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贵州广西八日游散写(三、四)

Qin 下里巴人

<h3>三、湘黔桂八日游散写之三.镇远古城</h3> <h3>从梵净山去镇远必须要走段回程路,即先回江口返铜仁才能踏上新旅程。</h3><h3>好在下午去江口的山民少,车在中途停一站就把我们送到江口了。车站去铜仁的车还要等几十分钟。候车厅没冷气不宜久留,随便在附近逛逛吧。赤日炎炎行人稀少,又没有什么好看的,反而食肆门口的菜牌上写有凉粉8元一项引起了兴趣。坐入异乡店铺里,边叹冷气边吃凉粉跟在街上傻晒对比直接是天差地别。而且还是山水凉粉,一定会比家乡那些黑黑的一条条的凉粉来得更冰凉更清爽,更凉心凉肺。意见提出,隐士不以为意。理他了,付钱来两碗,进入去先叹冷气再讲。谁知道进去才发现后悔来不及:食客几个,壁扇几把,将那人气烟气油气热气搅混成乌烟瘴气,吹得满天满地、沾人满脸满身,无疑是进入了天昏地暗的烟熏炉里面!好不容易等来了那两碗凉粉,沾糊沾糊的河粉加上酸醋和辣椒酱!没有加热就算是凉粉了?热天下保温得很呢?味道恶心,怕不是平日里把卖剩的再搅它几搅就端上来!两口也难吞,留下给下一位吧。瞧瞧隐士,他的吃了一半,还脸带微笑,原来他早已知道这里的凉粉就是这样。又唔早滴讲?欺负乡下佬么! (1)</h3><h3><br></h3> <h3>江口转铜仁转玉屏一路顺利,到达玉屏时才下午六点左右,西边的太阳还有三十几米高,夏日阳光充足,不接近8点天未黑下来。我们先到火车站买了去镇远的车票,最快是要等到夜晚9点45分去重庆的列车才经此地。但票价却是太令人意想不到的便宜,仅需12多元一张,真还以为文革时期又来了,那时候的车票价跟现在确实是没法比。现在随便打个摩托车都要十几元了,何况是列车,每想一次这票价,就笑得真开心😃。时还早,肚未饿,况且车站旁边的一排食档还未是大开帐的时候。附近看看吧,信步过了马路看一看对面的汽车站,没有什么意兴,除了站前的广场有几个小孩玩那牛塑像外,再没有其他可看的了。但对我来说,玉屏确实是很想到的地方,因为文革时我在广州中山四路的嶺南乐器社花了一块六元买了一支玉屏竹笛,知道了玉屏是全国闻名的箫笛之乡,所以一直以来对这个名字有点不忘。到城里跑一趟吧又怕走得太累和时间不够,眼前大把的士租赁,问问价钱再说。五十元㨮一㨮,大概一个钟。上车,司机很好,一路介绍,并会停车让我们下车拍照。 (2)</h3> <h3>市区不大,舞阳河从这里流经,风景秀美,一道亮丽的风雨桥跨过江面连接两岸,著有对联一副:歌飞北浦清风渔火一江月,凤翥南山天赖流雫万斛诗。车水马龙,较为热闹。司机带我们去看了军供站和由乌兰夫题词的民族学校、鼓楼。知道我想买箫笛,就带我们去那间专卖店。全是玉屏产的竹箫笛,经挑选,以二百八十元买下了一支三百元五標价的横笛(店主认识车主),音色很好,可惜年纪大无力吹了。但买回来作个纪念也好,不像那年花一块六买回的笛子了,买回后怕家里骂,藏了几个月才敢拿出来。返到火车站了,邀请司机一齐吃饭他不来,知道我们去镇远,便帮我们联系他那边开旅馆的朋友,并给了我们联系电话,因为我们到镇远时已经太夜了,他怕我们找住宿难。</h3><h3>点几个菜,加几个肉,来点酒,两个人又是舒舒服服的一个晚歺。</h3><h3>玉屏人口13万,民族几十个,有些民族的称呼听来还十分陌生。如果条件允许,在这儿住上它三几年,接触一下各个民族的生活,纵情在山水间,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件写意事呢?