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绍泉:揭开二三四八的神秘面纱

兵哥微影(吴贤斌编)

<h3>这文可饱眼福,收之转之藏之。</h3> <h3>  1969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危机四伏、战争阴云密布的一年。这年下半年,在北京——岳阳,一个代号2348的神秘数码在电报、电话中不停出现。2348,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指挥部,是一个以石油炼厂气与石油芳烃为原料替代棉花达到改善部队装备、减轻战士负荷的全军第一个大型化工化纤军需企业。1969年,总后勤部呈报军委的报告最初叫岳阳合成纤维化工厂,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这个与攀钢、二汽同时建设的战备工程地跨湖南、湖北两省,会战人员高峰时多达十万之众,尽选共和国精英,总投资达7亿元(1968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61亿元,接近国家年财政收入的2%,相当于现在的2000亿级投资规模)。2348工程因建厂在主席家乡,也是建国后国家在湖南投资最大的企业,还有一个叫太阳升化工厂的别名。与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现燕山石化公司)、上海金山石化厂(现上海石化公司)齐名相连,在共和国的大地上组成了以“东方红”、“太阳升”、“金山上”为骨干的的石油化工三大重点企业。其中2348工程的“太阳升化工厂”又因“靠山、分散、隐蔽”,被列入当年的三线战备工程而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     </h3></br><h3><strong>建设背景--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建成</strong></h3></br><h3>  1969年3月2 日,中苏珍宝岛战争爆发。中央认为国际形势日益严重,世界大战不可避免。3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着重谈了准备打仗的问题。</h3></br><h3>      3月至10月中旬,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的布置,军委领导同志举行二十多次讨论会,向中央呈递了四份报告,对中、美、苏三大力量之间的斗争态势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就外交方针问题向中央提出重要建议。</h3></br><h3>  4月1 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在“九大”预备会上,毛泽东主席提出“总结经验、落实政策、准备打仗”的十二字方略。林彪在“九大”政治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准备和美苏“打常规仗”、“打核大仗”。</h3></br><h3>  6月,苏共领导人在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上扬言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频频挑起事端。基于此,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召开专题会议,按照毛泽东主席“要准备打仗”的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等人提出要搞独立的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基如此,中央一改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计划,提出了费用宠大的军事装备生产和“三线”建设计划,国家国防战备经费比上年猛增34%。</h3></br><h3>  8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同时发布“八.二八”战备命令(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命令》),把战备工作的紧迫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全国备战工作进入高潮。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决定加速建立“三线”战略大后方,并大幅度增加用于三线建设的投资。在这样的背景下,二三四八工程顺势破茧而出。</h3></br><h3><strong>总理批示——特急上马的战备工程</strong></h3></br><h3>  1969年8月7日,北京。总后勤部。总后勤部向国务院正式提交报告,提出利用炼油厂的炼厂气与石油芳烃为主要原料,筹建一座为国防服务的石油化工企业,同时呈报中央军委。到8 月底,总后勤部党委决定成立“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同时成立“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临时党委,将指挥部本部设在岳阳云溪。</h3></br><h3>  9月6日,军委办事组向周恩来总理递交报告:“总理,呈上总后勤部《关于建设合成纤维化工工厂的请示报告,军委办事组研究拟同意。