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美丽童话,构筑理想课堂——《皇帝的新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小结

一泓清池

<h3>临河区第六中学 池俊玲</h3> <h3> 11月27日、28日我校七年级语文组组织的为期两天的“讲述童话故事,构筑理想课堂”——《皇帝的新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已圆满结束。现总结如下:<br> 一、课前准备 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七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共同讨论、拟定“同课异构”的课题、单元学习目标、授课学习目标。 1.讨论、拟定“同课异构”的课题。 七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共同讨论、拟定“同课异构”的课题为《皇帝的新装》。 2.讨论、拟定单元学习目标。 《皇帝的新装》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为了讲好这一课,首先要确定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 ①.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视野。 ②.学习速读课文,通过寻找关键句子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③.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3.讨论、拟定《皇帝的新装》的学习目标。 七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共同拟定了《皇帝的新装》的学习总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基础知识,了解作者安徒生及童话的文学常识。 ⑵.过程与方法: ②.快速读课文,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③.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④.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⑤.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质。 4.分头行动,精心备课。 每一位教师都提前确定课时、拟定学习目标,精心备课。如有疑问,不分时间、不分场地、随时个别研讨。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并做一个完美的课件。 二、精彩展示。 相同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五位老师讲出了不同的风采。 1.导入新课,各具特色。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各位老师别出心裁,采用了不同的导入方式。王冬梅老师以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屎壳郎》导入新课;池俊玲老师让学生看视频歌曲《皇帝的新装》,通过看视频、听歌曲、想问题:“视频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的方式,导入新课;马建华老师是以作者安徒生的国籍——丹麦,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导入新课;李颖老师以“你知道安徒生哪些童话故事?”的提问法,导入新课;郭巧英老师以中外名家谈安徒生的名言,导入新课。相同的目标,不同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述故事,形式多样。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想象离奇,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这个环节中,王冬梅老师引导学生先理清故事情节,再抓住重点情节,人物的重点语言来复述故事。 郭巧英老师则先回顾故事情节;再介绍复述故事的三种方法:简略复述、详细复述、创造性复述;然后确定每一个故事情节的复述形式,最后指定几位同学进行复述。 3.分析人物,别出新裁。 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不仅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还要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同是分析人物形象,各位老师却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如池俊玲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设计的研讨问题为:“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圈点勾画描写这些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语句,揣摩、品析,说说这些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为了规范学生的语言,还特意设置了温馨提示:“运用了......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具体形象的描写了......的情形或表现了......的心理(心情),塑造了......性格。”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人物的形象。如品味老大臣的人物形象时,先找出描写老大臣的神态、心理、语言描写的语句。再读描写老大臣的心理、神态、语言的语句,揣摩大臣由恐慌到镇定的心理过程。最后归纳这些语句刻画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当分析完皇帝、大臣、百姓的人物形象后,池老师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观看游行的百姓,成百上千的人异口同声、自欺欺人的称赞一件“不存在”的“新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就是虚伪、愚蠢、自欺欺人。同时也有个性,如皇帝昏庸无能、穷奢极欲;群臣阿谀奉承、随声附和;百姓胆小怕事。 骗子行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骗子投其所好,抓住了全国人的虚伪、自欺欺人的心理。骗子行骗成功还有哪些原因呢?接着分析骗子的人物形象。骗子行骗再高明,也挡不住孩子揭骗的结局。最后分析小孩的人物形象。 这样先分析皇帝、群臣、百姓的形象,再分析骗子的形象,最后分析小孩的形象。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即让学生明白行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整个社会,上到权贵,下至黎民,虚伪成风;原因之二是骗子奸诈、狡猾、伪善。又让学生知道小孩揭骗成功的原因是小孩天真无邪,无所顾忌。为下一环节“深入理解故事主题,体会作者对现实的辛辣讽刺”做了铺垫。 再如马建华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皇帝的形象。 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皇帝的心理、动作、语言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人物的形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皇帝这个人物形象。马老师还设计了一个替换人称代词的环节。将第五段的第三人称“他”变成第一人称“我”。通过对比阅读体会皇帝心虚、不自信、狡猾的心理。将虚伪、愚蠢的皇帝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又如李颖老师为了指导分析人物形象设置了这样的研讨问题:“快速读文章,用下面的形式评说你眼中的人物。“一个......的皇帝;一群......的大臣;两个......的骗子;一个......的小孩。” 李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通过个别指读、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品味人物形象。 各位老师设计问题精准、指导到位、方法得当,学生不但分析了人物形象,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 4.主题归纳,与时俱进。 