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班婺源采风记

渊源流长

<p><b>&nbsp;婺源,因雾而美;</b></p><p><b>&nbsp;摄影,因美而乐。</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p><p><b><br></b></p><p><b>2019.11.23-27</b>,杨浦宝山三个摄影班的24个学员,赴江西采风。<br>整个行程安排科学合理,倾注了领队周老师的用心用力。<br></p> <b>本次采风</b>,途径了婺源的月亮湾、石城、菊径、篁岭,以及三清山景区,还踏寻了少人问津的长溪、江岭、龙尾和龙池汰古村落。<br><b>本次活动</b>,如果天公作美,那此行应该算是完美无瑕;因为有缺憾,所以有下一次。<br> <b>《爱在深秋》,</b>让我们伴随在陈蓉晖悠扬的小提琴曲,走进秋天的婺源。 <p><b>婺源,非雾而得名</b>。因为有雾,所以有摄影的光影。<br>许多人青睐婺源,在于春天。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辅以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层层金黄的梯田与白墙黛瓦的民居相映,构成了一幅幅唯美的天然画卷,春天的婺源享誉了“中国最美的乡村”。</p><p>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br></p> <p><b>秋天的婺源,同样风韵卓姿</b>。<br>“篁岭晒秋”,呈现的农俗景观,书写了中国最美的乡村符号。<br>篁岭,一个挂在山崖上的古村落,在无意间,展示了一处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的风情画。</p><p>2016年,“篁岭晒秋”成为了全国的高考试题。<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p> <b>秋天的婺源,美在晨雾</b>。晨雾,是由于昼夜温差大、在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饱和时的一种气象景观。它在晨曦或晚霞的映照下,散射出的光茫,将摄影背景掩藏在白色的雾霭之中,烘托了摄影主体或隐或现,似实似虚,宛如仙境。 <b>因为有雾,</b>摄影人才起早贪黑地追赶日出;虽然时有太阳未显,那白墙黛瓦的民居也足以美丽。 <b>因为有雾,</b>染红的秋叶倒影在清澈见底的湖里,那静静的湖水,勾画了一幅浓浓秋韵的秋意图。 <b>如果在直射的光影中</b>,古老的渔夫撒网作业,清晰地再现了农耕时代的场景 <b>如果在逆射的光影中</b>,渔夫撒网的动感,则勾勒了另一种梦幻般的仙景 <div class="cps-upload-file"><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top"><h3><b>摄影,因美而乐。</b></h3><h3>当下,全民摄影;因为摄影是有其功效。摄影的功效分为有用和无用,其有用的功效是:可以加入摄影协会,被冠于摄影家,彰显了社会价值;如果到某些名胜古刹,还可以享受免票,创造了经济价值。</h3></div></div> <h3><b>本文来叙说摄影的“无用”功效:</b><br></h3> <b>一是摄影在于欣赏,可以用心发现美。</b><br>此次采风带队老师“行摄匆匆”,他与我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拍摄创作,其作品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可以尽情地欣赏与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比较与发现。<br> <b>二是摄影在于分享,可以用情传递美。</b><br>本次随团的学员,都豪无保留地在群内分享作品,大家在分享中传递美,在分享中学摄影。<br> <b>同室的“大圣”</b>,拍摄菊径的全景,与大家分享;他用中焦拍摄,表现了其娴熟的摄影技能。 <b>同座的“网龙”</b>,在随意间因地制宜的摄影创作,瞬间一个风姿与情感的女性画面“君跃”纸上,其色彩、光影与布局,则不同凡响,反映了作者的功底与内涵。 <b>三是作品在于传播,可以创作摄影美。</b><br>这次采风活动,老师们在群内传播了大量作品,确实受益匪浅;而“美篇”《女神进村》、《婺源秋韵》更是启发良多…。 <b>读大家佳作,可以借鉴、再提高;<br>与同仁同行,期待学习、再出发。</b> <b>婺源的美,不仅仅是雾;<br></b> <b>摄影的乐,在于过程中。</b> <b>本“美篇”</b>有部分图片来自团友,均署“网名”<br><b>本“美篇”</b>摄影图片、文字(原创)、后期编辑:渊源流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