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1月21日,我校小学部全体师生到凤娃古寨举行了秋季研学活动。 </h3><h3> 凤娃古寨是武汉市新洲区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示范基地,是华中最大明清古建筑群落和民俗藏品展示基地。孩子们置身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星火相承的环境中,收获满满。</h3> <h3> 四(2)班 合影</h3> <h3> 五(1)班 掠影</h3> <h3> 上午九点多,我们便在学校的组织下来到了这缤纷绚烂,充满花香的小镇。同学们在大门口就迫不及待要进入参观。<br></h3> <h3> 一(2)班 全家福</h3> <h3> 二(2)班 全家福</h3> <h3> 同学们的喜悦感全写在了脸上,期待这次参观的民俗小镇。</h3> <h3>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首先,我们来到了国学堂。这是明末清初时的一栋老宅,距今大约有400多年。在这里,我们感悟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h3> <h3> 一(1)班 萌萌的合影</h3> <h3> 同学们穿上汉服,给父母、老师和身边的同学深深鞠了一躬,声声言谢中,学会了长辈行礼与平辈行礼之分,也懂得了感恩和善道。</h3><h3><br></h3><h3><br></h3> <h3> 二(1)班 合影</h3> <h3> 体验完国学受礼后,大家便来到了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文化长廊,里面展示着数万件民俗藏品。大家争分夺秒地看着,听着,想着……</h3> <h3> 其中,陶艺、酿酒坊、土窖同学们都参观了,还体验了制作陶泥的乐趣。短短几分钟,泥土就有了新的模样。有的成了小碗,有的似花瓶,还有各种各样盘子,不得不感叹:想象真奇妙!<br></h3> <h3> 同学们好奇的听完了导游姐姐的讲解,明白了这些藏品的由来,有的同学还不由自主的拿着笔记本记录,真是到哪儿都掩饰不住一颗好学的心呢!</h3> <h3>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极具民间风味的古戏台。观赏了不一样的河蚌舞和民间的戏曲。“蚌壳不平张,时时要拧腰”是蚌精动作最明显的特点。风趣幽默的表演,让大家都乐了起来。同学们看着表演,品着美食,好不惬意。</h3> <h3>然后,我们来到了游玩区。“枪林弹雨”、“射箭”、“旋转杯”,我们玩得不亦乐乎,一阵阵笑声告诉我们,童年真美好。</h3> <h3> 接着,我们去了户外乐园,稍作休息。随时参观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一展身手”。看!他们想与天为邻,诉说快乐。</h3> <h3> 最后,我们参观了一栋古建筑——郭府。它是明清徽派建筑独有的风格: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隔窗。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个叫郭庆的人,是清廉勤政、受民爱戴的好官。还给我们介绍了检修的独特在于天井设计,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h3> <h3> 这次秋季研学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之美。在欣赏美的能力中,提高了认知,也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h3><h3> 这真是一次极具意义的秋季研学活动。</h3> <h3> 三(1)班 合影留念</h3> <h3> 六(1)班 全家福</h3> <h3></h3><h3></h3><h3></h3><h3></h3><h3>同学们还留下了篇篇佳作:</h3><h3> 凤娃古寨之旅
四(1)班 宋文雪
凤娃古寨——新洲一颗耀眼的明珠。
伴随着悦耳的歌声,秋游悄然拉开了序幕,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古香古色的凤娃古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寨大门上看起来略有褪色的“凤娃古寨”四个大字,古建筑让我顿时想起“古老”二字。
凤娃古寨有许多游玩项目,有令人惊心动魄的“枪淋弹雨”,有刺激有趣的“转转杯”,有经典且韵味十足的陶艺坊。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是在陶泥坊做陶艺品。
踏入陶泥坊,周围的一切让我耳目一新,屋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它们久经岁月的洗礼,积淀着韵味十足的陶艺文化。正当我沉浸在这浓浓的艺术气息中时,有同学兴奋地拉着我的手说:“宋文雪,我们可以做自己动手做陶艺品,”这消息使我兴奋不已。我立刻挽起袖子,准备一展身手。
