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曾经的海洋之歌

那狐

<h3>葡萄牙,尤如一艘渐行渐远的巨轮。这个帝国<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曾几乎征服了半个地球,以C位傲立于世界舞台。如今却黯然地几乎连边角的位置也无。恰似葡萄牙流行的“法朵”音乐,如哭似泣,委婉忧伤。</span></h3> <h3>这个面积不到9万平方公里的国度,海洋早已成为它不可分隔的一部分。13世纪末就拥有了自己的船队,14世纪开始了非洲黑奴贸易,有利可图的航海事业使这个背陆面海的国家开启了独自探索新航路的“大航海”时代。1497年达·伽马走过里斯本的街道,登上父亲为他建造的船只,开始了开辟印度航线的航行。这条联系起亚欧三大洲,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航线,西方称之为“海角航线”,即使370年后苏伊士运河开通,往来欧亚的巨轮仍走的是这条达·伽马开辟的航线。</h3> <h3>当十五世纪后期,葡萄牙傲视天下的黄金时代,在首都里斯本的贝伦区留下了两座充满大航海时代奇幻色彩的建筑——特茹河(Tejo)畔的贝伦塔和热罗尼姆斯修道院。</h3> <h3>这座黄金时代的象征性标志贝伦塔,说不清属于什么建筑风格,最突出的特征应该是它拜占庭式角楼上的缎状屋顶,融合了伊斯兰国家和东方的风格。这座雕琢精美的建筑上饱含了曼努埃尔式的象征:丝索、精美的结、十字架等等,甚至犀牛的形象也见于雕刻中。因为当时经由航海所运回的金银、宝石、丝绸、香料、珍奇植物和诸如活犀牛等动物都在这座瞭望塔附近卸下船来。从19世纪开始,贝伦塔就不再作为保卫特茹河的军事要塞,而是变成一座灯塔,据说还曾被用做监狱。</h3> <h3><br></h3><h3>贝伦塔的旁边还有一座形同一艘巨型帆船的纪念碑,叫地理大发现纪念碑,也叫航海纪念碑,为纪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500周年而建。亨利昂首站在船头,后面是他的助手加玛,两旁是随同出发的航海家及葡萄牙历史上有名的将军、传教士、科学家和工匠。此刻,帆船在落日余晖里,灿烂得像一个梦。而那些雕像,似乎充满了激情和向往。总有一些人,靠梦想滋养心灵,寻求归宿。</h3><h3>远处跨越宽阔河面的斜拉索桥,酷似美国旧金山大桥,叫“4·25大桥”。</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热罗尼姆斯修道院与贝伦塔之间相隔一条铁路线,跨越这条铁路的地下通道却是比较远。1755年里斯本发生强烈地震,整个城市几乎毁于一旦,15000栋房屋、300座宫殿、110间教堂被毁,死亡人数高达6~10万,热罗尼姆斯是幸存的少数重要建筑之一。修道院为狭长的建筑,左侧是长方形回廊,右侧是教堂。整个外观是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完美结合,色调明亮,雕刻精细,廊柱屋檐精美绝伦,并拥有前所未见的开阔和壮观,整条街道的长度就是这座修道院的长度!海上霸主的霸气彰显无遗。</h3> <h3>热罗尼姆斯修道院被后世认为是曼努埃尔式建筑的“珍宝”,是历史的唯一。这种风格把大量的海洋元素和航海故事触入传统的教堂装饰,同时加入了航海贸易中所见闻的东方美学,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建筑语言,并以当时执政的曼努埃尔一世命名。</h3> <h3>在回廊拱顶下,在繁复的雕刻装饰中处处可见航海时代的荣光:贝壳、海藻、船只上的导航仪、锚链、绳索……正因具有丰富的海洋元素,曼努埃尔风格也被称为“海洋风格”。</h3> <h3>著名航海家达·伽马和著名诗人卡蒙斯的石棺安放在修道院供人瞻仰。数百年前,达·伽马和许许多多的水手们都是在这里祈祷后起航。他们中有多少人成功返航,又有多少人永远留在了海底?他们在这里闭目祈祷的最后眷恋又是什么?卡蒙斯对艰难探险的赞叹和对拥有财富的警示留与后人思索。</h3> <h3><br></h3><h3>现代人在热罗尼姆斯修道院签署欧洲宪章,当年的僧侣却在这里做出了葡式蛋挞。自修道院向东,在第一个繁忙的路口就能看到那个专卖这种正宗蛋挞的小店,门前的便道上由蓝白方砖拼成1837大字,这便是1837年开业的世界上第一家蛋挞店。