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佛教艺术宝库

孟令武

<h3>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户,所以古称“伊阙”。</h3><div></div> <p class="ql-block">伊河流过龙门山 (上两图取自网络)</p> <h3>  龙门石窟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旅游景区”。</h3> <p class="ql-block">  体验最近距离对视卢舍那大佛,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武则天!</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 <u style="font-size:20px;">意松子</u>观摩视频</p><p class="ql-block">武则天的神韵藏在这尊佛像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p> <h3>  自然造物,赋予了龙门石窟大美的伊阕风光;天工巧夺,雕刻出千龛饰壁的恢弘胜景。</h3> <h3>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宝库,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h3> <h3>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400余年之久。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6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h3> <h3>开凿龙门石窟</h3><h3>侯震 布面油彩</h3><h3>▲</h3> <h3>火车站到龙门石窟的双层81路公交车</h3><h3>▲</h3> <p>  81路公交电子显示屏,洛阳终于在追赶了,可喜的进步!</p><p>▲</p> <p class="ql-block">▲ 奉先寺</p> <p><b>龙门伊河北桥</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83路摆渡公交通过此桥到伊河东(郜庄,当地念gázhuāng)停车场、票务中心,可乘宰人电瓶车到白园或龙门石窟,约1.5km,10元/人,当然嫌贵可以步行。</p><p>▲</p> <p>  龙门北桥橡胶坝处,白鹭成群,翩翩起舞。洛阳人把白鹭叫“老等”,我们家乡说的“老等”是指“鹤”,盘锦是缘油而建、因油而兴的新兴城市,它除了美丽的红海滩外,还被称为“鹤的家乡”。</p><p> </p><p> 这类鸟的习性就是不主动去潜水捕鱼,而是站在河边或浅水处一动不动,等傻鱼到来。一旦发现猎物,就以尖尖的喙为武器迅速出击,犹如探囊取物,成功率极高。看来,授其“老等”美名,恰如其分,极其精确!</p><p>▲</p> <p class="ql-block">▲ 伊河水质已经很好</p> <p><b>  那年石窟前伊河荡舟</b></p><p> 现在人老了,大小船都不让在河里出现了,游览船也靠东岸入库了。</p><p>▲</p> <p class="ql-block">▲ 美好时光</p> <h3>  故地重游,约1989年。</h3><h3> 我家在龙门东山干部疗养院住了六年,经常到伊河玩耍。</h3><h3>▲</h3> <p class="ql-block">▲ 总理佇立龙门伊河边</p> <p class="ql-block">▲ 1993年“龙门石窟”体裁邮票 </p> <h3>  龙门入选《世界遗产系列邮票》!中国唯一!世界露脸!</h3><h3>▲</h3> <h3>老门票,看不出年份,价格一角。</h3><h3>同学赵春莲珍藏</h3><h3>▲</h3> <h3>  这个时期的门票是“伍角”,底部有覆盖的“弍角”字样。</h3><h3>▲</h3> <h3>  我保存的这张16元龙门石窟门票,很有意思,还含副食基金1元,无从查询年份了。</h3><h3>▲</h3> <h3>  2013年,票价120元,这是价格最高的一次。</h3><h3>▲</h3> <h3>  几年前,全票120元,这可能是半价,60元。</h3><h3>▲</h3> <p class="ql-block">▲ 2017年半价50元</p> <h3>  凭旅游年票免费,持残疾证可换本人和一个陪同人员免票。</h3><h3> </h3><h3> 龙门石窟参观顺序为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白居易墓),四景点实行一票制,票价100元。</h3><h3> </h3><h3> 回市里,白园门口有公交;或从白园出来过桥,龙门大道也有公交,也就在来时下车的终点站。</h3><h3>▲</h3> <p class="ql-block">▲ 这是今年半价45元/人</p> <p>  这是我的电子年票,下载的APP,不用带卡,进门扫码即可,在白园,人家看一眼就进去了。</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洛阳旅游年票还包括除洛阳外的晋城、焦作、济源,如皇城相府等,总共42个景区。所以,出游条件允许还是买张旅游年票,每年60元,到期前可到销售点不换卡续下一年,也可在手机续费,很方便实惠。</p><p>▲</p> <h3>  景区票价政策,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灵活掌握。</h3><h3>▲</h3> <p class="ql-block">▲ 石窟布局</p> <p class="ql-block">▲ 导览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大石门成为景区新检票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今天老三届同学相约龙门,我来的早。进门后,地面一片红红的五角枫叶跃入眼帘,它静静地躺在那里,留给人间的不仅仅是绚丽色彩,还有那无言无尽的诗篇……</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期盼》</i></b></h1><p class="ql-block"><i>我在大门里,</i></p><p class="ql-block"><i>你在大门外。