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岁月,从未忘记初心

闲云野鹤

<h1>——访章丘区人民医院原心内科主任张秋月</h1> <h1> 一颗颗即将停止跳动的心脏,在她的努力下重获生机;一团团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在她的手中重新燃起。已拯救了多少台人体"发动机",已赋予了多少人新的生命,只有摞得像山一样的病例能说得清。从医41年的道路上,有过酸甜苦辣,但更令她安慰的,是将一位位病人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她,就是章丘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张秋月,一位土生土长的"治心专家",用她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技术,在心内科领域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h1> <h1> 张秋月主任,1977年于青岛医学院毕业,毕业后分到位于莱芜城区的泰安地区钢铁厂卫生室,1981年来到当时的章丘县人民医院,到退休整整从医41年。在这41年的时间里,她抢救了不计其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病人。她说,看到病人们一个个有了生机,她打心底里高兴。</h1> <h1> 同事戏称她有特异功能</h1><h1> 当记者问道,41年的从医生涯令她印象最深刻的病人的名字是什么,她的回答令我们大吃一惊: "邓子森、陈明春、苗爱花、李来友、张德祥、于仁恩……",她一口气说出十几个人名。"同事们都说我有特异功能,他们说三四十年前的病人我都还记得名字,我怎么会不记得呢?抢救的过程历历在目,印象太深刻了。"</h1><h1> "25年前,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呼吸骤停后持续心脏按压90分钟才抢救成功,他现在已经78岁了,身体还不错;21岁的小伙子遭电击心跳呼吸停止15分钟送来医院,经过抢救,这个病人顺利出院;一位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几乎所有并发症都出现在她身上,经过全力救治她也出院了;一个18岁的小伙子也是遭电击10分钟被送来急诊,没有呼吸心跳,心脏持续按压一小时后仍然没有任何生命体征,按常理按压半小时后无生命体征就可以放弃了,但是我们团队仍然坚持救治,奇迹就在这一个小时后发生了,病人恢复了心跳和呼吸,并且没有后遗症和并发症,这个18岁的孩子叫陈明春。多少年过去了,有一次我在医院门口买橘子,我对店主说,可要给够秤啊,店主说,张医生,我怎么能不给你够秤,你救了我们家明春的命啊!"</h1> <h1>  抢救治愈邓子森的病例《济南日报》给予报导</h1> <h1> 说起张秋月,区人民医院熟悉她的人都说: “张医生不仅医术高,而且有好多穷亲戚。”提到她的“穷亲戚”,不能不提到高官寨镇70岁的农民张德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德祥患扩张性心肌病,被上级医院判定只有几年的活头了。万般无奈之下,他慕名找到了张秋月,可张德祥贫困的家庭却拿不出更多钱来治病,张秋月就给他用最便宜的药,在她的精心治疗下,张德祥的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至今仍健在。几十年来,她一直指导张德祥用药,这让张德祥老人对她充满无限感激和信任。每年都要特意带上自家种的西瓜和花生来看望她,每当这时,张秋月总会买上几瓶药让他带回去。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关爱每个病人,尤其是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是她的多年来所坚持的。见经常有人给张秋月送来自家的土特产,因此大家都知道她的“穷亲戚”特别多。</h1> <h1>  伴着心酸与区人民医院共同成长</h1><h3><br></h3><h3> </h3> <h1>  “我是1981年来到医院,当时员工只有140多人,到现在都将近2000人了,年轻的大夫们也都逐渐成长起来。1992年的时候医院就已经开始做起起搏器、射频。我当时在北京进修时,进修老师对县级医院能够开展心脏介入感到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到1999年,我们就成功做了100例左右心脏介入手术。在当时,相关医疗水平已经能跟齐鲁医院相比了。"张秋月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病人都是很相信大夫的,医患关系远没有现在这么复杂,病人找你,就是相信你。以前的一位病人叫苗爱花,扭转型失速,一个人来到门诊,刚到就发作了,我就给她办了手续,进了病房,最后抢救成功了,其实当时什么也顾不上,就是想治好她。"</h1><h1> 她还在当赤脚医生时,就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医生,而且要当一名好医生。那时候书本资源匮乏,借到一本书就如饥似渴地阅读,担心看不完就得归还,自己就订了一个简易的16开本子抄下来。有一次在公社医院实习,竟六个星期没回一趟家,就是为了在宿舍里摘抄笔记。上大学后,更是争分夺秒地学习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为从医打下了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走上工作岗位后,作为心内科主任张秋月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信息和技术,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在诊治疑难危重病抢救、心肺复苏方面,有较大突破。上世纪九十年代,她率先开展经心房食道调搏、心脏起搏器安装等新技术,1998年,先后开展冠状动脉造影、PTCD +支架植入、右心导管检查、二尖瓣球囊扩张、射频消融术等心脏介入新技术,走在了国内同级医院前列,受到上级专家的肯定。同时她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在国家、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4篇,并参与《心血管病的当今问题》一书的编写。</h1><h1> 努力的付出获得了丰硕成果,张秋月先后被济南市评为学科带头人,获"三八红旗手"、行风建设标兵、"女状元"等多种荣誉称号,年年被卫生局和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先后当选章丘市十届政协委员、章丘市十四届人大代表。</h1> <h1>  作为家属,对她有什么评价</h1><h3><br></h3><h1> "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用汗水和责任奉献自己的青春。在我的心目中,医生是一项很光荣、很神圣的职业,作为张秋月的丈夫,我很骄傲。"张秋月的丈夫王先生讲到。"她工作太敬业,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有时候深更半夜有病人家属找到家里,就得跟着去医院;好不容易过个周末,出去放松一下,路上她突然想起什么事情来,就又得赶回医院。医生这个职业,需要经常学习,要跟上技术的发展,就得经常看书、进修,家人都很支持她的工作。她去北京进修时儿子刚上高中,几个月没回家,孩子叫爸爸习惯了,她回来后孩子见了她就叫了她一声爸爸,想想那些年真的很不容易。医治好病人是最大的安慰,只要想着这些,一切委屈和困难都不在话下,这些年的付出不亏,值!"张秋月的丈夫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h1><h3><br></h3> <h3>  </h3> <h1>  在采访的最后,张秋月还表达了对医务工作者们的祝福,作为医院的老职工,希望医院更加发展壮大,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趋势下,在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的道路上,希望大家不忘初心,更好地、更努力地治病救人。</h1> <h1>  【掌上章丘2018年8月2日讯】</h1> <h1>  今年下半年,妻子从奋斗了多年的医疗岗位上彻底退了下来,此美篇算是对她所热爱的本职工作的总结和留念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