是否妥当,请批示。”</h3></br><h3>  一天之后的9月7日,周恩来总理在军委办事组呈送的的报告上批示:“同意,即送先念、秋里同志阅。”一个“即”字,说明当时形势的危机和工程和紧迫。至此,我国最大的国防军需战备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巴陵石化公司的前身)正式诞生。</h3></br><h3>  “2348工程”上马如此之急,批示如此之快,是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中央作出的非常紧迫的战略决策。主要基于三点:一是中央从国际复杂的环境中作出了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战备工作已经提到空前的高度;二是1965年解放军取消军衔制,统一使用新式军装,需要大量纺织原料;三是1969年3月发生的中苏珍宝岛战斗,我军战士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下,身穿超厚的棉衣、棉裤、棉鞋、棉袜、棉手套,背着棉被包,扛着几十斤枪支弹药,严重影响战斗力。经专家论证,必需走化纤道路,以石油炼厂气为原料,生产涤纶、锦纶、晴纶,大力改善战士装备,大幅减轻战士负荷重量。</h3></br><h3>  在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建设2348工程之前,湘北云溪,2348工程前期勘探准备工作也在岳阳紧锣密鼓进行。</h3></br><h3>  6月,云溪。总后勤部在云溪及周边地区派出飞机和有关人员进行空中地面勘探测量。</h3></br><h3>  8月7日,总后勤部勘探人员正式确定以临湘县云溪公社卢石桥地区为中心建设大型军需工厂。</h3></br><h3>  8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校副校长马力率2348先遣组赶赴云溪山沟,实地查看以卢石桥为中心的43条山沟。</h3></br><h3>  8月25日,经总后党委批准,成立岳阳纤维化工厂筹备领导班子,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指挥部,马力任主任。总后党委同时强调:“这样的化工厂在我军军需史上是第一次,要一年多时间建成一座规模大、现代化的合成纤维厂,必须落实独立自主、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h3></br><h3>  9月4 日,总后致函铁道部,请求扩建云溪火车站,按年运输20万吨的能力迅速进行扩建改造。同时将云溪火车站过去只停慢车改为旅客快车上车点并可直达北京、广州等地。</h3></br><h3>  9月11日,总后勤部以密级文件去函广州军区丁盛司令员和刘兴元政委:“丁司令、刘政委:经军委办事组同意并报总理批准,总后在湖南岳阳建设化工厂一座,此厂建成后对改变军需产品原料,加强军需产品的坚牢度和减轻战士的负荷量有重要作用,请能转告湖南省军区和四十七军,对筹建指挥工作给予大力协助,以使该厂以最快速度建成。”</h3></br><h3>  9月12日,总后以密级文件致函湖南省革委员会:“根据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我部拟在长岭附近建一个合成纤维厂,经派人去临湘勘探并向黎原同志(时任47军军长、湖南省革委会主任)和华国锋同志(时任湖南省革委会副主任)作了汇报。建厂在临湘县云溪公社卢石桥地区,以卢石桥为中心,包括青龙坳、金刘冲、杨家冲、史堂坡一带。建厂方案报军委办事组已同意并报总理批准。目前我部着手开始进行建厂的筹备工作。有关征购土地、迁移居民、动员民工和利用地方材料等方面,望给予大力支持。”</h3></br><h3>  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通信地址开通。电挂:7130;邮政信箱:临湘第二号信箱;电话号码:湖南临湘612号。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48工程指挥部”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政治工作组、生产建设组、后勤组等印章正式启用。作为我军秘密建设的化工化纤企业,正式以临湘第二号信箱、7130电报挂号及612号电话号码与外界联系。</h3></br><h3>  9 月23日,二三四八工程专用铁路线建设施工会在云溪召开。云溪火车站至卢石桥铁路专用线设计建设同步启动。</h3></br><h3>  1969年10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化学工业部军事管理委员会下发第999号通知,将全国唯一的合成纤维研究机构——北京合成纤维研究所交由总后企业部管理。全体人员、设备、仪器、仪表以及有关研究资料均交2348工程指挥部管理。时任所长张西蕾(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二女儿)率400多人分两列军列,以部队战斗移防速度撤离北京急速开赴云溪山沟。北京合成纤维研究所是我国在化纤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机构,其整体划归并搬迁2348工程指挥部,标志着云溪山沟已成为我国合成化纤行业的领头兵。</h3></br><h3>  11月14 日,化学工业部以(69)化军基规第109号文将原选址湖北咸宁的中南化工厂(原计划利用长炼尾气生产合成橡胶)移交2348工程指挥部,并将该厂筹建处166名员工、108名大学生和150名大学生招收指标转一并移至2348工程指挥部。