只可惜命里没有这个缘。 (3)</h3> <h3>曾经熟悉的绿皮火车,旅客不很多,如果不怕中途有人上车找你座位,基本不用对号入座。车厢里有人抽烟有人横七竖八的躺着,空位较多。少有列车员走动,停站没有广播预告,全靠各人对照车厢前上面的游动文字提示,如果不是坐远途,谁都不敢打个瞌儿,坐过了站没人帮你负责。不断有停站,列车驮着我们在平均不足60公里的速度下拼命向前爬奔。</h3><h3>夜晚11时,终于到达镇远站,坐的士直奔城区。</h3><h3>一入城区,那个街灯的亮法,顿时让人精神振奋:两旁的楼房几乎是净一式的模式,净一式的高度;加上那净一色的灯光,把整个古城照得通透明亮,楼房染成了橙黄,路面的石板照得发光。没有灯红酒绿的感觉,只有宁静中的堂皇。</h3><h3>旅馆如愿:在城中心;住房如愿:舒服价廉。玉屏那的士佬好人一个。</h3><h3>放下行李,即刻起程,要趁着灯火通明,赶时间先遊览一番,因为一过午夜,有些灯火将熄。 (4)</h3><h3><br></h3> <h3>街头揽胜,目不暇接。可能太夜,游人疏落,正好是我们观景的最好时候。每隔不远就有各种塑像座落在街边,跟北京的大前门街有点相似,塑像意境甚浓。从通明的街道朝观景台上望,那简直是海市蜃楼的感觉;抬步江边码头对望,直接以为前方便是神话中的龙宫殿堂;人在街上,如在富丽堂皇的玉皇殿上荡浪,在扑溯迷离的龙宫里漫游。虽不见仙女歌舞,也不见丽人伴随,但沉浸在这明清的夜晚里,信步在这如画的仙境之中,即使不醉也有点呆:总弄不清怎么竟然会有幸来到这里!</h3><h3>完全没有睡意,也忘掉了一切疲劳,如果不是灯火的渐渐熄灭,景观越来越淡,真想在街上逗留整夜。 (5)</h3> <h3>翌晨,匆匆在街边小店来个早餐,无非是粉、麺、包之类,虽然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小菜小食,但要赶时间,随便来点填肚的就直奔前面的祝圣桥。</h3><h3>果然是小桥流水,烟笼人家。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清晰的画面还略带点朦胧。祝圣桥五孔分明,江面澄清,江边的几艘渔船和游艇轻轻地躺在水面上;桥上立有一座几层高的阁亭叫镇江阁,拂檐斗拱,飞阁流丹,别有一番意境。加上两岸青山叠翠,小楼排列,碧水蓝天,绿柳清风,雾霭轻笼,这景色之秀,这河山之美,若不是世间胜景便是人间天堂了。 (6)</h3> <h3>揽抱风景,漫步过桥,在阁亭周围徘徊了一会,只见上面中书:"石柱山河"四字,上下联是:"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搓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可见当年这交通要冲的景象是多么的繁华!走过这座桥边长满野草藤蔓的古桥,沿着河边反向而行。柳色青青,轻风拂面;江水悠悠,绿带长天。可惜不是傍晚,如果来个"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就更把人美得如癡如痴了。</h3><h3>万寿宫建在路旁的山边,正面牌坊直对江面,虽然说不上高大巍峨,但其显示出来的古旧风貌也让人感到很有欣赏价值,正如鉴赏古玩收藏,扣人心弦的也是她的古色古香。前行不远就是青龙洞,直贴半山而建,望上去更令人感到属于奇观:如悬崖挂屋,险道吊檐,牌坊与词庙红白相映,在绿树掩映中幽、奇、美尽显。 (7)</h3> <h3>江边有艇,一问:过江每人二元。