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三、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及其它古建筑:</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今天,黎黄陂路两侧仍保留了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包括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旧址、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俄租界工部局旧址、高氏医院旧址、基督教青年会、顺丰洋行、邦可花园、惠罗公司、巴公房子、首善堂和万国医院旧址等。</h3> <p class="ql-block">历史:黎黄陂路 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一条街道,以辛亥起义领导人黎元洪名字命名,东南到沿江大道,西北到中山大道,长604米,与两侧的兰陵路等平行。中间与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等街道相交。</p><p class="ql-block"> 黎黄陂路所在地域于1897年划入汉口俄租界。1900年租界当局修筑此路。在1925年以前原名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街,属汉口俄租界,从沿江大道(原河街)到中山大道(原亚历山大街)。交汇道路有洞庭街(原鄂哈街)、鄱阳街(原开泰街)、胜利街(原玛琳街)。</p> <p class="ql-block">1、俄国巡捕房始建于1902年,位于汉口外滩附近的原俄国租界区的洞庭街54号(黎黄陂路与洞庭街交汇处)。处与武汉市老城区保护规划范围内,现在去黎黄陂路文化步行街就可以看到它。</p> <p class="ql-block">侧面情况:据史料记载,1900年前后,俄国巡捕房有外籍和华籍巡捕30人,俄国十月革命后,1924年将租界交还中国,巡捕房撤销。据说,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就写于汉口的这座旧址。这就给这座房子又注入了一层值得记忆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1928年3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3月20日清晨,被押送刑场。行刑之前,敌人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写下了那首传颂至今的就义诗。(是当时湖北省委主要领导,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生于湖北秭归,后迁于湖南衡阳,)</p><p class="ql-block">注:“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牺牲后的3月22日,弟弟夏明震在湘南暴动中英勇献身。同年6月,妹妹夏明衡面对敌人的抓捕,殉身成仁。弟弟夏明霹、外甥邬依庄也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通过几次对比发现,即那克伐申公馆。</p> <p class="ql-block">2、李凡洛夫公馆:原来叫洞庭街62号,现在是洞庭街90号,顺丰茶栈老板。</p> <h3>3、惠罗公司旧址:<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黎黄陂路与鄱阳街交会处。建于1915年,属于晚期复古主义风格建筑,这栋水刷石外墙的老建筑,它方框直角门窗,顶层有拜占庭式穹顶塔楼,楼梯和内厅的建构设计很是讲究,有典型的英式贵族派头,该楼系英商惠罗公司旧址,当年是汉口最贵的商埠之一。</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惠罗公司即惠罗洋行,为中国内陆四大英资百货公司之一。上海惠罗洋行主要是进口欧洲的高档小礼品、高级衣料、钻石等,而汉口惠罗公司则主要经营茶叶、麻丝等。</h3> <h3>4、法国领事馆:<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汉口法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洞庭街81号一个关闭的庭院内,路过多次都被紧闭的铁门和高耸的院墙遮挡,难窥其容颜。这次在搞装修改造终于可以进去看了一下:</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听说刘恵农曾经在此住过(江西万载人,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曾任武汉市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北省委常委。</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汉口法领事馆建于1865年,南亚殖民风格庭园建筑,二层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外廊,一层拱券门,二层拱券窗,石柱栏杆,麻石墙面,主入口方柱门斗,门斗上层为阳台,红瓦屋面,烟囱和壁炉,木地板,木百页,室内装修深褐色的调子凉爽而温润。1891年,领事馆被洪水冲毁,1892年重建。领事馆四周建有花园,院内建有车库,花园里一年四季林木森森,与外界有围墙相隔。