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的绿皮车之二:跪拜莫高窟

刘晖

<h3>莫高窟,一个充满千古传说和令人匪夷所思的名字。</h3><h3>只要一提起“莫高窟”,我便会怦然心动,沉溺在一种庄严、博大、深沉、悠远的意境之中。这些年,我去过不少地方,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广元千佛崖、乐山大佛、武夷山大佛、厦门普佗寺……如此深深地打动我,让人为之激动,为之叹服。然而走</h3> <h3>的地方多了,便会慢慢发现,无论是石窟造像,还是堂皇的寺庙大院,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意识,几乎所有的佛教传统,都与一个古老文明一脉相承一一这便是佛教东移的源地,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犹如涓涓细流、百川归海一样,只有来到莫高窟,你才能找到江河之源、大树之根,真正触摸到中国佛教文明的源头。</h3> <h3><br></h3><h3>来到敦煌的第二天,导游带着我们乘坐大巴前往期待己久的莫高窟。从敦煌市内到莫高窟有25公里路程,透过车窗一路能夠看到的都是荒滩戈壁,满地黄沙,一片荒芜,寸草不生。谁也想象不到,被世人盛赞闻名千古的莫高窟,就孤零零的矗立在这光秃秃的崖壁上,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洞窟,高低不一,大小不均,千疮百孔,看不出一丝丝的辉煌。</h3> <h3>经过漫长岁月风沙和暴雨的侵袭,倒象一个亳无生气而又破败的躲风避雨的山头洞穴。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沙坡坡,仅然承载着1600多年的佛教文明,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朝的风雨洗涮,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佛教沙砾窟群。</h3><h3>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但出于对洞窟、塑像、</h3> <h3>壁画和文物的保护,每天只开放四个洞窟供游人参观。虽然洞窟外朴实无华,只有寥寥树影,甚至常常漫天黄沙,但洞窟内的奇景,令人震撼,一千六百多年以来,工匠画师们的手艺让现代人为之惊叹,啧啧称奇。精美绝伦的佛像,逸然洒脱的飞天,甚至脚下的每一块莲花方砖,人们轻轻地走在上面,都能感受到千年的风霜。洞窟内参观是不允许拍照的,只能用眼睛去记录,用心去感受。好在洞窟内有些帅气并富有激情的讲解员,并不是背着稿子的导游小姐,而是在这里做研究的青年学者,他们的见解、观点和对莫高窟佛教历史的探究分析,让游客们颇有收获,不虚此行。参观莫高窟,虽然只有一天时间,只能走马观瞻、雾里看花,但仍然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h3> <h3>莫高窟的开凿设计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古人们巧妙利用地形,大胆设想,勇于创新,一张蓝图干到底,将700多个洞窟一部分在沙砾岩上依山而建,一部分为木架结构,沙砾洞窟与木架洞窟相结合,形成莫高窟鲜明特点。莫高窟南北1600多米,高50米,上下5层,先后经历了隋唐以前的发展期、隋唐时期的鼎盛期、隋唐以后的衰落期。洞窟形状极其丰富,而且各俱特色,主要有禅窟、塔庙窟、穹顶窟、</h3> <h3>影窟等五种形状。从洞窟的用途来讲,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禅窟,面积比较小,是地位较低或修行时间短的僧人们用来坐禅修行诵经的地方,洞窟简单,里面也没有彩塑壁画装饰。一类是殿堂窟,面积比较大,相当于现在的礼堂,是和尚们用来集体朝拜诵经和举行仪式的地方,也是敦煌沙砾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还有一类是中心柱窟,顾名思义,它是身份比较高的和尚拜佛修行的地方,装饰豪华,有彩塑壁画,非常讲究,这类洞窟从南北朝开始</h3> <h3>最为流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教一开始传入中国,就有着严格的规矩和等级制度,莫高窟就是依据这些规矩和制度,按照上下、左右、大小、高低、尊卑、贵賤来开凿设计使用洞窟的。</h3><h3>莫高窟的建筑、彩塑、壁画三位一体精美搭配融合,堪称人类文明的典范。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筑大佛殿,俗称九层楼,始建于唐代,后历经重修,目前楼层高40多米,窟檐9层,依山而建,依临窟体,视野开阔,与岩</h3> <h3>体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莫高窟最大、最古典的土木结构建筑,里面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佛像,大佛像高33.5米,也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像。彩塑是莫高窟的主体,洞窟内大量释迦牟尼、弥勒、药师、观音、文殊、菩贤、天王、力士、罗汉、鬼神、神兽等人和动物彩塑,形态各一,眉目传情,栩栩如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丰富,涵盖了社会生活</h3> <h3>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面面俱到,无所不同,充分体现了古人不同时期的文化生活,表现了神、天、地、人、动物的方式,丰富多彩。壁画是莫高窟最精美的部分,洞窟四壁和天顶上的各个时代的壁画,对洞窟都起着装饰美化、补充陪衬的作用。我虽然不懂绘画色彩和技法技巧,但从壁画表现的不同形态来看,题材丰富,构思精妙,色彩艳丽,技法闲熟,形象地记录了古代衣冠服饰、建筑造型、杂技玩耍、帝王出行、歌舞百戏、纺织制作、交通方式、用兵战事等场景。走进洞窟中,我们就会看到洞顶</h3> <h3>上的壁画佛像和飞天仙女,而且都非常有故事,有些画的是佛经故事,有些画的是佛教历史和人与神的故事,各式各样,非常精美,是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或者宫殿都不能与它相媲美。</h3><h3>莫高窟虽然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但它具有自己独道鲜明的特点。