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镇中学三扶优秀教师房玉

玉儿

<h3> 用爱呵护未来 把爱心一直传递</h3> <h3>  花开,有绿叶扶持;月缺,有群星做伴;日出,有湖水梳妆;天地万物都懂得关爱,更何况我们呢?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股清泉;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当然,爱心需要传递,但传递不只是一种形式 ,更是一种过程的享受。<br>  房玉老师,是甘井镇中学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她知道: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当前国家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积极接受学校安排的教育三扶任务。</h3> <h3> 帮困扶贫初接触</h3> <h3>  今年她担任八年级三班班主任兼英语教师。8月31日,在她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叫小林,个子高高的,生活在单亲家庭,是班级的生活委员,文明有礼这是他给老师的初次印象。<br></h3> <h3> </h3> <h3> 帮困扶贫化真情</h3> <h3>  还记得那个周五放学后,学校的一位老师打电话说:“你班小林让你赶紧去操场,他被学生围堵了。”房老师连忙说:“麻烦您先帮我去看看孩子。”当时她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因为她所工作的地方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短时间是回不去的。返回学校途中,她一直在想:“这孩子不是很懂事吗?怎么会被其他人围堵?他受伤了吗?严重吗?”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她来到了学校。孩子看到她的那一刻情绪非常激动,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在她的安抚下,小林说:“老师,对不起。这件事我是有错的,因为,有个女生骂我的妈妈,所以发生了口角...边说边流泪.....”鉴于此事,房老师联系到了家长,并带孩子去了县城的医院给他检查身体。通过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详细情况。孩子是抱养的,在小学一年级时奶奶去世了,在他的脑海里没有和爷爷一起生活的印象,如今家里只有他和养父。因为他,养父一直未婚,家里的经济仅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爸爸在干活时右手受伤了,导致没有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医院等检查结果的时候,她问小林:“周末回家,你吃饭洗衣服怎么办呢?”孩子低着头说:“爸爸的手受伤了,饭我做,衣服我洗。”听完这些话,她转身背对着孩子,轻轻地抹掉眼角的泪水……忽然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之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与此同时,在她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深深地同情与心疼。她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对这个孩子多些关爱、多些关注.....</h3> <h3>  </h3> <h3> 帮困扶贫添措施</h3> <h3>  这件事之后,首先,房老师帮孩子确立了学习目标,并交给他一些学习方法。其次,她主动教孩子英语单词的读法,帮他记忆,并告诉他要每天坚持,一天记五个单词,日积月累就能积少成多。平时,只要她一有时间就找小林谈心,了解他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他复习英语学习中的知识,同时在班里也指定了两名学优生对他进行学业、学习习惯上的帮扶。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告诉他,要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可以结交一些对自己学习、生活上有帮助的朋友。国家好的资助政策,她也帮孩子争取,并一一落实。慢慢的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成绩也有了进步,更懂得了感恩应付诸于行动。</h3> <h3>  </h3> <h3> 帮困扶贫初见效</h3> <h3>  有一天,她让孩子来自己的办公室,说:“你最近表现好,老师没有来得及买奖品,这是进步奖。给了他一根笔。晚饭后,在她的办公桌上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敬爱的房老师: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您教会了我许多知识和道理,让我懂得了做人要低调,并提出我的一些错误行为,让我加以改正。正因为您的细心教导,我以前的坏毛病少了,学习更积极了,作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谢谢您,天气逐渐寒冷,您要多注意身体!”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换来的是孩子情意满满的话语,不禁让她感动不已。</h3> <h3> </h3> <h3>  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孩子有了目标、树立了信心,让家庭看到了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短短几个月的扶贫中,让她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的传递。扶贫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真正迎来农村教育灿烂的明天。</h3> <h3>  <br><br><br></h3>

孩子

扶贫

老师

帮困

小林

学习

生活

学校

传递

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