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富田镇江背村原属吉安县)是传承有序的千年古村。全村皆刘姓,村内刘家宗祠《復古堂》建于明朝,是吉安市最古老祠堂。九十年前,吉安市所辖的井冈山上,毛主席点燃的土地革命星星之火,于1929年燃遍吉安县,江背村在烈火中老村焕新颜,迅速掀起土地革命高潮,而早在1928年该村就秘密成立了党组织。在党组织的宣传鼓动下,全村不足百户,200多人,竟有近70多人参加红军,开国将军刘贤权兄弟4人都参加了红军,全村有50多名红军将士成为烈士,江背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红军村”。从这个小村庄走出去的红军将士,经战火历炼涌现出刘贤权、刘华香、刘昂三名新中国开国将军,让战争年代的“红军村”,又成为和平时期的“将军村”。新中国成立后,将军们何尝不想圆离家前向乡亲们许下“革命成功让家乡更美好”的愿景,但面对新中国百废待兴,将军们舍小家为大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巩固和建设之中。九十年后的今天,是党中央习主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正确导向,党和国家的政策开始向老区、贫困地区倾斜,投资修复村里古建筑,修复了三位开国将军旧居,将旧居办成红色教育展馆。把江背村办成红色教育基地,特色产品基地和旅游览胜基地,使江背村成为集四村为一体(红军村、将军村、旅游村、特色文明古村)的富裕示范村,圆了开国将军们未实现的梦想和愿景。为此,江背村党支部、村委会为寻根溯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定选择2019年11月7日这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喜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纪念日,特邀村里三位开国将军的家人和亲属,共同召开“纪念江背村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党组织九十周年”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受到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和吉安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参加,并商定将座谈会纳入市、区、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江背村在座谈会前对三位开国将旧居进行了布展和展品移交仪式,并组织村民进行首次参观,让红色教育率先在全村扎根,在村民中反响强烈。可以说这次座谈会和扩展后的活动安排是非常成功的,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h1> <h1>这是位于井冈山西南百公里的江背村航拍全景图。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全村有122户,人口1398人。</h1> <h1>1929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村党组织领导写的宣传标语“欢迎白军士兵下级官长来当红军”(上图)、“穷人不打穷人”(下图),类式标语现有多处留存。</h1> <h1>新中国成立后,江背村涌现出三位开国将军,被誉为“将军村”,这是村口立的“将军村”石牌,和全市文明旅游村标牌,欢迎来往客人进村览胜。</h1> <h1>刘贤权将军夫人安绍杰,已90岁高龄,作为特邀参会嘉宾,不顾自己病刚好,在次子刘朝春陪同下,于11月5日坐火车,6日到达吉安市火车站,受到富田镇领导和江背村代表接站献花,图一在站内献花(照片右一村代表刘章琼),图二岀站后合影(照片从左至右:镇颜书记、安绍杰、刘朝春、镇肖副书记)。</h1> <h1>11月6日晚,富田镇为赶到吉安市参会的特邀嘉宾们:三位开国将军家人,安排欢迎晚会。这是嘉宾们簇拥着三家唯一健在,并参会的长辈安绍杰老人家走进会场。</h1> <h1>嘉宾们抓住这家乡提供的,回老家省亲的机会,共同合影留念(第一排从左起:刘朝春、颜书记、刘红燕、刘冀平、刘战平、安绍杰、刘湘源、刘延平、刘亚平,第二排是三家弟妹等亲友)。</h1> <h1>11月7日,一扫前几天阴雨,阳光明媚,让人心情舒畅。上午9点,刘贤权将军夫人安绍杰携同开国将军家人,搭乘会议安排的大客车赶到江背村,受到村民们热烈欢迎(上、下图)。