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背后的奋斗与坚守—兰溪市老科协在香溪镇调研小城镇建设

郑建民

<p>&nbsp; &nbsp; 香溪镇位于兰溪的北面,素有“北乡门户”之称,是南宋理学家范浚的故里,下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区域面积77平方公里。</p><p>&nbsp;&nbsp;&nbsp;&nbsp; 香溪镇这个城市的“浓缩版”、农村的“放大版”,却一直沾染着城市与农村的各种“疾病”:路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的“集镇病”;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摆、衣服乱晒、广告乱贴的“农村病”;还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小城镇失了美丽,少了味道。</p><p>&nbsp;&nbsp;&nbsp; 为了香溪的变化,香溪镇主动向市委、市政府请战,将原本2019年的小城镇建设项目争取到2018年来实施。小城镇整治期间,香溪镇全面实施“一加强三整治”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从整治脏乱差入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整了150天,整出美丽,实现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蝶变新生”。&nbsp;</p> <h3>&nbsp;&nbsp;&nbsp;&nbsp; 坚持规划先行。为了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目标,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根据地域特色和历史文脉,规划设计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整体风貌规划设计方案。</h3> &nbsp; &nbsp; 永亲巷改造前后。 &nbsp; &nbsp; 盛昌巷改造前后。 &nbsp;&nbsp; 杨公巷改造前后。 &nbsp;&nbsp; 塔山路改造前后。 &nbsp; 范浚路改造前后。 &nbsp; 兰江鞋厂外立面整治前后。 &nbsp; 学子路改造前后。 &nbsp; 新村路改造前后。 &nbsp; 生态公厕修建前后。 &nbsp; &nbsp; 宝塔周边整治前后。 &nbsp;&nbsp; 牌楼整治前后。 &nbsp; &nbsp; 水塔周边整治前后。 &nbsp;&nbsp; 范浚路整治前后。 &nbsp;&nbsp; 香头老街整治前后。 &nbsp;&nbsp; 香头老街整治前后。 &nbsp;&nbsp; 香头老街整治前后。 &nbsp; &nbsp;&nbsp; 通过 召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千人誓师大会”、“七一千名党员大会”、“集镇千人户主大会”三次千人大会,用党建引领、统一思想,形成“党建+整治”“全民+整治”的工作氛围。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以贯之抓到底。集镇区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和围墙696处,一户多宅318处,一户一宅42处,总共拆除1056处,拆除面积达7.6万平方米。 <h3>&nbsp; &nbsp; 市老科协会长郑遗清与镇上百姓交谈。</h3> 香溪镇党委书记陈金品带领老科协会员参观集镇整治效果。 &nbsp; &nbsp;&nbsp; 整治过程中始终坚持文化引领、特色引领,把自然风情、地域人文有机融合起来,彰显出小城镇的不同个性,讲好“小城故事”。 &nbsp; &nbsp; 重现千年古塔。古塔多年被一处高层建筑遮挡,现在已拆除建成观景台。 &nbsp; &nbsp;&nbsp; 传承千年文化。香溪镇是“香溪先生”范浚故里,范浚的理学思想在金华、在浙江乃至在全国广为流传,有着“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之学说。将范浚家族的“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一里二贤人、三十八进士”等特色文化融入香溪挖掘传承。 &nbsp; &nbsp;&nbsp; 重修千年古街。修缮香头老街历史建筑,迁出住户保护贞节牌坊。 <h3>&nbsp; &nbsp;&nbsp; 传统工匠。</h3> <h3>&nbsp; &nbsp; 骂声进去,掌声出来,从不理解到支持和认可。在小城镇整治的150天过程中,香溪镇党委书记陈金品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放弃休息日,“5+2”“白加黑”地参与整治。老百姓看到了党委、政府整治的决心和诚意,村民们对整治工作的态度也有了明显转变,为打赢治危拆违和小城镇整治攻坚战全面胜利打下了基础。在验收那天,香溪集镇万人空巷,夹道欢迎验收考核组,老百姓的认可是对陈金品最高的点赞,每当老百姓遇到他时,经常会上来握手点赞,道一声“辛苦了!”。</h3> &nbsp; &nbsp; 香溪镇党委书记陈金品介绍情况。 &nbsp; &nbsp;&nbsp; 市老科协会长郑遗清讲话,充分肯定香溪镇在小城镇建设中做法和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