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 台湾游记(自然篇)

郑言

<b><font color="#333333">为什么去台湾?</font></b><br>对于台湾 ,我有种莫名的情愫。小时候受的教育是“台湾与大陆都是华夏子孙,一脉相承山水相接。为了领土完整,为了保卫和平,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当时的认知是台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要去解放台湾。实不知那个时候国内人民的生活也是捉襟见肘的。<br> <h3>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大学里流行着各种台湾歌曲,其简洁朴实的旋律、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时代感和美感。让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抒情歌。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橄榄树,龙的传人,酒干倘卖无等脍炙人口的歌,朗朗上口,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力,陪伴了我的整个青春。 当时觉得台湾人民注重生活,有人情味。</h3> (图片来源于网络) <h3>到美国读书后遇见了不少台湾同学。发现他们都非常的彬彬有礼,恭谦礼让,带人随和,关爱他人。文革中批判的儒家思想早已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头脑里体现在行动中,已然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台湾同学笑大陆学生被文革搞傻了,只会高声说话,互相批斗,尔虞我诈,女人没有女人样。事后想想,台湾同学说的挺对的。在国内永远都是政治和工作放在第一位。真的不知道如何去生活。而且台湾同学很爱吃,美食不断。每天晚上学习结束后,大家一定要聚在一起吃顿夜宵。夜宵从色泽式样到味道美得不忍下手去破坏。从此激发了我想去台湾亲眼看看的愿望,去学习和体会被文革批判的儒家思想。当然更是要去品尝台湾同学口中的令人垂涎三尺的台湾美食🍱🍤🍧🥤<br></h3>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h3>2008年台湾和大陆达成了通游协议。两岸同胞可以互相往来。远在美国的我看着国内的亲朋好友们争先恐后地去台湾旅游,羡慕至极😍. 可惜每次回家时间短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和朋友中想再去台湾的人越来越少。尽管国内离台湾很近,但已很难在国内找到有兴趣的伴侣一同前往。我的愿望只好一拖再拖。</h3>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h3>这次去台湾是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因为“积愿“太深的缘故。当今年的年假需要用掉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台湾。也正好有同学目前在台湾工作,有住宿便利。非常感想QHS同学的热情招待和帮助🙏 加之大陆台湾没有语言和文化障碍,不需花时间做准备,就算遇到问题,也不会像在陌生国家里那样孤立无援。匆忙准备一下就上路了。 整个旅游结果如我所期,没有碰到问题,这归功于非常好客,热心助人的台湾人。以及台湾完善便利的公交系统和工作井井有条的台湾人。</h3><h3><br>这次我们去台湾正好碰上国内暂停了大陆人去台湾的旅游。这对台湾旅游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对于我们来说,看景点时没有了成群结队的大陆游客,少了拥挤,也节省了到此一游的打卡时间。对比一下在野柳地质公园同一场景的打卡图(女王头像)。我拍照时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照片是唯我独享呀🤪</h3> 多年的两岸通游,已有成百上千人写了台湾游记。但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此记录下我的台湾旅游经历和感想。 <b>台湾风景篇</b> <h3>台湾风景也许不是最美丽的,其江河山川也许不是最壮观的,但是我认为台湾的风景恰好配得上台湾宝岛这个称号。