</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洞庭街81号是一小花园,汉口法国领事馆旧址就藏身于茂密的花木之间,小楼上下被植物枝叶完全遮蔽,难窥全貌。</span><br></h3> <h3>5、巴公房子:<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洞庭街和鄱阳街交汇处的那一栋成等腰锐角三角形封闭式的“巴公房子”,才是印象最深的老建筑。</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老街坊袁厚祥注:楼的两边,一叫两仪街,一叫三教街。今年武汉话剧院,排了一出戏,就叫《三教街xx号》,讲八七会议时期的红色故事。</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是俄国两兄弟盖的高级公寓楼。人称大巴公和小巴公。1910年大楼落成。</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它的特别,不仅因为它是建于1910年的百年老宅,也不仅因为它的主人是汉口开埠后俄国在内地最大的茶商巴诺夫兄弟,兄弟俩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戚 ,主要是这座老屋特异的建筑结构和地理位置在国内很少有,同时还是,租客全是五大租界的外国公务人士。</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随着岁月的轮转,后来这里成为武汉团结户居住区,三四户人家共用厨房和厕所,一直持续至21世纪初。</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那时还能进到三角形的院子里,看到旧时曾经显赫一时的巴公房子,已显斑驳,满目沧桑了。</h3> <h3> 更奇特的是一百年的房子里面木质结构是如何保存和处理的,现在此处周围全部砌墙了,院内情况已经不让看不了,正在装修改造。</h3> <h3>曾经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做过外墙楼梯。</h3> <h3>正在修缮。</h3> <h3>百年老建筑啊,如不抓紧抢救,历史建筑将不复存在,那将是历史的罪人。</h3> <p class="ql-block">右边是巴公房子,左边原来是空中花园,现为幼儿园,据说要恢复历史原貌!</p><p class="ql-block"> 另据说巴公房子一说将由日资企业改造成酒店,武汉旅游体育集团打算把巴公房子作为八七历史博览区的唯一顶级酒店,引进了日本UDS(Urban Design System)株式会社。</p><p class="ql-block">注:巴公房子包含“大巴公房子”和“小巴公房子”两栋建筑,由俄国茶商“大巴公”J.K巴诺夫和“小巴公”齐诺.巴诺夫兄弟共同建造,在历史上曾作为高级公寓使用。巴公房子总建筑面积约12330平方米,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属砖木结构、古典主义风格。该集团将对巴公房子进行保护修缮、结构加固、活化利用等改造。</p> <h3>6、“八七”会议意义:<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中共中央遂在共产国际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共中央举行了紧急会议,亦即“八七”会议。</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参加了会议。</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消了他的总书记职务,选出了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决定发动湘、鄂、赣、粤等省农民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主要事迹:李震瀛、陆沉、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并在会议上发言,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h3> <h3>7、<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唐生智公馆旧址。1913年建成,屋顶左右有两座罗马式穹顶塔楼。</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8、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汉口胜利街163号、165号是一座古老的西式三层居民楼,坐西朝东,红墙赤瓦,外墙上镶有一块铭刻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武汉文物保护单位”的白色石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1926年秋,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继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中共中央亦陆续将机关由上海迁来。1927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抵达武汉,居住于汉口原俄国租界四民街61、62号(今胜利街165、167号)。