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学习,筑梦教育— —“陕西省李志名师工作室第三片区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

邹骄男

<h3>  远眺美丽的旬阳县城,依山傍水,呈现出惟妙惟肖的“太极”图案。2019年11月28日,我们一行人来到安康市旬阳县城关二小参加“陕西省李志名师工作室第三片区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活动内容主要有创新课堂教学展评、成果(案例)交流、专题培训三部分。</h3> <h5><br></h5> <h3>  教师展示环节,旬阳时慧新老师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平利陈群老师执教《最大公因数,》,白河方静执教《质数和合数》,平利吕蒙老师执教《倍的认识》。四位老师从课前的教材研读,教学方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教具的准备,到课堂上教学秩序的组织,课堂气氛的调动,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生成的把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全程细致地示范和引领。</h3><h3><br></h3><h3></h3> <h3>  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吕蒙老师执教《倍的认识》,进行了反思性说课。专家点评说到“这是一节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课”。我们应当静心思考,内化方法,吕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否适合我们,我们在课堂上是否也可以创造性的使用。陕西省名师专家李志老师对吕老师的课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到几点:1.创造性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夯实双基,落实四能;3.注重概念形成的过程;4.夯实知识基础,凝练知识本质,开放数学学习素材。<br></h3><h3><br></h3><h3></h3> <h3>  平利县大贵镇中心小学陈群老师执教《最大公因数》,由于是五年级下册知识内容,学生并没有学习因数的基础上学习最大公因数,陈老师利用课前20分钟给学生讲解了什么是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所以,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呈现了一堂很精彩的课,这也体现了陈老师的教学功底和应变能力。陈老师进行了反思性说课之后,专家进行点评时,用了二十四字总结“理念新,设计巧;空间大,问题精;生成巧,氛围好;过程实,目标全”。安康市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冯艳老师对陈群老师的课进行了案例分析“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结合整堂课的教学片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陕西省名师李志老师对陈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表示出了赞赏,说道“虽然停电,无法使用课件,但是陈老师遇事冷静,马上改变教学思路,课件无法呈现的内容,当堂进行思考,口述表达”。</h3><h3></h3> <h3>  在专题讲座环节中,旬阳县城关二小杨居台校长在《爱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专题讲座中提到,他的人生态度是“从爱出发,在爱中前行”。<br></h3><h3><br></h3><h3></h3> <h3><br></h3><div><h3> 白河县王丽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二三四”》专题讲座。</h3><h3>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教学得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h3><h3>二、突出两个基本。以教材为本和以学生为本。</h3><h3>三、把握好三个点。寻找概念的生长点、把握概念的核心点、关注概念的延伸点。</h3><h3>四、落实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重视导入,体现“巧”和“趣”;重视形成,体现自然和精准;重视巩固,突出“练”和“层”;重视建构,突出整体。</h3><h3><br></h3></div><h3></h3> <h3>  吕河镇李正英进行《小学生“数感”培养初探“1核心➕4深度”促学生数感养成。》专题讲座。</h3><h3>一、以“数的认识”教材知识结构为核心。作为教师一定要熟知教材对“数的认识”编排体系,自己先建构好数的认识的思维导图,数的产生、数的读写、数的意义,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运算等等,缕清教材关系,才能有的放矢实施教学。所谓“胸中有数,脑中才有法”。</h3><h3>二、要做好四个深度。深度联系生活,直观开启教学;深度经历过程,关注认知建构;深度设计练习,促认知精制化;深度联系现实,感受数的魅力。</h3> <h3>  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涂几会进行《关注三个概念 渗透四种思想方法 经历五个认知层次 提高小数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专题讲座。</h3><h3> 提高小数概念课教学效果,需做到关注三个核心概念: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2.渗透四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感的思想、模型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3.经历认知小数的五种不同的层次:具体物的层次、操作说明的层次、程序操作的层次、心智模式的层次、抽象的层次。我们还要需要做到: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2.为学生创造更过的探究空间。3.把握小数的初步认识与小数意义的教学要求。</h3> <h3>  陕西省名师李志老师现场写了一篇“旬阳二小研修小记”与我们一起分享。并且提出希望:希望我们从旬阳城关二小的学生和教师上学到更多的精神与追求。</h3><h3> 内容摘要:红叶漫漫,汉水徘徊,香烟美酒,祝尔康泰。我们有一百人的团队,在这里畅叙人生精彩,好汉坡上的学校,一步之遥便到太极瞭望台,你可以在这里看云山雾海,观阳关村寨,一蓑烟雨,花香四海。