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荡平烈士家属向湘江战役纪念馆捐赠烈士遗物

绿树村人

<h3>2019年11月26日下午,易荡平烈士家人向湘江战役纪念馆捐献易荡平烈士曾经使用过的一批遗物。易荡平烈士的亲属及中共全州县委书记林武民、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肖均辉、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伍茂民、县政协副主席伍吉东、市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张明道、副主任伍禄香、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文胜,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盘晓美、县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唐海斌、副主任周运良等三十多人出席了捐赠仪式。</h3> <h3>易荡平是湘江战役中脚山铺阻击战中牺牲的最高职务的红军指挥官。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为了突破蒋介石精心策划的第四道封锁线,打响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悲壮惨烈的湘江战役。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与兄弟团一道守卫的广西全州脚山铺,是战斗最激烈的地区之一。面对数倍于我之敌的疯狂进攻,红五团坚守阵地,浴血奋战五天五夜,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全团干部大部伤亡,26岁的团政委易荡平为了不拖累战友,舍生取义壮烈献身,是牺牲在脚山铺阻击战战场上的最高红军指挥官。</h3><h3><br></h3> <h3>“以荡平天下为己任”</h3><h3>易荡平,原名汤世积,湖南浏阳县达浒乡金坑鹤楼人。1908年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只有一个哥哥。他6岁丧父,7岁开始读书。在达浒恒丰仓高级小学毕业后,于1922年春考进长沙楚怡工业学校。他从小受到堂舅父共产党员黄建中进步思想的影响,在长沙又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思想受到启迪,因而深感人世间的不平,对穷苦人有着强烈的同情心。</h3><h3>1924年,达浒一带夏荒严重,饿殍遍野。他伯父汤祥端倡导救荒,贩济灾民,汤世积从长沙写信回家,恳切地说服家中亲友拿出谷米,周济贫困人家。次年又遭大旱,他劝母亲和哥哥汤世和说:“别人的苦如同自己的苦,免收佃户的租谷吧!”母亲和哥哥接受了他的意见,为汤谱初等佃户减收或免收了租谷。深受乡里赞许。</h3><h3>1926年春,汤世积在楚怡工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接受恒丰仓高小校长堂舅父黄建中的聘请,担任教员。汤世积在黄建中和彭商仁的影响下,汤世积和哥哥汤世和筹集资金,在达浒镇开办了一所归文书局,后改名为新文化书店,出售各种进步书刊。</h3><h3>他不但积极阅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还在教书之余,帮助书店做推销工作,经黄建中指导,他油印了一些小册子,如《共产主义与共产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等,送给民众阅读。至今,当地的一些老年人仍记得归文书店,称赞它当年对传播革命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h3><h3>为了迎接北伐军入湘,按照中共浏阳县委的统一部署,达许的党组织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秘密发展农协会员。汤世积一边教书,一边开办农民夜校,经常晚上翻山越岭,到几里路远的山村给夜校学员上课。他中等身材,文质彬彬,而讲起课来却是大嗓子,高喉咙,加之语言生动、形象,深受农民的喜爱。比如,他讲鸦片战争后列強想要瓜分中国的问题时,光在黑板上面一个西瓜、几把刀子,而后将西瓜划成几块,边画边悲愤地讲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苦难,激发学员的爱国思想。许多学员提高了觉悟,秘密加入农协小组。当年夜校学员、70多岁的老人郑梓忠回忆说:“汤世积很会说话,讲课很吸引人,50多年前听他讲列强如何瓜分中国的情景,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就象昨天的事一样!”</h3><h3>同年8月中旬,北伐军胜利进入浏阳,全县的农民运动由秘密转为公开。