这里每天顾客如云,我们也是排队才品尝到如此美味——和我们平时吃的蛋挞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尤其是蛋挞皮。感谢葡式蛋挞的真正老祖宗修道院师傅,让几百年后的人们能有此美味。</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里斯本,浪漫是一股不安分的风,在黄色的慢电车里随意穿梭。”</p><p class="ql-block">fr/Tobias Müller</p><p class="ql-block">有轨电车是里斯本的名片。它承担了这座山坡城市的大部分交通任务,是里斯本流动的血液,在里斯本老城每一条街道都会与它不期而遇。据说现在里斯本的电车是欧洲最古老的电车,已运营了将近140年。</p> <h3><br></h3><h3>吃过蛋挞,晃悠着往里本斯老城区的中心罗西奥广场去。广场建于13世纪,虽然大地震中也遭到破坏,但基本面貌仍保持至今,美丽的喷泉优雅地讲述着800多年的历史。</h3> <h3>广场中央高高矗立的是国王佩德罗四世的雕像,雕像底座上四个女性小雕像,代表着正义、智慧、力量和节制。佩徳罗四世能在市中心屹立,是因为他同时也是巴西帝国的首任皇帝。</h3><h3>广场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是用黑白石块铺就的波浪形地面,似乎在为海洋放歌。</h3> <h3>从罗西奥广场沿着自由大道往贸易广场走,是里斯本著名的商业区。道路两旁古老的建筑鳞次栉比,游人熙熙攘攘。路中间的咖啡吧、酒吧也是人满为患。</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座观光电梯突兀地夹在古建筑中间,原来这是步行街区的圣胡斯铁塔,它的出名是因为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出于同一设计师埃菲尔之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过去是一部升降梯,从步行街往上城区运人,现在则成了著名的观光电梯。</h3> <h3>自由大道的尽头是面朝特茹河的奥古斯拉塔凯旋门,为纪念1755年大地震而建。凯旋门两旁有着长长的拱廊。穿过凯旋门就是贸易广场,也叫黑马广场,这是由于广场中央矗立着唐·约瑟一世的骑马像。但由于氧化反应,现黑马已变成绿马了。</h3> <h3>贸易广场三面环绕着黄颜色楼面桔红色屋顶的国家行政机构办公大楼,另一面则是浩瀚的河面。气派的雕像,精致的凯旋门,古老的电车,空旷的广场,大葡帝国的王者之气在此可见一斑。</h3> <h3>穿过贸易广场到了特茹河边。这里是本地人休闲的一大去处,晒晒太阳,吹吹海风,把心事晒干吹走。</h3> <p><br></p><p><br></p><p>说起休闲,不得不提葡萄牙王室的避暑胜地辛特拉小镇,这里树木葱茏,风景优美。公元14世纪,约翰一世以巍峨的山势为倚托,修建了融各种建筑风格于一处的辛特拉宫。贵族们也相继在此建造了别墅和城堡,五颜六色参差不齐的各种风格的房子,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遗产,还为它创立了一个特别的类别:风景文化类。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的揉合,使它被无数的骚客文人赞颂,英国诗人拜伦誉它为“灿烂的伊甸园”,英国作家罗伯特·索泰赞美它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一处人居环境”。</p> <h3>辛特拉王宫标志性的建筑是它的2根大烟囱。王宫里面各种装修风格构成了不同功能的天鹅厅、喜鹊厅、徽章厅、中国厅等。墙壁和地砖经过几百年仍然色彩艳丽。</h3> <h3><br></h3><h3>辛特拉小镇另一处景点是雷加莱拉庄园,也是一处世界遗产。庄园除了雷加莱拉宫,还包括一个公园,有湖泊、洞穴、水井、喷泉和繁多精美的建筑,此建筑又称为“百万富翁蒙泰罗的宫殿”,得名于第一个主人的绰号。又因为庄园的构造似迷宫般不可思议,得名迷宫花园。</h3> <h3>庄园虽然规模不大,但倚山而建,非常立体,构思巧妙。里面大大小小的建筑都是纯白颜色、繁复雕刻的外立面,带着点巫气。最吸引人的是个27米深的涸井,岩洞尽头的出口是井的中部,井的周围环绕着螺旋楼梯,共9个旋层,象征着但丁描写的天堂、地狱、炼狱的9重循环。