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十九中 人文荟萃谱华章

向阳而生

<h3>  十九中学历史久 设施师资是一流</h3><h3> 三大校区勇开拓 特色教育来引领</h3> <h3>  人文荟萃谱华章 学养深厚育英杰</h3><h3> 文韬武略蕴智慧 家国情怀记心间</h3> <h3>  教育要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是根本</h3> <h3>  基于情境讲语文 考察素养是根本</h3> <h3>  了解背景及现状 语文教育心中明</h3><h3> 传统创新相结合 尊重学情重教情</h3><h3> 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情境巧引领</h3><h3> 语言文字有魅力 建构运用都能行</h3> <h3>  百花齐放才是春 不拘一格是教育</h3> <h3>  横岭侧峰品名著 雅韵书香润心灵</h3> <h3>  名著之一红楼梦 语文素养是核心</h3><h3> 问题引领有方向 游学观园冶性情</h3><h3> 学习方法多样化 学生老师都轻松</h3> <h3>  枉有补天之才 可悲末世之运</h3> <h3>  纵有芳心又多情 怎奈末世不得时</h3> <h3>  关注核心素养 转变学习方式</h3><h3><br></h3> <h3>  语文素养核心化 活动形式多样化 </h3><h3> 任务驱动目标化 多元评价人性化 </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第三组——中阳一中 张晓琴11.26</h3><h3> 北京研修将近半个月,辗转于多个学校,听了好多老师的讲座和公开课,听的最多的就数整本书阅读了。对于这个极其重要而且操作特别困难的教学任务,我一直属于艰难的摸索阶段。今天北京十九中王文芝老师《横岭侧峰品名著,雅韵书香润心灵——《红楼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讲解,对于还没正式接触新课改部编版教材的我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h3><h3>”啊!</h3><h3> 学生初读《红楼梦》,会有人产生读不下去的感觉,王老师在尊重学生原生态阅读的自由上,“变着法儿地”带着学生读。她的许多阅读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通读全书,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红楼梦》篇幅之长,章回之多,情节之密,人物之众,常常让初读者摸不着头绪,老师可带着学生编写章回提纲,以初知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书中人物。章回要略读,浏览或跳读。迅速阅读相关章回,以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整合内容。细节要精读。要品读文本细节,圈点批注,品味鉴赏。学生通过略读、精读、群读、参读等方式,在《红楼梦》的阅读中,感受其无穷的乐趣,从而让《红楼梦》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活起来。</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汾阳二中――杨小惠</h3><h3> 今天有幸聆听了北京十九中学老师的讲座,她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学校的教学特色。许洁老师首先从当前教育背景入手,分析了当前教育的现状。谈到从“教材”到“用材教”更新课程观念,延伸课外阅读,引导以考促学,以考促读,以考促写。提出教材不是美文汇编而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支架。</h3><h3> 王文芝老师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看法。主张任务引领,发展能力,导游讲解,小组学习,游学怡情,兴趣先行,汇报阅读成果,学生合作,整合专题。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学情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创设,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话文素养。</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第三组——汾阳四中——李美君 11.26</h3><h3> 冬日暖阳驱走瑟瑟寒风,北京十九中笑迎吕梁同仁。三位教研组长分别做了关于“核心素养的试题命题,以红楼梦为点的阅读教学探索,语文学科教学变革”的精彩讲座汇报。</h3><h3> 许洁老师从当前教育背景与现状出发提出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考什么如何考的疑问,在疑问的基础上探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的策略,如模仿《陈情表》说服父母允许使用智能手机,与父母沟通允许到外地求学,这样的原创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另一探索是基于情境考察语文素养试题的命制。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以期中考试为契机,考察学生阅读与核心素养,如以宝玉的身份劝说黛玉,从学校的角度推荐介绍名著《红楼梦》的阅读。最后将老师们摘出学生优秀作品在各班展示,从出题到阅题到展示,将教材与课标与阅读与生活与考试连通,让学生更多地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感受语文魅力,素养与分数共提!</h3><h3> (未完待续)</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中阳一中——刘艳红</h3><h3> 整本书阅读,专题阅读也好,教师的重心放在任务的安排,作业精细布置上。全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思想,教研组齐心协力研究题型,出题考察,统一评价体制,省时省力。新课改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提高,整本书阅读,专题阅读,群文阅读,背后需要大量的阅读做支撑,无形中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所以更需要教研时所有老师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每个学校展示的成果也是老师们集体教研的成果,是大家共同的成果,不是某一个人的。</h3><h3> 1创设情境,语文学了主要是来用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进行现实的表达。比如给自己的书房起雅号;仿写成人函邀请信;研学大观园,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当导游介绍大观园;怎么说服父母把功能简单的老人机换成智能手机?怎样说服家人同意自己去外地求学?</h3><h3> 2以考促读,以考促写,以考促学,考中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在每次的月考中考察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听课是有用的,只要读了书在考试中都会有体现。</h3><h3> 2打造高效课堂,讲苏轼专题,三节课讲了苏轼的十首诗?短时间如何做到讲那么多的诗的。学生自己可以搞定的老师坚决不讲,老师只讲学生不会的。发文言文资料,李白传,白居易传,苏轼列传……自己疏通字词,点出重点字词。老师不讲,逼着学生自学,考试在考察。定期开展挑战赛,背诵四首苏轼的诗歌。考察学生的自学程度。</h3><h3>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学,考试考察促进学生学,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学,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