大喜:10元都值!免走回头路。即刻上船,轻舟横渡,果然是"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眼前的风光格外不同,思想境界骤然提升,突然觉得人生最写意时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我骄傲!</h3><h3>返回原街,再沿途参观了龙门、四方中巷、炎帝宫(火神庙),此时,两人都已经很累了。 而且还要退房进行下一个旅程。 (8)</h3><h3><br></h3> <h3>旅馆门口随时有的士经过,一扬手就已把我们送到了车站。</h3><h3>因为还有大把时间才有车去天柱。也就沿车站边的食街一路向下慢走,天气十分炎热,骄阳似火,街边又没有骑樓,一路任晒,人感觉特别疲劳。好在街道不长,百几米就是河边,而且还有一座风雨桥。上去看看再说!果然是休息的好去处,里面竟然是凉风嗖嗖,想脱下衣服歇会还愁着会感冒。休哉悠哉,和风爽身,回眸望古城:意犹未尽。顺眼望望舞阳河清清河水的远去,诗意顿起:"青山依旧在,大江东流去",才捡了两句,脑子突然断电,下面要接的两句想不到往哪里找。"汗味吹走了,吃饭就跟来"。饭市时间到,即刻起脚,找饭去。</h3><h3>街边的小食馆都不大,里面一般都是只有几张食枱,挑间干净一点的随便点几味地方菜色就是了。又是遇着个好老板,送来了杯自制米酒,果然是正货!可惜路途还有许多奔波,否则真会帮他买十斤八斤。酒足饭饱,返回车站,准备上车。(9)</h3> <h3>古城镇远,舞阳河呈S形穿城而过成八卦状。大街砖石结构,临江是吊脚楼,巷街布局以邪门歪道著称,如无充裕时间,別去钻街逛巷,然否轻则误车误点,重则错入侗房打工半年也返不出来。</h3><h3>绿水青山,交通重镇,古迹留存久远,丽景遍布四处。集佛教、道教、儒教于一身,三教和合。和各族人民以共处,乐业安居。主要景点有:</h3><h3>炎帝宫火神庙、祝圣桥、青龙洞、中禅院、万寿宫、紫阳书院、香炉岩、天后宫、传家大院、和平村(晚清时期镇远总兵署衙门、民国时期的贵州第二模范监狱、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二日俘收容所)等以及周文达故居、古耳洞婚纱瀑布、石屏山眺望…等等。如果有时间又喜欢游山玩水,坐船去游一游舞阳河风景区更好,那是沅江支流舞阳河258公里的最美河段。可惜时不待我,时间上让我们无法多作逗留。 (10)</h3><h3><br></h3> <h3>篇后抒怀:大自然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恩赐。有机会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光,对每天奋斗在理想的路上,致力于柴米油盐的我们来说,无疑是精神上添加点兴奋剂,生命中加点长寿药。当然,人的爱好各有不同,但我还是喜欢找机会到未去过的地方去见一见,尤其是风景美丽的地方。人是过客,一生不过是一天的路程。以其闷着头沉迷在某一规矩中一直到天黑,或是一下子急急脚走到那路的尽头等日落,还不如多点享受一下沿途的风光给自己多来点快乐。而且,晚雫不会因你走得慢而提早消失。</h3><h3>就拿镇远这个地方来说,要是错过了这次的行程,恐怕以后连这个地方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了。幸运从来都是绻顾肯于偿试的人,我信这句话,也感谢同行者的引领。