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你还好吗?

苦咖啡

<h3>  1989年9月,那时我21岁,刚工作一年就考进一所成人大学——兵团教育学院,大学总归是最好的时光,因为可以待在一个温暖的地方,遇见一群温暖的人,做一些温暖的事。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44名同学各奔东西,大多也无法相见,老同学,你还好吗?</h3><h3> 近日,收到了不少同学的感言和生活照,稍加整理成册,算作同学三十年的纪念,也作为我们89中文班同学们一生的回忆吧!</h3> <h3></h3><h3>朱辉同学近照</h3><h3>朱辉 感言</h3><h3> 光阴荏苒,打开兵教同窗记忆的闸门,那己显得有些久远的声音还能识别,那己印上岁月痕迹的脸颊也能熟悉。我的同学,你好吗?</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离别校园,我们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前行,试要趁着年轻拼一把,成为那个“一万年大久,只争朝夕”的人。为此,我们忽略了太多的趣意和情感,忘记了青葱年华己不在岁月无情终老去……</h3><h3>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聚少离多,甚至不曾谋面。但相信你和我一样,从来不敢忘记曾经的友谊,对同学的那份思念与牵挂早己植入心底。在我心里,你们依旧如初美丽,依然如故英俊潇洒, 即使银丝裹发两鬓霜白,却也风情万种;遇见笑颜回眸,当年魅力依旧。</h3><h3> 韶华己去人己老,如今的我们开始走向人生的暮年,同学的情怀更加深幽,让我们在记忆停留的纸笺上拾掇青春和朝气的养料,追逐温馨如昨的友谊,重温起那一同走过的日子,回忆起那段激情正当的岁月……</h3><h3> 生活如是,半生归来,不论满身尘土,鲜花傍身,还能自豪:我们依然是我们!</h3> <h3>廖国顺同学近照</h3><h3>廖国顺感言<br></h3><h3>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公元1989年,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从天山南北相聚兵团教育学院,这就注定我们有了珍贵的同学缘,同窗情。</h3><h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忆当年,青春年少,风华正荗,看今朝,经历风雨,人到中年,不知不觉中,我们毕业已二十八年了。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感,虽然不能时时相聚,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没有血缘的手足情,同窗谊。</h3><h3> 我们是幸运的,是经历了家乡从贫困到小康,经历了国家科技进步最快、社会变化最大、人民生活变化最显著的一代人。我们是幸福的,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参与和见证了国家日益强盛的伟大实践,享受着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h3><h3> 时光太不经用,转眼大半生已过去。珍惜当下,保重身体,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h3><h3> 愿我们的生活像本书,封面漂亮,内容精彩,不管在哪个年纪,都活成最好的模样!</h3><h3> </h3> <h3>何丽丽近照</h3><h3>何丽丽感言<br></h3><h3> 同学,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同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同学,是一种别样的情感;同学,是一份特殊的牵挂;同学,是一种真挚的温暖!若要问同学情为何物,直叫人:时常想起,难以忘怀;一生牵挂,三世相亲;风雨同舟,甘苦与共!</h3> <h3>鲁怡红近照</h3><h3>鲁怡红感言<br></h3><h3> 忘不了大学时的朝气蓬勃,更忘不了同班同学两年的陪伴。1991年大学毕业之后我回到原单位,不久调到乌鲁木齐一所中学一干就是二十年。2015年我退休了,于是我开始穿梭游走于多地,这个城市住住,那个城市玩玩,结识了一些姐妹,觉得退休的日子过得很充实。逝去的岁月,总是历历在目,有时候总会想起那个毕业的大学和89中文班的同学们,不知道,你们都好吗?</h3> <h3>赵凌近照</h3><h3>赵凌感言<br></h3><h3> 从未曾想过30年时光竟也能弹指一挥间:18岁时的幼稚懵懂、无知莽撞还在眼前,学兄学姐们的亲切昵称、殷殷关爱犹在耳畔;细思量却早已岁月沧桑,年华老去……<br></h3><h3> 犹记得30年前那个最美丽的金秋,少年懵懂的我还沉浸在球场奔跑的不羁中,执着于名校复读的美梦中,就被老爸忽悠进了那个北疆小城的校园,和比我大三五岁甚至十余岁的你们突然就成了同学。惶恐失望,沮丧悲凉几乎笼罩了我,是你们真挚的爱、爽直的笑和广博的学识为我扫去阴霾,带来阳光与希望,让我懂得了珍惜眼前,成为了今天的我——一个仍徜徉于三尺讲台而不倦,生活在快乐随性而自足的我!</h3><h3> 谢谢你们!想念你们!!</h3> <h3>魏民同学近照</h3><h3>魏民感言</h3><h3> 因为兵教我们从天山南北相聚在一起;又因为梦想,我们从兵教启航,奔向远方。