</i></p><p class="ql-block"><i>嗖嗖的寒风有点难耐,</i></p><p class="ql-block"><i>我一遍一遍去门口等待。</i></p><p class="ql-block"><i>我已经到了一个钟点,</i></p><p class="ql-block"><i>你们没有看到我的期盼?</i></p><p class="ql-block"><i>今天,</i></p><p class="ql-block"><i>又一个好天。</i></p><p class="ql-block"><i>同学相约,</i></p><p class="ql-block"><i>就在今天!</i></p><p class="ql-block"><i>我的眼神,</i></p><p class="ql-block"><i>总是瞟向门外,</i></p><p class="ql-block"><i>你的魅力,</i></p><p class="ql-block"><i>让我魂绕梦牵。</i></p><p class="ql-block"><i>相约,</i></p><p class="ql-block"><i>是你我投缘。</i></p><p class="ql-block"><i>相聚,</i></p><p class="ql-block"><i>给我们动力无限。</i></p><p class="ql-block"><i>在这个集体里,</i></p><p class="ql-block"><i>我能眉开目展。</i></p><p class="ql-block"><i>在这个熔炉里,</i></p><p class="ql-block"><i>我们都把爱心奉献。</i></p><p class="ql-block"><i>你我手牵手,</i></p><p class="ql-block"><i>大家相拥齐向前。</i></p><p class="ql-block"><i>同学肩并肩,</i></p><p class="ql-block"><i>走好今后每一天。</i></p><p class="ql-block"><i>——2019.12.3</i></p><p class="ql-block">▲</p> <h3>验票大门内让我们驻足的“包菜”</h3><h3>▲</h3> <p>  七中同学许建陆是奇石收藏家,曾捐赠带底座奇石五吨给“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今天他带了十七块精美的小石头,给了我两块,最后同学多,不够分,我留了一块。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唱的《同学情》,颂的友谊歌。</p><p>▲</p> <h3>小小视频,浓浓亲情(请放大观看)。</h3><h3>▲</h3> <h3>有同学相伴,惬意无比(GIF动图)。</h3><h3>▲</h3> <h3>携手漫游伊河旁,</h3><h3>艳阳高照柳叶黄。</h3><h3>▲</h3> <h3>  龙门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h3><h3> </h3><h3> 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h3> <h3>  为保护石窟,龙门桥上现在只有景区电瓶车或执法(勤)车在走,不让汽车通行,当然行人没问题。</h3><h3>▲</h3> <h3>  跨伊河的焦枝铁路龙门大桥,曾经到桥头看过,也坐过几次火车经过大桥,那时车厢不像图上这样好看,是单调的绿皮火车。</h3><h3>▲</h3> <p>  这个台阶上去就是“洛阳市干部疗养院”,现在改成别墅式的“东山宾馆”,疗养院南几十米就是“香山寺”,疗养院家属院北就是“白居易坟”,现在叫“白园”,也只五分钟步行路。</p><p><br></p><p> 在市里上班时,这些台阶是我和女儿必走之路。 </p><p> </p><p> 在桥东头,先前有公交车,走的就是龙门桥、龙门街、龙门口、化肥厂(海校)等,早就停止运行了。</p><p> </p><p> 七、八十年代,洛阳只有6趟公交,1路西关到谷水,2路谷水到龙门,3路西关到龙门,4路西关到延秋,5路洛阳站到东车站,6路西关到白马寺。</p><p> </p><p> 一旦公交车到站,人们就会争先恐后、蜂拥而上。经过几十年的战斗洗礼,洛阳人民上公交不排队的光荣传统矢志不渝。</p><p> </p><p> 图上这个台阶下就是原来公交的终点站,这里原来还有花坛,花坛内有一棵巨大的松树。</p><p> </p><p> 家刚搬到疗养院时,孩子只两岁,就在这个台阶上爬来爬去,现在封闭了,不让人过了,一切为旅游景区让步。</p><p>▲</p> <h3>  很难得,这棵松树还在,长的还这么好,真令人欣慰。</h3><h3>▲</h3> <p>  当时我家在东山的龙门干部疗养院,女儿在306部队幼儿园长托,一周一送一接,接送必须穿过龙门石窟,那时石窟不用买票。</p><p>▲</p> <h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h3><h3>▲</h3> <p>  讲解接待处的外门楣上有个燕子窝,小精灵南迁越冬了。</p><p> 秋去春来的小燕子,我们等你回来。</p><p>▲</p> <h3>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h3> <p class="ql-block">▲ 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龙门石窟第二道入口,桥洞上方的“龍門”系陈毅元帅在1961年10月8日书写,以前在这里进门刷卡检票,每位120元。</p><p>▲</p> <h3>不是韩国就是朝鲜的佛教徒参观龙门石窟</h3><h3>▲</h3> <h3>  1975年习仲勋在洛阳龙门。在洛阳时住在耐火厂19号街坊,我家从兰州调到洛阳初期也是住这个街坊。<br></h3><h3>▲</h3> <p class="ql-block">▲ 兄弟姐妹</p> <p class="ql-block">羊皮筏子赛军舰</p><p class="ql-block">上学时,同学们给梁江南起个外号“梁皮筏子”。