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华美食博大精深,流传深远。有人说中华五千年历史是战斗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商周间的封神之战,有春秋诸国混战,有秦一统天下之战,有驱逐匈奴,有黄巾有三国,有五代十国南北朝。。。总之五千年历史一路走来一路战来。不过在我认为华夏五千年之路更认可的却是吃货之路,华夏人民的智慧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一波一波的美食。</h3> <h3>糟糕!为了写个豆腐乳却搞了个好大的开篇。不行!不能绕太远了。好吧!言归正传,还是回到豆腐乳上来吧!</h3><h3>豆腐乳又称腐乳,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特色传统民间美食,因其口感好、营养高,闻起来有股臭,吃起来特别的香味深受中国老百姓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喜爱,是一道经久不衰的美味佳肴。</h3><h3>中华南北都有各自地方风味的腐乳,不过大多集中在南方,江浙以绍兴腐乳为代表,两广以桂林腐乳为领头,当然云贵也有地方特色的腐乳。</h3> <h3>腐乳的原料是豆腐干类的“白坯”。给白坯接种品种合适的霉菌,放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不久上面就长出了白毛——霉菌们大量繁殖起来啦。这些白毛看起来可能有些可怕,实际上却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这些菌种对人没有任何危害,它们的作用只不过是分解白坯中的蛋白质、产生氨基酸和一些B族维生素而已。对长了毛的白坯进行搓毛处理,最后再盐渍,就成了腐乳。</h3><h3>腐乳的种类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了。</h3> <h3>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腐乳,一块腐乳就一碗饭也是常有的事。小时候吃的最多的除了母亲自己做的就是绍兴腐乳了,尤其喜欢红红的“红方”,两分钱一块,有腐乳的时候饭都要多吃两碗呢!</h3><h3>长大后喜欢到处旅游,每到一地,只要听说这里产腐乳总要大街小巷地找上一找。前年到泰国清迈,泰国的美食有些让人难以恭维,于是在逛超市的时候就一个劲地找腐乳,最后得偿所愿,找到了广东梅县的一款腐乳,终于解决了寡淡的泰国美食对味蕾的摧残。</h3><h3>自从有了某宝,购物更是便捷,对于腐乳也不用一地一地的去找了,这不最近迷上了云南的鸡枞油腐乳,网上商城下个单,几天就可以品尝了。</h3> <h3>小时候吃的腐乳大多都是母亲亲自动手做的,母亲牌腐乳可以说伴随着我的成长。可是母亲已经九十多了,再也没精力给我做母亲牌腐乳了。记得那时候家家户户在秋末初冬时间都会做腐乳,一般整个冬天以至于第二年整年早餐配稀饭都会有自家做的腐乳。</h3><h3>随着老一辈渐渐淡出美食界,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想吃腐乳也只能去超市去网上购买了。虽然便捷也不管南北各地的腐乳琳琅满目,但总归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h3><h3>民间制作腐乳的手艺也渐渐淡出,不信你去街上随便拉一人,问她会不会做腐乳,估计回答会做的十不存一。其实到现在许多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已经渐渐失传了。可惜吗?真的太可惜了。好了!别可惜了,还有我呢!还有专注传统美食几十年的老唐呢!</h3><h3>深秋时节,一阵一阵的北风,终于将气温降了下来,降到了可以做腐乳的温度。其实做腐乳也是讲究时节的,夏天肯定不行,高温不等豆腐干发酵,就坏了,气温太低也不行,发酵缓慢,时间搁久了豆腐干也会坏了。霉豆腐干最佳的气温在20到10度之间,在这个温度下最适宜菌种的成长,对于豆腐干的发酵来说也是最佳的。时节到了,赶紧地!</h3><h3>说实话要做豆腐乳最好选用用卤水点的豆腐干,这种豆腐干更容易霉透,而且私人订制豆腐干也可以尽量压的实一些,含水量少一些。可惜在大衢州找不到这样的豆腐干,只得选用阮小二豆腐干,阮小二不错,只是用石膏点卤的,水份多了些,有人说祖名豆腐也不错,或许吧!不过我家隔壁的东方商厦只有阮小二卖。</h3><h3>称了十斤阮小二,不由得招来超市里的大婶大妈们的惊奇眼光,纷纷询问买这么多豆腐干干啥?也有明白的大妈,说这是用来做豆腐乳的。一时身边就热闹起来,有人说我做了几次豆腐乳都不成功,更多的大妈在询问怎么做的?苦了拎着十斤豆腐干的我,一遍遍地把制作流程说给她们听,一时兴起连祖传绝招也说了出来。</h3><h3>终于突出重围,回到家里,马上将豆腐干从袋里取出,小心地摆在竹篱上,是的,第一步就是控水,尽量控出豆腐干中的水份。</h3><h3><br></h3><h3><br></h3><h3><br></h3> <h3>控水份的时间由自己掌握,没有具体的定数。我是早上控着,中途忙着搬家,一直到傍晚才开始将整块豆腐干改刀,一般一块豆干竖着来一刀,横着来三刀就差不多了,太小了不好看,太大了怕不能霉透,腌制的时候也不容易入味。