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百名“文革”前和“文革”期间毕业的大学生日夜兼程赶来云溪报到,为2348工程增光添彩。 </h3></br><h3>  11月29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下发通知:“经总后党委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七日讨论通过,任命新斧同志为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政治委员。”后(69)企党字第108号决定:“经企业部党委研究决定由马力、新斧、凌学义、霍子耕、王永和、王滨棠、郑功、齐敬文、刘继永、耿祥等十位同志组成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委员会,马力同志为书记、新斧同志为副书记。”  至此,2348工程指挥部领导班子正式到位,工程建设工作从临时启动到全面展开并步入正轨。</h3></br><h3>  12月13日,总后以机密(69)第87号文明确:“为了加强领导,做好合成纤维化工厂和纺织厂的协同配合,以及工厂筹建工作,经研究决定: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第二筹建处隶属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领导。今后第二筹建处的有关事宜,均请示指挥部审查办理。”至此,选址在湖北蒲圻(今赤壁市)的拥有1.5万名员工的我军大型现代纺织企业隶属2348工程指挥部管理,标致着我军历史上规律最大的军需企业在湘北鄂南山地启动。</h3></br><h3><strong>全国支持——一路绿灯到云溪</strong></h3></br><h3>  秘密军工企业2348工程筹建过程中,从人员、材料、设备,全国各地一路绿灯,以最大可能予以支援。中央十几个部委,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近1000家兄弟单位及人民解放军三总部和广州军区、武汉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等对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心的支持。四等小站云溪站成为特别快车站。为了2348工程早日投产,人民解放军发挥自已独特的优势,与战争抢时间。</h3></br><h3>  广东建筑工程总公司派出5000名技术工人组成广东工程总队滾滾北上,一个月内赶至云溪安营扎寨。岳阳地区先后动用民工20000人(民工费用开工一天补助1.2元,停工一天补助0.42元)。化工部第四建筑公司数千职工也风尘仆仆赶来参加二三四八工程大会战。<br></br></h3></br><h3>  9月8日,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向湖南省申请,迅速组织1000名民工抢修岳云(岳阳至云溪)公里。同日,总后勤部一次性在全国各地选调的30名大学生赶赴岳阳22488工程指挥部报到。</h3></br><h3>  10月,应指挥部请求,岳阳地区再向2348增援民工4000人抢修厂区铁路专用线。12月7 日,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石料,岳阳地区又从各县紧急选调200名石匠赶到工地采石。工地需要毛竹,临湘连夜组织4万根迅速装车运到。工程需要砂子,汨罗县先后组织1.5万人下河挖沙,并及时送到工地。</h3></br><h3>  1969年12月19日,总后与化工部军管会下文,将第四化工建设公司3000多人调离广州。调令指出:“二三四八工程是总后勤部重要建设项目,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为落实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和要准备打仗的教导,将化工部第四化工建设公司调至岳阳承担此项军工建设任务。第四化工建设公司进驻岳阳后归总后勤部2348工程指挥部统一指挥。”</h3></br><h3>  1970元旦前后,2348工程指挥部提出“高举旗帜拼命干,千军万马大会战,争时间抢速度,三年工程一年完”和“大战70年,坚决拿下‘三纶’、‘两脂’工程”的口号。此后进行的“三通一平”,岳阳地区再从各县紧急抽调10000人。</h3></br><h3>  1970年8月6 日,应总后勤部请求,中央军委指示,将南京军区6538部队成建制3004名官兵(后改番号为工程兵222团)携70多台先进设备和40多台军车一个月赶来云溪平整施工场地,修建仓库、宿舍。随后又调0748部队运输营近300名官兵、0606部队79分队、东海舰队及南海舰队焊接技术专业队支援工地。除此之外,广东工程建设总队5000人、大庆炼建队近5000人、上海纺织安装公司近1000人、第十五冶金建安第二和第三公司、交通部第二港务工程局、武汉城建局、华南电器安装公司及湖南省安装公司、长沙供电局施工队、岳阳电厂等也来工地支援。至此,从湖北蒲圻纺织工地(2348第二筹建处)到路口长岭炼油工地(二三四八工程第三筹建处,1970年10月划归管理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再到云溪化纤化工工地,到处彩旗飘飘、歌声震天,近十万建设大军怀着“一定要把三线建设抢在战争前面”的雄心壮志,开山劈岭,战天斗地,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h3></br><h3><strong>2348工程规模——全军最大的军需企业</strong></h3></br><h3>  2348工程是集炼油、石油化工化纤和纺织于一体的为准备打仗兴建的重要战备军需企业。