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南疆大环线(十一)坎儿井—火焰山—库木塔格沙漠

澜珊

<h3>Day14 10月22日 和硕—坎儿井—库木塔格沙漠—鄯善</h3> <h3>转眼间我们南疆环线游已接近尾声。今天我们从和硕前往吐鲁番,游览吐鲁番地区的风景名胜。</h3><h3></h3><h3>吐鲁番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相邻。</h3><h3>吐鲁番不仅有奇特的地貌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还有香甜的葡萄瓜果。</h3> <h3>👇🏽和硕——吐鲁番沿途风景</h3> <h3>坎儿井是我们行程计划外的景点。我们对坎儿井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中学的课本。当甫子在车上问大家去不去坎儿井参观时,大伙异口同声地回答“去……”,步调非常滴一致。</h3> <h3></h3><h3>百度一下,重温中学地理知识:<br></h3><h3>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h3> <h3>据历史记载,虎门销烟英雄林则徐与坎儿井有着不解之缘。林则徐被贬官新疆时,积极提倡推广坎儿井。1845年起,在林则徐的大力推动下,吐鲁番、鄯善、托克逊新挖坎儿井300多道。鄯善七克台乡现有60多道坎儿井,据考证多数是林则徐来吐鲁番后新开挖的。为纪念林则徐推广坎儿井的功劳,当地群众把坎儿井称之为林公井,以表达自己的崇敬仰慕之情。</h3> <h3></h3><h3>游客参观坎儿井,一般是到吐鲁番的坎儿井民俗园,参观园内的坎儿井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有地面施工展示区、陈列馆、沙盘、坎儿井分布图等;地下部分是四通八达的水渠通道。<br></h3> <h3>坎儿井地面施工展示区。</h3> <h3>开凿工具</h3> <h3>沙盘模型</h3> <h3>从博物馆内的螺旋式楼梯下去,就进入坎儿井地下四通八达的暗渠。</h3> <h3>沿着昏暗的甬道静静前行,脚下是透明的玻璃,玻璃下蓝色的彩灯泛着幽幽的光,清澈的水在脚下欢快地流淌。</h3> <h3>坎儿井地下渠道(暗渠)</h3> <h3>坎儿井出水口</h3> <h3>坎儿井民俗园内还有葡萄园和葡萄晾房。虽然葡萄收获的季节已过,但葡萄园依然绿意盎然,葡萄架上藤蔓层叠。正是因为有了坎儿井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才能孕育出吐鲁番甘甜无比的葡萄和瓜果。</h3> <h3>从古代留存下来这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让我们有机会一睹先贤的智慧,感受人类伟大创造力,同时更敬佩古人吃苦耐劳的精神。</h3> <h3></h3><h3></h3><h3><br></h3><h3></h3><h3>新疆火焰山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有其独特的地貌,加之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中,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故事的渲染,使火焰山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h3><h3>火焰山以热闻名天下,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47.8℃,地表最高温度高达70℃以上。我们四点到景区大门口,此时火焰山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温度适宜(18℃),没能感受到火焰山的炙热。</h3><h3>火焰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站在景区外就能看到火焰山红褐色的山体。<br></h3> <h3></h3><h3>在南疆这些天,观赏了各种奇特的山形地貌,故见到火焰山大伙都不足为奇,表现十分淡定。我们在火焰山景区大门口轮流拍“到此一游”照后, 便前往下一个景点——库木塔格沙漠。</h3> <h3></h3><h3><br></h3><h3>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位于新疆维吐鲁番盆地东缘,距乌鲁木齐280公里,是世界上少有的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沙漠,千百年来沙不进人不退,十分罕见。库木塔格沙漠曾是楼兰古国神秘消失的地方。</h3><h3></h3> <h3></h3><h3>“库木塔格”维吾尔语是“沙山”之意,库木塔格沙漠即是指“有沙山的沙漠”。