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小故事分享8-中十班

卜負

<h3>分享小朋友:哈敏言</h3><h3><br></h3><h3>勿践阈,勿跛倚。</h3><h3>在家门口站立时不要把脚踩在门坎上,不要瘸腿斜靠着。</h3><h3><br></h3><h3>勿箕踞,勿摇髀。</h3><h3>落坐时不要把两腿叉开,不要摇晃双腿。</h3><h3><br></h3><h3>小故事:李白有一次在宫中喝醉了,竟然伸出了脚,让坐在身旁的高力士给他脱靴子。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但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终于有一首李白送给杨贵妃的诗,被他抓住了把柄,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在诗中故意侮辱杨贵妃,杨贵妃信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后来,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李白哪里会想到,酒后的不拘小节竟会引来如此后果。</h3> <h3>分享小朋友:冯浩然</h3><h3><br></h3><h3>缓揭帘,勿有声。</h3><h3>进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不能弄出声响。</h3><h3><br></h3><h3>宽转弯,勿触棱。</h3><h3>走路拐弯时角度大些,以免碰到东西或人。</h3><h3><br></h3><h3>小故事:春秋时,卫献公想回国恢复王位,他便去请当时掌握卫国朝政的贵族宁喜帮忙。宁喜得知此事时正在下棋,他想也没想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太叔文子知道此事后说:“帮助一个国君复位是一件大事,而宁喜全家是九代当朝高官的家族,他对待重立君王的事却这么不慎重。”果然,卫献公登位后不思回报,反而因为宁喜是前朝重臣,而把他全族诛杀了。</h3> <h3>分享小朋友:段梦涵</h3><h3><br></h3><h3>执虚器,如执盈。</h3><h3>手里拿着未盛东西的器具,就像拿着装满了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h3><h3><br></h3><h3>入虚室,如有人。</h3><h3>走进没人的房间,就像走进有人在的房间一样谨慎。</h3><h3><br></h3><h3>小故事:杨震是东汉时的名士,人称“关西孔子”。他做官后,十分清廉,从不受别人的贿赂。有一次,杨震过山东时,他的学生王密正在这里做县令。夜里,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来见杨震,他坚决不要。王密说:“半夜里是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的。”杨震却说:“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十分惭愧,只好告退。从此,人们都知道杨震是一个清廉无私的人了。</h3> <h3>分享小朋友:杜欣奕</h3><h3><br></h3><h3>事勿忙,忙多错。</h3><h3>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h3><h3><br></h3><h3>勿畏难,勿轻略。</h3><h3>做事时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地对待看似简单的事。</h3><h3><br></h3><h3>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徐文靖的少年,非常调皮捣蛋,经常打架、骂人。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这使他决定痛改前非。为 了能够改掉不良习惯,他找来两个小瓷瓶,准备了一些黑豆和黄豆。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一个瓶里放一颗黄豆;每做一件错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颗黑豆。过一段时间,他就把两个瓶里的豆子倒出来,进行检查、反省。渐渐地,黄豆多了,黑豆少了,最终他成了受欢迎的孩子。</h3> <h3>分享小朋友:程悦然</h3><h3><br></h3><h3>斗闹场,绝勿近。</h3><h3>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靠近。</h3><h3><br></h3><h3>邪僻事,绝勿问。</h3><h3>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去过问涉足。</h3><h3><br></h3><h3>小故事: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原来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管宁不以为然,仍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他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决定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