到5月下旬,原在上海的中央秘书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委、中央工委、中央妇委、中央军委等部门迁到武汉,并以此幢洋房为中心在方圆1公里内办公。</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9、日伪汉口放送局旧址。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11月即设立它,即为广播电台。</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目前标注是怡和洋行住宅。</h3> <h3>10、顺丰茶栈:<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62一64号,建于1861年。顺丰洋行是19世纪60年代初,最早到武汉进行茶叶贸易的俄国洋行之一,19世纪70年代中期,将位于蒲圻羊楼洞的砖茶厂搬到汉口,并建有武汉第一个工厂专用码头。1919年结束在汉贸易。顺丰砖茶厂位于沿江大道黎黄陂路与兰陵路之间,已无建筑遗存。顺丰茶栈属西式建筑风格,3层楼,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真实性、完整性较好。</span></h3> <h3>据悉:沿江大道,兰陵路江堤闸口处特改造成顺丰茶栈码头入口(特色门牌坊设计),汉口江滩布置万里茶道群雕塑像!值得期待。</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建于1915年,当时美国海军在汉俱乐部。由康生记营造厂承建。砖木结构,正面四层另加地下室和屋面暗层,外用铁砂转。现为民宅。</span></h3> <h3>12、珞珈山街房子:</h3> <h3>建筑特点:临街单体住宅主立面非对称构图,入口楼梯直通二楼。清水红砖外墙,红瓦坡屋顶,深栗色木质百叶窗,是当时高级住宅群。</h3> <h3> 珞珈山街住宅群一位于黎黄陂路珞珈山街,此处原为俄租界内的英国怡和洋行所购地块,以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之名为洛克比街,后讹为珞伽碑街,定名为珞珈山街。1921-1927年间由徳国石格司洋行设计,汉盛营造厂承建,建成27栋三层砖木结构,带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公寓群,围合成一条街和一个小球场。</h3> <h3> 这个街心公园估计就是原来的小足球场。</h3> <h3>旁边还发现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旧址</h3> <h3>1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涂堃山、傅绍庭公馆 建于1930年前,位于江岸区黎黄陂路27号,第七批一级保护优秀历史建筑。</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25年,魏清记营造厂承建英亚细亚大楼亏本,后经涂坤山等斡旋,获得补偿纹银20万两。为表答谢,特代涂坤山、傅绍庭各建住宅一栋。抗战期间,日伪汉口市政府曾长期占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设于此。现为武汉市商务局办公场地。</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属古典主义建筑,魏清记营造厂施工。系一对三层的姊妹楼,平面为四方形。门斗凸出,四根立柱撑起二楼中部阳台,自然协调。门窗均为简洁四角形,独三楼中部窗户为圆弧供窗,檐部上山墙装饰,均突出了三段式构图,二楼两侧窗户也配有三角形窗檐,增加了立面线条变化。屋顶为四坡红瓦覆盖,每面设一透气的老虎窗。 </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建于1913年,为当时天主教在汉所置产业,1928年改为付绍亭公馆。它隔壁是五花宾馆旧址。1934年曾作为基督教女青年会办公处,抗战汉口沦陷时成为日伪高级军官的俱乐部,名为五花宾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搞清楚了,前面两憧楼加后面首善堂的楼都是天主教在汉所置产业。</h3> <h3>14、首善堂</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5、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57号,属纪念性博物馆,隶属武汉市文化局。每周三闭馆一天。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管辖区内设立的一个公开办事机构。1937年9月,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到武汉筹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10月,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汉口安仁里一号成立。12月,南京失陷后,国民党政府的一些重要部门迁到武汉,各民主党派领袖、社会名流、文化界人士,全国著名抗日救亡团体也都云集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这时,原八路军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也随着转移到武汉,参加武汉办事处的工作,并正式成立第十八集团军驻武汉办事处(通称“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迁到旧日本租界中街89号(现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后,其机关也设在办事处内。