其主要生产装置都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自己制造、自己施工的。 它的规模到底有多大?</h3></br><h3>  2348工程包括岳阳云溪的合成纤维化工厂(二三四八工程筹建一处)、湖北蒲圻合成纤维纺织厂(二三四八工程第二筹建处)和岳阳路口的长岭炼油厂(二三四八工程第三筹建处)。同时将原中南化工厂、牡丹江新署化工厂、北京合成纤维研究所、中南物资管理局第四职工医院整体划归2348工程指挥部。建设期间,将化工部第四化工建设公司迁至岳阳,归2348工程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加之陆续进厂的6538部队、0748运输营等其职工人数达四万人。建设2348工程高峰时人数(含学员、施工人员与民工)近十万人。</h3></br><h3>  第一期建设投资包括云溪化工化纤3.2亿元,炼油2.1亿元,蒲圻纺织8600万元。1969年12月19日,总后勤部企业部向总后勤部报送二三四八工程基本建设计划:明确合成纤维化工厂一期工程为“三纶两脂 ”(涤纶、锦纶、晴纶和环氧树脂、改性苯乙烯树脂),总投资为3.27亿元。其后进一步明确,岳阳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是我国大型的综合性企业,由炼油、化工、纺织三大部分组成。建成后的初步规模是:每年炼制250万吨原油,用炼油产生的“废气”提取二十多种化工原料15万吨,年产三种高强度合成纤维2万吨(涤纶五千吨、锦纶五千吨、腈纶一万吨),三种合成橡胶(丁腈、顺丁、异戊)2.8吨,合成材料2万吨。每年纺织“三元混纺”(涤纶、锦纶、棉花)军用布4000万米。企业总投资约7亿元,定员职工3万多人,建成后年度总产值可达17亿元。以其当时的规模,在全国销售收入排名可在前20名(1988年当时的岳化、长炼、洞氮不含蒲纺联合时在全国500强企业中排名19位)。</h3></br><h3>  2348工程生产规模到底有多大,让我们用这组数字形象来说明一下。年生产合成纤维2万吨,相当于1970年全国合成纤维总产量的三倍,其中涤纶和锦纶的年产量,可供全军指战员每人制作两套军服(包括单衣和罩衣)。每年生产合成橡胶2.8吨,相当于1970年全国总产量的80%,其中顺丁、异戊两种合成橡胶的产量,可供制作17万辆汽车内外轮胎及全军所需的解放胶鞋。生产雨衣绸1050万米,可做雨衣260万件;生产蚊帐布934万平方米,可做军用蚊帐154万顶。</h3></br><h3> <strong>尾声——一路风雨一路歌</strong></h3></br><h3>  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于1969年9 月7日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建厂,到1971年4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化工生产管理局(代号后字277部队) 。1971年5月15日,在云溪五七广场召开试车投产万人庆祝大会,标志着地2348工程正式建成。同年6月,总后研究决定,将化工生产管理局所属工厂直接编入军需企业序列,依次给2348工程的工厂授予总后化工生产管理局3101至3110军队序列番号。即:3101厂—长岭炼油厂,3102厂—锦纶厂,3103厂—涤纶厂,3104厂—腈纶厂,3105厂—橡胶厂,3106厂—环氧树脂厂,3107厂—供排水厂,3108厂—热电厂,3109厂—机械厂,3110厂—蒲圻纺织厂。1974年12月,2348工程移交地方管理,神秘的2348历时五年有余。在岳阳各县市、在蒲圻、在北京、长沙、武汉,2348的名号很多人都十分熟悉。1973年底,中央下发181号文,将总后化工局下放湖南省管理。到1975年底,2348工程各工厂移交地方工作完成。2348工程(总后化工局)云溪部分改名为岳阳化工总厂;2348工程炼油部分改称长岭炼油厂划归石油部管理;2348工程蒲圻纺织总厂划归纺织部管理。</h3></br><h3>  1988年6月,中国石化总公司、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行文组建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由长岭炼油化工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洞庭氮肥厂联合组成巴陵石化公司。2000年4月17日,中石化集团公司同意长岭炼油化工总厂从巴陵石化公司整体中单列为直属企业;岳阳石油化工总厂、洞庭氮肥厂、鹰山石油化工厂、巴陵石化设计院等单位继续维持原巴陵石化公司的联合格局,形成新的巴陵石化公司至今。如今,以巴陵石化、长岭炼化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已形成岳阳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而蒲圻纺织总厂则因各种原因影响在改革的大潮中几经沉浮,最后销声匿迹。</h3></br><h3>  (这篇文章初稿写于1999年。当时我任总厂宣传部宣传科长,在总厂档案室查阅了许多档案资料并记录下来。因各种原因未能成稿。值此厂庆五十周年之际,特修改成文)</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bgdzc1TFYau031jqwncE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