</p><p class="ql-block">▲</p> <h3>  从桥上进入龙门石窟的台阶原来就在这个位置,早已拆除。</h3><h3>▲</h3> <p class="ql-block">▲ 老三届快乐出游</p> <p class="ql-block">▲ 50年前</p> <p class="ql-block">▲ 雾气中的神㊙️</p> <p>  大石门,龙门桥,是前两道门,这是第三道门,这才是真正进入西山石窟。</p><p> 中国新诗人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学者,中科大首任校长,著名活动家郭沫若题写“龙门石窟”。</p> <h3>  门头上,大文豪郭沫若所题字“龍门石窟”,我认为不妥,繁简不应同文,不伦不类,不敢恭维。如果是在简化字推行过程中,“龙”字还没有确定,而繁体字“門”已有简笔“门”,我就错怪人家了。如陈毅元帅题字“龍門”,就较规范。</h3><h3> 他们是不是一个时期写的,不去琢磨了,不要装大了。</h3><h3>▲<br></h3> <p class="ql-block">▲ 西山上的夜晚景观灯</p> <p>  图为东山香山寺和东山宾馆(从前是洛阳市龙门干部疗养院)</p><p> </p><p> 以前去洛阳南部各县就是走山脚下这条公路,现在为了保护石窟封闭了,改道了。</p><p>▲</p> <p><b>历史洪水界线</b></p><p> 82年7月这里不只是“水漫金山”,卷走的生命不会瞑目,自然灾害令人惊骇!</p><p><br></p><p> 与黄河相连的伊河经常洪水泛滥,并不总是很温顺。龙门石窟的佛前路上有块水文刻度指示牌,上面记录着石窟上次被淹是在1982年,当时佛前路的水位最深达到3.7米。石窟关闭的情况并不罕见,2003年、2011年都出现过。连接龙门石窟两岸的原来有一座是漫水桥,每突发洪水,大水就会从桥上漫过。伊河在这里是奔北向而去,然后和洛河一样一路往东并汇合,形成伊洛河再投入黄河。上游不远处就是一片湿地景观,河道中间杂树丛生,形成一个个散落的小岛。</p><p>▲</p> <p class="ql-block">▲ 姥姥,您吃!</p> <h3>  自认拍摄角度设置绝佳,我的外孙现在在北京八中就读,高中生了,时间过的真快!</h3><h3>▲</h3> <p>  五、六十年代初的龙门石窟禹王池前,伊河两岸很清静,河里有小船,有打鱼的渔民,窟前路也没什么行人,是当地农民出门回家必经的路。</p><p> </p><p> 八十年代初,女儿在306部队幼儿园入托,我们就是通过这条路接送的。那时家里没自行车,我还在外地工作,一般是步行或者借辆单车。 </p><p> 我清楚地记得,有次从郑州回洛探亲,我自己去幼儿园接孩子,挺远的,得走着去,那时候的人没几个有交通工具,再说也不骄气。接着孩子,见人家穿一身红格西服,精神漂亮,又疼又爱。回来路过禹王池,不让抱,也不让背,昂着头挺着胸,跟在我后面,跳着跑着,一脸幸福,一脸自豪,一副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脸上透露着甜蜜,有爸带着玩,真好!那年宝贝四岁。</p><p> </p><p> 那个年代,没什么游人,没有旅游的概念,都在为生计奔波,偶尔碰见也是三三两两,星星落落的路人,有时遇见一两个外国人,他们还会给孩子糖果和铅笔什么的。</p><p>▲</p> <p class="ql-block">▲ 禹王池</p> <h3>姥爷帮我捞的小虾,还有抓的螃蟹!</h3><h3>▲</h3> <h3> 那时候,带孩子没觉得辛苦,只有乐趣在围绕,年轻吗!</h3><h3> </h3><h3> 老了,老了,却对那段时光愈加留恋,回不来了。</h3><h3> 拍于2007.3.31</h3><h3>▲</h3>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夫人录像。</p> <h3>佛前石板路之铁铆钉</h3><h3>铁细腰:用以连接、固定水工堤石,使之不易松动。现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有收藏。</h3><h3>▲</h3> <h3>  伊阙,是伊河流域的最后一段峡谷,由熊耳山东端悬崖和嵩山西端峭壁夹峙而成。它南临伊川盆地,北系洛阳盆地,为两个盆地间之咽喉。因其两山对峙,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被称为“伊阙”。</h3> <h3>  与其它峡谷不同,伊阙所系的两个盆地几乎处在一个地平面上,因而这个峡谷几乎不见落差。伊水从上游山区泻出,进入低平的伊川盆地,形成几度弯曲,经过狭窄的伊阙水道缓缓北流,至洛阳盆地腹部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伊洛河继续向东北流,至盆地边缘的神堤穿过黄土丘陵沟谷,注入黄河干流。</h3> <p class="ql-block">▲ 西山石窟图解</p> <p>  按图,不是按图索骥,是按图索桥,围绕龙门石窟这段河面,应该有四座桥。左面是连接东西山石窟的桥梁,桥面桥栏是木质的,扒掉漫水桥又建的,右面那座大桥是龙门桥,再往右是跨伊河焦枝铁路大桥,再往北是龙门北桥,照片上看不到了。</p><p>▲</p><p> </p> <h3>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犹新。</h3> <h3>  伊河发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那里称“伊河源”。伊河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水。全长36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我国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h3> <h3>  而“龙门”称谓的最早出现,大概开始于隋炀帝时期。《元和郡县图志》卷5河南府条云:“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从隋唐之东都洛阳城的营建来看,洛阳宫之端门,和外郭城的定鼎门,正对着伊阙。而封建帝王们又常自比为“龙”,因而就将这正对着皇宫的天然门户改称为“龙门”了。</h3> <p>八十年代初,佛像是可以抚摸到的。</p><p><br></p><p>这张照片是花21元钱买的“相机”拍的。