在县农运特派员彭商仁的指导下,达浒区农协会迅速组建起来,易荡平的伯父,共产党员汤祥端当选为农协委员长。汤世积在区农协担任宣传工作,凡属全区性的集会和游行示威,由他具体组织部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他经常下乡督促检查平民夜校的工作;还发动各小学的老师和学生组成宣传队,走乡串村,开展宣传活动。这年,经黄建中、彭商仁介绍,易荡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h3> <h3>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浏阳的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达浒区的党组织被破坏,农协被打散,许多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修遭杀害,其中也包括其兄汤世和在挨户团团总孔昭泗的出卖举报下,被国民党囚禁8个月后英勇就义。汤世积和黄建中等人都被迫转入地下工作。同年冬,省农运特派员、共产党员王首道等人,奉命回到浏阳东乡张坊地区,秘密联络同志,恢复党的组织。汤世积、汤祥端、张启龙、刘建中、李贞等人,先后恢复了党的关系。不久,中共浏东特委成立,王首道任书记,决定开展武装斗争,打击敌人。1928年春,浏东特委得到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支援的20枝步枪,正式成立了浏东游击队。许多党员和农民骨干都积极报名参加,要为烈士们报仇。20岁的汤世积要求尤为强烈,经特委批准,他和黄仁、李贞等人成为第一批游击员。并在宣誓大会上宣布:我要以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不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绝不放下枪杆子!从今天起我正式改名易荡平!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h3><h3><br></h3> <h3>智计百出的小诸葛</h3><h3>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浏东游击队昼伏夜行,活跃在张家坊、大围山一带,不断袭击挨户团和联防队。易荡平先后参加了打东门、攻达浒、夜袭永和等战斗,很快锻炼成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h3><h3>易荡平爱动脑子善于分析,他为游击队出了不少计策。轻取姜庐缎,就是他的主意。姜庐缎距达浒十余华里,达浒团防局就驻扎在这里的孔家大屋。反动团总孔昭泗带着13名枪兵,凭借着孔家大屋一丈二高的围围,加上有达浒守敌一个连的支持,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当地民众很之入骨。浏东游击队先后三次攻打未克,还伤些同志。在一次战斗总结会上,易荡平说,“敌我力量悬殊,硬攻绝非上策,智取才能获胜:”队长接受了他的智取计谋。并派易荡平去完成这个任务。易荡平打听到团总孔昭泗很想雇用一个会筵席的厨师。于是他动员一个可靠的厨师,几天之后,按照约定打入团防局当了伙头。易荡平和战友们深液12时候到孔家大院围墙边。不一会,从院内丢出一顶军帽,大院边门的门闩已经拉开,游击队员随即悄悄进入院内。由守候在门边的厨师带路,他们摸进敌人宿舍,收缴了枪架上的全部枪支,然后来到孔昭泗的睡房。孔是个酒鬼,当游击队员将大刀搁在他的脖子上时,他还在迷迷糊糊地说:“昨夜喝酒打牌没有睡觉,别吵啦!”话音刚落,头已滚地。13名团丁,也无一漏网,其中有五人自愿参加了游击队,余皆释放回家。就这样,游击队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团防局,人民群众非常高兴。战友们表扬易荡平说:“易荡平呀易荡平,你真有荡平天下之奇才大略呢!”“易荡平可真称得上是个小诸葛亮”</h3> <h3>为创建浏阳区苏维埃出力</h3><h3>1928年7月,浏东游击队改称为平(江)浏(阳)游击队。易荡平又献出一计,严惩了大光洞一带隐藏的反动分子。地势险要的浏阳大光洞,是我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地区,浏东特委已确定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但是,这里的斗争十分复杂,有些反动分子表面上装得“老实”,骨子里却时时盘算着反攻倒算。鱼龙混杂,一时难辨真假。</h3><h3>按照易荡平的计谋,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平浏游击队来到大光洞之前,换上了国民党的军装,打着国民党的旗帜,装成是浏阳反动头子熊绍文的联防队,并用绳子绑着大光、仁和、黄潭等地的农协于部,大摇大摆地来到大光洞,声称“要将这几名‘暴徒’就地正法”。