</h3> <h3>接下来就是摆放了,这里有神器,所谓的神器就是稻草,为什么要用稻草?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祖传下来就是这样说的。说到稻草,想找到新鲜干净而且够长的有点困难。现在人任由田地荒芜也不愿意播种粮食,我最为心痛的就是看到农村里到处荒芜的土地。每次看到我都会有一种种点什么的冲动。(关于土地问题接下来的关于种菜的美篇里我会详细地说。)</h3><h3>种稻子的少了,就是种了稻子,收割都是用机器,边收割边粉碎,根本没有完整的稻草在田里。每次找寻稻草只有开着车沿着田边小路一路找,偶尔也会有机器割不到完全靠手工割的地,记得去年从小湖南一直找到廿里,才找着。</h3><h3>今年就比较幸运,姜老师勤劳的父母种了好大一块地的水稻,而且都是手工收割,留下了优质的姜大爷牌稻草。赶紧捡上一捆,如获至宝。</h3><h3>在竹萝上铺上一层稻草,然后将切好的豆腐干整齐地排列在稻草上,豆腐干之间一定要留有空隙,有利于透气发酵。一层摆满了,在豆腐干上再放一层稻草,然后再摆上一层豆腐干,以此类推,最后在最上面一层豆腐干上铺上一层稻草,我是用一个相同大小的竹萝盖上的。竹萝没有也可以就地取材,像竹篮竹框通风一些的器具都可以。接下来就交给时间了,等待豆腐干发酵需要有时间的积累,《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关于徽州毛豆腐的那一段话说得非常好,不想鹦鹉学舌抄袭它,但时间是少不了的。</h3> <p class="ql-block">时间可以华腐朽为神奇,也可以化神奇为腐朽。在时间的作用下,原本洁白的阮小二,慢慢地长出了绒绒的毛,这其实是一种菌丝,现在去徽州毛豆腐是少有的美食,不过那是从前,现在徽州毛豆腐味道不咋地,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许多美食都变味了,以前毛豆腐是自然霉的,没有一定的时间是霉不透的。现在的毛豆腐都是接种了一种菌丝,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长出许多白白的毛,其实内心还是很年轻的,完全没有霉透,据说豆腐通过充分地发酵会产生一种酶,而这种酶作用于吃货来说,就是一个字鲜,两个字很鲜,三个字就是非常鲜。这也是毛(霉)豆腐作为一种超级美食而流传千年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为了更能表现传统美食的张力,我自然拒绝使用接种菌种的方式,而采用的是完全自然发酵(霉)的方式。</p><p class="ql-block">经过时间的积累,豆腐干终于霉透了,神器稻草也完成了一次历史使命。(这个稻草洗干净晒干可以留到明年再用,可以缩减发酵(霉)的时间呢!千万别扔喽。)</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开始进入下一道程序。</p> <h3>腌制豆腐乳少不了两样东西,盐和辣椒,盐可以理解,辣椒?有许多人可是不敢吃得呢!是的地域的不同饮食习惯夜存在差异,确实有许多地方的人是不吃辣椒的。不过对于生在山区的人们来说可是无辣不欢,研究中华美食你会发现一个现象,一般欠发达地区都会吃辣,像云贵陕更不用说吃辣椒大户湖南和四川了。江浙沪广一带吃辣椒会少一些,不过像在浙江的我们也是无辣不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就在浙江的西部山区,浙江最穷的旮旯。由此可见吃不吃辣和富有还是贫穷也有莫大的干系。好像有点扯吧!</h3><h3>用来腌制豆腐乳的盐必须要炒过,这次我把辣椒也炒了炒,炒干辣椒的酸爽非常的空前,炒完辣椒整个人都不好了,难怪有些抗日神剧会出现辣椒粉炸弹,确实够摧残人的。</h3><h3>将炒好的辣椒用研磨机磨成细细的辣椒面。将磨好的辣椒面和炒过冷却的盐拌均匀准备待用。</h3> <h3>接下来我要拿出另一样秘密武器了。这个秘密武器是根据祖传秘方改进的,看图大家都知道了它就是白酒。只是我比较奢侈,用的是名酒五粮液。其实酒也算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美食,有许多人喜欢他,不过喝酒有量,我唯独缺乏这个量,所以基本上不喝酒。据说全国每年消耗的白酒是海量的,在股海中沉浮的股民们都知道,贵州茅台可是千元都还要网上蹿的,有人戏称我们是白酒经济。正好家里有大半瓶五粮液,用来做豆腐乳正好。</h3> <h3>将霉豆腐放在酒里浸一会,其实打湿就可以了,然后放在拌好的辣椒面和盐里面打个滚 就可以码在干燥的罐子里了,强调一点用来盛放豆腐乳的罐子一定要无油无水干燥。</h3> <h3>接下来我们还是要把它们交给时间,最后这个阶段我称它为第二次发酵,因为有了白酒的助力还有盐和辣椒的浸润,一个星期后你就可以品尝到味道非凡的豆腐乳了。</h3><h3>其实每一样美食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好的。随着年岁增大,我发现自己也开始变得守旧,老在传统上纠结,不愿意有新思维新想法,对美食如此对生活也如此,这样很不好,必须得改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