</p><p>▲</p> <p class="ql-block">▲ 大佛脚下炫彩法国桐</p> <h3>  在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前,1972年修建的“之”字形步梯。</h3><h3>▲</h3> <p class="ql-block">▲ 1990年</p> <h3>洛阳的名片</h3><h3>世界的龙门</h3> <h3>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窟,始雕年代说法不一,有说是唐代咸亨三年(672年)开始雕凿,至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完成,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龛。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h3> <h3>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h3> <h3>  奉先寺是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h3> <h3>  据碑文记载,奉先寺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h3> <h3>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h3><h3>▲</h3> <h3>  孔武有力、英伟雄健的托塔天王足踏药叉。</h3><h3> 药叉又名夜叉,是佛教里所说的一种鬼道众生,夜叉,译为捷快,形容男的行动敏捷又迅速。又译苦活,形容他的生活是很痛苦的。夜叉种类很多,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等等。</h3><h3>▲</h3> <h3>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它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h3><h3>▲</h3> <h3>  相传武则天为造这座佛龛曾“助脂粉钱二万贯”,并亲率群臣参加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h3> <h3>  伊阙关为洛阳“八关”之一;“龙门山色”居洛阳八大景之首。北魏始凿佛窟,凿声连绵,历经唐宋,400年间共凿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龙门石窟艺术留痕之多,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系我国著名四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h3> <h3>卢舍那大像龛</h3> <h3>  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h3> <h3>  卢舍那佛坐像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h3><h3>▲</h3> <h3>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当年被以收集和盗窃中国古代文物为职业的所谓“文物学家”普爱伦盗到美国的卢舍那大佛的右手掌。 佛手光洁圆润,造型优美,形象逼真,雕工细腻。看到如此精美绝伦的巨大佛手掌,我们可以想象到佛像之伟岸与端庄。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的灵魂。 不但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大唐盛世象征与标志。(网图)</h3><h3>▲</h3> <h3>  奉先寺上空这架飞机在干什么?速度极慢。</h3><h3>▲</h3> <h3>  你看到图片左边阿南尊者头顶上方的神仙洞了吗?它其实是个溶洞,里面空间比两居室还大。构成龙门山的岩石主要是白云岩和灰岩,它们都属于可溶的碳酸岩,在水的作用下产生溶蚀,进而在山体内形成一个个溶洞。</h3><h3>▲</h3> <p class="ql-block">▲ 老师在给孩子们讲奉先寺</p> <p class="ql-block">▲ 老三届快乐游龙门</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初</p> <p>英国人沙畹晚晴时期拍摄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p><p>▲</p> <p class="ql-block">补:今年维护修缮中的卢舍那大佛带给我们很多未知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2022年</p><p class="ql-block">▲</p> <h3>  西安市高陵区渭阳那里,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因此,有了成语“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h3><h3> </h3><h3> 洛阳的伊洛河流入黄河处,河水也是清则清,浑则浑。</h3><h3> </h3><h3> 如图,今天的伊河水也是靠两岸的清,表现为湛蓝色,中间如带状浑水呈黄色,非常明显,疑是上游开闸放水。</h3><h3> </h3><h3> 我调侃说,这是三河汇集处,中间是黄河,两边清水一条是伊河,一条是洛河,志军说只有外国人相信了。</h3><h3>▲</h3> <h3>  在奉先寺上往下拍路面,今天的伊水很小。不是在治理河道,就是季节原因。</h3><h3>▲</h3> <h3>  连通东、西山石窟的景区内桥梁,原来是漫水桥,也是申遗后圈入景区内的,多年前我还在这里看到有人使船,还见有人打了一条至少六、七十公分长的鲢鱼。</h3><h3>▲</h3> <p class="ql-block">▲ 本图有三种鸟,你看到了吗?</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初期,我的家人和朋友。