当地一些伪装老实的土豪劣绅闻讯,兴冲冲地赶到游击队驻地,指着“暴徒”大叫大骂,嚣张至极。</h3><h3>正当这帮反动家伙得意忘形之时,游击队长把手一挥,队员们把门一关,摘去了头上的狗皮帽,戴上了红袖章,解开了“暴徒”身上的绳索。顿时,这些反动家伙吓得目瞪口呆,有的跪在地上求饶。根据当地党组织提供的情况,队长下令杀掉了8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其余的交保释放,群众拍手称快。这次行动,清除了大光洞地区的隐患,为建立浏阳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奠定了社会基础。</h3><h3><br></h3><h3></h3> <h3>出色的党代表和政治委员</h3><h3>1928年10月,在平江百福洞,平(江)浏(阳)游击队与兄弟部队合编为红五军第二纵队,下编五、六两个大队、六个中队,易荡平任二中队党代表。当时,敌驻浏阳的周翰团,以一个连的兵力把守交通要道沿溪桥,封锁我大光洞一带的苏区。为了拔掉这个据点,红二纵队在浏阳第一区赤卫军配合下,于11月15日举行了沿市暴动。易荡平率红二中队与友军并肩作战,他身先士卒,一直冲在最前面。敌人溃逃,暴动胜利,浏阳第一区苏维埃政府正式在大光洞诞生,实行了红色割据。</h3><h3>1929年,易荡平任红二纵队五大队党代表。这年冬天,红二纵队在上栗市附近击溃了敌军一个团后,移驻宜春之桐木蔡家冲,进行休整。</h3><h3>时已腊月,久雪不停。作为党代表的易荡平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他顾不上休息,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深入到桐木山区做宣传和发动群众的工作,并将五大队的指战员组成了许多宣传小分队,向群众作宣传。</h3> <h3>北伐老将识英雄,支援革命义赠枪</h3><h3>有一个大地主出身的开明人士,曾在北伐军当过团长,思想进步,因不满蒋介石排除异己的卑劣手段,弃官回乡,暗地带回12枝步枪和一枝手枪。易荡平得知后,亲自登门拜访这位团长,同他畅谈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战争、农民运动等往事,还谈到我党我军的主张和政策,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经过多次接触和交谈,这位团长见易荡平出言不凡,句句在理,又耳闻目睹红军与群众血肉般的亲密关系,对我党、我军深表敬佩,于是主动将埋藏的13枝枪全部赠给了易荡平,作为支援红军,发展革命事业的一份礼品。纵队领导非常高兴,在会上表彰易荡平,但他满脸通红地连连摇手说:“我是党代表,做好宣传工作是我应尽的职责。”</h3><h3>1930年2月间,红二纵队接二连三地打了几次胜仗,部队迅速得到发展。1930年6月,红二纵队奉命改称为红五军第一师,五大队改为第一团,易荡平任团政委,他率部队两次参加攻打长沙的战斗,同年他参加了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一次第二次反“围则”的战斗,由于作战英勇有功,被升任为红五军一师一团政委。不久他被任命为红五军第一师政委。</h3> <h3>毛主席的骁将</h3><h3>1932年6月,24岁的易荡平又奉命到红五军团第十三军三十九师任政委,红五军团是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后改编的。当时部队党的组织还较薄弱。易荡平认识到,要使这支队伍尽快达到主力红军政治素质的水平,必须先抓好政治干部队伍的建设。他要求各级政治干部带头发扬红军的好传统,不但要有坚强的党性,还要有好的民主作风,特别要搞好与非党军事干部的团结。他经常召开政治干部会议,总结交流政治工作经验,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政治水平。</h3><h3>易荡平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有时,师党委召开会议,他主动邀请非党的师长列席;属于全师范围内党的重要决策,事先征求非党师团干部的意见。作战时,他积极维护他们的威信,要求下级严格执行命令,如有失误,他主动承担责任,因而使非党领导干部感到有职有权,敢于大胆指挥,他还经常抽出时间,深入连队,倾听非党干部和战士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h3><h3>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红三十九师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官兵思想稳定,内外团结增强,党的组织发展很快,战力不断提高,因而多次胜利地完成战斗任务,成为红五军团主力之一。原红十三军三十七师政治委员慕容楚强回忆说:“易荡平年纪比我小十多岁,可是做事果断,说干就干。那时红三十九师的军政团结搞得很好。