万家灯火,照二小风采。</h3><h3> 最后进行《小学数学主题式校本研修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专题讲座,利用各种案例为我们进行了细致分析,让我们能够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h3><h3>一、围绕一个主题,明确研修目标;</h3><h3>二、解决两大难题,确保研修有效;</h3><h3>三、采取三项机制,推进层层有序;</h3><h3>四、解决四个问题,聚焦研修焦点;</h3><h3>五、提升五度指标,交流研修成果;</h3><h3>六、浸润人文理念,主张智慧教学;</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本次培训的深度学习,让我受益颇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到知其然,并且要做到知其所以然。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应当做到心中有爱,“从爱出发,在爱中前行”。 </h3><h3></h3> <h3>  这周我参加了两次活动,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和这次旬阳的学习活动,这两次学习让我收获很多。作为一名刚上岗两年的年轻教师,我想就我这两次的活动,粗浅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与感受:</h3><h3>一、研读课标和教材,有利于教师备课。送教名师专家对年轻教师提出:一定要熟悉课标,认真理解教材,学会看教参。如果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不能很好的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很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通过研读课标和教材,我们就能了解学情,理清教材的重难点,确定好教学目标,选择好教学的基本策略,充分备课。我认为目前虽然我们还没有做到挖掘教材的能力,但是,一定要学会去看教参,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熟悉课标。</h3><h3>二、问起于题,疑源于思。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方面是老师巧妙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吕蒙老师在执教《倍的认识》过程中,教学片段:老师提问“你是怎样圈的”,学生回答“我是两个两个的圈”,老师继续提问“其他同学有没有想要问他的?”,一个女孩站起来说道“你为什么要两个两个的圈?”学生回答“因为我把两个当做一份,所以两个两个的圈”。这一环节,老师的提问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内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引导了学生自主进行提问,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斟酌和思考每一个提问,并且做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提问。</h3><h3>3.抓住“生成”点亮课堂。教师应当学会聆听,善于捕捉学生课堂上意外生成的精彩瞬间乃至内心的困惑。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熊芳老师在点评《认识时间》这节课时,就提到“我们应当学会抓住课堂的生成”,课堂片段:老师在提问“几时差几分(4时55分)”的问题时,一位同学回答的是五时整,老师继续提问“其他同学认为正确吗?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有一个女孩回答“我认为是错的,应该是4时55分,因为差一步才是5时整”,几时差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里很多同学还没有理解,但是,老师肯定了女孩的回答,却没有继续提问。熊芳说道“这时候,应当抓住这个生成,学生回答得很好,你应该继续提问:一步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继续回答下去,这时难点也就突破了。</h3><h3>三、课堂评价“准确真诚”。我们的课堂中“太棒了”“太好了”“你真聪明”“你真棒”几乎成了口头禅,盲目的浮夸代替了有效恰当的评价,学生对于老师的那几句评价都麻木了,没有什么感觉了,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吕蒙老师的评价语,当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吕老师说“我发现你有数学的眼光”,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吕老师说“你是我们班第一个提问的孩子,你的数学一定学的很好”,罗华玲老师的评价语,当学生语句表达不完整、着急时,她耐心的等待孩子,罗老师说“孩子,你已经说的很好了”,总是给人一种亲切和关怀,这些评价语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恰当的评价,而不是生搬硬套,是发自内心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h3><h3>四、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学期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听完我的课后,最大的感受是:数学课堂上听出了语文的味道。最后我想了想,可能是我在导入的时候,设计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这一段,讲的时候带入了感情色彩。这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产生了疑惑,我可能不适合做一个数学老师?我要不要转行去教语文?直到吕蒙老师的一个微讲座《让数学课堂“活、动”起来》,我才豁然开朗,吕蒙老师说“为什么一定要给数学老师的形象定位,一定是严肃的,使学生恐惧的,为什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是枯燥的、无趣的”。我就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像语文课堂一样生动、多彩、富有感情,只是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和方法,而不是无效的作秀。我希望结合吕蒙老师给我们讲述的内容,在这一方面,以后可以多做一些尝试。</h3>

学生

老师

教学

课堂

教材

提问

数学

小数

名师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