</p> <p class="ql-block">▲ 朱镕基在洛阳龙门石窟</p> <h3>  1973年,周恩来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龙门参观。</h3> <h3>  周恩来总理1973年9月15日视察了山西大同云岗石窟之后,又在10月14日视察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这次是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夫人到洛阳参观访问的。</h3><h3>▲</h3> <h3>  1962年4月21日刘少奇参观洛阳龙门石窟</h3><h3>▲</h3> <p class="ql-block">1960年4月,刘少奇在龙门参观。</p><p class="ql-block">▲</p> <h3>  大约在1961~1962年深秋,邓小平参观龙门石窟。</h3><h3>▲</h3> <h3>朱德委员长1962年3月25日在奉先寺</h3><h3>▲</h3> <h3>六十年代初,陈云同志到洛阳视察工作。</h3><h3>▲</h3> <h3>  1990年,胡锦涛同志到洛阳视察时在龙门石窟留影。</h3><h3>▲</h3> <p class="ql-block">▲ 杨尚昆在龙门</p> <p class="ql-block">▲ 末代皇帝在龙门</p> <p class="ql-block">▲ 1984年,秦怡等游龙门。</p> <h3><i>同学马爱君当年接待王光美</i></h3><h3> 九五年,市委邀请王光美参加牡丹盛会,晚上李长春书记宴请。</h3><h3>▲</h3> <p><b>同学们夜游龙门</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3D灯光的助力下,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景区“夜游龙门”惊艳亮相。</p><p>2012.4.26</p><p>▲</p> <p class="ql-block">▲ 夜游龙门 2007.9.14</p> <h3>没有记录,想不起来哪年哪月......</h3><h3>▲</h3> <h3>  拍这角度容易吗?为了把人和卢舍那大佛都拍全,这几个老外也是拼了。</h3><h3>▲</h3> <p class="ql-block">▲ 五七年的龙门佛像</p><p class="ql-block"> </p> <h3><b>六五年,那时是能靠近佛像的。</b></h3><h3> 小学五年级,应该是一九六四年,老师带领我们来龙门煤矿听有关“万人坑”的报告,也来了龙门石窟。我记得是五分钱门票,佛像没有栏杆保护。我还捡了一个石拳头,看了看又扔了。现在想起来,也许是哪个佛像身上的,很珍贵。那时谁也没意识到,全民全国不重视。</h3><h3>▲</h3> <h3><b>抱佛脚</b></h3><h3> 80年代后石窟逐渐保护起来,现在已经被栏杆隔离,无法近身了。</h3><h3>▲</h3> <h3>  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开凿于盛唐高宗初期,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为寺下泉水涌流而得名潜溪。寺内窟顶藻井浅浅的刻着一朵大莲花,供奉着七尊大像。主尊阿弥陀佛,弟子迦叶和阿难,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再加上两个护法天王,是唐代较为典型的净土宗所供奉的西方三圣造像石窟。</h3><h3>▲</h3> <h3>  “陈抟碑”是北宋初年著名隐士陈抟手书的名句,“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意思是做马做奔向天上的神马,做人做人中的龙,要不拘一格。岸字缺少一横,而逸字缺少一点,中字则上下颠倒,反映他为人的放荡不羁。这块“陈抟碑”的书法很有特点,是书法爱好者必赏之作。</h3> <h3>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对联相传是陈抟(tuán)老祖手书的,也有人认为它是明朝人集陈抟的字而成的。</h3><h3> </h3><h3> 此联的字面意思是:多么俊美啊,驰骋天下的良驹;多么奇逸啊,龙行江湖的英豪!其隐含的意思是:伟哉龙门,美如良驹,陈抟人杰,何人能敌?</h3><h3>▲</h3> <h3>  梅花玉又称汝阳玉,玉石本身有五颜六色的梅花图案,独产于河南洛阳汝阳县上店镇。 是中性一中酸性火山熔岩中的产物(岩浆冷凝)。</h3><h3> </h3><h3> 根据传说,"河出图,洛出书",在远古的时候,黄河出现龙马负图,洛河出现五彩神龟。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河洛一带自古就是先民、帝王们主要的活动中心,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河流,出产的美石品种,也同样有其独特之处。洛阳处于黄河流域中段,上游峡谷中各种山体岩石经过数百万年剧烈不停地冲刷、撞击和洗磨,终于在洛阳这段特殊地理环境中沉落、留滞,生成了质地坚硬、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图案美丽、色彩斑斓的天然奇石。真是天地、人间没有一位巨匠具有黄河这样雄伟的气魄。她从九天直下,一泻千里,以无与伦比的力度与刀工雕刻琢磨她的作品。所以黄河石才能成为天地间的自然瑰宝。</h3><h3>▲</h3> <h3>  牡丹石仅产于洛阳,距今三至四亿年。它的底色为黑色,石体上分布了很多或白或绿的晶状体,宛如一朵朵国色天香的牡丹,像含苞似盛开,由此得名“牡丹石”。</h3><h3>▲</h3> <h3>  宾阳三洞窟口外的佛塔在凝视龙门桥的变化</h3><h3>▲</h3> <h3>  宾阳三洞是龙门石窟中的一组洞窟,是北魏宣武帝时期始凿的洞窟。</h3><h3>▲</h3> <p class="ql-block">▲ 宾阳北洞</p> <p class="ql-block">▲ 宾阳中洞</p> <p class="ql-block">▲ 宾阳南洞</p> <p class="ql-block">▲ 敬善寺洞 两旁力士威武</p> <h3>  发亮的佛像受到多少人的抚摸?他们的祈愿实现了吗?