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不会老去

吗呀哪

<h3>  所谓教育,就是大人陪着孩子经历一场与困难挑战的旅程,父母和孩子是最好的战友,为了同一个目标肩并肩一起努力。教育也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成长只有一次,教育不可重来。</h3> <h3>  一位主持人说过:生的容易,养的难,养的容易,教的难。所有的父母都是花农,精心浇灌,静待花开。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父母过于着急,揠苗助长,有的父母却一度懈怠,错过花期。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必须步伐一致,不断学习、成长、进步,和孩子并肩而行。</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b>接纳孩子</b></i></h3><h3> 你是否还记得你的孩子呱呱坠地时响亮的哭声,还有他蹒跚迈出第一步时的艰难和坚定,或者你还记得他在幼儿园里和小伙伴们一起搭积木!转眼之间他已经从无助的婴儿成长成为强壮的少年,羞涩的少女。以前你抱着他,喂他吃饭,哄他咯咯大笑。现在,你坐在他的书桌旁,说着“必须”“不能”的字眼,然后鸡飞狗跳。当然,再大些,连辅导作业也不需要我们,他会离开我们,他们会看不起我们狭隘的想法,直至独立生活。那时候我们大概都会表现出一些慌乱吧,其实父母需要做的,恰好是保持平常心态接纳他的成长变化。</h3><h3> 澳大利亚作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一书中将男孩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六岁,作者说这是一段温柔岁月,没有性别的区别,所有人都尽心地照顾他。第二阶段是六至十三岁,就是我们的孩子目前所处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男孩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这时候男孩儿在感兴趣和偏爱的活动方面越来越像父亲。父亲的陪伴显得至关重要,除了督促孩子学习,父亲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同样重要的小事:一起散步,抓蜗牛,一起运动等。当然母亲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母亲需要陪着他们,让他们明白母亲是可以依靠的,让他们有一个感情的发泄出口,而父母在这一阶段共同的任务便是让孩子形成善良的品性,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教给他们这方面的技能。第三个阶段便是从14岁的成年。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至关重要,我们不要沉溺于他乖巧的幼年,头疼于他每天的作业负担,我们要追随他成长的小变化,跟进教育,在有效期内促其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惊喜与她所有的成长,然后和他一起勇敢面对。</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学会放手</i></b></h3><h3> 著名作家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这里说到的自由的生活,并不是孩子可以自由到不用学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说作为父母我们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不要再做那个事事包办,亲力亲为,管东管西的父母。孩子已经三年级了,你是不是一接到她就接过书包?你有没有尝试让她自己背一背,这样他才明白什么是责任。你是不是允许他拿上五元钱买自己喜欢的食物或小玩意儿,让他学会有计划的消费?你是否教过他洗自己的饭盒、内裤和红领巾?将来的他,即使工作能力欠缺,他至少懂得好好生活。不要再将它庇护在自己的翅膀底下,他终究是要展翅高飞的。龙应台先生在《目送》一书中写道: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和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我们所能做到的便是在他渐行渐远,独自前行时能走的稳一些,矫健一些,慢慢的尽早的放手,让他独自面对一点一滴的成长,未来的路一定会很好走。</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陪伴孩子</i></b></h3><h3> 陪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没错的。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大概是十年,这十年中我们需要倾尽全力的陪伴,因为只有教育投资是增值无穷的,投资不只是金钱,更多的是精力。</h3><h3> 教育无法重来,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亲力亲为,不怕麻烦。我们时常羡慕别人的孩子,考试考100分,别人的孩子学习好,体育好,一切都好。此时我们是否自我反思,在孩子身上,我们的付出有多少!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不懂教育,将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父母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无人可以取而代之。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时关于教育孩子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居里夫人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开设“儿童学习班”,他们一家共获得四次诺贝尔奖,被称为“获奖专业户”。我们身边的为了教育孩子倾尽自己精力的相信一定也不少。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了,就会成为父母终生的遗憾。</h3><h3> 教育孩子,要持之以恒。再好的老师也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再好的学校都比不上给力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有想过退缩、放弃。如果这时候,作为父母的轻易让孩子打了退堂鼓,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在将来后悔。有句话说: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就是在学习上放任自由。所以我们需要超强的毅力,多年如一日的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h3><h3> 高效陪伴最重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到: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只需要10分钟的路程,往往要走上两个小时。每天回家,儿子满身都是泥巴!然而妈妈从来没有责怪,他知道那里有孩子的乐趣!所以陪伴不是你在他身边,而是内心支持和引导的力量!我们需要站在和孩子统一的战壕中,向着前方奋力奔跑,他知道,他的身后是最强的后盾!</h3><h3> 陪伴不等于孩奴。非常喜欢《和你一起,不会老去》书中的那句话:妈妈,你配得上世间所有的美好!也许,我们都觉得有了孩子,我们所有的生活都要围着孩子转,于是,我们不修边幅,不再学习,我们俨然成为一个大妈!而事实是,只有我们每天光彩照人,我们每天精神十足的上班,健身,看书,学习,我们的孩子才会耳濡目染,向好成长!因为我们的样子会成为他们未来的样子。</h3> <h3>一首小诗《挑妈妈》送给大家:</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在天上挑妈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想做你的孩子</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没想到第二天一早</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已经在你肚子里了</h3><h3><br></h3><h3>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就让我们做那拉弓的人,将箭射的更远的同时,用心体会其中的喜乐。在做父母这件事上,我们永不停止学习的脚步。<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叮当三年级家长会发言</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