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气候宜人,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非常丰富。台湾岛南北狭长,东高西低,四周流域广阔,北回归线横穿岛屿的中南部,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从平地到高山,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形成了在同一时空下,热、温、寒三带兼有的气候特点。</h3><h3><br>台湾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其多样的山水地貌造就了众多的山水美景。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断崖陡峭,奇石怪岩, 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 从清代开始台湾就享有“八景十二胜”之说。不过入选的八景和十二胜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的更迭而不断地被改变。1996年台湾省旅游局重新选定的十二胜是:太鲁阁,阿里山,溪头,阳明山,玉山,合欢山,日月潭,鹅銮鼻,故宫文物,野柳,大霸尖山和秀姑峦溪。2005年台湾交通部观光局根据重新选票定出的台湾八景为台北101,国立故宫博物院,日月潭,阿里山,玉山,高雄爱河,肯丁和太鲁阁峽谷。</h3><h3><br>我们这次的旅行是环岛游。台湾著名八景看到了七景,十二胜地去了六处。而且还去了其它当地著名景点。下面这张台湾旅游地图中的红字景点,除了台北的阳明山,渔人码头和猫空缆车以及花莲附近的合欢山没有去,其它景点都访问到了。介绍几个印象深刻有意思的景点。台北101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湾八景之中,但我认为它们属于台湾的人文,将在人文篇叙述。<br></h3> 图片来自网络 <h3><b>日月潭</b>对于国内长大的人并不陌生。地理课本告诉我们它是台湾省最大的淡水湖,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湖水湛蓝。</h3> <h3>当我真实地看到日月潭的湛蓝湖水被青山环抱时,的确感到它的山明水秀,风景美如画。照片是在空中缆车上拍摄的. 可惜那天上午有厚厚的雾气,照片没有拍出真实的美景。</h3> <h3>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湖水最深处达27米,湖周长约3700米。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叫拉鲁岛(也叫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右边的湖形状如圆日,左边的湖形状如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可惜因为游人所在的高度和位置,通常只看到日潭。<br></h3> 网上找到一张日月潭的卫星图,日潭和月潭清晰可见。 拉鲁岛曾经是台湾原住民邵族最高祖灵的居住地。邵族人每年到这个岛上祭祖聚会。但是1999年的一场地震使小岛塌陷, 从此被邵族人遗弃,现在小岛上除了芦苇,只剩下还未被完全淹没的神像头。 <h3>日月潭不仅提供缆车让游客从空中领略风景,也可以乘游艇在万顷碧波中荡漾。</h3> <h3>更有意思的是日月潭打造了14条景色宜人却各有特色的步道,让遊客深入日月潭探索其各种美丽的动人风光。我认为骑自行车沿着日月潭的步道观赏风景,是最美丽最惬意最悠闲的时光。</h3> <h3><b>阿里山</b>的知名度就更高了,因为很多歌星,如邓丽君,朱逢博和宋祖英都唱过《阿里山的姑娘》。但是让这首歌在全国广为流传应归功于奚秀兰。她在1984年央视春晚中演唱了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唉。。。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歌词情景交融,将阿里山的人性美和风光美容为一体。使之成为人们的一种情怀。到台湾必然要去看阿里山和日月潭,以了却心愿,看看那日月潭是否真的像日月般辽阔;看看那阿里山是否真的如歌曲般高山青、涧水蓝,姑娘美如水,小伙壮如山...... 可惜这次因为时间有限,只看到了日月潭和阿里山的风景。