</h3><h3>▲</h3> <h3><b>伊阙佛龛之碑</b></h3><h3>  据统计,龙门石窟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h3><h3>▲</h3> <h3>  摩崖三佛龛凿于武周时期,所造三佛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系典型的三世佛题材,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h3><h3>▲</h3> <h3><b>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 </b></h3><h3> “摩崖三佛龛”佛像身上布满三维扫描所需布件,应与洛阳博物馆作用相同。(洛阳博物馆利用航模飞机50米高空进行整体三维扫描, 为文物建立永久性、高精度的数字化档案。未来,游客如不能亲临洛阳博物馆参观,只需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能在网上轻松“逛”博物馆、看文物。)</h3><h3>▲</h3> <h3>万佛洞</h3> <h3>  万佛洞为方形平顶,顶雕有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h3> <h3>  万佛洞居西山中部,正壁阿弥陀佛,高约4米,端坐于八角形束腰须弥莲花座上,神情安详肃穆。后壁雕五十四枝莲花,每枝莲花各坐一菩萨或供养人,布局别致。南北两壁壁基雕刻的伎乐人,舞者婀娜多姿,衣带飘扬;奏乐者手持乐器,形象生动。洞外南壁的观世音菩萨像,右手执尘尾,左手提净瓶,比例适度匀称,体态动静自然但头部已有损伤。</h3> <h3>  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么人为什么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大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智运禅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h3> <h3>  万佛洞气势庄严中充满活泼的生机。比较下,奉先寺洞代表新的风格典范,万佛洞则承接河南传统图像渊源,沿袭龙门旧风格,发展出唐代成熟的风格。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h3> <p class="ql-block">▲ 万佛洞洞口地面棋盘</p> <h3>  路右崖壁上,举目皆是一个个北魏和唐代的小佛龛,其中有一个敞口似龛的中型洞窟惠简洞(惠暕洞)——它开凿于唐咸亨四年(673年),是西京(长安)法海寺惠暕法师专门为唐高宗、武则天祈福所修造的。</h3><h3> </h3><h3> 惠简洞高4米多,宽3.5米,进深近3米,洞内造像主尊为高3米多的弥勒佛——那自然是寓意武则天了,两侧胁侍二弟子、二菩萨。其中左侧不知何因缺一弟子;在护法天王和力士的位置,原有造像也均不存,只剩下阴刻的头光和浮雕图案。</h3> <h3>  虽然惠简洞造像现在看去较为简单,但主题却十分“鲜明”:主尊弥勒佛,丰满圆润的面相极富女性魅力,而温文沉静的神情,又似君临天下的气度。这显然是借弥勒佛而为武则天“造舆论”的又一石窟。在石窟南壁有一造像题记,表明它开凿的年代正是武则天与唐高宗同御朝政,并称“二圣”的时期——“伏愿皇帝圣花无穷,殿下诸王福沿万代”,惠简在提及皇帝、诸王的同时,以弥勒佛的造像突出了武则天,用意昭然若揭。</h3> <h3>  也许正因为惠简开凿这一石窟造像深得武则天的赏识,所以他后来便被唐高宗和武则天任命为开凿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龛的检校僧。如今当你游览奉先寺时,也许你会感到,卢舍那大佛的雕像与惠简洞弥勒佛的相貌是何等的相似——因此,惠简洞也就有了“小奉先寺”的称谓了。</h3><h3>▲</h3> <h3>  老龙洞是就着自然山洞开凿而成的,其平面呈长马蹄形,顶部近似穹隆顶。该洞因不是由专人出钱开凿的,所以没有造出主要的一铺大佛。全窟密布小龛54处,其中较大的有12、32、33、50号龛,俱有永徽元年的造像题记。老龙洞因为多人开凿,都是以祈福、求功德为主,并无突出主题,所以附带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研究初唐的民间造窟风气、特色提供了有力地考证。</h3><h3>▲</h3> <h3>  莲花洞为公元525-527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h3> <h3>  该洞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率二弟子游说讲经之像,大弟子迦叶手握锡杖,身着厚重宽大的袈裟,似经过艰辛岁月的长途跋涉。 左右菩萨头戴莲花宝冠,姿态优美。</h3><h3>南壁上方有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刻工精细,造型生动。下层第二龛内有两幅精美的佛传故事,上有飞天起舞。</h3> <h3>  利用天然溶洞开凿洞窟也是龙门石窟的一种,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见效快,莲花洞即是一例。莲花洞又名伊阙洞,在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以北。开凿于北魏晚期,因窟顶浮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h3> <p class="ql-block">据说,飞天面部是被可恨的美国鬼子凿盗。</p><p class="ql-block">▲</p> <h3>  窟外门楣处刻有火焰纹,中刻一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巡按河南等处监察御史赵岩题"伊阙"二字。</h3><h3>▲</h3> <h3>  药方洞位于龙门石窟的古阳洞与奉先寺之间,洞高4米,宽3.6米,深4.3米,因洞窟两侧刻有古代药方所以称为“药方洞”。