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体会一点点

梅梢半月

<h3>  </h3><h3> 近期看的书好象并不太符合我的口味,不过,就如饮食,偶尔尝试下西餐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并不会因为它而改变饮食习惯。最先看完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以孙家祖孙三代人为主的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的作为看的让人莫名的沉重:有丑陋、麻木、无知、野蛮、愚昧、可怜、卑劣、无耻……不知如何评价这部书里的人物,总之,人性的卑劣无耻、可憎可怜可耻被作者无情的揭露。《世事如烟》更多的是宿命论!两部作品展现了不少魔幻色彩,让我想起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紧接着我看的就是堪称马尔克斯最高文学成就的代表作:《族长的秋天》。只看了十六页,就为作者那诗意化语言和不分段的且不知西东的细腻描述搞得兴味索然——太高深,不是我辈这样的人能欣赏得来的——要么束之高阁作为附庸风雅的装饰,要么长假再看,平时利用零碎时间片段式的阅读可能对这本部书就是亵渎!看,我为自己拒绝不合口味的东西找了一个多么冠冕的借口!</h3><h3> 静下心来细想:阅读有时也如吃东西一样,别人 甘之如饴的也许在你口中尝出的却是苦涩难咽的感觉,口味不同而已。在确定买什么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受某些只言片语的影响,如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就是冲作者——一位个性十足的女人而来的。带着猎奇的心理,想通过看这部自传性的小说来了解女作家特立独行的个性。看完后的感觉如同在并不渴的情况灌了一杯温水,没甚意味。不死心的我又搜看了由小说改拍的电影,男主是梁家辉演的——年轻时甚是风流倜傥,可惜女主年龄太小,好像有些不搭。就此作罢,书也放了起来。</h3><h3> 看另外一部作品《消失的地平线》亦是为它的介绍所吸引:“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有着让人窒息的美丽”——仅此就够了。如同其它某些外国作品一样,散文化的叙述,言语上的隔阂,很难让我真正的喜欢它,也许是自己的阅读水平低,以我粗浅的认识,我感觉并没有什么收获,这如以前看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年轻时看过的《飘》《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等,某些言语或场景片段还时不时的在心中回味,而眼下这些如同过眼云烟,倏忽而逝,啥印象都没有!</h3><h3> 言归正传!回到近两天读的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上来。说实话,我对日本作家的整体印象是:神经质,忧郁的气质。个人见解,纯属胡诌。从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到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的舞女》到东野圭吾《白夜行》等系列推理小说再到今天看完的太宰治系列作品,总感觉主人公就是那种忧郁甚至略带阴暗个性的人物,也许是日本大和民族独特的气质吧?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的大多是消极、沉沦甚至堕落。对于一向想从书本中获取榜样的精神力量的人来说,这样的作品不太适合,于我亦如此。好在我看书即为消遣,基本是走马观花,不合口味的看后即忘,偶尔有增加点见识,略胜于没看,尽此而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