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许多著名佛教石窝和寺庙,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但是随着佛教在中</h3> <h3>国的流传,僧侣们因为修行和其它佛教活动及仪式的需要,石窟这种形式就在中国得到了发扬和扩大。莫高窟虽然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但是它与山西大同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相比,就其地理位置来讲,莫高窟是唯一在沙漠地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能夠用于建筑的砖瓦材料非常少,木材更是十分难得。在这样的条件下,</h3> <h3>只有在砾岩山上开凿洞窟,用黏土制作</h3><h3>塑像,在洞壁绘制精美壁画。而其它三大石窟都建在内陆地区,有山、有水、有树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而且是石头窟、石材造像、泥土彩塑。从洞窟壁画内容来讲,莫高窟不同于麦积山石窟的民俗性、云冈石窟的塞外古朴和龙门石窟的皇家气魄,而是更多地体现了东西</h3><h3><br></h3><h3><br></h3> <h3>方审美的艺术特点,记录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将丝路风情融绘到彩塑壁画之中,创作出浓郁的西域之美,艺术感染跨越了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等,引起了人们的心里共鸣,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h3><h3>有人说莫高窟是“东方卢浮宫”,没来这里之前,我曾引以为豪,但现在却不以为然。我以为二者是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卢浮宫就其历史只有300多年,是一个由许多楼阁组成的古建筑群</h3> <h3>虽然有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但它所收藏展出的艺术品却是拿破仑称帝前后,东征西讨,从埃及、意大利、奥地利、普罗士、西班牙、俄罗斯等国掠夺而来,每一件艺术品都溅上了侵略者的血迹,打上了强盗者的手印,成为罪恶者的见证。而我们的莫高窟有着1600多年,远比卢浮宫历史悠久,它所反映的不同朝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衬托出共同</h3> <h3>的信仰与追求,无数能工巧匠用线条与色彩凝聚在洞窟中,创造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成为一部人类文明的百科全书。因此,把莫高窟扦上“东方卢浮宫”的标签,其本身就是对莫高窟的亵渎和嘲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心的丧失,迷漫着崇洋媚外的文化奴姓。</h3><h3>莫高窟在1600多年的春去秋来,陆陆续</h3> <h3>续,有人来了,有人走了,来来去去的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悲欣与苦乐。不过也有一些人,来了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将自己一生的命运与这个地方紧紧缠绕在了一起。参观莫高窟,让我刻骨铭记的有这么三个人:第一个人是和尚乐尊。1600多年前路经此地,</h3><h3>忽见金光闪耀,圣洁无比,如现万佛,便认定此地为圣地,,于是便在砾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用来坐禅修行弘</h3> <h3>法,直到圆寂。从那时开始,这里的沙砾窟一直陆陆续续的开凿修建,到唐朝时己开凿修成了一千多座洞窟的规模,这里便被人们称为千佛洞,也叫莫高窟。如果没有和尚乐尊,这里也就没有这个人类文明的史迹。第二个人是道士王园箓。在莫高窟的大门外,路</h3> <h3>过一条干涸的河流,便是一排僧人的圆寂塔,其中一座就是祭奠清朝道士,一个发现莫高窟藏经洞,并将大量经文竹简贩卖给外国人的王圆箓。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这座道士塔代表着屈辱、卑微和愚昧,甚至通篇贬斥,哀其不能。在历史的记载当中,关于王圆箓的说法也是众说纷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王圆箓充当莫高窟守门人,终其一生义务打</h3> <h3>扫修护和发现,这座被岁月尘封了数百年的西域小城很难成为世界瞩目的舞台。其实,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缺少生活来源的道士王圆箓,所做的在今天看来有一些不妥当的行为,我到认为是可以理解和包容,任何指责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现实。第三个是“神人”常书鸿。在莫高窟西北角有一处不被人注意的土墙小院子,就是敦煌艺术研</h3> <h3>究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石窟艺术保护与研究的先躯常书鸿故居,记录了常书鸿先生1942年从法国繁华世界,来到这个大漠深处,从巴黎蒙巴纳斯的画家,脱胎换骨成敦煌的泥瓦匠与苦行僧,在漫长岁月里,为敦煌艺术画窟青灯,舍身忘我,耗尽心血,用四十年艰辛探索和人生实践,完成了心灵对艺术的朝圣。</h3> <h3>1994年常书鸿先生去世后就埋在了莫高窟东面,赵朴初先生题书的“敦煌守护神”五个字成了他的墓志铭。虽至九月秋色,常先生故居院落中的梨树果实累累,长势旺盛的八瓣梅花团锦簇,长留着无尽的思念。我站在常先生塑像前,深深地躹了三个躬,以表达一个拜竭者对敦煌守护神崇高的敬意。</h3> <h3>参观莫高窟,不时引起我内心的极大震撼。我在想,祖先们勤劳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座人类文明的历史丰碑,那么一千年或两千年之后,后人们能夠看到我们留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h3><h3>跪拜莫高窟,叩谢我们的祖先!</h3><h3><br></h3><h3><br></h3><h3>草记于2019年11月3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