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刚至,期待已久的2019年宜春市高中生物学科优质课比赛就在美丽的宜春一中精彩上演,本次优质课比赛围绕“核心素养培育与学科教学”展开,聚焦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全市生物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各高中学校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加快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步伐。各县区教育局和中学均对本次大赛高度重视,精心评选参赛老师,并组织了大规模的观摩教师团前往学习,最后十二位在各县区初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生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 为确保本次大赛的公平与专业性,市生物教研室从各中学邀请了资深生物教师担当评委,包括我校熊慕军老师在内的11位生物名师一起坐镇评委席,他们严格按照优质课的评判标准,以专业的视角对每个课堂展示做出了最科学中肯的评价与建议。 <p> </p><p> 在连续两天的比赛中,各位参赛老师各显神通,给大家带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在个人风格方面,参赛的每位老师呈现出了自己别样的风采:有的选手优雅温婉、亲切温柔,如潺潺流水,润物无声,有的选手激情满怀、自如洒脱,如疾风暴雨、酣畅淋漓,印象深刻的是万载中学的姚铠斌老师和高安中学的黄青老师,听他们的课有种如沐春风,如痴如醉的感觉。</p><p> 在教学设计方面,各位老师积极探索,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实验教学、模型建构、角色扮演、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应有尽有,丰富多彩。印象深刻的课例是来自奉新一中卢婷老师的《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宜春九中徐乔美老师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丰城二中陈芳老师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宜丰中学卢富民老师《探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这几位老师都大胆地把实验装置搬进了教室,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br></p> 在场的观摩老师纷纷表示,这次的课例展示重新唤起了我们对生物课堂最初的认识与理解。我们都知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历史上,生命科学走过的每一步,实现的每一次跨越无不得益于生物实验,而当前,世界各地的生物实验室正在努力工作以迎来生命科学的下一次新突破。实验在生物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显然实验教学应该是中学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事实上,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多的高中的生物实验室变得形同虚设,在很多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被抛在不重要的位置,实验操作无从谈起,而新课程标准以及高考都加大了对实验设计、科学探究的要求,因此很多生物教师不得不在教室中给学生大谈实验设计,空谈探究思维,显然这种没有亲身的实验体验的实验教学终究是纸上谈兵,不会有最佳的效果,而展示的课例给了大家很好的启发。 比赛结束后,宜春一中的晏军老师作为评委老师代表对每堂课例进行了点评,晏老师分析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他认为评价一堂生物课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培养是否成功,需要关注四个方面:导入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有没有学生分组探究过程和亲身的体验;课堂上有没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探究结果的交流和讨论过程;老师的课堂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整个课堂是否流畅、自然。 最后,市教研室钟胜老师作了总结发言,他对承办学校宜春一中、各位参赛和观摩老师以及各位评委表示了感谢,并表示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将宜春市高中生物教研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