</h3><h3></h3><h3>我们到库木塔格沙漠时已是傍晚五点多,太阳即将落到沙山的另一边,大伙便连忙先往山顶赶去。</h3><h3>迎着强劲的风,挪动着笨重的脚,踩着柔软的细沙,一步一沙窝的登顶——那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会让你又爱又恨。</h3><h3></h3><h3>狂风时而袭来,顿时黄沙飞舞,眼前迷迷蒙蒙,一片混沌,满嘴都是黏腻的细沙。</h3> <h3>喘着粗气,终于站在沙山的顶端。</h3> <h3>库木塔格沙漠被称为“最美的羽状沙漠”,但美丽的沙漠是风的杰作。山顶上,沙丘上被风吹出来的纹路更加清晰,一道道沙浪在沙丘上跌宕起伏,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金灿灿的光茫。</h3> <h3></h3><h3>山顶的风更加肆虐,它好像不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吹得人站立不稳,衣襟乱飞,头发凌乱。</h3><h3></h3><h3>珍头上的帽子被风吹到沙山的另一边,漂亮的帽子以优美的姿态迅速向下飘去,大家一阵尖叫,只能望帽兴叹。听雨突发奇想,组成六人救帽小组,三个人合力拽着,三个人手拉手踩着柔软的细沙一步一挪,渐渐靠近帽子,手不够长丝巾来凑,全然不顾狂风吹的人摇晃,硬是将帽子从沙崖捡回来。这一幕救帽行动,由高高抢拍下来。</h3> <h3>在沙漠上,容易让人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和年龄,每个人都像调皮的孩子一样,在沙丘上肆意撒野,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快乐……</h3><h3>女作家张抗抗曾写道:“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h3> <h3>傍晚六点半,太阳已落到沙山的另一边,天色渐渐黯淡,整片沙漠褪去了金色的袈裟。小伙伴们才依依不舍、像孩子一般笑闹着奔跑下山。</h3> <h3>最后拍张合影,就此别过库木塔格沙漠。至此,我们南疆环线游所有景点全部结束。</h3> <h3></h3><h3>Day15 10月23日 鄯善—乌鲁木齐机场</h3><h3><br></h3><h3>一早我们从鄯善县前往乌鲁木齐机场,乘坐16:05—22:45航班离开新疆,回到有福之州。本次行程完美结束。</h3> <h3><br></h3><h3>新疆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也是来一次远远不够的地方。十五天的行程虽不算太短,但对于南疆来说却有点仓促,许多景点只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h3><h3>常听人说“北疆看风景,南疆看人文”。其实并不尽然。准确的应该是:北疆以自然景观为主,而南疆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h3><h3>北疆的气候湿润,孕育了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观。南疆气候干燥,形成了沙漠、峡谷、胡杨林等自然风光。而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遗留下来的宗教遗址、古城烽燧,也因为其干燥的气候而保存下来,成为南疆人文景观重要的一用部分。并且南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维吾尔、塔吉克、回族等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也构成了南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h3><h3>南疆的美景在路上,南疆的路上有看不完的流动风光大片。大漠、戈壁、雪峰、沙漠、湖泊、胡杨林……各种绝美的自然风光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原始而又震撼。南疆的公路绝对是新疆最超值的景点。</h3> <h3>此行我们16人乘坐37座大巴,平均每人2.3个座位。宽敞舒适的座位减缓了大家长途乘车的不适感,更为我们每人隔窗观景提供了绝佳的条件。<br></h3><h3>瞧,多舒服啊!十五天行程有这么一个窝,可坐可卧可临窗拍照😂。</h3> <h3><br></h3><h3>十一篇游记以日记形式,记录南疆十五天的行程。“书到用时方恨少”,“笔拙纸穷情未尽”,由于本人的词汇量和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难以用文字准确描述。虽不尽如人意,却留给自己一份美好的回忆。</h3> <h3></h3><h3>在此感谢领队甫子的无私的奉献,带领我们共游南疆。最后分享甫子制作的两个视频(甫子制作了五个视频,由于美篇的限制,无法全部上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