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能科技•引领智慧课堂——普洱市2019年初中语文学科信息技术运用竞赛暨初中语文张苹华名师工作室活动

张苹华

<h3>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深化素质教育改革,鼓励全体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水平,加强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运用,提高教师创新教学和学科整合能力,促进基于交互式电子一体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发展,普洱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学科(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运用竞赛。思茅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思茅区初中语文张苹华名师工作室研究决定,安排工作室成员教师参加比赛,并要求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听课学习,课后积极开展教研活动。</h3> <h3>  墨江县艾从苗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孩子们:面对困难不要却步,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要学会坚持。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能战胜一切困难。</h3> <h3>  思茅区实验中学伍丽萍老师的《紫藤萝瀑布》,把孩子们带到那淡紫色的、瀑布一般的、闪烁着生命光辉的藤萝花🌸面前,在精妙的构思和精彩的媒体运用中,让孩子们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花和人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h3> <h3>  思茅区第四中学王磊老师的《背影》。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读“背影”,让背影蕴藏了不一样的力量:是“背影”撕开了父亲正面对于我的种种伪装;是“背影”粉碎了我正面对父亲的叛逆和不屑;是“背影”平衡父子之情,化解二人的矛盾。当王老师解读完“背影”后,被文学的力量和思茅四中语文组给予的温暖感动得流下了温暖的眼泪。</h3> <h3>  普洱市民族中学陈素梅《十五从军行》,当国庆大阅兵视频出现的瞬间,我们都再一次被那整齐的步伐和坚毅的眼神震撼了。时针迅速转回到南北朝时期,诗人面对战争的无奈和苦痛。在《十五从军征》中,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让孩子们明白: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和平、热爱和平。</h3> <h3>  镇沅县黎文娜老师《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黎老师按照说明文的要求,主要从说明方法和作用给孩子们认真耐心的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相关知识,最后还给孩子们观看《赵州桥》的视频,让孩子们仿写一段导游解说词,真是巧用心思,活学活用。</h3> <h3>  宁洱县袁颖老师的《身边的文化遗产》。 她通过生动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文化遗产,还带着孩子们探寻普洱市特有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跳芦笙、木鼓节、葫芦节等各种物质及非物质的遗产。</h3><h3> 尤其当老师拿出她结婚时最想得到的“红色千层底”的布鞋时,告诉孩子们:家乡习俗穿上红色千层底去到夫家,会幸福吉祥,四平八稳、顺顺溜溜、稳稳当当,全场都被她感动了。“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很好的保护和传承。</h3> <h3>  西盟县史会仙老师《秋天的怀念》: 一个中国文坛上比较特殊的作家“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忽地残废双腿”。中年又患上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这一生算得上命运多桀,可他用残缺的身体活出了最为健全灵魂。</h3><h3> 史老师告诉孩子们 “好好儿活,不徒叹于命运的无情,要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坚韧的、有尊严的、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h3> <h3>  澜沧县李娅老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温柔的李老师带着孩子们解读中国最犀利、最有战斗性、最具有讽刺性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李老师透过鲁迅先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告诉孩子们要有斗志、要有骨气、要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我们中国人永远都不要失掉自信力!</h3> <h3>  江城县张秋帆老师的《中考古诗词默写复习》。她运用咬定、理解、多做练习三个复习策略,带着孩子领略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诗词。通过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通过一篇篇绝唱佳作,通过一段段精彩视频,树立孩子们的传统文化观念,培养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h3><h3><br></h3> <h3>  景东县肖会雄老师讲授的《狼》是一篇文言文。需要执教老师有较强的文学功底,我们尚老师胸有成竹、镇定自若。首先,他从关于“狼”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入手,引入文本;再通过《战狼》的视频,解读“战狼”;有了前面的铺垫,接着通过文本的字词解读,层层解析,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恶势力该如何处置。</h3> <h3>  孟连县白琴老师讲授《植树的牧羊人》。 一个普通的牧羊人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做一件事成就了它的不平凡,积土成山,积流成河,在生活中如此坚持“点滴”,坚持的种树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种植着属于自己的希望和幸福。 </h3><h3> 白琴老师告诉孩子们:只要我们本着善良美好的愿望,坚持做一件事情,虽然别人看来可能会很傻,但我们一定会有所成就。</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景谷县李晓梅老师《春望》。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运用审美的情趣。让同学们学习并朗诵优秀的古典诗词,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传承和发扬了中华的文化遗产。</h3> <h3>  评委的精彩点评:一、信息技术大量引入课堂,点亮课堂;二、细节彰显教师备课的良苦用心;三、紧扣文本,巧妙设定目标;四、被年轻老师们身上的敬业、执著、认真、用心的准备所打动。</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思茅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龚灵老师说:信息技术点亮我们的课堂,交互功能让课堂生动活泼,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但还是美中不足,没有更多惊喜,缺乏眼前一亮的感觉。希望我们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争取找到眼前一亮的感觉。</h3> <h3>  思茅区初中语文张苹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思茅实验中学的伍丽萍老师和思茅区第四中学的王磊老师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h3> <h3>  5G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的运用。冲击和刷新着各个领域,颠覆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智慧科技引入课堂作为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单向教学,实现师生双向互动,是未来教育的趋势。</h3><h3> 通过这次比赛,既激发了老师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运用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化、教学策略的精准化、交流互动的多样化、评价反馈及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又推动老师们开展精准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切实提高普洱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h3>

老师

思茅

教学

孩子

运用

背影

课堂

普洱

工作室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