记得他在军的政工会上说过,我们要有政治眼光,胸怀开阔,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别人,团结这些非党的同志。易荡平的政治才干强,军事上很有一套,是一位出色的党代表和政治委员。”</h3><h3>1934年4月,他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因战功显赫,在1934年,八月一日红军建军一周年表彰大会上,易荡平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一枚。</h3> <h3>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h3><h3>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则”失利,部队遭到重大损失。这时易荡平调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政委。当时,部队急待补充兵员,易荡平随即与兄弟团的政委分赴兴国、瑞金、太和、会昌等县,协助县苏维埃政府动员青年参军。在较短时间内,兵员、给养都得到了全面补充,每个团的兵员都达到两千多人。同年7月中旬,蒋介石调整部署,以31个师的兵力,从6个方向对中央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发起全面进攻。在王明“左”倾路线“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错误方针指导下,各路红军同敌人硬拼,结果屡遭失利,伤亡惨重。到十月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共八万余人,被迫从安远与信丰之间突围,开始长征。</h3><h3>10月21日晚,易荡平和团长钟学高率红五团担任主攻。激战一小时,全歼桃江守敌。红一军团迅速从王母渡、新田之间渡过了桃江,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设下的第一道封锁线。11月5日-8日,红军又突破了蒋介石以10万之众在湘粤边境的汝城和城口之间设下的第二道封锁线。坐镇南昌行营的蒋介石,紧急调兵遣将,以20万兵力,在郴县、良田、宜章等地沿粤汉铁路,设下了第三道封锁线,妄图将红军主力消灭在粤汉路以东,赣江以西。</h3><h3>11月7日,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为左纵队,从宜章、砰石间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军团首长命令第二师的四、五两团,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抢占乐昌东北离粤汉铁路10多里的制高点九峰山,以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安全通过。任务十分紧急。11月8日,易荡平和团长钟学高率红五团昼夜兼程抢占了九峰山,并与敌邓龙光部激战了一整天,终于打退敌人,守住了九峰山。在湖南地下党和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红一军团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蒋介石策划的第三道封锁线,又被红军打破了。</h3><h3>11月12日,蒋介石紧急调集广东陈济党、广西白崇禧、湖南何键和薛岳等部的26个师共30万大军,以湘江为天然屏障,在湘江上游的零陵、黄沙河、全州、兴安、灌阳一线布下第四道封锁线。</h3><h3><br></h3> <h3>这时,红军已处于敌人四面重重包围之中,前面有白崇禧部阻挡,后面有吴奇伟部追击,两侧有陈济棠、刘建绪部夹攻。吴奇伟、周浑元的“追剿”纵队,妄图占领潇水上游的道县,以延缓红军西进的行动。迫使红军决战。11月21日,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和四团奉命抢占道县。</h3><h3>此时,红军距道县二百里,而敌军距道县则不足百里。易荡平深知,如果不能夺得道县,红军就面临极大的危险。红五团经一个月的连续行军作战,指战员已十分疲劳,伤病员不少。易荡平的身体也日渐瘦弱,但他仍坚持边走边做宣传鼓动工作,不时给体弱和掉队的战士扛枪背子弹。在他和团长的带动下,全团一昼夜不停地疾行,终于赶在敌人前面,到达道县城的河对岸。面前隔着一条潇水,指战员非常着急。</h3><h3>易荡平协助团长,立即组织部队向民众筹备船只和门板,抢架浮桥。尽管寒风扑面,潇水刺骨,易荡平仍带头跳入水中大呼;“同志们,我们是红军战士,什么困难也挡不住!”会水的战土们都奋勇地扑进水里,运送门板。在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潇水上很快架起了一座浮桥。22日凌晨,红五团占领道县,易荡平在县城主持召开了群众大会,他以洪亮的声音,作了动人的讲话,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并组织部队给穷人散发了寒衣和粮食。