没有遇见阿里山的美如水的姑娘和壮如山的少年,不过阿里山本身既有女子的柔情,又有少年的壮阔。<br></h3> 在风景区看到一些原住民邹族用颜色代表男女性别的实物,照片中红色代表男性,蓝色代表女性。 <h3>出发前在网上看过一些游人拍的阿里山照片和介绍。当身临其境时,阿里山依然给了我几个意想不到的震撼。</h3><h3><br>一,阿里山比想象的要高,平均海拔2200多米。而且阿里山的盘山公路非常地蜿蜒崎岖,犹如九曲十八弯。几乎每几分钟就转个弯。庞大的旅游大巴在这样的崎岖山路上不停地左旋右转,若没有高超的驾驶技术和经验是不可能完成的。导游说我们的司机经常跑这条路线,技术娴熟。言下之意让我们放宽心。</h3> 阿里山的九曲十八弯盘山路 (图片来源网络) 在阿里山的盘山路上左摇右晃地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山脉两侧的风景美如画。阿里山公路的初始阶段两侧是高耸挺拔的槟榔树。它们看起来很像椰子树。经导游指教才知道如何区分这两种树。之后是满山碧绿的茶树依山而植,竖看如朵朵绿色沿台阶蜿蜒而上;横看仿佛是条绿色的长龙绕山而卧。阿里山红茶是台湾十大名茶之一。大巴继续向高山挺进,一座座连绵不断的青山映入眼帘。 二,壮观的阿里山云海。阿里山的气候,海拔,山势,和植被造就其特有的雾林带,在高海拔的地方有种朦胧感。云雾像一帘纱帐使山峰若隐若现。整个上午在阿里山的森林中看四周的山脉是雾蒙蒙的,有种神秘感,让人心生敬畏。 忽然间云消雾散,湛蓝的天空照耀着碧绿的千山万壑,加之山间的云而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云海山水画。白云在山谷间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翻腾起伏, 人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阿里山的云海令我叹为观止。虽然阿里山的云海是其五大景观之一,但是看到云海是可遇不可求之事。我们那天是何其幸运。 三,千年神木。阿里山林木参天, 郁郁葱葱。囊括了几乎地球上各种气候带的树木。山脚下是亚热带的阔叶林区;中段有温带林的桧木,杉树及松树;高处是寒带的针叶林。它们形成了阿里山独特的森林美景 - 万木争荣,层林叠翠,遮天蔽日。走在森林中感到它是那么的幽深,宁静,清凉,神奇。奇木异树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 <h3>和煦的金色阳光穿过重重叠叠的树枝照射进来,斑斑驳驳地洒向青苔覆盖的草地。</h3> <h3>阿里山的桧木群有近百棵树已挺拔矗立逾千年, 被誉为“千年神木”。其中有一株老红桧,高约53米,已经有3000多年。可惜近几年受损,为游人安全起见该树已被放倒。仰望着这些上千年的大树依然茂盛参天,让人感叹不禁,相比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h3> 阿里山第二老的千年神树,已有2300年,高45米。 <h3>神奇的“三代木”,同一个根系,先枯而后荣,长出了祖孙三代的树木,第一代的树龄已经有千年了,第二代只剩下了一具空壳,最高的是第三代,枝繁叶茂。</h3> 四,日本人与阿里山。因为清朝签署的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被殖民统治了50年。日本人喜好桧木家具,所以来到阿里山伐木。通常人们只是伐木,但是日本人很早就有环保意识,也知道要为下一代着想。所以他们不仅伐木,同时还搞种植。因此阿里山的森林没有因为伐木而变得荒凉,它依然绿树成荫,漫山遍野。日本人因为在阿里山大量砍伐树木而心生惭愧,觉得有生之物皆有灵性,于是修建了这座“树灵塔”以慰籍其灵。地基一圈圈代表树木年轮,塔旁刻痕代表锯木痕迹。 <h3>阿里山的森林小火车是其必不可缺少的游览项目。它是日本人为搬运木头而建造的。木制的小火车和铁路的铺设水平相当高超,在阿里山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运行了几十年,从未停止。木制的火车在狭窄的铁轨上慢慢行驶,发出呜呜的响声,带给游客穿越时空的体验。</h3> <h3><b>高美湿地</b>位于台中郊区。因建立高美海堤而逐渐累积淤沙形成了湿地,是各种底栖生物、鱼贝类,鸟类、水禽类栖息的最佳场所,成为著名的观鸟圣地,也是最美落日观赏地。高美湿地被誉为台湾的天空之境。当天空与湿地完美的结合,便出现了湖水如镜,水天相连的梦幻之境。我们去的那天阳光明媚,尽管知道能看到落日,但是高美湿地的落日美景超出来了我的想象。一条栈道通向天边。很多胆大的青年人在栈桥尽头索性拖鞋下水,与大自然做零距离的接触,在湿地里就着水中倒影和夕阳背景摆拍各种美照,令我羡慕不已。