一场可笑的闹剧,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老师们引导学生归纳故事主题: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皇帝及大臣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与此同时,池老师还引导学生结合社会背景,归纳另一个主题:渴望人性的真诚。 教育学生要敢于说真话的品质;马老师引用《史记》中的“指鹿为马”的故事,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郭老师则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在主题归纳这一环节,老师们结合时代背景,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但批判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虚伪、自其欺人的丑行。而且通过”小孩揭骗”这个情节,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与此同时教育学生一个诚实守信,敢说真话的人。让学生树立真、善、美,摒弃假、丑、恶。 5.展开想象,仿写片段。 童话最大的特点是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王冬梅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时,让学生运用夸张和想象手法,仿写一段话。其他老师也落实了这一环节,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给《皇帝的新装》写一个别致的续篇。这个环节的设计,即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6.课本剧表演,别具匠心。   同样的课本剧表演,但三个班的课本剧却各不相同。1班的课本剧是在原课本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改编;2班的课本剧完全遵循课本的内容加以情景改编;4班的课本剧是根据学生的续写加以创造性改编。 学生表演声情并茂,肢体语言丰富,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改编、表演。通过表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改编剧本的写作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课后得失。 1.围绕“三维目标”设计课件。 学习目标的定位应依据学情、教材与课标进行设置。设置问题要围绕“三维目标”进行设置。课件幻灯片尽量控制到6一10片。不求数量,但求质量。教学时,每一个学习目标都落实到实处。课堂环节不求完整性,但求实效性。 2.加强朗读训练,将语文课上成朗读课。 语文课一定要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另外,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根据训练时间的长短,选择重点段落进行训练。如《皇帝的新装》,首先选“展新装”部分(高潮),接着选“揭新装”部分(结局),然后选“看新装”部分(发展),由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依次类推。朗读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气。 3.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次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关注双基训练。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基本技能训练有速。 4.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老师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棒。如在复述故事时,教给学生复述故事的方法。又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给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方法指导到位,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 5.坚持小作文片段练笔。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勤练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尽量一课一练笔。这次教研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根据童话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夸张、想象的小练笔和为《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的小练笔。效果良好。 小练笔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马建华老师对这几节课做了高度的评价:1.态度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角度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效果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4.教研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今后措施 1.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盯着优等生,常常忽略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但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学困生。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真正做到“培优、促中、扶差。”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齐心协力,共同构筑理想课堂。 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新教育的理念,改变教学观念。共同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观念。努力实现构筑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三个境界。 4.倡导“共读、共写,共生活”的读书理念。 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展开丰富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为营造书香校园,全面推进整本书阅读。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主张“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的阅读方式。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将阅读和写作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5.加强书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引导学生不论是写课堂作业还是写家庭作业,都要把字写工整、写漂亮。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积少成多。我们的学生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br>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在我们全体语文老师的努力下,我校学生的语文成绩定会“百尺杆头,更近一步!”</h3> <h3>附: 一、教师风采</h3> <h3> 郭巧英老师</h3> <h3> 马建华老师</h3> <h3> 王冬梅老师</h3> <h3> 池俊玲老师</h3> <h3> 李颖老师</h3> <h3> 二、课件展示</h3> <h3> 王冬梅老师教学课件</h3> <h3> 池俊玲老师教学课件</h3> <h3> 三、学生风采</h3> <h3> 四、朗读展示</h3> <h3>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老师:马建华</h3> <h3> 五、剧本表演</h3> <h3> 课本剧表演1 指导老师:王冬梅</h3> <h3> 课本剧表演2 指导老师:池俊玲</h3> <h3> 课本剧表演3 指导老师:郭巧英<br><br></h3>

学生

老师

新装

人物形象

皇帝

学习

复述

课本剧

课堂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