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行

江绍强

<h3>  湖北省,简称“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它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部,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h3> <h3>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全市下辖13个市辖区,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万人。</h3><h3>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h3> <h3>为了寻会分别五十多年的部队战友:李明水,王宝庆。我们当年的四条汉子,如今的四名老叟扔下了家中的琐事,结伴去湖北襄阳寻找,会见分别多年的战友。</h3> <h3>高铁把我们带到了武汉。</h3> <h3>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h3><h3>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h3> <h3>黄鹤楼脚下的这条钢铁运输线就是我国赫赫有名的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这趟列车即将通过武汉长江大桥(图左下)。</h3> <h3>  夜观黄鹤楼。</h3> <h3>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大桥建成于上世纪的一九五六年。</h3> <h3>近观英姿宏伟的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耶!</h3> <h3>武汉长江大桥夜景展示的灯光线条,真是美不胜收。</h3> <h3>武汉市夜景一瞥。</h3> <h3>武汉市的名湖——东湖。</h3> <h3>湖北省博物馆。</h3> <h3>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h3><h3>该文物1978年出土,此展品为缩小的复制品。</h3> <h3>越王勾践剑。</h3> <h3>战国时期的乐器,虎座鸟架鼓。至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了。</h3> <h3>襄阳古城位于襄阳市,地处汉水中游南岸,襄阳古城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据汉水中游,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h3><h3> 襄阳古城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h3><h3> 襄阳古城墙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护城河最宽处250米,襄阳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襄阳古城共有六座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h3><h3>襄阳古城与仲宣楼、鼓楼、襄阳护城河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华腹地山水名城。</h3> <h3>每一段城墙都记载着历史的兴衰,每一块墙砖都浸透着沧桑的血泪,每走一步都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历史啊!并不遥远。</h3> <p class="ql-block">  雕塑为韩夫人。韩夫人是东晋时期襄阳守军朱序的母亲。在守卫襄阳时,韩夫人注意到城墙并不坚固,于是她带领自己的家人和襄阳城内的妇女一起在城墙外修建了一座子城,这座子城后来被称为夫人城。子城不仅加固了城墙的防御,也展现了韩夫人的智慧和领导能力。为了纪念韩夫人,这座城楼被称为“夫人城”。城楼的一角有一座亭子,亭子中站立着韩夫人的英姿。此处可以俯瞰汉江壮观的景色。</p> <h3>夕辉映“汉水”。汉江,又名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宁强县嶓家山。全长1567公里,安康境内流长340公里,三千里汉江既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又是中国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江黄淮汉”。</h3> <h3>瓮城,古代军事设施。瓮中捉鳖,关起门来打狗就是从这里来的吧。</h3> <h3>磨光了的城门驿道。</h3> <h3>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隆中总面积209平方公里,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和其叔父隐居之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刚劲厚重的隶书鼎文,代表着那个时代。</h3> <h3>  襄阳著名景点“米公祠”</h3> <h3>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此铜雕位于武汉蛇山上,名为“米芾拜石”)。</h3> <h3>襄阳博物馆。</h3> <h3>镇馆之宝“青铜马”。</h3> <h3>襄阳景点之一“襄王府”。</h3> <h3>我们一下高铁就受到李明水,王宝庆(宝庆与我同班)的热情迎接。晚上明水设家宴招待我们。嘘寒问暖,丰盛佳肴使我们感动不已。</h3> <h3>第二天宝庆也设宴请我们。这次尝到了真正的湖北特色菜肴。</h3> <p>孔子曰:“有来无往非礼也‘’。临走前为了答谢战友的热情款待。我们也简单的请战友小聚了一次。吃不重要,喝也不重要。什么最重要还用说吗?“情”呗,大家心中都怀着一种火热的“情”。我说了:咱们当过兵的人比任何人多一种“情”,那就是“战友情”,那是一种特殊的情。没当过兵的人是感受不到的。</p> <h3>再见了,以前是战友,现在还是战友,将来永远是战友。来日再见。拜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