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于道,慎思于法—记临沂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

临沂齐鲁园小学 孟峥

<h3>  窗外寒冬凛冽,会场暖意融融。11月26日-27日,临沂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胜利小学顺利举行。为期一天半的学习,让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徐科长亲自莅临指导,市学科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学员,市学科兼职教研员、各县区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及部分学校相关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参会前,秦老师照例对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布置任务,让我们提前研读教材教参,有备而去。秦老师的良苦用心,为的是让我们学有所思,学有所获。</span><br></h3> <h3>  26日第一节课是工作室成员张倩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多一些理解》。课前交流借助撕纸小游戏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答案不同,但是多问多沟通,就会找到更多共通的地方。</h3> <h3>  播放电影《哪吒》的片段。仔细观察哪吒伤心的表情,思考出现这种表情背后的原因:妈妈有事不能陪他。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没有和哪吒同样的感受。</h3> <h3>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不被理解的事情。</h3> <h3>  通过接力运鸡蛋的体验游戏,让学生换位思考,多理解父母。悦人悦己,学会换位。</h3> <h3>小组合作完成三件事:</h3><div><h3>1.讨论袋子套在哪个鸡蛋。</h3><h3>2.选择两位最细心的同学负责运鸡蛋。</h3><h3>3.提醒同学在运送过程中注意事项。</h3><h3>学生仔细观察运送鸡蛋学生的表现。分析为什么把袋子套在生鸡蛋上,质疑你不关心“熟鸡蛋”,让学生体会两种鸡蛋</h3></div><h3></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播放学生因妈妈答应的事情跟妈妈沟通小视频,引导学生如何去跟父母沟通,总结与父母沟通的方法:1.合适的时间2.诚恳的态度3.温和的话语4.勇敢地说5.耐心地听。现场模拟如何和妈妈沟通。</span>回看课前写下的烦恼,看看能不能解决。张老师引导孩子思考用写小纸条、写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h3> <h3>  活动三现场阅读父母给自己的信,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从信中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与不容易。</h3> <h3>  最后回扣课堂开始父母没时间陪伴的真实原因,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h3> <h3>  第二节课是由王晓彤老师执教的《广告可信吗》。课前交流通过两组古诗词和四个广告词回忆上一节学过的广告无处不在。</h3> <h3>  课前调查与广告有关的数据将广告分为可信和不可信。</h3> <h3>  王老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广告重新组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广告进行情景再现,然后分析广告是否可信并说明原因,最后找到对待这类广告的方法。</h3><h3></h3> <h3>学生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的成果。</h3> <h3>  王老师出示这些虚假广告的处理后果。</h3> <h3>  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糁”做一则广告。最后用一句“广告不止,不止广告”结束了本节课。</h3> <h3>  张倩老师从选择课题的初衷、教材的有效解读、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与思考、困惑与反思等方面解读《多一些理解》的教学设计。张倩老师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一节课给26位孩子上课,背后是给26位家长上了课外的私教课。</h3> <h3>一节课背后是26位家长的课堂。</h3><h3></h3> <h3>  王晓彤老师通过对课背景、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进行阐述。</h3> <h3>  郯城张老师就张倩老师的困惑:无法解决的问题该如何处理,肯定张倩老师在课堂上已经渗透出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去搭建交流平台。郯城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管主任对两位老师上午的课堂教学做了精彩总结,并对道法课教学提出了三点要求:1.关注教材的有效性。有效性教材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处理加工再创造。2.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指导孩子的行为和困惑。3.关注前后知识的前后联系。</h3> <h3>  孙霞老师执教的《古老而优美的汉字》。课前交流由古汉字演变成现在的汉字。</h3> <h3>  图片出示牛让学生用图片或符号表示牛以此导入本课。</h3><h3></h3> <h3>  对比牛和羊这两个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创造象形字时,抓住事情的特点和丰富的想象。</h3> <h3>  孙老师对比的方式,先让学生对虎、大象、鱼、蛇四幅图尝试自己设计。然后对比这些古汉字的真正写法,了解古汉字的特点。</h3><h3></h3> <h3>  在让学生了解古汉字是根据事物的特点而设计,让学生猜猜古汉字对应现代字是什么。</h3> <h3>  视频播放古汉字的小视频,提问学生:记住哪些古汉字。</h3> <h3>  图片出示古汉字,让学生感受古汉字的创魅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追溯古代文字刻在什么地方、甲骨四堂、甲骨文研究的媒体、数量、贡献等,介绍了探究甲骨文的发展过程。</h3> <h3>  老师顺势介绍金文、小篆、大篆、隶书到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历史,引发学生思考发现了什么,感受古老汉字的沧桑变化。</h3> <h3>  同一个字由难到易的演变过程,展现了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h3> <h3>学生阅读资料了解每种文字的特点。</h3> <h3>  播放视频重温汉字演变的历史。</h3> <h3>  学生介绍搜集课前调查的书法家,欣赏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汉字不仅仅是符合还是一种艺术,是古代人民智慧结晶,是我国的文化瑰宝。</h3> <h3>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h3> <h3>  最后孙老师让学生再次谈谈古老而优美的文字的理解。</h3> <h3>  第三节工作室成员刘国强老师由课前交流观看临沂风光视频,感受临沂风景优美和身为临沂人的自豪感,给大家带来了一节《好山好水好风光》。</h3> <h3>  刘老师通过一首歌曲引入新课,透过地图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然后让学生观察地形图的特点,颜色和它所在的方位,发现中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接着,学生亲自摸地形图感受地势的特点。