</h1> <h1>村代表刘章琼(上图左一)引导安绍杰太奶奶和开国将军家人到《江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民代表们、村书记罗兹江、村主任刘志明合影留念(下图)。之后,按会议安排,座谈会前先到开国将军旧居举行将军遗物交接仪式;门前植树;将军家人与亲属合影;参观开国将军旧居小展馆。</h1> <h1>刘贤权将军旧居拆前保留的照片(上图),和今年重建后的照片(下图)。</h1> <h1>刘华香将军旧居照相留底时只剩残框(上图),今年新建的旧居(下图)。</h1> <h1>刘昂将军旧居拆前保留的照片(上图),和今年重建的旧居(中、下图),因有小院故旧居照不全。</h1> <h1>刘贤权将军遗物交接仪式</h1> <h1>刘贤权将军夫人携长子刘湘源、次子刘朝春和田妍华夫妻在旧宅门前植树。</h1> <h1>全家人在门口(上图),全家人与颜书记在门口(下图),合影留念。</h1> <h1>刘贤权将军家人和老家亲戚合影留念</h1> <h1>刘贤权将军旧居内小展馆全景</h1> <h1>参会人员和村民们在刘贤权将军旧居小展馆参观</h1> <h1>刘华香将军遗物交接仪式</h1> <h1>刘华香将军长子刘战平和弟弟刘亚平、刘东平在旧居门口植树</h1> <h1>刘华香将军长子(中)和弟弟刘亚平、刘东平在门口合影留念</h1> <h1>刘华香将军家人和老家亲戚在旧居小展馆合影留念</h1> <h1>参观刘华香将军小展馆的领导、家人和村民</h1> <h1>刘昂将军遗物交接仪式</h1> <h3>刘昂将军次子刘冀平、三女刘红燕在植树</h3> <h1>刘昂将军长子刘延平(左三)、长媳唐军辉(左二)、次子刘冀平(中)、次媳马小为(右三)、四女刘燕(右二)、女婿张辉(右一)、小女儿刘小燕(左一)合影留念。</h1> <h1>刘昂将军旧居小展馆</h1> <h1>刘昂将军亲戚和村民们参观小展馆</h1> <h1>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组织、宣传、统战委员张曦(前排左一穿黄色上衣者),在座谈会同时,组织全镇各村书记、主任配偶开展关怀活动,专程赶到江背村参观开国将军旧居小展馆,这是在刘贤权将军旧居展馆参观。</h1> <h1>这是刘氏宗祠未整修前的保留照片,座谈会址设在祠堂内的《復古堂》。</h1> <h1>这是刘氏宗祠内《復古堂》未整修前的保留照片</h1> <h1>这是刘氏宗祠未整修前“大门”的保留照片</h1> <h1>江背村还有几处刘氏各分支小祠堂,其中《仰慕堂》是江背苏维埃政府旧址,《会龙庵》是中共赣西特委秘密会议旧址,此为观澜堂。</h1> <h1>刘氏分支小祠堂之一五叙堂</h1> <h1>这是整修后的刘氏祠堂大门</h1> <h1>这是整修后的刘氏祠堂,“纪念江背村土地革命和成立党组织九十周年座谈会”在此刘氏宗祠内《復古堂》隆重举行。</h1> <h3>这是整修后的復古堂,座谈会会场布置一新,镇党委、政府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高了座谈会和下午活动的规格。</h3> <h1>上午11点,参会嘉宾、各级领导、村民代表们落座后,座谈会开始。富田镇党委副书记肖慧斌主持座谈会,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参会嘉宾和各级领导;之后介绍座谈会主题和各项活动安排。</h1> <h1>富田镇党委书记颜小斌代表党委、政府对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村民们表示亲切问候!强调这次座谈会是让我们不忘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把座谈会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使座谈会对全镇主题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h1> <h1>村党支部书记罗兹江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们欢迎嘉宾回乡省亲!介绍了江背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好,欢迎大家经常回家看看,一定每次来都会有惊喜。</h1> <h1>刘贤叔将军夫人安绍杰代表参会嘉宾,对各级重视、安排周到表示衷心感谢!老人家介绍说:“来前病刚好,接到老家开会通知,就下定决心,就是爬也要来参会!”引来全场热烈掌声。</h1> <h1>刘贤权将军长子刘湘源发言,对能和弟弟刘朝春、弟妹田妍华陪老母亲来参会表示非常庆幸!并着重表达:座谈会让我们寻根溯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坚信党的领导。