</h3> <h3>  药方洞主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佛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袒胸,身躯粗壮,造型敦实厚重。佛和菩萨衣服宽松,褶纹稀疏。是龙门石窟中唯一具有北齐风格的大型石窟。窟门两侧所刻古代药方,共140余科,制剂法有丸、散、膏等,涉及药物达120多种,包括植物、动物、矿物。是我国唐代初年医学、药物学的珍贵遗存。<br></h3><h3>▲</h3> <h3>  火烧洞是古阳洞南部规模最大的一所洞窟,相传被雷火所击,经考察,洞内造像可能系人为破坏。窟内平面呈略长的马蹄形,东西长约12.5米,南北长约10米。窟顶近于穹窿形.窟内西壁雕有主尊,为一身结跏趺坐佛,施禅定印。主尊两侧有二弟子、二菩萨夹侍.火烧洞也是龙门石窟中破坏最严重的一窟。</h3><h3>▲</h3> <p class="ql-block">1443窟</p><p class="ql-block"> 古阳洞开凿于北魏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是龙门石窟开凿起点。魏碑“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有十九品,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丰碑。洞内小窟十分多,精巧富丽,是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洞内的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p><p class="ql-block">▲</p> <h3>  郭公路和方公路,这是清朝时期姓郭和姓方的两位先生出资修建的供游客游览龙门石窟的道路,人们为表示感谢在石壁上刻字以做留念。</h3><h3> </h3><h3>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伊阙古道因暴雨被淹,洛阳知县郭朝鼎主持修路。人们为纪念此事,在奉先寺北边不远处的岩壁上刻下“郭公路”三字。</h3><h3> </h3><h3> 到了乾隆年间,洛阳知县方有光再修伊阙古道,“方公路”因此得名。</h3><h3>▲</h3> <h3>  作为郭朝鼎的上司,张汉也题了斗大的“龙门”二字,落款为“石屏张汉书”,并写下《龙门凿石治道》和《龙门题壁》两首五言诗。</h3><h3> </h3><h3> 张汉的“龙门”和“郭公路”“方公路”一样,值得人们铭记。</h3><h3> </h3><h3> 张汉是谁?清雍正年间的一位河南知府。他对洛阳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在任期间,着力对这里的文物古迹进行考证和保护。</h3><h3> </h3><h3> 在“龙门”二字旁还刻有“民国甲戌秋海城陈兴亚来游“字样,不由想起一次旅游,那年我们去参观石淙河。在登封市告成镇东行五华里,有一河,宽约五丈,流水淙淙,两岸崎石怪崖,参嵯屹立,气势壮观,风景优美,这就是有名的小桂林——石淙河。“石淙河摩崖题记”刻有“民国甲戌秋、天中胜景,海城陈兴亚题”等字,看来这个陈某是有来头的,同年同期来过洛阳和登封。</h3><h3> </h3><h3> 经查,陈兴亚于1917年9月26日任京师宪兵司令,1919年11月晋级陆军少将,是杀害李大钊的凶手。</h3><h3>▲</h3> <p class="ql-block">▲ 这个洞窟在拍摄时还没有说明</p> <h3>  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h3> <h3>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br></h3> <h3>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五世纪末至八世纪中叶间,即中国北魏太和十七年至唐天宝十五年)最辉煌壮美、最璀璨绚烂的篇章,堪为中国石窟艺术早期后段和中期的光辉典范。</h3><h3><br></h3><h3> 龙门石窟以北魏和唐代造像具有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不可复制的皇家风范,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h3>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h3>  龙门博物馆立足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位于龙门西山茂林之中,香山静歭,伊水中分,东西两山,佛龛星罗棋布,造像十万余尊,历代为世所重。唐时香山居士白居易称"洛阳八景龙门首焉。" </h3><h3><br></h3><h3> 龙门博物馆的藏品主要为龙门石窟艺术及周边自北魏至唐的重要佛教文化遗存,造像,题记,努力成为佛教艺术,河洛文明展示的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博物馆之一。</h3> <h3>  “龙门博物馆”,李岚清题,属个人博物馆,但70周岁以上老人还是免票,也不错。</h3><h3>▲</h3> <h3>在香山寺拍摄龙门桥</h3><h3>2016.8.29</h3><h3>▲</h3> <h3>  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并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h3> <p>  龙门,地处古都洛阳南郊。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风景秀丽,是宋代苏过所描绘“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的天阙奇观。</p> <h3>  这张照片是手机拍的,画面上清楚地能看到第二层用四道栏杆分开的上下奉先寺的三条台阶路。</h3><h3> </h3><h3> 为什么用栏杆分成三条路呢?栏杆起的是什么作用?我以我的理解回答你。</h3><h3><br></h3><h3> 在寒暑假、小长假等节假日期间,这个台阶几乎布满了人,旅游旺季嘛!这个栏杆会有效分流人群,它的隔离作用提高了安全系数,提高了通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的扶手作用,上行借力,下行安全。