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11.11——2019.11.30这20天,我们有幸与教育之乡南通结缘,与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老师结缘。</h3><h3> 20天的时间不长,因为日子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走着走着已是黄昏。这20天的时间却又被拉得很宽很长,每一位大师的讲座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书里蕴藏着他们一生的积淀,写满生动鲜活的教育故事。阅览他们丰富广博的生命状态,我们不知又多活了几辈子!</h3> <h3> 我们的班主任李放老师,大家亲切地称呼她“放姐”。放姐第1天组织我们开班会,她井井有条的安排,温声软语的嘱咐,让身处异乡的我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她每天早早来到会场,布置好所有设备,忙前忙后为大家服务,及时告知培训事宜,然后静静地坐在后排,聆听报告,精准点评,放姐就这样不知不觉走进我们心中。性格保守的我直到离别之际也没有勇气走近放姐,与她合影留念。没错,中间笑得最灿烂的就是我们的放姐,她说得不多,却用行动告诉我班主任就该是这个样子的!</h3> <h3> 和放姐一起负责本期培训的还有徐处长、俞处长等几位南通高等师专的老师们。实话实说,对于各位老师我们是心怀敬畏、感激涕零的。江苏教育,是全国教育的排头兵,南通教育,又是江苏教育的领头羊。对于承担此次苏陕扶贫项目任务的南通高师的老师们而言,这样的培训扰乱了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老师们排除万难,多方邀请专家名师,有时接来送往,舟车劳顿。但凡有名校开展大型教学研讨活动,老师们积极联系让我们跟岗学习,生怕错过每一场盛宴。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跟随众多教育名家感受他们崇高的教育情怀。</h3> <h3> 最令人崇敬的是81岁高龄的李庾南老师。她1957年参加工作,在南通市启秀中学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她像一棵树,在启秀中学落地生根,一站就是60多年,60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教书。60年坚守教学第一线,60年持续不间断担任班主任工作,她用60年的坚持诠释什么叫不忘初心。李老师38年坚持“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研究,如今她的研究成果已蔓延至各个学科,300多所实验学校覆盖全国各地,收获各类学术奖不下百项。20年前盘点所录公开课视频约500节,现在更是不计其数,因为每天都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老师坐在她教室的后排听课学习,毫不夸张地说,李老师的每节课都是名副其实的公开课。2018年,李老师当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受到习总书记、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褪去光环,她说这辈子自己只有一个称号,那就是教师。她从来不愿休息,坚持给孩子们上课。长达30分钟的报告,她一直沉静地站着,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当她淡淡地说教育已经融入她的生命,成为她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时候,发自心底的掌声是经久不息的。我想,那些与李老师朝夕相处的伙伴们,又怎能不被她感染呢!李老师老了吗?她活成一棵不老树。我们不老吗?也许真的老了!</h3> <h3> 回首南通培训20天,我们共聆听了18场专家报告:严清教授《解密南通教育》,李庆明教授《重建母语文化——母语、母语教育与母语阅读文化》,南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忠教授《统编教材古诗文的文体特征与欣赏》,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沈卫中教教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继续前行》,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校长刘昕老师《重塑魅力课堂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以语文学科建设为例》,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国安老师《师有别材趣 更需学和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李伟忠老师《每个人的学》,如东实验中学连续15年初三语文教师周卫红《建构知识体系 整合提升能力——初三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南通市教科院李凤老师《基于统编教材的文本解读》及《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例析》,南通市北中学卫峰主位《语文教学:守住培养人的初心》,通州区王俊杰《基于教材与生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优化策略》,南通市田家炳中学顾雪梅主任《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实践探索》,南通市三中王丽主任《基于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南通市启秀中学党委书记杨志冲《百年文脉与教育定力》,南通市教科院冯卫东老师《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谈基于课例研析的教学论文写作》,南通师专金勤老师《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刘明教授《强国梦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格局》。</h3><h3> 听了9节示范课。其中3节赛课,相当于大型公开课;6节有准备的随堂课。</h3><h3> 参观了张謇纪念馆、珠算博物馆、南通市博物院。</h3><h3> 参加了南通市三中盛大感人的初三同学“青春仪式”活动,和南通市教育局承办“我的教师岁月”主题宣讲活动(11.27下午)。</h3><h3> 另外,有两个人值得铭记,即参加开班典礼的陕西省教育厅王海波副厅长,他语重心长地讲述陕西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热情肯定苏陕扶贫项目的重大意义,并再三叮嘱我们应怀着感恩之心,珍惜本次学习的大好机遇,虚心求学,锤炼自己,造福家乡教育。来自大家长的声声叮咛至今在耳畔回响,我们怎敢懈怠!另一位就是南通师专继续教育处徐汝成处长,他出席开班典礼,精心策划并解读本次培训全部课程,妥帖、周到、细致,就这样让一颗异乡的心迅速安定。学习期间,他多次亲临现场,主持总结,立意高远,振聋发聩。29号上午他再次出席我们的结业典礼,他的临行嘱托绝不是简单的礼节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期待,期待此行的我们学有所获,抱着真正做教育的态度做老师,做优秀的老师。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带着读书学习的精神返回各自岗位,这是此次培训的终极目标。</h3><h3> 我深深地懂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