再让学生从地形图中探寻祖国的山脉,发现中国的主要山脉集中在西部。</h3> <h3>  课前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山脉。然后按照学生去过和感兴趣的山脉重新分组,进入“祖国大山我了解”。接着,透过视频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好山川的魅力。</h3> <h3>  在介绍完山脉后,刘老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河,首先让学生观察地形图找大河,然后汇报课前搜集有关大河的资料。</h3> <h3>  由一句诗引出河流的流向由西往东流。在学习祖国的大好河山后,让学生小组内分享自然遗产,感受中国世界遗产的魅力。</h3> <h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h3> <h3>  两节课堂展示课之后是执教老师的说课。两位老师都是从教材分析、课标对照、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困惑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h3> <h3>  工作室的宋金花老师对刘国强老师课进行点评。首先肯定刘老师进步大,对这节课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汇报选取了黄山,泰山,天山三座山很巧妙。关注到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h3> <h3>  在杨南南老师的发言中,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深入的,老师的教学指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蕴含美,在欣赏中感受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h3> <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凌老师提到,</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她很佩服刘老师选择这节课的勇气。她赞同刘老师充分利用了地图,让学生来学习地理知识,通过让学生去观察中国的地形图,并利用学生从发现的地图上颜色的变化中,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地形。在这堂课,刘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展示学生去过的以及感兴趣的山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道德与法治课区别于地理课的独到之处是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地理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受到德育的熏陶。</span></h3> <h3>  蒙阴的陈主任对下午的两节课给我们下一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提供思路:老师要关注德育功能和学科特质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h3> <h3>  27日上午第一节课是《大家来排队》。课前交流正话反做的小游戏,奖励小礼物。学生体会领礼物的方式:不排队。</h3> <h3>  姚老师引导学生回忆领礼物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排队的坏处,学生体会到领礼物要排好队引出课题。</h3> <h3>  出示学校上厕所不排队的场景,让学生体会不排队很乱。学生说还见过哪些地方有不排队的情况。不排队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h3> <h3>  视频播放校园踩踏事故,让学生体会不排队会不安全。顺势回忆刚才领取礼物的场景会出现哪些危险。</h3> <h3>  调查数据告诉孩子不排队的坏处。</h3> <h3>  情景剧表演不排队的场景。让学生谈不排队的感受,引出不排队就不公平。</h3> <h3>  数据显示不排队就没效率。如果排队,就会有怎么样?</h3> <h3>  分小组找学校和社会上需要排队的地点。<br></h3><h3><br></h3><h3></h3> <h3>介绍排队推动日。</h3> <h3>  老师奖励文明徽章,让获胜小组排队领徽章,引出如何排队。紧接着,学生体验吃饭、做操、放学排队的情况,引出排队的法宝:有间距、人人排、有先后。</h3> <h3>银行排队一米线。哪里还有一米线。</h3> <h3>  分小组讨论碰到急事、遇到熟人、中途离开三种特殊情况下排队的做法,并总结排队的法宝:守规则、会商量、有他人。最后拓展到世界各国有趣的排队。</h3> <h3>  正如顾主任介绍中提到的本次活动最后一位执教老师是工作室的主持人秦艳老师。无需更多的言语,光看现场的相机,就能知道这节课的分量。</h3> <h3>  课前交流上课的要求然后播放冬天的视频,让学生谈你看到的事物。</h3> <h3>  冬天给你带来了哪些麻烦?和冬爷爷一起去学习冬天的保健。</h3> <h3>  活动一:冬天,你会穿吗?你会为自己选择衣服吗?</h3><h3></h3> <h3>  出示在家里、去人民广场、玩雪的三种情景。小组上台领任务单。听冬爷爷的任务要求:说一说。选一选。</h3><h3><br></h3> <h3>在家里穿衣服的原则:不出汗不能冷就合适。</h3> <h3>人民广场:带好冬天三件宝。</h3> <h3>活动二:冬天,你会护肤吗?</h3> <h3>  小朋友拿出湿巾把手擦干净。体验抹护手霜。取绿豆粒那么大,搓搓手心手背。除了小手外,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摸护肤品?</h3> <h3>  学生谈感冒后的状况,并引导学生说预防感冒的小方法。重点讲解正确开窗通风的方法。引导学生知道在校开窗通风的时间。</h3> <h3>  秦老师指导学生学做冬季保健操。</h3> <h3>  活动四:冬天,还有哪些要注意的保健问题?</h3><h3> 学生谈需要保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h3> <h3>  在课堂展示环节后依旧是两位老师的说课。秦老师谦虚地说她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很年轻。她由去常州学习的体会谈到,她特别想上一节小课,将这一节小课做扎实做有效。</h3> <h3>  孙霞老师说自己是秦艳老师的“粉皮”。她提到一点在秦老师的课上处处体现出课的设计紧贴教材和学生。</h3> <h3>  解成维老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感受,用远和近的关系来形容哪种课堂教学更适合老师、学生的实际。</h3> <h3>  有老师提到《冬天的保健》。保健中,开窗考虑天气、老人孩子的身体情况。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保健推及他人的保健。秦老师现场解答老师的疑问。</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nbsp; &nbsp; &nbsp; &nbsp; 最后徐科长就本次研讨会做指引性总结。他建议每位老师听课要有备而来,带着教材教参来学习。紧接着,他在肯定每节课的精彩与用心的基础上对每节课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徐科长指出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没有真实的当下就没有遥远的未来。</h3> <h3>  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一直追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德育由“教”到“学”的跨越,引领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体会、创造,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真学习,真参与,真成长。</h3>

学生

老师

排队

汉字

广告

感受

刘老师

体会

法治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