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上海:闲话上海老城隍庙

海阳鱼

<h5><p>原创摄影:海阳鱼</p><p>文字:参考网络</p></h5> <h3>凡是到过上海的,都晓得上海有一个老城隍庙,很少有人不去兜一圈的,实际上它是豫园与城隍庙的统称。豫园是个园林,城隍庙是一个道教宫观,由于它们之间相差不远,中间就隔了一座九曲桥,所以上海人在称呼豫园与城隍庙时,往往是把它们搞在一起的,统统称之为老城隍庙。</h3> 每一天,进进出出老城隍庙的人真是人山人海。 城隍庙里的九曲桥建于清乾隆年间,迄今算来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了。九曲桥建桥时是一座木质桥,一曲九折,古朴而典雅。上世纪的二十年代,一场大火焚毁了九曲桥,后改建为水泥九曲桥。九曲桥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不一,有大于90度的,也有小于90度的。每一弯曲处一块石板上均雕刻着一朵季节性花朵,并在九曲桥头尾的两块石板上各雕刻着一朵荷花。在湖心亭茶楼门前的一段桥面,中间雕刻一朵荷花,四角则分别雕刻彩云。池中汉白玉的荷花仙女雕塑亭亭玉立,含笑迎候来客。现今的九曲桥,已成为老城隍庙的标志。 有“海上第一茶楼”美誉的湖心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咸丰五年正式改为茶楼,至今已经历了160个年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曾亲临湖心亭。 九曲桥上从早到晚都是川流不息的游客,人头攒动。 到老城隍庙的旅游车来了一辆又一辆,看不够的上海风情,道不完的上海咪道,下一趟阿拉还是要来的。 新年到来之际,许多有点岁数的上海人都喜欢到城隍庙来寻福字,买对联、红包袋袋的人络绎不绝,顺带便城隍庙兜一圈戈个闹猛弄点吃吃,喜气洋洋的开心回家。 一年一次的灯会是老城隍庙的一大特色,每到迭个辰光前来看灯的人可以把侬挤爆了。想想也是现在能够找到过年气氛的,全上海也只有老城隍庙能够勉勉强强了。 外国人与中国人一起嗨,过年啦! 上海老街,以馆驿街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保留了清末民国初年的民居特色,老街两侧恢复了花格窗、排门板、范氏栏杆、落地摇杆门等,再配以屋顶上的飞檐翘角,花边滴水和马头墙。西段的房屋仿明清建筑,突出上海老城的民俗风情。上海老街转一圈,您仿佛回到了以前上海的繁华集市的情景。 校场路口附近的“春风得意楼”是有名的老茶楼。据说店里招牌茶中有青橄榄(在上海话中发音与“请过来”相似)两颗 ,讨个口彩,周末茶楼里有评弹演出。 上海老城厢的民俗风情,民间365行尽收眼底。 老街花草路口戏台,始建于1888年,曾被誉为“江南第一台”。为纪念徐光启,曾由著名书画家高式熊题写“玄扈台”。 老街上的“四牌楼”牌楼,这条马路北起方浜中路,南至复兴东路。长不足400米。约于清同治年间(1875~1892年)修筑,因附近有明代建的崇礼、宣化、泽民、集庆4座牌坊,故名四牌楼街,后改为四牌楼路。 兜兜吃吃白相相,上海海派咪道不要太浓噢! 走在老城隍庙的马路上,你会发现不少门口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守护,非常有趣。石狮子在人的心目中,它能够帮助人们辟邪,挡住传说中的妖魔鬼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豫园内的石狮子</h3> 豫园内的铁狮子,据说这对铁狮原产于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始置于河南安阳县衙大堂前,早在元代29年10月28日,由匠人赵璋负责铸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的年龄要比豫园园龄还要大200多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老街上的石狮子</h3> 上海老街牌楼下的铜狮子,据说是仿故宫太和殿铜狮。 麒麟也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瑞兽。古人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 行走在街上商铺之间,看着它们雄赳赳气昂昂的威武形象,喜欢。 除了狮子、麒麟等,还有其它动物形象。 上海城隍庙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 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的神态非常有趣 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 豫园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它建于1559年,是上海五大古园林之一。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道不尽的上海故事,上海城市变化太大了,一些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以前的故事将被今后的故事替代,人们看到的今天老城隍庙的一些镜头,还是要靠知道它历史的人来叙述,这样侬来白相老城隍庙才有咪道,谢谢侬浏览我的美篇,今天就到这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