</h3><h3>为何古城美如许?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亭台水榭画中来。</h3><h3>古城的山,古城的水,古城的风采,即使不是夏天,也会让人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h3><h3><br></h3><h3>篇后留言:镇远属黔东交通的重要门户,风光旖旎,古旧建筑与新的建设少有相左,游人随时可以赏新观旧。商品流通,民族服饰较多,价格也较实惠。歺饮方便,地方小菜小食自有风味。在游玩上是粗人雅士、男女老少、情侣或独行者皆宜的好去处。如果想尽情点玩,住上三几天也不为多。 (11)</h3> <h3>湘黔桂八日游散写之四.肇兴侗寨</h3> <h3>车轮滚滚一路飞奔,车窗外全是一峰接一峰,看似不高,实际上是汽车已经在半山上,根本没有一马平川的希望,更不望有大村大乡出现的感觉,除了坑㟻便是山。</h3><h3>天柱汽车站可能是新建的,对于一个山区的县城来说规模不算小。车站外的太阳光很猛,但仍有一位女人在阳光下挑着担子卖粽子,站内还有各种很美很奇很妙的岩洞石之类的陈设,很有欣赏的价值。</h3><h3>隐士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女人那里买来了两个粽子,给了我一个。打开后带黑色的,可能是黑糯米做的吧?没有吃黑糯米很久了,希罕着呢?谁知道一口咬下去全无糯米味,也没有沾沾的软软的感觉,很难咽。隐士说他吃的那个更硬,是白色的米做的,更难鯁落肚。按照他的话说是拣了个软一点的给我了,主要以为是碱水粽。谁知道他吃的那个以为是肉豆粽的却是更硬更难食。我真不知道是信还是不信他的讲法好了?信嘛,应该他是会这样挑食的;但不信也有理由,毕竟是我的他未吃过,他的我也未吃过,无法对比。但有一点不得不信,就是这些粽子实在是都不好食,里面什么也没有。 (1)</h3> <h3>车到黎平,已经下午六点多了,等班车还要个几钟,为了赶时间,还是包车好一点。但小车司机又想多赚几个钱,反反复复要求那几位女的同车一齐走,算他嘴利了,最后还是哄了这几位上了车。我年纪大,坐前头副座。</h3><h3>天渐黑,车无停。后排忽然传来了呕吐声,难闻的气味来了,人无法自在。很清楚晕车人的辛苦,大家都没有厌气。人心是肉做的,岂无怜悯心?我回头问声后面调一调位好不好?后面传来回音表示同意。司机选择了停车点,我跟后排的女人调了位,我坐到后排去。几位女的也是礼貌人,都对我的让位表示感谢,其实是小事一宗,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一路上继续闻下去这个味道,大家都中了毒那就真的不好了。</h3><h3> 从江东站下了一个年轻的,在接近侗寨的路口时,那三位女的也下了车,刚才他们还说是侗寨的,不理她们了,我们的车很快就转入侗寨的下坡小路,远远的侗寨灯火望见了。司机又是个好人,他说前面的路口有收费站,入寨门票每人一百。提议我们在收费站前不远的地方下车,沿着旁边的农田小路绕过收费站直入寨里,我们同意了。 (2)</h3><h3><br></h3> <h3>沿着山边的下坡小路,穿过了矮丛林,我们慢步在一小块一小块的田基上行走,不敢走快,怕失脚掉落水田,更怕走得快被寨里的人发现以为是蝥贼来劫寨,被追着抓住不好办。只能装着胆拿出相机边漫步边拍照,让别人觉得我们是从寨里出来拍夜景的游客。</h3><h3>很静,月很明,有虫唧声,不闻蛙声。田里的几枝秧苗被日间的阳光晒得仍有点搭拉,半死不活的。