我们虽在外地,但也要竭尽全力为家乡发展做出更多贡献。</h1> <h1>刘华香将军长子刘战平发言,着重讲述了父辈为创建根据地,为红军胜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做出的贡献。表示:我们要继承发扬光荣传统!</h1> <h1>刘昂将军长子刘延平(上图)和次子刘冀平(下图)先后发言:回忆父辈流血牺牲、历尽艰险、创建新中国,就是为了家乡越来越美好。欢迎家乡亲人们也常来我们在外地的家里走亲戚!</h1> <h1>原档案史志局局长刘庆华发言:回顾历史经历,讲解了江背村在九十年前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h1> <h1>青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参会代表刘文均在座谈会上发言,在江背村的历史传承和旅游发展上提出建议。</h1> <h1>东固革命史专家,红会会长丁仁祥发言,介绍了九十年前吉安县东固镇是中央红军机关驻地,毛主席在东固指挥了攻克第一个中等城市吉安市和打赢了一、二、三次反围剿。</h1> <h1>青原区委书记肖梓才在区委副书记刘勇(左一站者)陪同下参加座谈会,并最后发言:肖书记肯定了座谈会开的很成功,实现了主题目的,也是一次传播主题精神的现场会。并预祝下午延展扩大的教育活动圆满成功!肖书记最后的讲话也是预示了座谈会圆满结束!</h1> <h1>7日下午,嘉宾前往富田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首先参观富田镇开国将军园,园内敬立着富田镇7位开国将军塑像,嘉宾们给将军们塑像佩戴红领巾、献花、敬礼。这是刘贤权将军家人给父亲塑像敬礼。</h1> <h1>这是刘华香将军家人给父亲塑像佩戴红领巾</h1> <h1>这是刘昂将军家人在将军塑像旁照相留念</h1> <h1>富田镇党委将下午开国将军子女代表给江背村小学仅有的50名小学生讲红军故事,扩大为将军子女给镇党委、政府机关;全镇村书记、主任;三所中、小学生;在富田镇实习的大学生,宣讲将军们为实现初心、民族解放、创建新中国的英勇事迹,把宣讲纳入主题教育里。这是2000多人齐聚的宣讲会场。</h1> <h1>宣讲会由镇党委颜书记主持,在庄严的升国旗、唱国歌中开始。</h1> <h1>这是少先队员们为嘉宾佩戴红领巾(上图、敬队礼(下图)</h1> <h1>这是开国将军家人代表刘湘源(中)、刘亚平(右)、刘红燕(左),分别讲述了父亲和战友们为实现初心,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的战斗故事,引来全场阵阵掌声。三位开国将军家人代表发言以《开国将军战斗故事概况》附后。</h1> <h1>这是宣讲结束后,开国将军子女向富田镇中小学校捐献描写三位开国将军战斗故事的图书。</h1> <h1>这是散会后,学生们纷纷拥上来索要嘉宾签名。</h1> <h1>这是宣讲嘉宾参加富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活动留影</h1> <h1>这是应学校提议,宣讲嘉宾为学生们题词留念。</h1> <h1>宣讲会结束后,会议安排嘉宾们参观富田古镇,这是在古镇大牌坊前合影。</h1> <h1>这是嘉宾们参观位于富田古镇(南宋是庐陵镇)的南宋名相文天祥宗祠,宗祠内三进院堂(上、中、下图)。</h1> <h1>11月8日上午,会议安排嘉宾参观渼陂村(距江背村15公里),是附近十几个村的中心村。是党确定农村土地政策的“二七会议”召开地;该村也是38军第三任军长梁兴初中将和政委梁必业中将的老家。这是38军第五任军长刘贤权少将夫人安绍杰携长子刘湘源、次子刘朝春和田妍华夫妻在村口大牌坊前合影留念。</h1> <h1>党在渼陂村召开的“二七会议”是毛主席为解决土地革命问题,即“必须平分土地”而主持召开的重要会议,此会彻底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之后证明:此道路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迅猛发展。</h1> <h1>这是“二七会议”会场</h1> <h1>这是梁兴初将军故居</h1> <h1>这是安绍杰老人家携家人在梁兴初老宅改装的《万岁军经典战役展示馆》门前合影留念</h1> <h1>这是老人家携家人在馆内参观(上图),并先后在刘贤权将军和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像前驻足凝视(中、下图)。</h1> <h1>8日下午,会议安排参观《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时间早,也最巩固。