红一军团胜利地渡过潇水,粉碎了国民党军利用潇水迟缓红军行动的阴谋,为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向西挺进提供了侧翼的保证。</h3> <h3>“大功告成,死而无憾!”</h3><h3>11月25日,中央军委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分右左两翼,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由广西全州以南的屏山渡至界首渡之间渡过湘江。</h3><h3>11月27日,红一军团二师四、五两团,奉命分别抢占界首和全州,执行阻击敌军的任务。红四团比敌夏威部先一小时到达界首,一举将敌击败,初战告捷。而敌何键部先于红五团抢占了全州。在这关键时刻,易荡平根据敌我形势,以极大的魄力和果断,与团长钟学高率部迅速抢占了全州以南的脚山高地,派出先头部队前出至鲁板桥地域设立阻击阵地。</h3><h3>脚山铺北距全州30华里,紧靠公路边,南离红军控制的最远的界首渡口50华里,最近的屏山渡口仅10华里。一条公路与湘江平行走向,公路两侧是起伏不平的丘陵,有几座孤立的山岗。较高的脚山,是扼守公路的制高点,也是阻止敌人进入红军湘江渡口的咽喉要地。守住脚山,就可保障,红军渡口右侧翼的安全。易荡平立即和团长察看地形,组织部队连夜突击挖掘掩体,构成简易的阻击阵地,准备迎击敌人。27日下午,鲁板桥阻击阵地与湘军先头部发生接触战。惨烈的湘江阻击战打响了。红五团沿桂黄公路顽強阻击,但由于地形不利,装备落后,且战且退。</h3><h3>29日,红五团退守脚山铺,与红四团、红六团组成联合阵线共同抗击湘敌刘建绪四个师加四个保安团、三个补充团约7万兵力的攻击。刘建绪妄图夺回红军占领的渡河点,从全州向红军阵地猛扑过来。天蒙蒙亮,敌人10多架飞机在脚山铺的高空盘旋、投弹和扫射,接着无数门大炮向入脚山一带轰击,顷刻间,飞砂走石,硝烟弥漫,烈火腾空。敌人以四路纵队发起冲锋。严阵以待的红军战士,猛烈开火。一阵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敌人倒下了一大片。</h3><h3>敌人采取轮番突击的战术,不给红军以喘息的机会。但红军战士沉着应战,等敌人爬到阵地前,突然猛烈射击,象秋风扫落叶一般,敌人纷纷倒地,少数活着的爬下山去了。</h3><h3>红军指战员虽已三晚没睡觉,加之衣衫单薄,腹中饥饿,但面对强敌,仍以高昂的斗志,英勇抗击。团政委易荡平和团长钟学高沉着地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h3><h3>在战斗间隙,易荡平到各阵地上看望战士,做宣传鼓动工作。由于长时间的频繁行军作战,高度的紧张劳累,刚满26岁的易荡平显得特别消瘦,两眼布满血丝。可是他仍然精神百倍地站在阵地上,目光炯炯,挥动拳头,以他的大喉咙激昂地向指战员们说:“同志们,守住脚山,就是保卫党中央!我们要人在阵地在,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死死守住!”</h3><h3>敌人的多次进攻被打退了,山坡上留下了一大片敌军尸首,红五团的战士也有不少伤亡。直到夜降临时,红军指战员才得到暂时休息。易荡平则顾不得休息片刻,又来到各个阵地,了解情况,慰问和安置伤员,鼓舞部队的斗志。</h3><h3>30日凌晨,红一师赶到了脚山铺。这一天凶残的敌人不但增加了攻击的力量,还改变了战术,不但加强了正面的轮番攻击力量,而且还以部分兵力迁回我脚山一带的侧面阵地。战斗十分激烈,红五团的伤亡增加,而敌人后续部队却不断冲上来。“同志们,誓死守住脚山!”哪里战斗最激烈,易荡平的声音就在哪里震响。许多红军重伤员又爬上阵地,投入了战斗,有的甚至怀揣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再把敌人压了下去。</h3><h3>血战到傍晚,由于敌众我寡,脚山侧翼的一个山头被敌人夺走。易荡平和钟学高立即组织部队从两侧反击。他带头冲锋,战士们勇猛地冲杀,终于把阵地夺了回来,可是团长钟学高不幸中弹,身受重伤被抬下了火线。</h3><h3>怀着满腔的悲愤和怒火,易荡平和全团红军战士在阵地上庄严宣誓:“为团长和战友们报仇!誓死守住觉山!”悲壮而激昂的声音,震撼山谷河川。</h3> <h3>这时红五团的指战员已大部伤亡,易荡平身上也多处负伤,但他仍坚持指挥做斗,多次组组赶死队夺回失去的阵地。这时,传来了中央和军委纵队即将全部安全地渡过湘江的消息。易荡平和同志们激动万分,那布满着硝烟泥土的脸上,露出了多日不见的笑容。易荡平对大家说:“大功告成,死而无憾!”</h3><h3>这时,敌人的总攻开始啦!一阵猛烈的炮火轰击之后,大批敌人向脚山主阵地扑过来。情况越来越危急,数十倍于我之敌占领了脚山的左翼阵地。易荡平身边的许多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了,他也身受重伤。警卫员齐丁根要背易荡平撤退,他严厉地拒绝了,却对给警卫员说:“为了不当俘虏,给我一枪吧!”