幸好游客甚多,如果是一个人在此真还不敢下到井底。</h3> <p><br></p><p>2019年法葡合拍的电影《弗兰琪》拍的就在这里,找来看了下重温这个美丽的地方。</p> <h3><br></h3><h3>经过一个场馆,导游说C罗踢球在此起步。作为一个伪球迷,兴奋地按下了镜头。</h3> <h3><br></h3><h3>从里斯本城区出发,密集的屋宇变成了草坡与树木,路的尽头便是海角圣母教堂。相传14世纪中叶在此处发现了圣母像,朝圣者从此络绎不绝。蓝天白云之下,大西洋之侧,这座小小的教堂是海洋永恒的守望。</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教堂不远处便是罗卡角,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端,号称欧洲大陆的“天涯海角”海涛</span>声声,海风拂面,悬崖边有一座巨大而朴素的十字架矗立,十字架底座上刻有卡蒙斯的诗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还刻着“天涯海角”的经纬度:38N,9W。地图上,葡萄牙国土犹如停泊在欧洲大陆边缘的一艘驳船,而罗卡角就是最美丽的舷窗,站在这里眺望大西洋,会让人有“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的豪情。</h3> <h3>天涯海角的深情似乎是情侣们盟誓的最佳选择。峭壁悬崖,大风鼓吹,波涛澎湃,也许这荒凉之美让相爱的人有了天荒地老的感觉。</h3> <h3><br></h3><h3><br></h3><h3>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邦德迷”,一定会和我一样爱上海滨小镇卡斯卡伊斯。二战时葡萄牙是中立国,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在葡萄牙第三大城市卡斯卡伊斯派驻了大量特工人员,收集各方政治经济情报。当时这里谍影重重,灯红酒绿中暗藏刀光血影,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英国温莎公爵就是从这里逃脱了纳粹德国特工的跟踪绑架,著名的007邦德先生原型也出自这里。</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著名邦德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是二战期间英国的特工,卡斯卡伊斯是他工作的主要地点。二战结束后,功成名就的伊恩·弗莱明对此地念念难忘,故地重游,往事历历,007系列小说的开篇之作《皇家赌场》便在卡斯卡伊斯的“太阳酒店”里完成。之后,他以每年一部的创作激情相继出版了《生与死》《永远的钻石》钻石《来自俄罗斯的爱情》等十多部007系列小说。</h3> <h3>当然,卡斯卡伊斯不是因为007邦德才出名,让它出名的是葡萄牙国王唐·路易斯一世。据说当时里斯本酷热难熬,有宠臣向唐·路易一世描述了卡斯卡伊斯渔村的迷人风光,他便决定将此地建成王室的避暑山庄。19世纪后期,一座官邸和五座别墅相继落成,皇室的青睐掀起了海水浴的热潮,使这里成了葡萄牙最有名的海滨旅游胜地。</h3> <h3>作为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卡斯卡伊斯完全没有想像中的热闹喧嚣,当然也捕捉不到一丝谍影迷踪,只有粗大的棕榈树、古老的皇宫城墙,讲述着小镇昔日的历史。地中海碧蓝海水,比美女皮肤还要细腻的沙滩,白墙红瓦的欧式建筑。<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卡斯卡伊斯像一本大书,翻阅的时候,涨潮一样的喜悦漫上心岸,弄湿你坚硬、干燥、无趣的那一小块心灵沙漠。”</span></h3> <h3><br></h3><h3><br></h3><h3>作为海上英雄的葡萄牙人,骨子里同样是欧洲人的浪漫。千年古城奥比都斯,又叫“爱情之城”,据说这个名字来自两个历史事件:一是1282年国王狄尼斯在大婚之前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爱妻伊莎贝尔;二是1444年年方十岁的国王阿方索五世和比他还小两岁的新娘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奥比都斯又称“婚礼之城”。