转板上已有一块泥巴,我顺手打开开关,转盘和淘泥旋转起来。我用手触摸淘泥,感觉它像在拼命挣脱我的手,淘泥干巴巴的不好塑形,我便加了点儿水,它立刻变得柔软起来,滑滑的,我继续用手抚摸它,可它的一直成不了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改变力度,用力一挤,碗的下半部分竟然奇迹般的出现了,我大喜过望。
新的困难又随即而来,底部的碗越旋转越高,那高度都可以和喜马拉雅山一比高下了。这时的“碗”也已然变成了“杯子”,我一急用力一压“杯子”,“杯子”逐渐乖乖地变矮了,又变成“碗”。正当我不所所措时,旁边的候芯媛同学忙说:“你要先用两个大拇指用力按碗的中间,不能按到底,轻轻向外拉,中间的空间会越来越大,一个碗就会越来越有形。”我按照她说的来做,果不其然,一个有形的碗便出现在眼前,我欣喜若狂。
这次秋游不仅让我领略到凤娃古寨独特的魅力,更让感悟到制作陶艺品的乐趣!<br></h3><h3> </h3><h3><br></h3><h3> 凤娃古寨一日游 </h3><h3> 四(2)班 汪腾岳</h3><h3> 直到今天,这件事还令我兴奋不已,是什么事呢?——秋游。这虽已经是上个星期四的事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h3><h3> 星期四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起床了,一直在想:今天去哪儿呢?今天会不会下雨去不了呢……我一边想着这些问题,一边迅速地刷牙、洗脸、穿衣穿鞋,准备去吃早饭了。上完第一节课,总算到了九点钟,该出发啦!我们大包小包的带着自己的零食排队上了车,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凤娃古寨。</h3><h3> 一进古寨大门,我就被五彩缤纷的瓷瓦迷住了,跟随着导游,我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听导游讲解,一边享受清新的空气,很快就到了打糍粑的地方。我心想:打糍粑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坐旁边吃零食呢!我把零食拿出来“咔嚓咔嚓”开吃了。等糍粑打好了,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上去抢,我又想:糍粑有什么好吃的,不就是一块糯米吗?就在这时,一位同学手里拿着糍粑递过来,对我说:“你吃不吃?”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我把糍粑放在嘴里,热乎乎的,软软甜甜的,我情不自禁地说:“好吃!”于是接二连三的吃了六块,吃得津津有味。</h3><h3> 中午吃过午餐后,我们又来到了游乐场所,我们先去玩了旋转杯,只要转动中间的轮盘,杯座就快速旋转,太刺激了!接下来是激动人心的射击馆,一人只有五发子弹,所以我很珍惜每一发子弹,“咻——”一发,“咻——”两发……而我旁边的同学“咻咻咻——”一连五发一下射完了……</h3><div>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我们去了陶泥馆,我再次看到了那些五彩缤纷的瓷瓦,还有形态各异的陶泥作品,我也动手捏啊捏,想做出一个陶艺作品,不一会儿,我的手就沾满了泥巴,看到自己变成“泥巴怪”了,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我们还参观了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郭府”,里面的梁柱上都是精美的雕刻,看得我们目瞪口呆,还在导游的介绍下了解了各种机关。</div><h3> 尽管这次凤娃古寨一日游短短只有一天,但是我的收获却不止一点,直到今天,里面的景色仍是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脑海里……</h3><h3><br></h3><h3> 秋 游</h3><h3> 五(1)班 杨小雨</h3><h3> 在武汉的边界凤凰镇里,有一个寨子叫凤娃古寨。它历史悠久,到如今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呢!这里面最能体现“古”的景点非“郭府”莫属了。
刚脱下汉服,我们就离开了国学堂,来到了一栋气势十足的大宅,差不多两米高的大门上,挂着一个古铜色的牌子,从左向右写着“郭府”两个金烫的大字。这一座大宅子,漂亮中透着矜持,豪华里显出威严,让我心生感叹。
由于我们是高年级的学生,所以最后才参观,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我们踏进高门了。
进入郭府,头顶上一个凸起的巨大盖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由一个个十字形木头架起,中间有许多小缝。导游说这是古代的空调,夏天站在底下十分凉快。本来这个盖子还可以转动,但由于年代已久,它没法运作。我觉得这个盖子很美,它让郭府显得更有格调了。
再看看前方,咦?那里有个大坛子,坛子上方还没有顶!到时候刮风、下雨、落雪,不都进屋了吗?这时,导游那清脆的声音响起,解答了我的疑惑。原来,这样做是为了积水,如遇火情,可以及时扑火。古人的想法还真妙!
