。<br> 说起震动,感觉这船比高铁运行时的震动还小。船越大越平稳,这是我们的常识,我们所乘的大西洋号排水量有8万多吨。在后来的航行中看到海上有3~4M的海浪,但对这艘船几乎没有影响,也没有感觉。<br> 可能是累了,一觉睡到了天亮。本计划早晨要看海上日出的,醒来打开窗帘阳光已经照射进来。那么,今天就先熟悉熟悉这座海上移动的城市吧。(之前有人告诉我,邮轮就是一座海上移动的城市。)其实,说邮轮是一座海上移动的城市有点言过其词,说它是一座海上移动的五星级宾馆更为贴切。<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西洋号作为歌诗达船队中的旗舰,以其精美绝伦的意大利设计和弥漫着艺术气息的装潢装饰,被业界称为“艺术之船”,混合了梦境和巴洛克艺术,将梦想带入现实,将艺术带入旅行和海洋,体现了人类对美和艺术的无尽追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玻璃楼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处于船头部位的2层、3层、4层是一个可以容纳二千多人的影剧院。这里是这艘邮轮重要的集合场所,各种演出、电影、推介会都在这里举行。</p><p> 在这个大剧院底下一层有一个珊瑚厅也可以容纳几百人集会。</p><p> “船头看戏,船尾吃饭”餐厅都设置在船的尾部。一共有三个餐厅,分布在二层、九层和十层。九层餐厅最大,是个以中餐为主的自助餐厅。这个餐厅,几乎一天到晚都开着。二层餐厅可以点菜,可以品尝到各国的菜肴,但排队排的厉害,据说还不太好吃。由于人多,我们没有去体验。十层的餐厅好像专门针对住豪华套房客户的,但没有看到人。</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邮轮上有三个游泳池,这是处于九楼上的游泳池。游泳池都不大,叫戏水池比较贴切。由于气温较低,我没有下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处于二层的游艺厅,是个公开赌博的场所。可以说,邮轮上的服务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健身房、商店、超市等一应俱全。邮轮还开展各个方面的讲座和游乐、娱乐活动。大妈们的广场舞也搬上了邮轮。</font></h3> <p> 这应该是邮轮的舰桥部分。 舰桥上各种天线林立,仔细观察从短波、米波、分米波、微波的各个波段天线都有。</p><p> 邮轮为游客提供海事卫星通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但收费较贵。试了试微信通话,音质还不错,但有卫星往来传输的时延,属正常现象。在几天的互联网使用情况来看,总体不错;但有时信号也不稳定,出现掉线、拥塞等情况。<br></p>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三天一早终于等来了海上日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海上航行,天气不断变化。在房间的阳台上,看着那变化万千的云朵则有另样的乐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公海上航行,我原以为很寂寞。其实不然,时不时的看到不同国籍,不同用途的船只往往来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岛礁也不时出现在远处的视野里。当然,这些岛礁也有归属国的。</font></h3> <p> 按这艘邮轮的行程,天津港的下一站是日本的福冈。</p><p> 福冈快到了,这时天上飞机、海上的船舶也多起来。<br></p> <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到福冈的时间晚点2个小时,原来上岸6个小时的旅游行程不得不压缩。下邮轮通关后天色已晚,我们直接乘大巴经30多分钟来到了一个一蘭拉面馆。</font></h3> <h3> 由于游客众多,排了一个多小时队才品尝了一碗《一蘭拉面》。品尝完拉面已经晚8点多了,其他项目不得已取消。</h3><h3> 导游也很无奈,在回邮轮港口的路上,到福冈市中心转了一圈,看看夜景,也算是到福冈一游。给我的印象,福冈相当我国三、四线城市且陈旧,灯光照明不如我国,但卫生状况比较好。据当地导游介绍:由于日本的民生保障比较好,日本人安居乐业,治安状况也比较好。<br></h3> <h3>福冈地标标志性建筑福冈塔。</h3><h3> <br></h3> <h3><font color="#010101">市中心的超市,但已经关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福冈邮轮码头鸟瞰福冈市。</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归船后,游客纷纷到2楼的前台吐槽:“700多元人民币上岸只吃了一碗拉面,真是有点太贵了。”第二天一早,门口的信箱里收到退款25美元/位的通知。(福冈旅游项目交100美元/位)<br><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font></div> <h3><font color="#010101">又一天迎来初升的太阳,太阳从海岛的夹缝中冉冉升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搜百度地图显示:邮轮正在韩国济州岛附近海域航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海快到了,进入吴淞口船只排队鱼贯而入。可见上海港的繁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海到了。在这个魔都的城市里,创造过国内和世界上n个第一,是使国人引以自豪和骄傲的地方。这座城市居住着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我们在上海的行程也有n多个选择。最后还是决定,看看老朋友吧,晚上到外滩感受一下魔都的繁华。然后乘动车卧铺回北京。</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黄浦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方明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浦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外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外白渡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浦东看外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浦东看东方之珠</font></h3> <h3> 这趟短程邮轮之旅结束了,使我初识邮轮。当前邮轮旅行已经变成了一种休闲度假旅行模式。有人说:“邮轮就是吃喝玩乐。”至于邮轮航行的目的地已经降至次要地位。据说,有人常年住在邮轮上。</h3><h3> 据了解,邮轮上的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如:客房服务、打扫卫生等的人员主要来自菲律宾;安、保人员主要来自印度;餐厅厨师、服务员来自世界各地,各司其本国的饮食。比较奇特的是餐厅服务员,他们可以单手一次端十来个盘子穿梭在人群之中,就像在耍杂技。<br> 邮轮上的工作人员一旦上船,他们每天要工作11小时,没有节假日,一直工作至合同期满。邮轮只要不进港维修它就一直在路上,它一直游走在世界各个城市之间。但作为邮轮的员工是没有机会离开邮轮的。看到他们每到一个港口都拿出手机利用当地的移动信号和家人联系。看来,还是舍不得使用船上的海事卫星信号。我每看到这一幕,都暗中伤感,感到他们光鲜亮丽工作背后的不易。当然,大家对他们的辛苦付出理解了许多,对他们工作中的瑕疵也宽容了许多。邮轮上来自欧盟国家的工作人员可以签4个月合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工作人员必须签订8个月合同;看来,游轮上也存在n多个不平等,关键看你的国强大不强大。<br> 在这艘船上我看到的游客基本都是中国人,当然接触到的服务人员也都是中国人,根本没有到外籍船上的感觉。<br></h3><h3> —— 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