1938年元月,新四军军部迁往南昌后,由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代办新四军驻汉办事处的一切工作。这时的武汉办事处,对外作为人民军队驻在国民党临时首都的公开机构,但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和联络的中枢。纪念馆下属有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h3> <h3>16、汉口新四军军旧址:</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汉口胜利街332—352号(原汉口大和街),是新四军军部诞生地 。</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37年11月12日,经中共中央同意,叶挺开始在武汉正式组建新四军军部。1937年12月25日,叶挺、项英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正式成立。为迅速完成新四军组建工作,军部同国民党当局谈判,解决了新四军各支队集中整编、干部任命、隶属关系问题,确定了红军游击队的集中整编办法、新四军的作战部署,并多方筹集款项、武器、物资。当年在这里工作和居住的新四军将领有叶挺、项英、张云逸、周子昆、曾山等。1938年1月下旬,新四军军部迁南昌,汉口军部改为新四军驻汉办事处。[1]</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具有日本住宅式建筑特征,见证了新四军军部在武汉诞生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目前正在维修!未对外开放。</h3> <h3>17、高氏医院,<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36年,高氏三姐弟高欣荣、高有焕、高有炳创办了美俄研究院式的高氏诊所。1939年3月,正式改为高氏医院,闻名三镇。现为民宅。</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8、万国医院旧址,建于1910年,美、俄、英、法、德等国在汉领事馆、工部局、商行、银行共同集资购地兴建。首任院长为意大利阿尔只达女士,医务人员来自21个国家。</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现为武汉市中医医院。</h3> <h3>19、俄国商会:</h3> <h3>20、高氏住宅。</h3> <h3>21、车站路上天主教堂。</h3> <h3>22、洞庭街上古建筑。</h3> <h3>23、赞育汽水厂。</h3> <h3>24、望德堂,</h3> <h3>25、英国大使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汉口英国领事馆官邸旧址,位于汉口天津路10号,闻一多基金会牌子。馆舍两层,三面皆有券廊式露台,外墙拉毛粉刷,入口设平台式门斗。英领事馆官邸,原名“英国工部长官官舍”,建于1861年,有140多年的历史,是武汉市近代城市建筑中年代最早的一幢。</h3> <h3>前面被一幢大楼挡住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里曾经有房屋三幢,共有房间二十三间,领事馆舍有房间十三间,连同周围花园共16320平方米,集办公与住宿于一体,既是英国领事馆的办公机构所在地,也是总领事及副总领事的官邸。在1944年武汉大轰炸之中,该馆曾被炸毁一幢,1946年重建一幢修理一幢,由上海冯发记营造厂承包。1949年,武汉解放,后两年,1952年,英国领事馆撤离汉口。</h3> <h3>老门牌号码是天津路10号,现门牌号码是天津路14号,离沿江大道很近。</h3> <h3>26、俄国大使馆:1902年修建二层砖木结构,馆舍9栋;1904年其中一栋二层楼房被改建成四层领事馆主楼,属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平面呈扇形,对称平面,楼面三段划分,线条均匀、比例协调,有不少古希腊式多立柱与古罗马拱券上的锁石装饰。</h3> <h3>位于洞庭小路特1号,紧靠美国大使馆旧址(车站路1号)号。</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据说原来建筑抗战时被炸一栋,所以目前临江被一栋高层挡住,原来文物保护缺乏保护意识,所以现在正门只有改在原后门了,洞庭街道上。</h3> <h3>此处后门又是洞庭街壹号呢?可能是粗茶淡饭汉口会馆的名字吧!后门在洞庭街62号,建于1904年,武汉解放后,领事馆先后有湖北省电影公司、省电影放映总公司使用,现为会所。<br></h3><h3> 明明是洞庭街小路特一号。</h3><h3></h3> <h3>27、<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德寺,位于湖北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该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该寺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该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1][2]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古德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十大景观,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禅宗建筑。