毛主席总结东固经验,并发展经验,力排不声张、不打中小城镇的阻力,确定在农村根据地势力强大到足以夺取中小城市时,必须夺取之。故先后攻克吉安门县城及周边县城,并一举攻下有数万白军驻守的吉安市。这就是毛主席总结的“农村包围城市”经验,并推广到其他根据地,解放战争推广到全国,从而建立了新中国。</h1> <h1>这是嘉宾参观东固《毛泽东旧居》</h1> <h1>《毛泽东旧居》内墙上,有毛主席最喜欢的一幅老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此联对应了毛主席一生。</h1> <h1>红军东固根据地发展成熟、五脏俱全,建立了平民银行(上、下图)。</h1> <h3>11月9日上午,嘉宾们前往吉安县(2000年青原区成立前,富田镇属吉安县)开国将军园,瞻仰敬立的吉安县46位开国将军塑像,吉安市副市长兼吉安县委书记李克坚(右一)、吉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卢秋如(后排右一)、青原区政协副主席罗志强、富田镇颜书记在将军园前迎接嘉宾,并陪同瞻仰活动始终。</h3><h3><br></h3><h1><br></h1> <h1>市、县、区、镇领导与嘉宾们在军委副主席张震题字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合影留念</h1> <h1>三位开国将军家人分别给将军塑像佩戴红领巾、献花、鞠躬、留影。这是刘贤权将军家人,在将军塑像前留影。</h1> <h1>刘贤权将军夫人手扶将军塑像深切怀念</h1> <h1>这是刘华香将军家人在将军塑像边留影</h1> <h1>这是刘昂将军家人在将军塑像边留影</h1> <h1>嘉宾们离开将军园,按会议安排直奔《文天祥纪念馆》参观。上图纪念馆入口大门,下图园内景区。</h1> <h1>刘贤权将军家人在纪念馆门厅休息区合影</h1> <h3>9日下午,会议安排嘉宾参观《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是井冈山大学师生过党组织生活日参观展馆,遇见安奶奶后学生现场采访,请老人家讲战斗故事(上图)。师生和安奶奶合影留念(下图)。</h3> <h1>9日晚,青原区安排送别晚宴。这是晚宴前区委刘副书记、原史志局刘局长、富田镇颜书记、江背村刘章琼代表和嘉宾探讨研究今后加强双方相互联系,充分利用双方资源,深入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和江背村今后发展工作。此外,青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彩霞参加晚宴,在晚宴中交换了今后宣传这次教育活动的意见。</h1> <h3>这是晚宴结束90岁高龄的安绍杰老人家,亲自指挥大家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h3><h1><br></h1> <h1>明天(10日),各位嘉宾要离别江西老家,返回住地家里,大家难舍难分。这是晚宴后,各位领导和嘉宾们合影留念。</h1> <h1>开国将军刘华香(1913—2007)主要战斗故事概况:</h1><h1> 1929年6月参加红军,三年后任团政委,后改任团长,期间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为了掩护主力红军转移,率部在九华山阻击敌人,死守六天六夜,敌炮弹炸穿了右胸膛,身负重伤,红九军团长罗炳辉指示用担架抬着踏上了长征路。在长征途中,他所在的红九军团为掩护主力红军,佯攻、迂回、穿插牵制敌人,被周恩来赞为“战略轻骑兵”。在四渡赤水的猫场战斗中,与敌搏斗左腿被子弹打穿,再负重伤。后任32师参谋长,随朱德到张国涛领导的四方面军,至使所在部队三过雪山和草地,走了三万七千里路。</h1><h1>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雁北地区组建了贺龙120师独立6支队任支队长,1939年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右臂被打穿,被困在潮湿的煤窑里四天,没有医药、食物,伤口严重感染化脓、高烧不退。后被贺龙师长派部队营救、治愈,虽残疾但保住了右臂。</h1><h1> 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远军区参谋长,参与指挥了绥包、朔县、大同战役。参加了接收整编傅作义、董其武起义部队。</h1><h1> 新中国成立后任内蒙古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在祖国边疆一干就是三十年。