跟随团政委多年的警卫员,流着热泪,不忍开枪。易荡平大声说,“掩护的重任已经完成了,我死也光荣!”他趁警卫员不注意,抢过警卫员身上的手枪说:“赶快随同志们冲出去!”话音刚落,便对准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手枪掉在地上,他的身躯躺在血泊中,但嘴唇还在蠕动,好象在说:“你快跟上!冲出去!”</h3><h3>激烈的湘江阻击战结束了。中央红军付出了巨大代价,终于打破了蒋介石30万重兵把守的第四道封锁线,胜利地渡过了湘江,踏上了长征的新旅程。</h3> <h3>无怨无悔,为易荡平守墓半个世纪的人</h3><h3>易荡平牺牲后,他的警卫员齐丁根找到脚山村的唐功文老人和王寅修老人,请他们帮忙安葬易荡平烈士。当时,他们俩才十六七岁,在觉山铺战斗中他们为红军送饭送水。在湘江战役后的五十多年里,他们一直像祭扫亲人一样的每年为易荡平烈士打扫坟墓,守护英灵,直到1984年春天,他们终于盼到了广州军区孟司令员和全州县党史部门和民政局等同志们前来寻找易荡平墓地和调查易荡平的事迹,经唐功文老人讲述易荡平牺牲掩埋的经过后,全州党史办的马光瑶同志和广州军区领导,要求唐功文等开墓验证易荡平的骨骸。开墓后唐功文把当年掩埋时放在坟墓里的三块石头找到作为证物,证实易荡平墓里埋的是易荡平烈士属实,而且在墓中还找到一枚带有“八一“字样的钢纽扣佐证。易荡平烈士墓被找到后的几年中,全州县政府、党史办、民政局和各机关团体资助下,在1988年为易荡平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安葬仪式,烈士墓就葬在当年脚山铺遗址的山坡下,建成后规模很宏大,碑文上有聂荣臻元帅的亲笔题名“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之墓的字样,安葬易荡平烈士之后,全州党史办主任马光瑶同志不远干里,马不停蹄的从广西赶到湖南浏阳,他们通过浏阳党史部门找到了当年也参加了湘江战役的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团长朱水秋同志,几经周折才找到了易荡平的故居,才找到了易荡平的后人们,当时易荡平的儿子汤代煜还健在,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后,带着家人于1989年元旦第一次为半个世纪没有消息的父亲易荡平扫墓,随后又前往唐功文和王寅修家里慰问,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和感恩,当时汤代煜还要求子孙为他们下跪行礼来表示感谢,易荡平牺牲后有这样的守护者,为其守护了半个世纪,在后人感谢的同时,我们相信易落平烈士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好好的安息了。</h3><h3><br></h3> <h3>据易荡平警卫员-开国少将齐丁根回忆录记载:</h3><h3>在一阵猛烈的炮火轰击之后,大批敌人向阵地涌来。易荡平命令身边的指战员迅速撤退,但退守到最后,也无处可退,他率领两个连的战士最后牺牲殆尽。只余警卫员齐丁根与他,齐丁根想要背他一起走,而湘军已蜂拥而来,为了不连累战友,他拒绝了。在警卫员转身的瞬间,为了不当俘虏,他用手枪朝自己胸腹开了一枪,实践了他“死而无憾”的誓言。他和无数红军指战员以血肉之躯,铺垫了红军长征夺取胜利的道路,为人民军队的战史增添了光彩。牺牲时年仅26岁。他兄弟7人,有5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光荣牺牲。</h3><h3>(齐丁根,江西进贤县人,1917年出生,1986年去世。1930年参加红军,长征时历任红一军团2师5团排长、连长。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任15军35师副师长,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h3> <h3>钟枝棋亲眼目睹首长宁死不屈</h3><h3>长征开始时,钟枝棋和其他战友一样,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后来只是听营长说要去和红二方面军会合、扩大革命根据地。突破第三道防线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似乎已经觉察出红军的动向,开始在湘江两岸加紧布防。脚山铺阻击战战斗中,钟枝棋亲看到自已所在部队的首长_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在身负重伤后,为了不做敌人俘虏,他从警卫员手中夺过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那场面,一辈子都无法忘记。</h3><h3>(钟枝棋,男,1913年生,叶即乡新院村人。