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陈氏五楼_陈宝琛故居

陈诗乐

<h3>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陈宝琛故居_陈氏五楼,文革后经历荒废、部分修缮、近年维修竣工。陈氏五楼即赐书楼、还续楼、沧趣楼、北望楼、晞楼。陈氏五楼的宏美建筑结构,精巧的建筑工艺,完全是江南庭院和西洋阁楼风格完美结合型大宅院。</h3> <h3>赐书楼和还读楼是清道光刑部尚书陈若霖所建,后三楼为陈宝琛筹建。陈宝琛是陈若霖曾孙。陈若霖为官廉正,民间传为佳话,闽剧《陈若霖斩皇子》即是一段故事。陈宝琛清同治内阁学士兼礼部待郎,历任光绪、宣统两代皇帝老师。他的军事外交思想对清政府颇为影响,开放教育理念和实践更使他成为福建新式教育主要奠基者之一。</h3> <h3>赐书楼 早期道光皇帝经常赐书给陈若霖,他便在螺洲府邸建赐书轩,敬藏御书,以报皇恩。之后陈宝琛在京期间,宣统皇帝又赐送更多御藏图书,赐书轩经陈宝琛扩建更名赐书楼。陈宝琛就出生赐书楼前平房里。赐书楼现开辟陈氏家族家风家训展馆。</h3> <h3>陈若霖生平介绍</h3> <h3>陈宝琛生平介绍</h3> <h3>陈氏家族世系表</h3> <h3>陈宝琛塑像</h3> <h3>陈宝琛著作《陈文忠公秦议》</h3> <h3>赐书楼内景。精美的窗饰、石雕、木雕、泥塑充滚文人艺术构思和气息</h3> <h3>还读楼取陶:潜“时还读我书”句之意。陈宝琛作藏书之处。二层为木结构,底层空旷用10根二人高石柱作梁,起防潮通风,避水防虫作用。陈宝琛喜好读书并收集大量民间善本、珍本。还读楼成为福州地区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解放后藏书多移藏到福建省图书馆和福建师大图书馆。</h3> <h3>沧趣楼 含有归隐的意思。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陈宝琛力荐唐炯、徐旭,两人战败后陈宝琛被部议降级返乡隐居建沧趣楼,楼前还建有鱼池、假山、凉亭及花草树木,一派楼阁园林景象。楼里收藏大量古玩、金石、书画,其规模成为省内最大私人博物馆。是福州文人雅士经常会聚,高谈阔论的地方。</h3><h3><br></h3><h3><br></h3> <h3>现大厅张挂《螺洲名贤图》</h3> <h3>现楼内挂有螺洲八景画图</h3> <h3>北望楼 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溥仪被废。楼建成取名北望,楼房内挂有溥仪像及物品,以解思君之意。楼房建筑精巧,俗称“小姐楼”。:</h3> <h3>晞楼最后建成,坐西朝东,寓迎朝晖。同时与还读楼相邻,之间筑有西式阳台,二层相通,构思新颖,造型独特。</h3> <h3>陈氏五楼和陈氏家族史,处处体现陈宝琛祖孙饱览群书,拥有宽阁胸怀、雄才大略,素怀很高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社会责任。陈氏五楼的建造也折射出民间能工巧匠高超技艺,聪明智慧。参观陈氏五楼不仅对独具风格福州地区宅院建筑历史文化,同时也对陈宝琛生平及重要思想、著作、社会贡献有了更多了解而感由心钦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