</h3> <h3>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小镇古朴宁静,高高的中世纪城墙包围着小城,登上城墙眺望,城外是大片绿色农田和村舍。城内弯弯曲曲的碎石小路旁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白色小屋,橙色的屋顶,蓝黄点缀的墙裙。</h3> <h3>小城里一处小广场,教堂是小城里唯一的宏伟建筑,是当年国王和王后举行婚礼的地方,也是现在新人们渴望举行婚礼的地方。</h3> <h3>斑驳的门框,泛青的石阶,光滑的鹅卵石小路,巷子里各种盛开的鲜花,墙上爬着的紫色藤蔓……一切仍然是14世纪的模样,厚重,简洁,温馨。当甜蜜的琴酒咂入口中,我体会了小城的蜜意柔情。</h3> <h3><br></h3><h3><br></h3><h3>葡萄牙最后一站埃武拉,是座非常有意思的小城,这座有2000年历史的城市,几千年的变化轨迹竟然被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它的城市版图,很像一棵树的年轮。1985年埃武拉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时的评语是:埃武拉是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保留下来的葡萄牙辉煌年代最好的城市样本。埃武拉有四千多幢自罗马帝国时代开始的不同时期的古建筑,罗马式、哥特式、曼努埃尔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被称为“博物馆城市”。</h3> <h3>建于12世纪的埃武拉大教堂,是罗马哥特式建筑,以大理石外观示人,其敦实的结构更像是一座堡垒,一对壮观的不对称钟楼左右加持,教堂正门装点着14世纪雕刻的使徒造型。</h3> <h3>埃武拉大部分街道都非常狭窄,清一色的石条路,那些罗马最早的市中心建筑就随随便便地在小巷里供我们观赏,随意到令人怀疑它的久远来历。供奉古罗马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的狄安娜神庙,是伊比利亚半岛保存最好的罗马神庙,2000多年的岁月侵蚀了大部分建筑,剩下这些柱子依然坚挺着曾经的荣光。</h3> <h3>漫步在这样干净又清静的街巷,很有一脚踏回千年的穿越感。</h3> <h3>埃武拉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教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这座15世纪建造的皇室教堂,由于有一间“人骨教堂”而吸引了许多游客。这座人骨教堂很小,进门处雕刻着葡文:我们躺在这里,等着你们来加入。看到这欢迎致词惊喜不?</h3> <h3>而且天主教认为只有保存尸骸才能进入天堂。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好人为了环保都烧成了灰,如果坏人为了自己都保存了尸骸,天堂岂不成了坏人的世界?</h3> <h3>据说当时城市小,而历年积累下来的尸体太多,像我们现在一样缺坟地。建造教堂时干脆因地取材,用5000多具尸骨建造了这个特别的小教堂。当然,教会的说法是要用这样的教堂来提醒世人:人生苦短,唯天堂永恒。</h3> <h3>下图远处这个大理石现代艺术雕塑,名称“心碎无痕”。难道是离别之吻?</h3> <h3><br></h3><h3>还有,离开葡萄牙,别忘了带一只葡鸡——不是吃的哦。在葡萄牙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公鸡造型的吉祥物,这可是大有来历的。传说一女子看上了一教士,但这教士一心向主,无意它事。女子恼羞成怒,污告教士非礼她。于是神父招来教士问讯,教士百般辩白仍难博信任。情急之下,教士对正在吃鸡的神父说,您若再不信,您盘子里的鸡都会跳起来为我作证。而这盘子里的鸡,真的挣扎着跳了起来!从此,葡鸡成了公平正义的象征。必须要带一只回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