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我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给自己找一份宁静和快乐。这画面太富有诗意了,光与景与人的互相映衬,宛如景中画,画中人,</h3> 那天风很大,随时都有被吹走的可能,不敢轻举妄动。大多数人坐在栈道边上,一边跟湿地里的潮招蟹和水鸟嬉戏,一边等待落日。在我低头静思那一瞬间,斜阳渐渐的收起了它的万丈光芒,整个海滩慢慢的被染成了橘黄色。一轮美轮美奂的夕阳不知何时就钻到了幽静的碧水中,那几架高耸的电力风车给余晖中的金黄世界锦上添花,将静止画面变成了动感。当夕阳西下时,天空被渲染成一片红,投影在湿地上,拉出长长的一道光影,宛如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美景当前,无须言语。我们用静观来留下永恒的美好回忆。 <h3><b>垦丁</b>在台湾的最南端,虽然行政划区它只算得上一个“里”,即相当于“村”。除了海景,它还有其它美丽的风景。犹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转角处都有惊喜。我们的旅游司机说,他跑遍了台湾,在大城市大公司里打过工,最后觉得还是家乡好。回来开个旅游公司,这是他干过的最带劲最有意思的工作。垦丁给我的印像就是到处是蓝色的海水涌起滚滚浪花,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往远处望去,天和海连在一起,没有边际,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h3> 左图是台湾八景之一的鹅銮鼻公园,那里有座已有百年但还在使用的灯塔。可惜我们去时候在维修。中间图是台湾最南端的标记。右图是公园里的kissing岩洞。公园里有很多这样被海水侵蚀而形成的岩洞。 <h3>站在垦丁任意一个海滩上,我会觉得远处就是太平洋,而大洋的对岸就是美国。但万万没有想到在垦丁听到了各种海域的名称:巴士海峡,南海,东海,台湾海峡,菲律宾海,太平洋等等。站在一个沙滩上,手往左指被告知这是X海,稍微侧身右指,看着同一海域却被叫做Y海。简直是一脸黑线啊,一个小小的台湾岛屿居然被这么多个海域所包围,</h3> 上图海域面对巴士海峡和太平洋。下图面对南海。那金黄色沙滩不是岩石风化后变成的细沙。这是贝壳风化后变成的细沙。垦丁有十来座沙滩是贝壳形成的。 <h3><b>花莲</b>:台湾的发展基本上在西部和南部,因为有着良好的交通枢纽支持。台湾东部因为多地震,发展相对缓慢也没有很多交通便利。花莲地区因为有几个独特的旅游风景而吸引着游客,使该地区的发展成为台东最好的。</h3><h3><br><i><b>太鲁阁公园</b></i>非常的大,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太鲁阁在当地原住民语的意思是“伟大的山脉“。以雄伟壮丽、几近垂直的大理石峡谷景观闻名。触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断崖、峡谷、连绵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层和溪流等风光。</h3><h3><br>沿线山岭群山环抱,有着高耸的山峰,陡峭的断崖,险峻的山势,茂盛的植被,溪流蜿蜒,飞瀑似帘,景色奇绝。让游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流连忘返。</h3> <h3>公园景点之一。上图是长春阁近景,右下图是实景,长春阁在巍峨的山脉中显得如此之小。左下图是通往长春阁的长春桥。</h3> 公园里这种沿着山峭而建的步道比比皆是。 山壁雄峻,幽谷迂回,谷深莫测,溪流蜿蜒。 壁立千仞的峭壁和断崖 公园里有很多这样蜿蜒的单行线公路。 <h3><b><i>清水断崖</i></b>指清水山临太平洋之处的断崖,断崖形状如鞘,绝壁万丈,脚下白浪滔天,形式甚为险峻。是罕见的海岸断崖奇观。</h3> <h3>清水断崖不远处是<b><i>七星潭</i></b>. 这里明明是壮阔湛蓝,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呀?原来七星潭是这里的地名。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沙滩”全部由鹅卵石组成的。人们按照习俗喜爱叠上七个鹅卵石祈愿。我也入乡随俗地叠起石头祈愿。祝所有我爱及爱我关心我的亲朋好友们健康平安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