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美好——记临沂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会

临沂齐鲁园小学 孟峥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一群数学人的故事。</h3> <h3>  12月2日上午,临沂市小数名师工作室的平均分团队为大家演绎的三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哪班学生分得更明白,精彩马上呈现。</h3><h3> 第一节课是临沂二小的韩庆玲老师带来的。</h3> <h3>课堂约定:二七十四。不管你在做什么,都要停下来,坐端正。</h3> <h3>  你喜欢西游记里的哪个人物?引出孙悟空和猪八戒分6个桃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用圆圈画一画。左边表示给猪八戒,右边表示给孙悟空自己的。</h3> <h3>  学生上台展示分法5,1和4,2。孙悟空觉得不公平,你认为怎么分更公平?</h3> <h3>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出示课题。谁还能再说说什么是平均分?让学生说着老师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h3> 悟空八戒刚要吃桃子,这时沙僧来了。哪一种是平均分?不是平均分的,怎样移动桃子能变成平均分?<br><h3><br></h3> <h3>  对比两种平均分有什么不同?老师总结不管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h3> <h3>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用棋子代替橘子,用六个圈代替盘子,分一分。开始。</h3> <h3>  学生上台用投影展示分法。生1是1个1个分。这两位同学的分法为什么能保证每份分得同样多。</h3> <h3>  生2展示两个两个分,第一轮分完还剩6个。</h3> <h3>  生3三个三个。生4是试着分。你有什么想问?你是怎么知道每份分3个的?</h3> <h3>  同桌一起说说: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个。</h3> <h3>  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有棋子的纸杯,不去数棋子的数量你会平均分吗?追问:不知道棋子的数量,怎么做到平均分的?</h3> <h3>  8个棋子又倒进去几个,再平均分分成4份。怎么分?生1一个一个分。生2两个两个分,摇一摇还有剩余吗?</h3><h3> 谁还有想法?师总结:不知道数量怎么分?</h3> <h3>  不知道袋子里棋子的数量,分的份数也不知道,把这些棋子分到圆圈里,能平均分吗?</h3> <h3>  老师总结平均分的方法:</h3><h3>1.一个一个分。</h3><h3>2.两个两个分。</h3><h3>3.三个三个分。每一轮分到的同样多。保证每份分得同样多。</h3> <h3>  学生用平均分编一个小故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br></h3><h3><br></h3><h3></h3> <h3>  第二节课是刘靖老师为大家呈现的不一样的《平均分》。把6颗糖分成2份,可以怎么分?</h3> <h3>  把6颗糖分成3份,还可以怎么分?老师指明学生上台操作。生1分成2,2,2。生2分成1,2,3。生3分成3,2,1。生4分成4,1,1。如果把这6颗糖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能他们都满意呢?</h3> <h3>  师把平均分的这组移到主板书。板书:平均分。</h3> <h3>  你能像这样完整的说一说吗?找2名学生说,然后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h3> <h3>  判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把目光聚焦到平均分的这两组上。</span>你怎么知道是12颗糖?想三四十二。</h3> <h3>  回顾刚刚这几组平均分,分的份数和每组的数量,为什么都是平均分?</h3> <h3>  你们会平均分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糖果。</h3> <h3>  生1一个一个分。</h3><h3> 生2两个两个分。</h3><h3> 你是怎么知道每份先放两个?生觉得这些糖的数量比较多,所以每份放2个。</h3><h3> 当我们发现这些糖的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每份放两个,当发现这些糖的数量比较少的时候,每份放1个。疑问:展示的过程的时候已经知道几个数量?而且上面发现数量多,其实老师让数数量,怎么知道数量多。</h3> <h3>  你知道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多少块糖了吗?把18个糖平均分( )份,每份( )颗。</h3> <h3>  再次操作把18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生1先三个三个再两个两个最后再一个一个。生2一个一个分。</h3><h3>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准的?生3六个六个分。你怎么知道6个?生4三六十八。</h3><h3> 师总结:当我们不知道糖的具体数量,找分多个再分少个。当我们知道糖的具体数量,直接想到乘法口诀。不管用哪种方法,分的结果都一样。</h3> <h3>  把这些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你想怎么分?这两个盘子是什么意思?看哪个同学分的方法最多?师展示:连线和乘法口诀两种方法。</h3> <h3>  第一种分法为什么不对?你能想办法把它变成平均分吗?动画操作变成平均分。第三个是平均分啊,为什么也不对啊?师点拨:看来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不仅关注分的结果还要关注分的份数。</h3> <h3>  用四条线表示平均分,四个盘子表示平均分成4份。</h3> <h3>  这幅图除了可以表示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h3> <h3>  第三节课执教是来自沂南于丽娟老师。