走过秧田就是几个小池塘边,路面有碎石板铺着。再前行二十米左右就是闪着亮光的肇兴侗寨牌楼了。果然是別具特色,全是木搭的拂檐攒尖顶形状。寨味十足,很符合巜水浒》或旧小说里头劫营扎寨描写的景像。进入牌楼穿过一个有点小风景的小湖边就是中心大街了,很多住宿的,我们选择了路边街角的行影部落住了下来。 (3)</h3> <h3>来不及冲凉了,已经是夜晚10点多了,要抓住时机去看夜景。</h3><h3>整个村寨到处都亮着灯,高吊低掛,加上那些鼓楼灯火璀璨,目光到处都是景。我们一路打听最大的歌舞场,听说那里正有演出,莫错过了。差不多走到大街的最后一阙了,听到了右方向有一阵阵的歌声飘来。马上遁声而去,入了一条横巷,进入一个门楼,上了几个阶级,便远远的望见了舞台。穿过一些在地上卖什么东西的摊档,直入黑压压的观众队伍里。很多长木櫈,找位子坐下就是。</h3><h3>男演员服装基本黑底色贴黄花,女演员蓝裙银边,满头满身银饰银器在灯光下银光闪闪,十分耀眼。男人头上都是用布圈成的平头盖,舞具不是长竹就是棍棒之类,要不就是多了击鼓或吹笙了。男戏的表演多是手舞足蹈,动作多是大手大脚大步跨,很直观地表现斩柴打禾撞鼓的样子;女戏更加简单,以唱为主,叉腰举手转身就是基本动作。有集体唱、轮唱和对唱。歌喉很美,音色很好,但遗憾的是全听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根本不是平日贵州人说的普通话。反正照几张相片,过过眼瘾耳瘾就算了,在最后节目大合唱中途我们就离場了。 (4)</h3> <h3>转回巷口,望见不远处有个鼓楼的灯光很亮,马上扑了过去,以为那里也有唱戏的。但是没有,只有几个老叔老婶分群坐在那里闲话乘凉。又走回穿过刚才的大街后面,原来有条三两丈宽的小溪,水很浅,每隔不远有道用不规则的光滑石砌成的拦壩,很矮,只拦过浅浅的水面,水在石面流过,形成短短的瀑布。在灯光的映射下,两旁的吊脚楼加上溪水及岸边的花草,煞是好看,画景甚浓,十分吸引眼球。</h3><h3>在一道小桥上,有几个人装上三脚架在取景录象或照相,因为他们占的位置好,我也想去那里占个位置照几张靓景。走近才看清楚原来是几位外国人,还有一位是导游什么的,另外还有一位穿着侗族服饰的姑娘作配合,是否是被请来的当地姑娘还是他们自己带来的模特就不得而知了。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书中记载或电影里头的古山寨夜景。一幅幅少数民族特有的山寨夜晚情歌对唱的画面在脑海中不断呈现:月色滆滆夜,小河边的竹林下阿哥吹着芦笙,对面吊脚楼傍着栏杆的阿妹跟着和唱,电影《芦笙恋歌》里头"阿哥啊阿妹的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的场面出现了。流水那个清啊,歌声那个甜啊,别说有多"侗情"了⋯⋯</h3><h3>越想越远了,多拍几张靓景才是头等大事。 (5)</h3><h3><br></h3> <h3>拍够了,灯色渐减,游人行人已经稀拉,疲惫的我们也要找吃的填肚子了。忽然一阵骚气从那边的巷子里传来,马上察觉,那里应该有歺馆。</h3><h3>果然没猜错,在朦胧的月色和朦胧的灯光下,巷子中一歺馆前的空地上摆放着一些枱櫈,三位小狐仙正伴着三位油腻大叔正起劲地行令猜拳,打情骂俏,把酒行乐。桌面一片狼藉,酒瓶不少,有两位大叔还光着膀子,连上衣也不穿。肥胖的体形跟妙龄的娇俏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口音全是较标准的普通话,打扮也不是当地人。