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2日,2019年上海长宁—三亚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暨交流研讨活动在三亚市八一小学举行。参加活动的人员有上海长宁教育学院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闻静兰老师、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教研员陈求丽老师、学科工作室成员(学员)以及三亚市八一小学全体数学教师。</h3><h3> </h3> <h3> 本次活动共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王艺璇老师执教四年级《数学广角——优化》和余中春老师执教六年级《数与形》。两位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各显风采。</h3> 课堂展示 <h3> 王艺璇老师的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处处渗透德育教育,课堂缜密且灵动。</h3> <h3> 课后,王艺璇老师虚心向专家请教,及时反馈上课心得。</h3> <h3> 余中春老师的课紧扣数与形,让学生看形想数,看数想形,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h3> <h3> </h3> 交流研讨 <h3> 第二个环节为交流研讨。先由两位老师分别简单介绍教学设计,再由与会教师自由点评。</h3> <h3> 人大附中教师代表提到,王老师的课运用俗语引入,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个教学环节紧紧相扣,让学生充分理解同时做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体现优化的数学思想。余老师的课,紧扣图形与数的关联,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入勾股定理,有大局观念。</h3> 专家指导 <h3> 第三个环节为专家指导。闻老师观课后,用两个词语来谈总的感受。第一个词语是“惊喜”,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工作室学员成长迅速。第二个词语是“非常精彩”,两堂课都非常精彩,精彩在对目标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过程的精心设计。紧接着,闻老师详细的剖析了两堂课。王老师的课教学环节完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通过操作—交流—思辨—建模的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对在哪,不对在哪,同时渗透德育教育,重点突出,思维缜密。建议在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可加入模拟演绎,让学生议一议,加深理解。</h3> <h3> 余老师的课充分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从头至尾紧扣数与形。在引入环节,设置看形想数,看数想形的游戏环节,新颖有趣。在学生得出规律环节,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思维。在练习设置环节,让学生看数想形,时刻不脱离数与形。建议在用五年级学生上这一教学内容时,可将勾股定理的介绍换成其他练习,对五年级的学生更易接受。</h3> <h3> 活动最后,陈老师小结,感谢闻老师对工作室的指导与帮助,感谢上课教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八一小学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相信在上海专家团队的引领和工作室全体成员、学员的共同努力下,三亚市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室团队会更快更好的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