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简介

代代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县情简介</font></b></h1> <h5>砚山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中西部,因“山势颇挺秀,其形如砚”得名,是清代抗法名将陆春和早期共产主义革命先驱、文山籍第一位共产党员王有德的故乡。全县国土面积3822平方公里,辖四镇七乡,86个村委会、21个社区,2018年末总人口51.65万人。县情主要有以下特点:</h5> <h5><font color="#b06fbb"><b>民族文化富集,地域风情浓郁。</b></font>世代居住着汉、彝、壮、苗、回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5.3%。民族风俗、民族服饰等都保存着原生态的风格和地域特色,彝族弦子舞、壮族棒棒灯、弦子制作工艺、壮族草人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沙坡村获评“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荣誉称号。2016年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17年被列为全省文化产业30强县之一;2018年被认定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业科技园区。</h5> <h5><font color="#b06fbb"><b>交通便利,承接产业优势明显。</b></font>砚山自古就是直通昆明的“特磨古道”和直通广西的“邕州古道”,素有“滇桂走廊”之称,是云南外接东盟、内联泛珠的主要通道。文山民用机场(普者黑机场)位于境内,距县城5公里。云桂铁路、广昆、平文、蒙文砚高速公路、323国道横贯全境,形成2小时到富宁港、3小时到昆明、5小时到南宁的快速交通格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砚山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中优势日益凸显,世界500强美泰集团、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安徽海螺集团等知名企业进驻投资兴业。永盛杰、格仕特、中触等龙头企业投产达产,全国有影响力的汽车电子产业园初具雏形。砚山工业园区于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2017年被省政府认定为云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工区被认定为“云南省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砚山已成为全州乃至全省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h5> <h5><font color="#b06fbb"><b>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b></font>全县有3000亩以上坝子35个,其中,平远坝子是全省八大坝子之一;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种有锰、铝、铅、锌、膨润土等29种,是云南省较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其中斗南锰矿是全国八大锰矿之一;有变电站21座,变电容量2602兆伏安,是“云电送越”“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是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被誉为“中国三七之乡”。是云南小椒的主产县之一,建有全国第二、西南第一大的辣椒专营市场和集散地——稼依辣椒城。云南省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工程研究中心位于境内。是全国烤烟标准化示范县、上海中华烟等品牌烟的重要原料基地,2012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h5> <h5>201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2.98亿元,增长10.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8.21亿元;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1亿元,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7亿元,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57元、10682元,分别增长7.9%、9.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5.55亿元,增长0.9%;贷款余额74.31亿元,增长9.6%。<br></h5>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圆梦、兴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简介</font></b></h1> <h5><p>砚山县维摩乡碳房社区圆梦、兴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规模涉及223户106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12户1067人,同步搬迁户11户63人。圆梦、兴业小组通过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让不同村寨、不同生活习惯的各民族群众汇聚在这里共同生活、共同致富。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勤劳致富,成为全州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典范。</p></h5> <h5>为实现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在脱贫致富路径规划上,根据搬迁户实际家庭情况,认真落实产业扶持规划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到户、到人,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养殖、种植、土地流转、加入产业合作社等方式和办法,配套好后续产业。</h5> <h5>采取“六个一点”的方式:一是外出打工解决一点,对青壮年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输出到县工业园区或者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务工人数已从搬迁前的146人增加到403 人(其中:省外225人,省内188人),实现收入604万元。二是到石漠化核心区打工解决一点,石漠化核心区已流转60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经济林果,预计能解决90人就近打工,实现收入90万元。三是生态补偿解决一点,充分利用省林业厅挂钩帮扶优势,对搬迁户的原种经济林果增加收入退耕还林1000亩,流转土地2000亩,安排护林员 41人,实现收入33万元。四是入股分红解决一点,用好整乡推进产业资金,每户补助0.44万元,与砚山县彩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红蜜桃152亩,实现收入18万元;用循环农业产业资金,每户补助14672元,投入砚山县彩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砚山友润种养殖有限公司,实现资金占用收益30万元;用小额信贷资金每户5万元投入砚山县彩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现资金占用收益32.5万元。五是扶贫车间解决一点,实现“务农务工顾家”三不误,实现收入50万元。六是个体经商解决一点,通过政府引导,15户有经商意识和技能的农户自主创业,实现收入30万元。</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砚山县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介</b></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砚山县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砚山县稼依镇新寨村,2014年成立,员工60余人,是一家集工厂化育苗、高原特色蔬菜、水果、花卉种植、加工、销售,具有农产品出口资质的科技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企业,注册有“鑫珵”商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公司始终秉承“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理念,主动服务当地精准扶贫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企业曾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奖”“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云南省脱贫攻坚扶贫明星企业”“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文山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文山州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8年末公司资产达到649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828万元,固定资产226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448万元,实现利润收入876万元,2018年公司出口额3160万元,通过发展产业,共带动全州建档立卡户1164户4598人实现产业脱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公司成立了砚山县农技协联合会、砚山县宏茂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会(社)员4800余人。通过发展产业,共带动全州建档立卡户1164户4598人实现脱贫,带领各族贫困群众走上了一条坚实的产业致富之路。</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田心民族学校简介</b></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田心民族学校成立于1993年,是砚山县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内设有小学部、初中部和一个附属幼儿园,现有汉、壮、苗、回、彝、哈尼等民族老师和学生972人,其中教职工61人,学生911人,少数民族学生753人,占82.7%,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田心民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起步早,以“六个一活动”为抓手,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并辐射到家庭和社会,被各地借鉴。平远地区特殊的社会背景,当时的情形是学生不尊重知识、家长不尊重老师、社会不尊重教育,通过多年的努力,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的教育,特别是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进校园后,田心民族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成效明显,教学成绩突出,连续多年中考成绩列全县之首。</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田心清真寺简介</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2009年底,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部署启动平远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田心清真寺作为平远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在大殿楼上挂牌成立了砚山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训中心,这在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尚属首创,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朴实愿望。近10年来,培训中心成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先后培训过各级党员干部、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5000余人次。</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王有德故居简介</b></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王有德是中国最早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为国家、为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革命思想,在云南民族地区有极大的影响力,让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燎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王有德故居于2013年8月开始修复重建,&nbsp;2014年5月竣工,建筑面积为1010.87平方米。2014年10月陈列室完成布展,分为图文资料展示厅、多功能视频放映厅和入党宣誓厅三个部分。图文资料展示厅根据王有德不同历史时期的光辉历程,分前言、求学之路、参加北京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投身工人运动、南下黄埔军校、参加南昌起义、淞沪抗战为国捐躯、光照千秋永远怀念等9个板块,共有展板63块、图片资料155幅、历史文献书籍50余本、情景雕塑2座。</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