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和那颗年轻的心,而成长让我们收获了事业,家庭和下一代。再回首,恍然如梦;再聚首,我心依旧。我依然怀念那时,那天,那人,心怀感激。祝老同学幸福安康!</h3> <h3>王旭辉近照</h3><h3>王旭辉感言</h3><h3>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忆当年,我们踏进校园时风华正茂,而今岁月沧桑洗净了我们的青春年华。但却无法磨灭曾经同窗的记忆,无法改变真挚的同学情谊。那份美好时光将永远存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虽然不常联系,但从未忘记。今后的日子里,祝大家安康幸福!同学情谊永存!</h3> <h3>李卫民近照</h3><h3>李卫民感言</h3><h3> 五十岁已知天命,不再是初涉江湖的青涩, 不再是青春飞扬的明艳,不再是恣肆飘逸的潇洒。但常常在记忆的闸门里,涌现的是三十年前的兵教往事,这些就像发生在昨天,而四十多位的同学的身影,也总是在脑海中闪现。不论时光如何变迁,我坚信,同学情,一世情!</h3> <h3>丁盛军近照</h3><h3>丁盛军感言:</h3><h3> 从兵教的门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折腾一番,原来的路已经装不下我的梦想。</h3><h3> 安徽六安是一个景色如画的小城,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很有一种安逸感,云无心以出岫 ,以为从此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老去。但不久后就认识到生活是第一要义。为了活在这个小城。半年里奔波于各个招聘现场,一张专科的毕业证,一份简单的履历,一些豆腐块的文章,引不起他们的兴趣。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h3><h3> 失业对我来说意味着没有尊严地活着。是一个朋友帮我解开心结。当他将去远方时,转给我一份专利证书和大别山山珍和爆发酥的食品制作工艺的资料,他谆谆地对我说人总要有压箱底的东西,这年头人要学会强大,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生活。</h3><h3> 怀着改变的愿望,干上我喜欢的中央空调安装工作。我来到了省城合肥,这里人才济济。很多人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认识了一个倒闭重组不久的格力空调合肥业务经理董明珠,她赠给我一本她写的书,叫《棋行天下》。讲的是她当业务员卖空调的经历。写的精彩,读后体会更深,她是一边卖空调,一边写书,普通的空调销售工作被她写的很丰富,也明白了干空调职业,通过努力也能实现弯道超车,也让我们明白干好每一项工作条件就是专心,专业。正如蒲松龄说的“”书痴者文必正,艺痴者技必良”。</h3><h3> 跟着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时间长了,我也有了成为一名具有独立完成空调设计,安装能力的专业人员的信心,也有了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勇气。</h3><h3> 那一年,回到新疆自主择业前,我去了博乐,也去了北屯,130团,61团,见到了阔别多年同学,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同学们腾出时间,有的全家总动员,敞叙友情,像失散的亲人一样,让我感到温馨,轻松,有位同学临别时甚至相送很远,感动的我向他深鞠一躬。</h3><h3>某年某天,一位我尊敬的女同学,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她让我看看热播的《雪花那个飘》电视剧,告诉我说这个剧写的好像就是我们兵教同学的生活。让我好好对号入座。后来我看了多遍,从主角到配角,正角到反角,并没有找到我的影子。我想这可能是同学对于兵教那段芳华岁月的深度喜爱和难忘,才会欣赏并推荐那部电视剧。</h3><h3> 去年夏天,见到了很多大哥哥大姐姐同学,听他们畅聊人生的经历,分享着他们人生的经验,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小齐姐姐一口气讲了几个小时,还让我们听得意犹未尽。</h3><h3> 在你们的天空中,我曾经飞过。共同的兵教生活学习,共同的一段经历,共同的记忆,这就是缘分。那时花开月正圆,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两年的兵教时光还是美好的。</h3><h3> 流光容易把人抛,离开兵教一晃近三十年,一晃我们变成了广场大妈油腻大叔,再一晃我们退休了。以后的日子就要开始慢慢地晃。喝喝茶,聊聊天,旅旅游,人生苦短,余生很贵,衷心的祝福兵教的同学们珍惜身体,愿友谊长存!</h3> <h3>  不论时光如何流逝 ,愿我们每个人都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愿我们再见时还是当年的的模样。</h3><h3> 老同学,你还好吗?</h3><h3>(部分照片是三十年前的老照片,由于各种因素,清晰度不够,特此说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