2013年,古德寺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28、大智门火车站,<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原称京汉火车站,因为位于大智门,武汉人习惯称其为大智门火车站,是历史上京汉铁路的南端终点。该站建成于1903年,外观造型体现了西式新古典的风格,中部四角分别筑有高高的塔堡。</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现汉口火车站原来外立面怎么看,都很平淡无特色及地域文化内涵,借2号地铁汉口火车站换乘枢纽站改造(原广场下面是地下停车场及商城),把汉口火车站主立面借鉴老京汉火车站建筑特色,使汉口火车站形象面貌大为改观!</span></h3> <h3>建筑特色,<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智门火车站原为芦汉铁路(北京芦沟桥至汉口,后称京汉铁路)南端终点站的主体建筑,由比利时贷款,法国工程师设计。按照西方铁路车站的设施设置,在建筑外观造型上,体现了西式新古典的风格,建筑平面呈横亚字形,中部突出。立面造型为中部和两端突出,五个屋顶。中部四角各修筑有高20米的塔堡。堡顶为铁铸,呈流线方锥形。墙面、窗、檐等部位以线条和几何图形雕塑?装饰。屋顶有五个屋面,正中部高,中部两侧稍低,两端稍高,屋面均不出檐,檐周修有栏杆式女儿墙。主出入口系由并列的三洞六扇门组成,设于大厅正中。室内正中为一层候车大厅,空间高10米,两端为二层,它诞生时曾是亚洲首屈一指最现代化和最壮观的火车站。它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楼上办公,楼下售票、候车。候车厅坐西朝东,正中为一层,空高约10米,两侧为2层平房。</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站房坐西朝东,建成时正对着汉口法租界的玛领事街(车站路西段),形成强烈的对景效果。站房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中候车厅面积1022平方米,由法国人设计。建筑风格仿照德国中世纪建筑,从左至右分五段对称设置,有五个绿色铁皮瓦屋顶,中部大厅前后墙设计了大型半圆拱窗,四角各建有1个高20米的塔楼,塔顶为铁铸,呈流线方锥形。墙面、窗、檐口等部位都以雕塑装饰。建成时曾是亚洲设备最好和最壮观的火车站。</h3> <h3>29、汉口搬迁后的新火车站:</h3> <h3>立面重新改造后的照片。</h3> <h3>感言:1、本辑归纳了古建筑或群组23憧,主轴线是从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入口处,记录沿途古建筑和历史故事;</h3><h3> 2、几个未想到:a、黎黄陂路上的珞珈山街一组建筑红色老房子,一直以来以为是俄式建筑,但怎么看有点别扭,原来是英国怡和洋行在俄租界购买地皮,由德国石格司洋行设计,以苏格兰小镇洛克比命名街道,后来才叫珞珈山街。值得大家去仔细观察,享受苏格兰小镇建筑风貌!b、通过努力意外的找到英、俄、法、德驻汉大使馆;c、没有想到黎黄陂路口靠沿江堤口附近,竞是武汉市第一个工业码头,且是万里茶道的源头,当代俄国商人在汉口开办茶厂,加工成茶砖,走的线路图:汉口一襄阳一张家口一呼和浩特一乌兰巴托一莫斯科一圣彼德堡。</h3><h3> 3、武汉两江交汇是航运、铁路、国际金融中心,以前是,今后是!百年前孙中山规划大武汉(1919年),在其所著巜建国方略》中为武汉未来发展勾画了美好的蓝图,他提出武汉应建成如纽约、伦敦之大,全国铁路条统中心、中国内地永远的顶水点(幅射: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河南、陕西、甘肃),以及中西部经济贸易的中心,未来武汉工业前景广阔(当时就有汉阳铁厂、武昌纱厂),首义之区变成模范城。当然受历史局限性限制,人才优势,教学和科研方面,综合竞争力还没有概念!更谈不上细致。</h3> <h3>小结,1、历时近一个月左右时间,通过现场拍摄和收集资料,共完成了五辑美篇编辑工作(汉口租界或近代历史建筑)除了第一辑外,共拍摄古建筑和历史建筑108幢或群组,照片和图片约500张的收集、整理工作;2、由于篇幅或时间有限,像江汉路的商会、汉口日本大使馆、原六合路和记蛋厂(现不存在了)等未来及收录,特此说明。3、开篇说的国民政府大楼(南洋兄弟烟草大楼)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见证物是“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四军军部”军部。4、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就是载体,代表一个城市历史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水平,可喜的是武汉正在迎头迫赶,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历史之物点多面广,还需要各级政府重视才行!</h3><h3> 比如借2019年10月18在汉召开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运动会之机翻修沿江大道、黎黄陂路、中山大道古建筑还行,其它分散的景点有待加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