</h3><h3><br></h3><h3> 那该怎么走呢?有什么讲究吗?</h3><h3><br></h3><h3> 那天同学们结伴来玩,有位同学执意要我们从照片上的右边这道台阶下,我没明白她的意思,也不辩解,还是遵从了。</h3><h3><br></h3><h3> 以我的知识层面,我认为还是依照交规和中国百姓行走习惯,无论上下,无论走哪条通道,一律靠右通行。</h3><h3><br></h3><h3> 其实选择什么走法,要看针对的具体事物,要尊重信仰和习俗。例如藏族的转经筒、敖包,青海的塔尔寺佛塔,洛阳的关林关公墓冢,还有白马寺的齐云塔(有转塔须知牌,有地面指示标)等,都是往右转,即顺时针转。</h3><h3><br></h3><h3> 至于转几圈,没有什么标准,塔尔寺佛塔说的是转单数。所以怎么走,依习俗为好,以针对物而确定。</h3><h3>▲</h3> <p class="ql-block">▲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 <p class="ql-block">▲ 莲花地面</p> <p>  东山石窟出口处,是景区电瓶车上下乘的站点,这里有个观景台,隔河正对奉先寺。</p><p>▲</p> <p>英国人沙畹晚晴时期拍摄的龙门石窟</p><p>▲</p> <h3>  东山:党晔洞(唐代),因窟门上方有唐大历七年(772年)党晔等人游记而称“党晔洞”。窟内环坛上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神王,佛座下左右各卧一狮;窟门外两侧各造一金刚。洞窟外壁及所在崖璧上多有唐宋时期游记,反映了当时播鼓台观游之盛,其中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的丁裕游记记述了当时“修整龙门山石佛”一事。</h3><h3>晔:[ yè ]</h3><h3>▲</h3> <h3>第2132号窟</h3><h3>千手千眼观音龛</h3><h3>▲</h3> <h3><b>伊阙龙门的传说</b></h3><h3> 龙门这个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被称作“伊阙”、“阙塞”,它是一个形象化的称谓,因为有伊水北流,两岸的山崖高高耸立着,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晋如跞、赵鞅帅师纳王,使女宽守阙塞”。杜解:“阙塞,洛阳西南伊阙口也”。这种名称一直被延用至南北朝末期。</h3> <h3>  伊河将香山和龙门山分开,两岸分布着龙门石窟。大多数佛像神情沉静,眼帘俯视,垂悯众生。也有怒叱狰狞的力士、残损的脸庞或躯体和更多空空如也的佛龛。因为拦水坝的作用,伊河在龙门石窟一段形成了波澜不惊的水面,仿古游船穿梭于两岸之间。在河流上仰视石窟,无论它曾经过怎样的风化、偷盗、毁坏和水漫,都能感觉到这伟大的作品在天地间的生生不息。</h3> <p class="ql-block">▲ 对面西山</p> <h3>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临淄人,生于隋大业九年,为此净土法门速超生死。唐贞观中到并州去拜谒道绰大师,接受念佛往生的法门。进入长安广度民众,写了十万余卷《阿弥陀经》,画净土变相三百壁。最初住终南山常常来光明寺说法。晚年住长安实际寺,又管理着洛阳龙门奉先寺洞的营造。大师为人护持戒法,未曾举目而视女人,心不念名利。平生以乞食为生,粗衣淡饭持戒精严,而对人慈爱宽恕信念强坚。</h3><h3>▲</h3> <p>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p><p><i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山脚下雕塑</i></p><p>▲</p> <p>  龙门东山看经寺有一石刻对联,汉隶兼具,些许秦篆笔意:</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鹫岭初开觉路本为如今为来翠竺兰花非定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鸡国再续传灯菩曰广薩曰惨长松细巾亦功行。</span></p><p><br></p><p> 晚报讲,2016年3月10日,神秘特窟——看经寺,63年来将首次开放。</p><p>▲</p> <h3>看经寺</h3> <h3>  看经寺在龙门东山万佛沟北侧,高8.4米,宽11.1米,深12.6米,为东山最大的洞窟,是武则天为唐高宗开凿的。洞的正面有一座建于清代的砖瓦结构二层楼,门额上刻着“看经寺”三字。洞顶雕有莲花藻井,周围环绕着四个体态丰润、形象优美的飞天。</h3> <p class="ql-block">▲ 看经寺</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龙门现在青山绿水,湿地蓝天,如同花园一般。</p><p class="ql-block">▲</p> <p>拍于宁夏须弥山博物馆</p><p>2020.8.11</p><p>▲</p> <h3>  九十年代,龙门西南角、万寿山南面的人文景观“中国龙宫”,因影响龙门石窟的保护而被拆除。(网络图片)</h3><h3>▲</h3> <p class="ql-block">  《龙门山色》是我们家乡洛阳自古至今的八大景之首。她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驰名中外的文化艺术瑰宝,她是令多少游客向往的旅游圣地。虽然我们从小至今去过数不清多少次,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都有一次新的收获。尤其是老三届知青联谊会旅游活动部首次组织龙门一日游更是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 龙门有山,龙门有水。让我们一起去领悟,水的包容,山的镇定。一起去领悟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同学们,期待12.3龙门一日游相聚同行。</p><p class="ql-block"> ——回中杨晓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