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演练 1972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呼玛民兵连</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宏海</div><br> 黑龙江的知青不光要开荒种地,还要守卫边疆。<br> 黑龙江与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两国曾发生过边境争端,保卫边疆是黑龙江军民永恒不变的重大使命,当年的知青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屯垦戍边的第一线。<br> 呼玛县鸥浦公社三合村附近的黑龙江主航道我方一侧,有个面积仅1.6平方公里的小岛,因曾有个叫吴相连的农民率家人居于岛上耕田,并开设酒肆,此人在家中排行老八,人称“吴老八”,而后该岛便被称为吴八老岛。中苏关系恶化后,苏方妄图霸占该岛,屡屡挑起事端,多次向上岛耕作的我边民开枪扫射,严重危害我领土完整和边民的安全。<br> 为维护祖国尊严和领土不可侵犯,1968年3月,呼玛县组建民兵连,与解放军一起守岛卫疆。那年秋天,来了知青,而且很多是上海知青。于是,上海知青就渐渐成了呼玛民兵连的主力。到1972年末,连队完成戍边任务时,520多名知青先后在该连参加守卫吴八老岛的战斗。后期,连队的上海知青达到80%以上。<br> 呼玛连是一支直接隶属于三合前线指挥部的军事化武装民兵组织。连队的建制按照现役部队设置,武器装备按照现役部队标准配备,着装也是统一配发,执行现役部队的管理条例。连队的任务是在三合前线指挥部直接指挥下与当地驻军一起守卫边防,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战斗指令。事实上,吴八老岛地区的边境斗争自始至终是以呼玛连为主的武装民兵出现在第一线,这是吴八老岛边境冲突最终未能全面升级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边境争端的斗争策略之一。<br> 守岛如同守家,没有过硬的军政素质是很难在艰难困苦中完成任务的,何况还要面对苏军的骚扰。呼玛民兵连的知青们把祖国召唤和人民需要视作最崇高的使命,在解放军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他们搞军训、大比武,不断提高军事技能;他们抓学习、促创建、开展文体活动,重视连队建设;他们站岗放哨、执勤巡逻,与苏军开展面对面的斗争,完成了数不清的战斗任务;他们在敌人的枪弹下修战壕、挖坑道、埋地雷、设潜伏,把小岛建设得固若金汤,虽然敌军不断打枪,但不敢犯我领土;他们开荒地、种粮蔬、架线路、下江捕鱼、喂猪养马,把个前线建设得红红火火,丰衣足食。<br> 珍宝岛打响后,形势更为严峻。苏军人虽不越境,却屡屡从对岸向我方射击。据统计,从1969年5月12日至9月6日,苏军共向我方发射子弹8191发,射击最大纵深达到1000多米。<br>1969年5月12日,苏军向我在吴八老岛生产劳动的村民开枪,发起武装挑衅。15日下午4时许,我正常巡逻的边防军战士任久林被苏军开枪击中,身负重伤。呼玛连接到前指命令,迅速派出担架队前往营救。知青战士尤书海和李树杰组成第一担架组立即乘坐小船登岛,进入岛上的坑道,然后要穿越100米宽的开阔地才能救下伤员。为了防止敌人的点射袭击,他们利用敌方射手瞄准的3-5秒间隙,快步前进七至十步,迅速卧倒翻滚,然后再跃起前进七至十步,再卧倒翻滚。果然,敌军的子弹纷纷在头上飞过,落在身后,溅起一片尘埃。他俩连续十多次地跑动后才与巡逻小分队汇合,可惜的是任久林已经牺牲。为了减少更多伤亡,他俩与巡逻队一直隐蔽到天黑,敌人的枪击停息以后,才把烈士的遗体抬下岛来,运回三合村。<br> 为了应对苏军的武装挑衅,做好战斗准备,前指命令呼玛连在三合前沿构筑长达一公里的地道,便于部队运动。呼玛连在地下二十四小时不停地挖掘,战士们双手摸出了血泡,累得腰酸腿疼,可是没有一人打退堂鼓,经过一个月的连续奋战,丁字形地道全线贯通,胜利完成任务。<br> 很快到了小麦收获期,吴八老岛上的庄稼必须收回。为了掩护登岛收割的战士,连长命令6班长徐万田带领全班到下游无名小岛潜伏,侦察和试探苏军动向。凌晨,大雾锁江,水流湍急。徐万田带领战士驾船前往小岛,不幸小船侧翻,战士们掉入江中,因有的战士不善游泳,徐班长不顾身背枪支弹药,游向落水战友,结果自己体力不支,被卷入激流壮烈牺牲。另一知青战士蔡搏仁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徐万田是东北农学院67届毕业生,1966年入党,毕业后下乡到呼玛县金山公社当兽医,1969年4月加入呼玛民兵连。徐万田、蔡搏仁牺牲后没能找到遗体,成为呼玛连的遗憾。后来徐万田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对呼玛连的同志多少是个安慰。<br> 呼玛连还涌现出“四个小老虎”“三个老黄牛”等模范人物,涌现出“月夜登岛抢收小麦”“山秋林勇拦惊马”“王树林脚踏浮冰传军令”“邢国军舍身救战友” “机炮排勇敢架浮桥”等英雄事迹,四十多名知青战士在前线光荣入党,更多人加入了共青团。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不仅把自己训练成了军政素养一流的战士,还向人民军队输送了二十多名合格军人。<br>这个连队和后来组建的同样以知青为主体的三合民兵连分别荣获沈阳军区集体三等功和二等功,两个民兵连将三合村建成能打、能防、能生产、能支前的反侵略战斗村。三合村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三合战斗村”光荣称号。知青们为保卫边疆作出了突出贡献。<br> 这张照片是呼玛民兵连积极开展军事训练,苦练杀敌本领的情形。此照摄于1972年3月,上海知青,重机枪班机枪射手袁宝发和副射手顾文龙等战士正在三合防御阵地上演练防守反击作战。从武器装备到一招一式,除了没有领章帽徽之外,他们与解放军毫无差别。<br> 呼玛民兵连是当年黑龙江许多知青武装连队的一个代表,他们忠诚地履行神圣职责,威武克敌,保家卫国,经受了血与火的历练。这正是:百万雄师驻边关,知识青年是中坚,军民联防保边疆,试看天下谁能敌!<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