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29日,前往老家锦溪镇办事,下午抽空去了一趟昆山锦溪镇祝甸村的古砖窑遗址参观。祝甸古砖窑遗址位于锦溪至周庄的同周公路段祝家甸。</p> <h3>第一站是祝甸砖窑文化馆。</h3><h3>昆山祝甸砖窑文化馆位于锦溪长白荡西畔,占地约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担纲设计,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15年10月完工,主要对村口废弃的旧砖厂加以改造,建成“祝甸砖窑文化馆”,用以纪念和传承祝家甸村烧砖的历史。砖窑主体改造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一层目前主要为小型主题课堂,二层为砖文化展示以及相关功能配套。</h3> <h3>这个200多米高的烟囱就是祝甸砖窑遗址的标志性建筑。但这座砖窑是后建的。<br></h3> <h3>烟囱上刻着1981年几个字依稀可见。</h3> <p class="ql-block">锦溪历史上以36座桥,72孔窑著称。已有2000多年的烧砖历史,曾经专为紫禁城提供建筑用砖。说明锦溪的砖窑文化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随着历史的变迁,也是由于环保的要求,现在生产砖窑的工厂大部分都消失了。也有当地人说是因为生产砖的泥土原料已经稀缺的原因。</p> <h3>祝甸的古砖窑遗址目前已经成为祝家甸(村)的文创中心和休闲基地。</h3> <h3>这座砖窑是生产红砖瓦的,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两层楼高。</h3> <h3>一楼有一些文创展示馆。</h3> <h3>古砖窑博物馆</h3> <h3>二楼是大型的展示空间,大约1000平方米。</h3><h3>是钢结构的樑,像是后来加的。</h3> <h3>二楼墙体上有澱西砖瓦二厂的标识。</h3> <h3>二楼还保留了一些砖窑的痕迹,是供游客参观的。</h3> <h3>这里保留了一些窑孔,据懂行的人说这孔是烧窑添煤用的。</h3> <h3>这个楼梯是工人运煤用的。</h3> <h3>二楼可以休息赏景的半露天平台。</h3> <h3>边上还有一条湖,长白荡(湖)。</h3> <h3>参观完二楼,再去看一下一楼的意大利餐厅。</h3> <h3>一楼的场景还是砖窑的原型,很普通。</h3> <h3>意大利餐厅的外部也很不起眼。</h3> <h3>进入意大利餐厅。</h3> <h3>意大利餐厅看上去像是酒吧的格局。</h3> <h3>意大利餐厅分为窑孔外,窑孔内。这里是窑孔外,可以点餐的。</h3> <h3>这里是窑孔内(包间),是有餐标的,最低消费人均300元。</h3> <h3>第二站: 参观完砖窑文化馆,来到了"原舍祝甸" ,这里就是一个坐落在湖边的主题民宿。</h3> <h3>原舍祝甸</h3><h3>原舍祝甸,保留了村落原有的院落空间,同时通过改造,形成生动多变的街巷空间。用砖、瓦、竹构建了一个白墙黑瓦,墙为纸,瓦做墨,简练而别致的江南庄园。<br></h3> <h3>走进原舍祝甸的接待中心,问了一下服务员,里面大约有20多间客房。散客价是每间客房每晚1100元至1300元。</h3><h3>度假庄园和砖窑是同一家公司运营管理的。</h3> <h3>主题民宿大堂</h3><h3><br></h3> <h3>大堂里还有一个茶室</h3> <h3>大堂里的绿植摆设</h3> <h3>原舍祝甸民宿内装</h3> <h3>原舍祝甸里的茶室</h3> <h3>蒲团茶座</h3> <h3>总体感觉硬件整体构思还是不错的。但经营理念上似乎有些问题,听上去就是一个高消费的私家会所。</h3> <h3>出了"原舍祝甸",第三站顺道去看看村里的古砖窑。</h3> <h3>这些散落在村庄里的古窑雏形还在。但都不烧砖了,就是供游客参观。</h3> <h3>在田里摆放了一些竹编的棚。供游客休闲体验。</h3> <h3>问了一下村里的人,总算是看到一家砖瓦的堆料场,也是中转站。砖瓦都是从外面做好后运过来的。</h3> <h3>牌匾上写的"古砖坊"三个字。边上的对联是: "扬祝甸古窑之风,承秦砖汉瓦之韵"。</h3> <h3>这是用砖烧的花台,很少见到。</h3> <h3>出了祝甸古砖窑遗址,就看到一片村民的别墅了。</h3> <h3>锦溪的乡村就是这样的。</h3> <h3>自驾路线:锦溪古镇至祝甸砖窑文化馆全程大约5公里:</h3><h3>从锦溪古镇游客中心出发 > 文昌路 > 长寿路 > 邵甸港路 > 锦东路 > 正崴西路 > 正崴东路 >长江南路 。</h3> <p class="ql-block">作者随想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