房子很大,很深,再往前走,我又看见了一个大礼堂,面对面摆放着八把精致的椅子。最前面有一尊佛像,佛像前还有两把椅子,应该是长辈坐的,不少同学都兴奋地坐上去显摆呢!
礼堂后面的空地上,有一个天井,可养鱼观赏,陶冶情趣。折回来,又看到了两个房间。一个房间陈列着各种艺术品,还有一件卧室,墙壁上也也许多装饰物,靠墙的木床柱子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和凤。
这次秋游意义不同,既有射箭、机枪等激情项目,也有陶塑、野餐等合作内容,更有国学、观府这样的学习机会,受益匪浅,受益匪浅呀! </h3><h3><br></h3><h3> 秋之行
六(1)班 张子阳
期中考过后,迎接我们的是快乐的秋游。这次秋游地点并不是在喧嚣的城市,而是更贴近大自然的“凤娃古寨”。
最先迎接我们的是一座青石桥,桥下有一条浅浅的小河,潺潺的流水和河边翠绿的青草相映成趣。桥的两旁有许多纸折成的五颜六色的风车迎着清风欢迎着我们的到来。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秋风轻拂着我们脸庞。石桥上洋溢着我们的欢笑声。
接着,一条蜿蜒的小路直伸向远方的几座建筑,路旁有几棵开满粉红色花的小树,一阵风吹过,树枝轻摇了几下,许多花瓣飘落,宛如粉红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随着那几座建筑越来越近,它们的招牌也越来越大。第一个是“陶艺体验馆”;第二个是“国学堂”;第三个是“古戏院”。
一进陶艺馆大门,就有许多华彩夺目的陶器摆在木柜上。老师让我们排队体验陶器的制作过程。
自己做陶器的过程紧张又兴奋,陶泥刚到我手上的时候干干巴巴,要加水调稀。我洒了一点水,不干不稀的陶泥可以被塑造成各种形状。贪心的我,还希望陶泥能在手中变得更加多彩,所以又往陶泥里加了一点水。没料到陶泥终究是泥,遇水就变稀。加了水的陶泥就变成了一滩“烂泥”。急的我一边往旁边赶着水,一边塑性,还好我机灵,不一会功夫,一个模有样的陶碗就成了。
然后,我们到了国学堂,这里是培养儒家思想的地方。同学们换上了古人们的服装,这服装没有很多的装饰,就是红色袍子,黑色边框。同学们学习礼节的样子像极了向先生学习礼节的小学童。我们学会了四种问候的礼仪,分别是长辈礼、平辈礼盒晚辈礼。那里的老师让我们对赵老师行了一个“夸张”的长辈礼:“谢谢老师!”老师感动的不要不要的,我们心里也泛起阵阵的甜。
再次出发,行程已经过半。接下来有三个活动:射击、转转杯、射箭。最让我难忘的就要数转转杯了。
转转杯是分机器转和人力转两种方式。机器转是转大盘,大盘上有小杯子,小杯子里能坐四个人,四个人中间有一个像方向盘的东西。转动方向盘可以使小杯子转动,和我“同杯子”的那个“蒙古大汉”把我转得眼冒金星。真刺激!
活动过后,我们休息了片刻,在草坪上席地而坐。大家累了,聊聊天,饿了,吃吃零食,没玩够就去玩“旋转木马”,大家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最后,我们又回到了开始的那个石桥,石桥上的风车转得更快了,水好像也流得更迅速,连远方的牛儿也在为我们送别……<br></h3><h3><br></h3><h3><br></h3><h3> </h3><h3> </h3><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