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促进和提高教师的课堂高效性和实效性,实现向课堂要能力、要发展、要质量的目的。信丰四小10名数学教师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思维发展课堂教学转型观摩活动》,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为我们带来的课堂盛宴。</h3> <h3> 首先是来自洛阳市的特级教师张继刚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位置》这节课,张老师用砸金蛋的游戏带领孩子们进入了位置的世界,让孩子们体验了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融合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张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h3> <h3> 张继刚老师还带来第二节示范课,是小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平移》。这节空间与图形课,张老师以目标导学为主、启发诱导为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逐层深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玩各种数学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除了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体验到数学的思维方式,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整节课,老师创设的学习气氛是宽松和谐的,注重了数学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注重了自主探索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交流、发言;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老师的讲解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h3> <h3> 著名特级教师包静娟,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首先利用古代名人包青天和一分钟拍手的次数这样的小热身来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能力超出你的想象”。在探究“23×12怎样算”的问题过程中,包老师打破了我们原本直接教算法的方式,她通过让学生在操作纸上圈一圈,算一算,来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然后再过渡到它的算法――列竖式。在竖式中,教师一直在追问“为什么得230?”其中“竖式中的0为什么可以省略?”“46和230哪来的”?“能不能先乘十位?”这些疑问把课推上了高潮,让学生对笔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包老师通过视频介绍了我国台湾和古印度等计算乘法的方法,最后包老师利用类比迁移的思想再一次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了解了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老师把最真的课堂还给了学生。</h3> <h3> 黄彪,邗江区实验小学校长,扬州市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课堂,是黄老师最钟爱的地方。“让课堂教学走向自然”是他的教学主张,基于儿童、追求本真、富有深度、充满快乐是他的课堂散发出来的沁人馨香。在《认识分数》课堂中,黄老师首先和孩子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师:猜猜黄老师喜欢什么?生:…师:我喜欢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生:我们……的确如此,黄老师用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孩子们认识了分数,用一块巧克力巧妙地串联了分数的意义和比较知识,让孩子无形中自然地理解了1/2,1/3,1/8等分数的含义,再追问:如果想吃少点,你会选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吃多点,你会选几分几?让孩子轻松地明白了分数的大小。这是一堂有温度的课,老师和孩子如朋友一般平等对话;这是一堂有梯度的课,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这是一堂有深度的课,促进孩子头脑风暴,留给听课老师无尽反思。正如黄老师所说,"教育就要像种草养花一样,从自然中领悟。"我们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自然,真实的老师,努力把课堂化有声为无声,化有痕为无痕。</h3> <h3> 江西省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的高级教师徐莉华老师,她给我们示范了一节六年级的《数与形》。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徐老师通过“以形助教”或“以数解形”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节课的学习,孩子的心里已经埋下数形结合的种子,让它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生根发芽!</h3> <h3> 江苏省扬州市著名特级教师林俊老师教学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林老师生动活泼地从生活中酒店旋转门发问:用数学眼光看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中间的长方形玻璃门旋转一周,就形成了圆柱。 接着欣赏生活中圆柱建筑物,林老师非常幽默风趣地说:“脱去华丽的外衣,是这样的”,把生活中的圆柱抽象出数学中的圆柱。课堂上让学生拿出手中学具: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笔描一描,用尺量一量。在看、摸、描、量动手操作中认识了圆柱的特点。学生从老师提供的图片,动手折圆锥,猜哪些能折成圆锥?环节精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灵活的掌握了圆锥的特征。</h3> <h3> 林俊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四年级《角的分类与度量》的复习课,林老师从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为切入点,引出学生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对角的分类进行了拓展,从固定的角度到不固定的角度,从运动到静止这两条思路,打开了我们传统的对角的分类的新视野,还让孩子们首次听到了优角和劣角这样的新名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之心,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让听课的老师们都忍不住期待后面的内容。林老师从旧知中拓展新知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从测量两条直线形成的4个角的角度拓展成三条直线形成的8个角,通过动手测量,整体联系,从而发现规律,拓展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h3><h3>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总能够在旧知中,寻找到联结点,引发新知探索。让复习课不再味同嚼蜡,重复无味。林老师总是能够独辟蹊径,带领孩子们走上知识的探索之路,留下一路花香!</h3> <h3> 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陈军老师的《图形的变换》,陈老师在课前以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亲切交流,即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接着以一些折纸作品开始了今天的课堂,带着学生一起探索折纸背后蕴藏着的数学。整节课以折帆船为例,与学生一起研究利用数学中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平移、旋转)在一张正方形纸中画出帆船的设计图,让学生现在不同位置描述图形的运动方向和距离。设计图画好后,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图形的变换;接着又鼓励学生自己变换创作设计图,折成其他物品。在课的最后,陈老师给同学们观看了裴浩正世界折纸大赛的视频,使学生感悟到折纸背后就是图形的变换。整节课,陈老师带着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考,玩中创新,使学生从数学好玩,到玩好数学,再到好玩数学,希望学生在好玩数学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知识为国家作创造。<br></h3> <h3>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有两宝,双手和大脑。”脱离了双手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陈军老师还带来《圆的认识》一课,陈老师从制作陀螺开始,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世界,通过改变火柴的位置和陀螺上的点,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动中发现圆的本质,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思维去品味生活。润物无声地,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智慧、创新的种子,有了这颗种子,在将来孩子们一定可以用数学的知识来创造世界。</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永不停止追求的脚步!我们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大师的风采,有机会和众多同仁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经历充满智慧的数学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