有钱人真本事,我心里说。</h3><h3>点菜,他们吃他们的,我们是出家人,不会打扰别人的好事,有酒有菜有肉有饭食便行。照样饮酒馆的自制米酒,吃这儿当地的大米饭。那个猪肉啊,实在是太棒了,肉味完全是几十年前的家养猪肉味,好食得很;菜味也完全是原始耕种出来的风味,十分甘香鲜,Good到极点。好食就多点碟,这是我们的习惯。结果是他们六个人连酒带菜四百七(他们结帐时听见老板报数),我们结帐时是二百三,而且我们的酒只是8元。当然,我们不会跟着他们走,看他们一对对扒扒搭搭的样子,怕不是已被几位小狐仙把灵魂勾了去,待会儿在哪个山上的狐狸洞里就变成剝光猪了。反正饭后有茶喝,我们两位慢慢喝几杯茶顺顺肠胃再走未迟。</h3><h3>午夜一时多返回到行影部落,伏在拒台睡觉的老板睡眼朦胧地瞧了我们一眼又睡了。连招呼都免了,上楼,冲凉,即睡。 (6)</h3><h3><br></h3> <h3>早上起床,穿上了刚从镇远买的唐装麻布衫,不错,很有大师风范,可惜是头型不够大,倒像个从哪个乡下出来的驶牛佬。大街上的那个早歺店前不远摆着不少箩筐,装着各种稻米、豆类、菇类或其他杂山货,扁担油光锃亮,中间扁两头尖,而且有钩,扁担一流,比起我们以前担稻草的扁担胜多了,起码不容易拔了出来。一班女人蹲有蹲的,站有站的守在筐箩旁边。都是穿一片深蓝或黑色的衣服,襟钮扣,跟我的唐装衣服的布钮扣一样。照估算是被城管从大街那边赶过来的。凤凰古城也是一样,不允许散挑担商在大街上从事摆摊的。早歺说是广式,但吃起来不对口味。</h3><h3>见大街上有一班净一色的姑娘走向那的鼓楼,我们也跟着走了过去,看模样很可能就是昨晚表演的那班女演员。她们坐满了鼓楼下周围的长櫈(原来坐着的几位把位子让出)。歌声响起了,一人领唱,其余和唱,歌声彼此起伏。直接是天籁之音,音质很美,十分悠揚,"侗听"非常。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也只能是如遇上一班黄鹂鸣翠柳,一行妙音上青天了,完全听不懂歌词内容。</h3><h3>转到小河溪那边,沿着吊脚樓下的骑楼走道,再次鉴赏这侗寨风光。 (7)</h3> <h3>我们在大街后面的吊脚楼走道沿小河边前行,还是小桥流水,但却是竹林疏影,古寨人家。古扑的吊脚楼鳞次栉比,青瓦顶盖的花桥及尖顶为葫芦形的塔刹与古寨相映生辉。其古色如久藏之名画,其古香如甘淳的老酒,让人怡心悦目,不胜暇想。那最古老的花桥(应该属小型的风雨桥)听说已有一千年历史了,让人觉得很残旧,中间的主樑檐顶已经成了中间下弯两头跷的样子了,青瓦很多已经变得灰白,好在桥顶上两边相向的两条龙栩栩如生,很有古旧的韵味。古桥对开是一个鼓楼,不高,也很古旧了。按照这儿分为仁、义丶礼、智、信五房族的说法,各个族的鼓楼分别为仁族七层、礼族十三层、智信义三族各为十一层。我想这里应该属于仁族的居民点了,也是最早在这地方立足的房族。除了几条平桥,花桥的形状基本一样,都是青瓦顶盖,双龙互向,桥中是一葫芦型的刹顶。鼓楼的除了高度宽度有点𣎴同外,设计基本一样,青瓦顶盖,葫芦塔刹尖,拂檐斗拱,下面为六边形,上层为八角形。在那古桥里,遇上两个广州佬,其中一个自吹曾到过我们的故乡那里的拆船公司任过职,听他的吹水样,当个管理层的好像是当了董事长,看他讲话的水平和样相,想他当时还不顶多是小组长一个?大城市里出来吹水的人见得多了,连坐在他对面缝衣服的侗族奶奶对他都不屑一顾。 (8)</h3> <h3>行道里不时见到有布匹掠在栏杆上,都是一片黑色的,还见有个别人在染布或把布放在地上用木棍锤打,这种场面只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见到,现在是什么时代啊!但侗族文化确实存在这个现象:纺棉麻织布衣的原始做法仍有传承。把布匹浆染多次棍打多次重压让布变得硬亮才美才耐用耐磨耐看。听说姑娘们穿的那些百䌌短裙,又䌌压又缝边的要做三几个月才能做好,每套衣服没有一两百元都不行呢?我也觉得姑娘们穿这个很漂亮,可惜自己是个驶牛佬,跟这个无缘。</h3><h3>绕过大戏場那边,是一个小水塘又一个小水塘的,塘边同样是木制的吊脚楼。在那十三层的豉楼旁边空地上,摆满了枱櫈,各式各样的糕点放满枱面,煞是精美。一大群妇女这儿一堆那儿一堆的围着做这些糕点,很是热闹。我们经允许,坐在糕点的旁边照相。一个跟着一个担着糯谷串子的陆续把谷子堆在隔这儿不远的空地上。没有担谷已经几十年了,肩头有点痒,做个动作,打声招呼,她们都很高兴地让我接过担子挑在肩上,还担心我把腰扭了。淳朴善良的果然还是老百姓,真喜欢他们。(9)</h3><h3><br></h3> <h3>经打听原来当日是礼族有孩子过百岁,全族人都来参加喜庆。看来这里的风俗够热闹了:凡喜事都是全族人参与吃喝一场(婚嫁、生日、生孩子及升学或传统节日和葬丧等等)。如此算来,族群集体大聚歺的事几乎日日有了,应该比过去的吃大锅饭还高兴。很无语,但愿他们生活幸福就是了。</h3><h3>只要是管理上充许的地方,卖瓜菜或其他流动的摊贩到处有。店铺里的各货山货,诸如茶叶、菇类等都很多,那些腊猪仔整只挂在门口,十分招引游人,但好食不好食就不知道了,未食过。也有整只生猪㓥好后拿出来散卖的,估计这儿没有生猪垄断的问题了。</h3><h3>在路旁的棚荫下,见有兩位老奶奶,过去跟她们打声招呼想照个相,其中一位伸手要钱,问要多少?她叉开五只手指。罢了,看她们斯斯文文的,又不像穷人家,何差5元呢?想来现在连她们也懂市场经济了。照完相,朋友大方,给了二十元她们两人分摊。但事后却有点担忧她们会不会为这二十元吵起架来,因分赃而闹出人命的事情还少么?</h3><h3>下午1时左右,我们在路边上了去从江站的车就离开这儿了,没吃中午饭,也不饿。从江站前面也搭建了很多的侗族山寨及鼓楼样的建筑,可能是为以后的旅游景点打基础了。 (10)</h3><h3><br></h3> <h3>篇后抒怀:大海有大海的磅礴气势,大都市有大都市的热闹繁华。作为旅游者,我们不要偏于某一方面的选择。祖国河山处处好风光,如果有机会最好是方方面面都去游览一下,开阔视野,这不但是对自己的精神和健康有好处,对人生的认识上也会有帮助。这好比俗话上的"唔穷唔知被穿窿","富者不知穷者难","山外有山,有钱更有有钱人",见过了,总有收益。车水马龙,生活紧张,即使是身居大都市又如何?提心吊胆,谨小慎微,就算是当了官又如何?富至敌国而千夫所指难道心情就很好过?在这个生活水平稳定的社会里,处居幽谷空山,绿䕃溪边,日间听百雀欢声叫,夜晚闻溪水叮咚响,无虑亦无忧岂不好?坐电梯住高楼又有何可傲之处?吊脚楼冬暖夏凉呢?</h3><h3><br></h3><h3>篇后留言:肇兴侗寨乃黔东南侗乡第一寨,其人美景美食得美很让人游得舒心,玩得开心。当你来过这里,就会觉得这儿的民风淳朴、民族情浓了。去大都市里玩几天的费用足够在这儿玩十几天了,而且是石屎森林与山寨林的风味根本不一样,特别是那种听不出歌词的天籁之音,真能缠脑,让你有几天挥之不去的感觉,好过去听那些高价票的所谓名星演唱会多多了。 (1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