1933年5月参加红军,1936年入党,历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三营战士、班长,随红军主力参加长征,抗战时期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参加过解放石家庄的战斗,解放后历任河北省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邯解、沧州军区分区副政委,河北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81年2月离休。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获得者。)</h3><h3><br></h3> <h3>开国上将刘亚楼将军传记:</h3><h3>刘亚楼当时是红一军团二师政委,是红五团的直接领导之一,在觉山阻击战三个阵地只剩下尖峰岭阵地时,聂荣臻元帅在师临时指挥所对易荡平说“荡平同志,我们上尖峰岭去看一看”。刘亚楼当时就在身边,他一把拉住聂荣臻说:政委啊,尖峰岭上面情况危险,你不能去,我同易荡平同志去就可以了”。易荡平说什么都不肯,意见很坚决,他说:“聂政委,刘政委,你们干万不能离开主阵地”。说完,他向聂荣臻和刘亚楼行了个军礼,带着警卫员直奔尖峰岭阵地。刘亚楼没有想到易荡平这一去,就成了永别。在易荡平上尖峰岭与敌人作战拼杀时,刘亚楼在望远镜里看到疯狂扑向尖峰岭的敌人和坚强拼杀的易荡平和战士们,他看到誓死拼杀的悲壮场景,也看到了易荡平负伤后开枪自尽的一幕,刘亚楼看到了此时此景后,泪如泉涌,手直打颤。</h3><h3><br></h3> <h3>在纪念红军胜利长征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宋任穷对当年的老战友易荡平非常怀念。他说:“我是在五军团工作时认识他的。当时,他任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九师政治委员,我在五军团另一个师任政治委员。他政治上很强,不但善于做政治工作,而且作战勇敢,为人正直,团结同志,泼辣果断,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政治工作者”。</h3> <h3>易荡平爱人的一生牵挂</h3><h3>易荡平爱人叫李习卢,1928年浏东游击队创建之时,李习卢曾担任过浏阳县苏维埃第八区秘书职务,共同的理想使他们俩结成了革命夫妻。烽火岁月,夫妻俩总是聚少离多,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后来,易荡平随毛主席东征西讨,转战赣南闽西,创建中央苏区。而这一年他的爱人李习卢只有十七岁,但已是身怀六甲。长征前夕,由于战事激烈,易荡平抽不时间回家乡,只是托人带信给家里,告诉爱人说有自已就要随大部队远征打仗了,具体去哪里打杖,打多久仗也没讲。要爱人在家里好好好照顾好母亲和儿子。这时儿子已有六岁,但在儿子的记忆里,父亲就没见过几面,形象是模糊的。1934年夏天的这一封家书也是易荡平留给家人的最后音讯。自那以后,李习卢就再也没有收到易荡平的一丝信息。真那种白色恐怖的年代,孤儿寡母一家三代人苦苦的煎熬直到解放,生活的艰辛,可以说是黄连树上结苦瓜--好一个苦字了得!</h3><h3>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经过去整整十五年过去了,可是依然还没有等到丈夫易荡平的消息。1950年,易荡平的生母黄氏去世了,1951年,易荡平儿子也结婚了。李习卢在办完婆婆的丧事和儿子的喜事之后,她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线路踏上万里寻夫路。可是找遍了所有的地方,还是找不到任何易荡平生死的消息和线索。1954年家里收到中央领导和县民政部门寄来的信和烈士证书之后才确定易荡平是在长征途中牺牲了,然而当时的信中和烈士证书也并没有注明丈夫的牺牲地在哪?她终于死心放弃了再次寻找,这时候的她才40岁。直到1978年李习卢去世,她也没能知晓和找到丈夫牺牲的地方。</h3><h3>李习卢去世前念念的不忘依然是易荡平,她告诉自己的儿子,一定要找到他父亲的尸骨,迎回祖籍安葬。于是儿孙们依然不忘四处打听易荡平的消息。1989年下半年,易荡平的儿子汤代煜及家人才被广西全州县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找到后告知:易荡平牺牲在广西全州脚山铺,牺牲时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家人这时才知道易荡平是为了不当俘虏才夺枪自尽的人民革命英雄!汤代煜其家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带着母亲的遗像和儿孙连夜包车赶到全州脚山铺父亲的坟前,让这对失散了65年的苦命鸳鸯地下团圆。鉴于全州县委县人民政府已经为易荡平修建了坟墓,他们决定让祖爷爷留在脚山铺与牺牲在那里的6000多战友为伴,守护这方水土,只是从他坟头装了一盒泥土捧回了浏阳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h3>