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金秋九月到寒冬葭月,从6个区域实验班到12个区域实验班,从老师视角到儿童视角。这一路上我们从未停下思考的脚步,结合日常的观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只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准备,让我们每一个孩子带着温暖的爱快乐成长。</h3><h3> </h3> <h3> 经过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我们的区域活动时间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一个小时调整为一个半小时以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让孩子们充分和材料进行互动,积极探索与思考,帮助孩子从现有的游戏水平向高游戏水平发展。同时研讨区域常规的建立方式,营造适合的区域活动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br></h3> <h3> 一个月的适应与观察,孩子们在区角中时间的调整之后,他们的表现给予老师很大的惊喜,孩子们的学习品质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乐于思考,敢于创造。并且用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与学习,体现出与同伴能够合作的能力,独立探索的能力。</h3><h3> 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了,老师们在第二次教研中思考:什么样的材料是适合孩子的?</h3><h3> 答案是:孩子喜欢的材料和感兴趣的材料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材料的设计源于孩子也服务于孩子。为了增加材料的丰富性,我们每一位老师加入制作材料的队伍中,相互交流与讨论,制作适合班级的材料。</h3> <h3> 区域活动材料的丰富,更好的支撑了孩子们的学习与操作。在活动中总能看见孩子们认真专注的小眼神,和同伴合作,大胆的分享自己的成果。在第三次教研中,我们把问题聚焦建构区:如何创设和完善建构区?</h3><h3> 老师们说:提供搭建方法、收集材料、老师指导孩子进行操作、呈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h3><h3> </h3><h3> </h3> <h3> 材料的完善与分类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使用和搭建。快来看一看我们建构区的新作品吧!</h3> <h3> 区域活动常规开展,每个班级都增设了很多的材料,老师们更加放手,给予了我们孩子们很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用心的捕捉孩子的魔法时刻,用最朴实的话语记录孩子的成长。</h3> <h3> 孩子的个体差异明显,擅长的领域各有不同。快来看看他们对自己的的认识和评价吧。我的“哇”时刻,用图文的形式总结自己的进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