</h1> <h1>开国将军刘贤权(1915—1992)主要战斗故事概况:</h1><h1> 1930年参加红军,4年后任正团职干部,率部参加了血战湘江突围和艰苦卓绝的长征。</h1><h1> 抗战期间,1939年2月,任冀鲁边军区五支队政治部主任,8月任政委,和支队司令曾国华率部在大宗家战斗中,击毙督战的日军安田大佐及日伪军近千人,日本东京广播电台为此发出哀号。1940年7月,任鲁西军区泰西分区司令员,在日伪军“五虎门”大围剿包围中率军地机关成功突围,并引导115师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也从大包围中突围。“五虎门”突围后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刘贤权任冀鲁豫一分区司令员。1942年12月,刘贤权在调任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路途中,遭遇日伪军扫荡队包围,在突围中毙伤日伪军400余人,护送分队突围成功,但最后时刻刘贤权右胸被日军子弹贯穿性重伤(后评为二等甲级伤残),同一颗日军子弹又射穿了紧跟其后的妻子、分区卫生所长王晴,击伤了警卫员,王晴当场壮烈牺牲。1945年8月初,任渤海军区三分区司令员率部攻打阳信县城腿部负伤,他让随行警卫隐瞒伤情,骑在驴背上指挥部队作战,硬从日伪军手中夺取了阳信县城,鼓舞了部队之后对日军的最后一战。</h1><h1> 解放战争挺进东北,1946年2月任牡丹江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在其亲自指挥的杏树底村战斗中,涌现出孤胆英雄杨子荣。1946年5月任司令员,先后剿灭了谢文东、王枝林、吳家三虎、郑云峰、马喜山、张乐山(座山雕)等众多匪帮,公审处决了匪首。1946年11月其指挥剿匪胜利结束。1948年任38军114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滇南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做岀贡献,受到表彰。</h1><h3></h3><h1> 1950年7月刘贤权任47军副军长,担任湘西剿匪北线总指挥,其用牡丹江小分队化装剿匪的经验,取得了在号称湘西十万大山中剿匪的胜利。1969年刘贤权任军委铁道兵司令员,在周总理亲自领导并任命其任总指挥的成昆(联合国评为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嫩林、青藏(前期)、北京地铁一、二期、朝鲜平壤地铁建设中圆满完成任务,周总理给以表扬。</h1> <h1>开国将军刘昂(1916—2002)主要战斗故事概况:</h1><h1> 1930年参加红军,五年后任团政委,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在广昌鸡公山战斗中,时任指导员的刘昂率部与敌人血战五天五夜,虽腿负伤仍坚决完成战斗任务。1935年4月,刘昂率部参加了红九军团的贵州新场老木孔战斗,红九军团打败了贵州军阀犹国材部七个团,成为该军团长征以来打的最大胜仗。1936年10月,刘昂任280团政委,率部参加了长征结束最后一仗——山城堡战斗。</h1><h1>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6月,刘昂任359旅718团3营营长,率部在山西石楼县全歼旧寇一个小队40余人。后任陕甘边警备5团副团长,1940年冬和1941年初率部成功阻击了日军的进攻。</h1><h1> 解放战争时期,刘昂任中原军区教导团团长,于1946年3月率部参加了湖北黄安大悟山阻击战。后率团参加了“中原突围”。1946年9月,刘昂升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于1947年5月,率一个团和一个加强营在山东平阴、长清之间伏击国民党王耀武部,全歼一个团。1948年夏,刘昂调任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山东羊山集、郓城等战役。</h1><h1>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11月,刘昂任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于1968年4月至8月,率高炮66师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作战。指挥了从安沛至老街一线的防空作战任务,先后击落美军作战和侦察飞机十多驾,得到越南胡志明主席、范文同总理的高度赞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