课前交流:介绍自己。</h3> <h3>  播放小猪佩奇的动画片摘苹果引入课堂。老师把这些苹果带到了课堂。4个苹果分成2份,可以怎么分呢?还可以怎么分?如果分给他们姐弟俩,怎么分才会让他们都满意?</h3><h3> 为什么这种分法会让他们满意?生因为公平。为什么这种分法公平?</h3> <h3>  现在这6个苹果分成了几分,每份几个?小兔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这6个苹果要分成几份?生:分成3份。生用小棋子代替苹果分一分。找一个学生上台。</h3><h3> 想一想:这6个苹果还能分给几个人,也是公平分?</h3> <h3>  回想刚刚公平分苹果的过程。仔细观察,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点?质疑:在平均分中找共同点,不如在对比中定义平均分。</h3> <h3>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让学生说平均分的含义。</h3> <h3>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h3> <h3>  用圆片代替橘子分一分。把圆片放在作业纸上,用圆圈代替盘子。你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明白你是怎样分的?</h3> <h3>  生1三个三个分。你是怎样想的?摆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看的学生却看明白了。</h3> <h3>  如果你不知道个数再来让你平均分你会怎么分?生2四个四个分。你知道他为什么四个四个分?质疑:不让学生操作只是空想,学生很难答道点子上。在老师多次提示追问,可以用小的数来试一试。学生想到一个一个。对比用大数和小数来试,哪种分法更保险?</h3> <h3>一个一个分。</h3> <h3>两个两个分。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分的结果吗?生把18个橘子,先两个两个分,再一个一个分。</h3> <h3>这三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h3> <h3>让学生明确18,6和3的意思。</h3> <h3>  盘子数量由6个变成3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生:6个,用了三六十八。三六十八不但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还能解决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这样盘子还可以是几个?</h3> <h3>下面哪些分法是平均分?</h3> <h3>  如果佩奇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如果佩奇选择第三种分法,她会分给几个小朋友?</h3> <h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h3> <h3>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平均分?</h3> <h3>  科长的广告含量总是那么高。你学会了吗?</h3> <h3>分走的东西要变淡。</h3> <h3>  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有交流才会有收获。<br></h3><h3> 沈如磊老师从课前的两个思考:平均分是除法的基础和平均分的过程不清晰。他提到韩老师为了落实教育目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对比中理解平均分。设计了三次对比:11.悟空八戒分2份。2.增加沙僧,通过移动变成平均分。3.回忆几种分东西,在对比中找到相同点。二是注重平均分的过程。设计了三个递进式的分法:1.不知道总数的情况下分成6份。2.又加入棋子,不知道具体的数量,分成4份。3.既不知道总数又不知道份数。保险的分法:一个一个分。不足:口头表达平均分,最后这个活动。</h3><h3> 王伟老师对刘靖老师的课做了如下点评:刘老师的课堂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的。注重对比中理解平均分,注重分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她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分,而不是让学生。在汇报时,老师引导学生怎么看,体现有效性。把12个苹果分成4份,能不能放的更开?</h3><h3> 张富荣老师评于丽娟老师的课。她谈到,于老师这节课从两点入手,一是直观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二是打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用四组词来形容于老师这节课:1.清新。2.细腻3.连贯4.多元。</h3><h3> 思考:1.问题启动要明确。你为什么三个三个分?怎么分能保证平均分?怎么分快速平均分?怎样分最快保证平均分?2.课堂巡视要快速捕捉到学生的分法。</h3><h3> 臧主任做总结性点评:关于例2处理,她说教参上提到重视平均分的方法突出平均分的结果。韩老师重视平均分,保证总份数不知道,份数知道就可以,把不知道总份数和份数的情况去掉。刘老师侧重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口诀分三六十八。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得想三几十八,对孩子来说有难度。于老师在处理分的方法引导肯定三个三个分,导致后面学生关于平均分的方法。</h3><h3> 于科长给了这样的建议: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三种不同分法,追问:分的方法一样吗?有什么共同点?每一轮都是平均分的,就能保证平均分。</h3><h3></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贴近孩子思维的课上扎实了就是一节好课。”科长的点评为一线老师课堂教学提供的扎实有效的思路。</h3>

平均分

每份

分法

老师

学生

知道

份数

分成

成份

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